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73章
作者:提灯摇曳      更新:2022-08-10 23:43      字数:4072
  叶桑榆把风烨哄走之后,下午独自在小闲居将那些自己记得的譬如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等图纸画了下来。

  就等着下回直接交给风烨就行了。

  其实他想抱着风烨的大腿倒不是怕叶凉臣护不住自己,而是她所认识的人里,她缺少一个今后为她办理路引和身份证明这些东西的人。

  而且她为了不想掺和太多主线故事,认识的人不多,风凛虽说也是世子,但找他办事也不方便。

  而且这事还得瞒着叶凉臣,最多再待个两年吧,事情也要慢慢的筹备起来了。

  包括往哪走,怎么走,身边这几个人是跟着自己还是为她们安排好去处。

  还有一件事,因为风烨,让她产生了要找几个会武功的暗卫的想法,不然随便走到哪,还不是分分钟被秒。

  但是靠她自己又是不行的,所以只能转着弯绕到叶凉臣身上。

  等他晚上下了值回来,两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叶桑榆显然没什么胃口,主要还是中午那顿吃多了,一是为了克制饮食怕影响身材,二是心里有事,便只动了几筷子。

  “怎么了,是不舒服吗?”叶凉臣看着她今日似乎吃得极少。

  平日里阿榆到了吃饭的点可是欢快得很。

  叶桑榆自然是不可能把中午认识风烨的事情和他说的,一方面是觉得没必要,二是风烨那边可是为自己今后跑路埋线的,也自然不能透露了。

  “没什么,就是中午贪嘴,吃多了点心,有些腻得慌,现在都有些没胃口了,大哥哥,你不用管我,自己吃就好了。”

  叶凉臣听到这里也信了。

  “以后旁的东西再喜欢也要适量,主食才是要紧的。”

  “嗯,我知道了。”

  叶桑榆就自己坐在一边,看着叶凉臣吃饭,随口和他闲聊了起来。

  “大哥哥,中午叫三月送去的饭菜可吃了?我本来是想自己去的,但怕于你名声不好,就没有去了。”

  叶凉臣随意用了一碗,便搁下了筷子。

  “吃了,又哪里用得着阿榆亲自送过去,以后也不必叫人送饭,我在外面随便用一些就好。”

  “不是怕哥哥吃不习惯吗?哪里有满月楼的厨子做的好。”叶桑榆嘴巴翘着嘟囔了几句。

  叶凉臣笑了笑,“从前在恨水院,你也知道我吃的什么,如今哪怕是再给我几个馒头几碟咸菜,我也是习惯得了,阿榆不必担心就是了。”

  但还是因为她关心自己,心里依然熨帖得很。

  吃完了饭,叫人按例给他上了一杯清茶,毕竟他跟自己不同,就喜欢喝这些。

  其他人退下去之后,她就直接问了叶凉臣一些话。

  “哥哥,你私下可有一些自己的人手。”

  叶凉臣一愣,仔细一想,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国师大人给了我一支影卫,暂时还用不上,但我还是想亲自培养出一批,最近已经在留意了,再过几日就能办妥。“

  从当初打算指点晋武开始,他就已经找李筠和郑阳帮自己留意了,找一些无父无母身世单一又底子不错的也会更加忠心,而且晋武也有些门路。

  听到这里,叶桑榆不声不响的回到内室拿出一个匣子递到他跟前。

  “大哥哥,既然你已经有准备了,我也不必担心了,我听说很多人都会养一些暗卫的,以后你置身官场乱着呢,不说那些刺杀陷害啊,但就替你做事也是需要不少人手,你最好多养一些,越多越好,反正有我支持着。“

  叶凉臣打开她递过来的匣子,看到的是满满一盒银票。

  “先给哥哥一万两,养着那些人毕竟也是需要钱的嘛!”

  叶凉臣瞳孔微缩,他都不知道阿榆竟然如此有钱了,虽然这几家店生意极好,但是随随便便就给他一万两未免太过豪爽,钱的事情找李筠周转一下就好了,他私底下也已经在置办一些产业,等时间久一些,就能收回利润了。

  叶桑榆怕他拒绝,就又补充了一句。

  ”就当做提前给哥哥的分红,不许拒绝,再说了,你还认不认我这个妹妹,难不成妹妹给的东西还要分个亲疏你我不成,我又不缺钱,放在我这里,还不如放在哥哥那里有用。“

  叶桑榆也偷偷看了叶凉臣一眼。

  “其实,大哥哥,我也有一些私心的,大哥哥能不能也给我找一两个身手不错的女暗卫,我感觉好像人人都会武功,万一哥哥不在身边,我要是遇到危险的话,也有个帮手。”

  叶桑榆这话一起,他就皱起了眉头,怀疑是不是今日遇见什么事了。

  “今日遇到危险了?”他立刻紧张问道。

  “没有啊!就是看到话本子里说的一个柔弱小姐出门游玩,却被一个采花贼给抓走,然后坏了身子,家里人就都不要她了,还嫌弃她丢人,未婚夫也要退亲,她伤心的只能去庵里做姑子去了,这也太惨了,又不是她的错,若是身边带一些身手不错的,赶走采花贼,也不必酿成这个悲剧了。

  所以我就有些多愁善感了,想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能避免就避免吧!“

  叶凉臣听到这里,总算放下了心,也知道阿榆就爱看这些话本,估计是感同身受了。

  但这些也太乱七八糟了吧,什么采花贼,什么坏了身子,她都是看这些东西嘛?

  但若是知道叶桑榆不仅看,而且还写,而且尺度更大,估计更要吓到。

  叶凉臣也没在这时候说她不好,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倒是听见叶桑榆的请求,却让他发现自己疏忽了,自己不能时刻在她身边,确实需要人贴身护着。

  “是我不好,没为阿榆着想,我会给你找几个身手不错的女护卫,是做丫鬟还是暗卫,阿榆说了算。”

  “那这钱哥哥你也要收着,你不收,我就自己去找了。”叶桑榆一本正经的说道。

  她这也是为男配着想嘛,等男主风流云回京的时候,他手里就跟着一批他母族的人,数量还不少,不管今后他们是为敌为友,她支持的人,就不能亏着,更不能被落于他人之下。

  这可能就是老母亲攀比的心里吧!别人有的,叶凉臣也必须有,多帮衬着叶凉臣都是应该的。

  “好,我收着就是了。”

  见叶桑榆坚持,叶凉臣也答应了。

  因为阿榆说了嘛,他们不分彼此,以后他若赚了银子就是阿榆的。

  还是先将自己要培养的一批暗卫操持起来,而且他还打算再添加一些私产,也确实需要银子。

  次日。

  这第二日假,她就没有再去满月楼了,那边也没什么事,她也打算到闲书茶肆看看转转。

  闲书茶肆分东西坊,当初三个产业,就属这家差点就倒闭了。

  后来在她的整改之下,也让它变成一家综合性的文艺休闲场所,并且就越安邸报一项就让它极具竞争力,可以说它是京都绝大部分文人都爱来的地方。

  东西坊分别在一条街的东西两侧,东坊主要就是卖书,笔墨纸砚和一系列文人所需的东西。

  除此之外,她从三年前,每隔半年就会出一些话本,字数不多,一本一万字左右,长的还会出几册,其中有一本叫《商女三嫁》的就出了三册,当时可以说是风靡一时,也让她赚了不少银子。

  大体说的是一个自幼家破人亡的商户之女,遭遇各种挫折,长大后依旧命途坎坷,但仍旧不屈不挠找到人生归宿的故事。

  女主嫁了三次人,第一嫁嫁给了富商之妾,原本安分守己,但奈何姿色过人,惹得正妻嫉妒将她偷偷发卖了。

  第二嫁,嫁给了一个纨绔的世家少爷,到这里别人就骂了,一个破烂货凭什么还能做正妻,但是嫁进去之后,一年无所出,她那婆婆就时常辱骂她,又是个不会下蛋的,她身上就更加被打得没一块好肉了。

  但是这个时候就有读者好奇了,她那个丈夫怎么一句话都不说啊,能把个二婚的女子聘为正妻怎么着都应该是疼她的吧!

  那些同样被恶婆婆对待的读者就有些不平了,后来女主实在受不了了,她知道在这个家里是不可能有好结局的,以死为威胁,自请下堂了。

  没想到这女子都这样了,还有一段姻缘,下堂后她就到山村里打算过平静的日子了。

  没想到又遇上一个被追杀无意躲到她家中的侯爷,并且双腿几乎都要废了,好在她经历那么多命运的不公,竟然还是个心地善良的,想法子请了郎中救了那个侯爷,当然救的时候不知道身份,后来被人找到了才知道。

  但是在相处过程中那侯爷喜欢上她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侯爷,也是丧了妻的,就把她带回去了,家里虽然已经有三个孩子,但也是侯爷说了算,说娶就娶了。

  女主也是不嫌弃那侯爷双腿残废,精心养着,伺候他,还照看三个孩子,就这样,几年过去侯爷的腿也能走了,后来女主也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

  并且家里的人也敬重她,前边的三个孩子也孝敬她,如此才真正坐稳了位置。

  后面她从别人口中听到她那个前夫的事最终还是被抖落出来了,那个纨绔少爷竟然是个断袖,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恐怕当年就是拿女主当个幌子罢了。

  那婆母还怪她无所出,这生得出来才怪呢。

  后来写到女主心里话,“你当初救我离开深渊,谁知又入苦海,受你母亲蹉磨多年,我也未将真相说出去,如今,欠你的也该还清了。”

  确实啊!女主不欠他们家的。

  还有第一任富商,最后被那原配夫人霍霍得断子绝孙了,那夫人最后还抽风死了。

  总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结局,就是侯府夫人子孙绕膝,和那老侯爷相伴终老了。

  这个话本子,热点一是三嫁,热点二是龙阳之好,热点三是善恶自有报。

  前两点是不符合古代的价值观的,嫁太多就显得放荡了,这个时候,还是守寡的居多,所以引得很多人抨击来着,没少说作者三观不正。

  其次,龙阳之好在这里是极其上不了台面的,虽然京都有欢阳楼,但人们依旧鄙视较多,去逛欢阳楼的哪个不是暗地里来的。

  那类似女主这样的遭遇肯定是有的,剖露出来也是让大家知道这类女子得不易,这也是后期读者同情女主的地方。

  这第三,人们向来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便女主都这么惨了,但也依旧心持善念,有这样一段温馨结局,前面的争议与辱骂也让读者释然了。

  就是这样的经典小白花,靠着狗血又起伏错落的剧情,碾压了那些书生小姐的老套故事,以至于她那个话本可以说是一度排上京都畅销榜首,并且她还排练成了戏目演了出来,可以说是过了三个月热度都没下去。

  虽说她这个也挺老套的,但是对于这里的人来说,那自然狗血又新鲜了。

  闲书茶肆的西坊就是专门的喝茶,看戏的地方。

  她写的话本版权只在自家卖,所以东边卖话本,西边听戏顺带说书,一条龙服务,就把这个闲书茶肆盘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