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买竹
作者:宅女日记      更新:2023-01-02 04:46      字数:2624
  630shu ,最快更新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最新章节!

  罗村长眼睛一亮,走过去将人群扒拉开。p

  “都让开点,是哪家的人,往前点站。”p

  李雪梅也顺着声音望过去。p

  便见人群如水流向两边排挤。p

  一个句偻着身子的老人,出现在众人眼前。p

  是大老爷派来帮他们干活的流放之人。p

  老头被这么多人看着,没有丝毫不自在。p

  他低着头的时候,毫不起眼。p

  待抬头的那一刻,李雪梅竟恍忽从那双浑浊的眼中看到一丝锋芒。p

  “你会?”罗村长问道。p

  老头:“拿来我看看。”p

  他旁边的一个老婆子,急切的伸手拉了拉他的衣袖。p

  老头干枯的手轻轻拍了她两下,示意她安心。p

  那婆子便将手收回,拢着几个孩子站到一边,用单薄的身子将他们挡在身后。p

  罗村长将模具放到他手上。p

  他先掂了掂重,又贴近一些细看用料,最后才瞄了一眼那整齐罗列的孔洞。p

  吐出两个字:“能做。”p

  ……p

  李雪梅将人请到自家。p

  村老们也都跟过来,想细听听他是真能做还是瞎忽悠。p

  闫向恒出面招待众人。p

  李雪梅只看这老人的举止,便知道这位以前定是个有身份的。p

  不过这也不出奇,寻常百姓一辈子也沾不上流放二字,虎踞的采石场里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有来历。p

  “老人家,你想怎么改?”李雪梅问道。p

  老头之前在打量闫向恒,听到她说话,有些讶异,将视线落到她身上,看了一会,道:“钉长箭头短,将此模具切开两分,再以巧工,做内凋成型,当可达到主家所想,注铁水而成型。”p

  刚刚他在外面喊话,是地道的关州话。p

  可眼下说的多了,还是带出一些南方口音。p

  李雪梅心中便有了判断,这是个南方人。p

  “模具分开后,若有合适的材料,上面这部分也可以封堵后再用,铸钉铸箭都可以。”老头又道。p

  依旧是对着李雪梅说。p

  “需要什么工具,我们尽量去找,只希望能快些。”李雪梅十分果断。p

  老头心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妇人能当起家。p

  “要用的东西这里多半找不到,你们村有家木匠,我自己去找能用的家伙。”他顿了顿,又道:“你们要做什么样的箭头,是否有样子,有实物最好,没有的话,大概画给我也行。”p

  他倒是不担心这村里的人画不出。p

  那箭塔和围村的墙,都是有图的,他远远看到过。p

  村里人做的竹弩,都是以她家的铁弩为模板。p

  箭的长度也都差不多。p

  用一根铁箭做样子当然最好,但她不能拿出来。p

  “恒儿,你带老人家去戚家走一趟,看看什么合用,再让你戚五叔辛苦些,在旁边打打下手。”李雪梅道。p

  老头挑了挑眉,这妇人还挺小心。p

  闫向恒带着他出门。p

  老宋头忍不住,开口问道:“闫二媳妇,你看他有谱没有?”p

  “宋叔,我看他大概有点本事,不像是说大话的人。”李雪梅道。p

  罗村长不解:“他刚刚还想和咱谈条件来着,咋现在一个字不提?”p

  胡大爷道:“不提还不好,让他先干着,成了咱们还能少了他的,他们都是犯了事流放到这边,我琢磨他也不敢提啥过分的,多半就是些吃食,再不然就是房子,我刚留意了,他和一个老婆子是一家,拉扯着几个孩子,有大有小,还不少。”p

  李雪梅心说流放到关州能保下这么多人口。p

  老的老,小的小。p

  真不简单。p

  倒是对他能做出箭头模具,多了几分期待。p

  ……p

  好不容易将模具切开。p

  老头累得够呛。p

  他是不需要出力,却得全程把着这模具,不断校准位置。p

  能这么快一分为二,多亏了戚家哥几个一把子好力气。p

  他忍不住多打量了几眼。p

  戚老娘看不见,却能听到磨锯的声音停了。p

  让大孙女将面条下锅,使二孙女喊人停下歇歇。p

  她那几个儿子她不担心,这点小活累不着他们。p

  可听到那说能改模具的老头上了年岁,她不免有些担心,别给老头累坏了,反而耽误事。p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p

  旁的不说,就那老头的几步走,她就知道这是个亏了身子的,不结实。p

  老头看着端到自己面前热乎乎的面条,咽了咽口水。p

  往院外看去,果然看到自己的老婆子带着几个孩子在外面打转。p

  小安村所有人都在忙,贪黑彻夜干活。p

  对他们这些老弱病残倒是善心,让他们自去歇着。p

  不过他们这些人犹如惊弓之鸟,哪敢停手,也跟着一起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p

  他的老婆子就在其中,搬搬抬抬中不断向这边张望。p

  戚大娘子比戚大几个木头脑袋灵光。p

  和戚老娘一说,戚老娘便让她将人喊进来。p

  “大妹子,你们是哪的人呐?”戚老娘拉着那老婆子的手问道。p

  “我们是渔州人。”老婆子一口细柔软语,一听就知道是南边的。p

  “是南边啊,那在这关州待着不惯吧?”p

  ……p

  戚老娘和人没说几句,就摸清了几件事。p

  老头姓康,原来好好的在家里当个老太爷,不想儿子犯了事,一家子受牵连被流放到关州来。p

  在这边生活了两年,磋磨得够呛。p

  老两口有两个儿子,都在采石场干活。p

  儿媳妇都归了娘家没跟来。p

  五个孙子辈,两个闺女三个小子。p

  最大的有十五,最小的才三岁。p

  戚大娘子在旁边听着,诧异的看了眼几个孩子。p

  哪个有十五?都像小猫崽子一样瘦弱。p

  不过看看老两口的身高……有些明白了。p

  老头那碗面条磨磨蹭蹭吃了好一会,终于被他找到机会喂给孙子孙女几口。p

  戚家人当做不知。p

  ……p

  闫老二和闫玉到了龟缘镇,片刻不敢停留。p

  直接去寻上次所见卖竹子的地方。p

  人家卖竹子只是顺带,主营自家做的竹制用品。p

  听他们说将竹子包圆,不但不感到高兴,还升起浓浓的危机感,非要闫老二讲清楚买这么多竹子干啥不可,若是不说清楚,他不卖。p

  闫老二:……p

  “我家做纸用!”闫玉给解了围。p

  闫老二反应很快,赶紧捂住她的嘴,对着人家讪讪的笑。p

  孩子无心的话更让人信服。p

  那人放下心来,这不是抢生意的同行。p

  可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