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第222章
作者:提灯摇曳      更新:2022-08-10 23:48      字数:4079
  一直到快用午饭时,叶桑榆才悠悠转醒。

  叶凉臣不让其他人进房打扰,一干丫鬟人等都围在走廊上,直到里面唤人才拥进去。

  冯嬷嬷进去的时候,瞧见世子正坐在床沿上,小姐正皱着一张脸怪世子不叫她。

  “祖父说过,不必早起过去。”

  “那也不能真的这么晚呀,嬷嬷,快伺候我洗漱,快些。”

  “是。”自家小姐还是懂事的。

  叶桑榆着急的从被窝里出来,将脚丫塞进绣鞋里,刚准备站起来,却被叶凉臣按住了。

  “慢些,小心摔了。”

  叶凉臣离她挨得近,温热的话就在她的耳畔,忽然她就想到上次的事情,耳朵立即红了起来。

  不过叶凉臣倒是没有继续打趣她,只是叫人扶着她过去洗漱。

  洗漱之后两人一起去了正厅,王爷那边也一早得到消息了,叶行舟夫妇和风裴都在那。

  叶桑榆穿着一身大红色襦裙,自今日起便将头发全盘了上去,头上插了一只金色的步摇,走动时微微晃动,小心翼翼的被叶凉臣牵着一步步往正厅走来。

  风裴只远远看着,便觉得这对孙子孙媳果然是天造地设一对,简直就是一对璧人,又想着是自己亲自操持的婚事,心里是格外满意。

  “桑榆不孝,让祖父和爹娘久等了。”

  “不久,不久,本王也是刚过来,我也不是个老古董,日后你们夫妻两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便是。”

  叶行舟刚想叮嘱自己女儿一番,如今既是嫁了人,一些规矩也是要多加注意,但看到风裴话头更快,便没再说什么。

  叶行舟只是无奈的笑了笑,果然这门亲事,是再适合阿榆不过了,上无公婆,下无子侄,长辈喜欢她,就怕莫要无法无天才好。

  可是,若是自己女儿若是一辈子能够无法无天,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叶桑榆先给风裴敬了茶,然后又向父母撒了娇,一屋子热热闹闹的用了午膳,期间叶行舟将启程去泠国的时间说了出来,此去路途遥远,叶桑榆就说要替娘亲收拾一下,叶凉臣也想邀约叶行舟对弈,所以四人一道去了橙风院。

  叶凉臣的书房内。

  叶行舟和叶凉臣两人相对而坐,下三局棋过后,叶凉臣便放下了棋子。

  “凉臣约我过来可是有话要说?”

  “正是,心有疑难,愿岳父解惑。”

  “哦,你这般聪明还有难到你的地方,不妨说出来听听?”

  叶行舟也放下了手中的棋子,端了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

  “我的身世。”叶凉臣直接开门见山。

  叶行舟原本一派闲散的神色忽的严肃起来,沉吟半晌才开口。

  “你都知道了?”

  叶行舟有想过瞒着他一辈子的,怎会忽然要问此事,但又想到他昨日才成的亲,有些事或许三言两语可以遮掩,但皇室那东西存在就是为了不使皇室血脉被混淆,所以他也迟早会知道。

  “阿榆也知道了?”

  “嗯。”

  “可你如今已经归了镇南王一脉,若再要——”

  “我并未想反悔,也不是忘恩负义之徒,我只是想知道当年发生事情的来龙去脉。”

  叶凉臣猜测叶行舟必定是知情之人,与其舍近求远去查还不如直接问他。

  叶行舟沉默了半晌,觉得既然他问了,如今又成了亲,确实也应该知道当年的实情了。

  “此事说来话长。”

  叶行舟叹了口气将十几年前的恩怨都告诉了他。

  他的生父是风严,养父是叶行云,生母是凌宁,以及如今的付杬便是叶行云的真相。

  这也是叶凉臣派付杬去接叶行舟回江南的路上发觉的,他是真的没想到当年云游四海的三弟竟然一直隐姓埋名留在京都,就是为了伺机报仇,而先帝之死竟然真的与他相关,这可是弑君大罪。

  “二哥放心,叶行云早死了,我绝对不会连累了叶府,如今只有付杬。”

  “你虽是皇室血脉,但是先皇并不知道你的存在,你父母的姻缘也是为先皇所累,他们也是待你如亲子一般的,三弟一直恨着先皇,这些年他一直蛰伏着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往事已矣,上一辈子的恩怨就此作罢吧,你们还是过好当下要紧。”

  叶行舟的意思是希望他以后做好镇南王府的世子就行了,不要卷入到皇室纷争当中去。

  叶凉臣沉默不语,原来他竟然是母亲被风严所强而生下的,生父不知道他的存在,母亲定然也恨他,父亲当年也是因为厌恶他才对他不管不顾的吧!

  他的出生注定是不受人待见的,难怪自幼被人丢进庙里,谁会喜欢一个多余的人呢?何况他还害母亲难产而死,都是他活该罢了。

  叶行舟似乎是看出来了叶凉臣身上自我厌弃的悲伤氛围,忍不住开解道。

  “纵然你没有如同宫中的皇子一般锦衣玉食,至少三弟和弟妹也是疼爱你的,他们也并未厌弃你,你母亲是个温柔之人,一直为你着想,可惜福薄了些,三弟用情至深,爱屋及乌对你也是有些情分的,他如今还愿意到你身边,大抵也是想暗中帮助你。”

  ……

  叶桑榆房中。

  她啰啰嗦嗦的吩咐可儿和嬷嬷将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干果都装起来,到时候要给娘亲去路上吃的。

  只是叶桑榆觉得很奇怪,怎么娘亲今日这般安静了。

  她捏了捏沈冉儿的脸蛋,笑着说道,“娘亲今日话怎这般少了?可是舍不得我?”

  沈冉儿也不是之前孩子的心态,这样被女儿作弄,很是不自在,但也不知如何开口告知真相。

  她点了点头,“阿榆会想我吗?”

  “这是自然,等去了泠国之后,娘亲也有自己的手足同胞了,这样多好,以后咱们在一起的日子还多着呢?”

  “阿榆,昨日你爹说你自幼便独自一人,他没有陪着你长大,心有遗憾,我也没有陪着你,你会怨我吗?”

  沈冉儿用试探的语气问她,叶桑榆不知为何娘亲这样问,但看她生怕自己生气不要她的模样,她握住了她的手。

  “或许小时候确实怨过,别人都有爹娘,偏我没有,一定偷偷躲起来哭过鼻子,但是慢慢长大,明白爹娘都有自己的苦衷,爹娘也一定想知道阿榆小时候有多可爱,有多调皮,有多心疼,不是你们不想,而是不能,现在也不晚啊,如今能和爹娘团聚,已经是足够让我高兴了。”

  沈冉儿听了之后,忍不住红了眼眶,都是她的错,她离开之前,阿榆还只是小小一团缩在襁褓之中,若是知道自己十多年不能回府,哪怕是不去找叶行舟,她也会留在女儿身边的,她希望女儿恨她怨她,偏偏这样的懂事。

  其实,叶桑榆是代替原主说的,这些话也都是原主的想法吧!

  “若是爹娘当真遗憾,倒是可以再替我生个弟弟妹妹,连我那一份一同悉心养着,那就好了。”

  叶桑榆忽然说了这句话,可是说出口之后才知道娘亲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不行,连忙捂住嘴巴。

  但是沈冉儿倒是听到了,又哭有笑的揪着叶桑榆的脸蛋,假装听不懂的没有说话。

  沈冉儿知道女儿不曾怪她,刚想怎么告诉女儿真相,结果,叶行舟正好过来接沈冉儿,一而衰,再而竭,算了,她决定还是等从泠国回来之后,就说自己是因为回到故国刺激所以恢复的吧!

  叶行舟夫妇离开之后,叶凉臣也回到了房中。

  其他人都退了下去。

  “哥哥!”

  叶桑榆见他回来之后就坐在那里沉默的不说话,就走到他面前。

  “嗯。”

  叶凉臣将叶桑榆抱到腿上拥在怀里,仿佛是寻求慰藉一般,紧贴着她,这个时候他才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多余之人。

  “阿榆,你会厌恶我吗?”

  “什么?怎么会呢?”叶桑榆瞪大了眼睛,“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叶凉臣将从叶行舟那里知道的话告诉了叶桑榆。

  “他们或许根本不想生下我,恨我不该来到这个世上,我是一个多余之人。”

  叶凉臣悲戚的低头依偎在她的脖颈上,吐露着心声。

  这是叶桑榆第一次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丝脆弱,他向来都是强势说一不二的,何尝有这样的时候?

  “不会的,父母是父母,你是你,上一辈子的恩怨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叶桑榆听了这话,连忙的反驳道。

  “若是没有你,那我岂不是独自一人了,若是没有你,我现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或许早死了,或许随便寻了个人就嫁了,所以,哥哥,你并不是多余的,说不定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和我凑在一起呢?”

  叶桑榆耐心的哄着他,手在他的背后轻轻的抚着。

  叶凉臣抬头看了看叶桑榆,没错,若是他不来到这世上就遇不上阿榆,而阿榆是他上天对他的恩赐。

  他有什么理由去自怨自艾,他该高兴才是。

  叶凉臣当真就忽然心胸开阔起来。

  叶桑榆原本以为还要再劝一会儿,没想到一个身影忽然便笼罩下来,她的唇被覆住,后脑勺被双手捧着,叶桑榆想着昨日晚上才——

  但又拿他没办法,只能随他去了。

  三日后,叶行舟和沈冉儿从江南出发往泠国而去。

  母女两个依依惜别,只盼早日重逢。

  他们离去之后的第二日,三月四月也被带回了镇南王府,如今两个丫鬟还有冯嬷嬷都在这,就好像还在桑梓院的日子一般,她与叶凉臣是日日私下蜜里调油,王府上下也几乎是她说了算,把她纵得能上天了,叶桑榆真觉得眼下情形就是她这一辈子都想过的日子了。

  然而,幸福却还是短暂了些。

  风流云被叶凉臣打伤之后,连夜便启程回京,在半道上伤势有所耽搁,又忽然从宫中传来急报,北方忽然起了战事,是姜国联合北方狼蚀部落攻打越国,之前姜国一直不声不响没有动静,竟是绕道从狼蚀部落的赤阳山,直抵越国最薄弱的防线。

  风流云立即赶回京都,回宫之后立即派了人带着大军去北方前线御敌,积压的奏章和紧急的战况,让风流云的内伤一直未愈,竟有了些加重的趋势。

  御书房。

  “陛下,据说姜国军队里有个极其厉害的军师,是个用兵奇才,行事作风心狠手辣,我方多次不敌,恐怕需要派兵支援才是。”

  “不错,此人手段颇为诡谲,若是仅凭赵将军,恐怕迟早会全军覆没。”

  “他们刚夺了三座城池,若是再过了落鹰岭,便是丘岷关,这若是失守,那直抵京都便也不是什么难事了,陛下,还请尽早决断。”

  北方战事焦灼,众人跪在地上也只能呼喊几句叫风流云想办法,他咳了一声,心口疼得厉害,挥了挥手,让众人先出去。

  这时,茹妃提了药膳来了御书房。

  “你来做什么?”

  “臣妾自然是为陛下献计的……”

  十日之后,镇南王府收到了两份圣旨,一份是答应让叶凉臣继镇南王府世子位,一份则是让叶凉臣即刻带兵北上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