第198章 郭凤珍说实话(15更)
作者:云茯苓      更新:2022-03-07 17:01      字数:2344
  郭凤珍说实话(15更)

  去镇上的班车比之前多增加了一班,上午下午各一班。,

  贺娟和苏云叶坐上了上午的那趟班车,紧赶慢赶回到丰禾村生产队时,才刚刚下午。

  贺明没在家,去镇上供销社买东西去了,三个儿子跟着他一块去的,现在家里就郭凤珍领着贺晓英和苏云雪在。

  看见妈妈和姐姐一块儿回来,苏云雪惊喜地冲了过去,一下冲进贺娟怀里,眼泪八叉的看着她俩。

  贺娟心疼地抱住她,揉揉她的小脸。

  苏云叶拿出给两个小女孩买的零嘴,才把苏云雪哄的破涕而笑,跟贺晓英吃零嘴去了。

  郭凤珍也挺惊喜:“你们不是说春节再回来吗?咋今天就回来了,太突然了,我这也没准备啥。”

  “不用,啥都不用准备。我们也是临时起意回来的。”

  贺娟摆手道。

  她示意苏云叶把带过来的吃的用的拎上前。

  她们回来的匆忙,就在临上车前匆匆去供销社买了些奶糖、罐头、饼干之类的,拿回来过节吃。还给贺文宝和贺晓英一人买了个铁质的铅笔盒。

  "咋还买这么多东西,大姐你们回来一趟不容易,不用这么破费。"

  突然看见这么多好东西,郭凤珍又惊又喜,但重点是心疼。

  这些东西得花多少钱呀!

  "好不容易过一次节,咱们得吃点好的。一会儿开饭时,把这个肉罐头和鱼罐头装盘,就是两道菜。奶糖和饼干留着慢慢吃。"

  贺娟条理分明地说。

  郭凤珍边答应着把东西接过去,边偷眼瞧大姑姐。

  这次回来,她发现贺娟起了很大的变化。

  身上衣服连一个补丁都瞧不见了,而且一看就质地特好,款式和颜色也比她穿得好看多了。

  现在的贺娟,完全看不出当初离开丰禾村时,身上带着的那股土气。

  不仅没了土气,还从里到外散发着一种让郭凤珍难以描述的气质。

  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或许可以简单说成是城里人的气质吧。

  还有贺娟的口音,跟以前也完全不一样了。

  已经不怎么带有他们村里的口音,说话用词也讲究起来。不知道的,还以为贺娟是个文化人呢。

  看来城里真是个好地方,才短短几个月,就能让一个人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要是有一天她也能去城里…

  打住!

  郭凤珍停止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她没有贺娟娘俩的魄力,也没有手艺,就算去了城里能干啥呢?

  还不如好好的在村子里待着。

  现在贺志伟带着他们偷摸搞分产到户,年底家家户户的收成都比往年好了一大截。

  元旦前生产队里搞的总结大会上,贺志伟发了言。

  他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家,明年队里依然要搞分田到

  户,让大家尽管放心。

  而且明年他还要带着大家搞其他改革,争取年底的收入能翻番。

  这一下子可把大家的积极性全都调动起来了。

  会场上群情激奋,所有人都憧憬着

  来年的红火景象。

  郭凤珍也不例外。

  “大姐,有件事您还一直不知道呢。”

  郭凤珍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和贺娟说实情。

  这事一直瞒着大姑姐,虽说是贺明的主意,怕吓着她,但毕竟是瞒着了,郭凤珍总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家里发生啥事了?”

  贺娟听她突然这么说,心头猛地一跳,担心是家里有啥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看见她神色,知道是误会了,郭凤珍赶忙笑道:“是好事。其实年初的时候,就是你们刚回丰禾那时,咱队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郭凤珍把贺志伟怎么决定分田到户,带着大家卯足了劲,干了大半年,得了个难得的好收成的事,一五

  一十地和贺娟讲了一遍。

  末了,她道:“所以,大姐你可千万别担心我和贺明,还有几个孩子日子过得不好,老想着接济我们。吃不饱饭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年底收成好,再加上又卖了一头猪,我和贺明统共得了四百多块。我俩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呀,简直像做梦一样!”

  郭凤珍眼睛里全是兴奋与满足。

  “靠着这些钱,我们一家六口,明年就能不愁吃喝,四个孩子的学费,也都有了着落。别说,志伟可真有能耐,才当了一年多的生产队长,咱们队的收入就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他也担着很大的风险,这事要是被发现,他可是要去蹲大牢的。”

  贺娟瞪圆眼睛,震惊地话都说不出来了。

  半晌,她才找回语言。

  “你说志伟…志伟他带着队里人,把队里的财产,还有田地全给分了?”

  郭凤珍点点头。

  “天哪,他可好大的胆子!这要是被大队发现,可怎么得了?”

  贺娟吓得脸都白了。

  郭凤珍道:“所以当初大家都按了手印,保证绝不泄露出去。这不仅事关志伟,还关系到队里其他干部,更关系着几十户人家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今年收成这么好,大家全都尝到了甜头,我想不会有人犯傻去乱说的。”

  贺娟还是心有余悸:“不管怎么样,还是得叫志伟小心些,毕竟人多嘴杂,就怕有人动歪心思。”

  “放心吧,大姐,我会叫贺明多提醒他的。”

  两人说话的时候,贺明正带着三个儿子在镇上买猪肉。

  这一趟去镇上,他特意照媳妇指示的,去供销社称了三斤猪肉,一斤半肥瘦相间的,一斤半纯肥的。

  肥瘦相间的,郭凤珍说晚上包饺子吃。

  另外纯肥肉的,她要拿去熬猪油,留着炒菜吃。

  贺明活了三十来岁,还是头一次有底气一下子买这么多肉,站在供销社柜台前,他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嗓子:“来三斤猪肉!”

  周围也来买肉的其他顾客,听见居然有人这么阔绰

  ,纷纷转头把视线落在他身上。

  贺明在众人或羡慕或惊讶的目光下,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背着手,把腰板挺得笔直,目不斜视地望向柜台后面的营业员。

  “要一斤半肥瘦相间的,一斤半纯肥的。”

  “好咧,马上给您称。”

  这么豪气的顾客,是今天的独一份。营业员满面笑容地迎上来,给贺明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