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好后妈(17)
作者:意鹅      更新:2022-07-28 14:26      字数:3907
  夏奶奶吓得脸色发白,差点儿晕过去。

  夏爷爷也追着明庭“啪啪”打了好几下,骂他犯傻。

  夏明欣表面上没什么,却连续做了两天噩梦,晚上哭醒几次,白天眼睛肿得像桃子。

  见明庭不待见自己,段朗也没生气,依旧乐呵呵的。

  他哪知道这么大的事儿明庭会瞒着家里!

  早知这样,去之前他至少会通个气,说话会讲究方式方法,不会那么直接。

  段朗把一份城市日报塞给明庭,还塞给他一兜吃的。

  “我给我大哥拍了电报,托他给你们找住的地方,他对那边熟。”

  没错,这次跟明庭一块儿离开的,还有夏爷爷和夏奶奶。

  他担心周富贵狗急跳墙,跑去找爷爷奶奶的麻烦。他们年纪大,禁不住惊吓,所以明庭决定带着二老。

  这两天,明庭帮着把家里的东西一收拾,大门一锁,走的时候钥匙交给了堂叔夏忠实。

  “以后我去南城找你玩啊!”

  段朗是个自来熟,明庭不理他他也不生气。

  只等最后上了火车,明庭还是冲段朗说了一声“谢谢”。

  多亏了这个热情又正义感十足的小伙子,他可是帮了自己大忙!

  作为回报,明庭丢给段朗一小团运气。

  “小小年纪,别老气横秋的。”段朗也回赠了一句话,笑着冲他们挥手。

  明庭运气好,买到了两张卧铺票,还是下铺,专门给爷爷奶奶,他和明欣坐硬座。

  送他们去的卧铺车厢的时候,遇到住周家楼上,之前仗义帮过明庭的小年轻。

  看到熟人,对方很惊喜:

  “明庭,你这是要去哪儿?”

  等明庭一解释,小年轻笑着给爷爷奶奶打招呼,还关心夏明欣这几年的插队生活。

  这节车厢里刚好有和他们一同上来的本地人。

  有人看了城市日报,一听这名字熟悉,再听他们说话的内容,姐姐知青下乡五年,考上了南城的财经大学……

  对着报纸比着脸,成,都对的上了!

  “你是夏明庭!”一人站起来,旁边的人也纷纷看了过来。

  好嘛,明庭没想到自己这几天在夏家村躲清闲,结果在火车上还闹了这么一出。

  当然,大家伙儿非常热情。

  知道这孩子继父不疼亲娘不爱,还受了那么大委屈,对他和明欣很好。

  不少人从兜里掏东西,这个给他一把瓜子花生,那个给他几个枣子奶糖。

  特别是得知他因为害怕周富贵报复,带着爷爷奶奶一起去南城,他们更是深表同情。

  明庭红着脸道谢,夏明欣也很腼腆。

  姐弟俩有些手足无措,和大家心中被欺负的“小可怜”形象彻底对上号了。

  跟孙子孙女比,夏奶奶是个健谈的。

  “我的乖孙这几年可是受委屈大了!”

  夏奶奶也不去卧铺了,坐在大包上,控诉范淑珍怎么对待俩孩子的。

  当事人奶奶现身说法,车厢里的热闹渐渐传开。

  有人带着城市日报,见别的站上车的人询问是怎么回事,直接拿出报纸跟人分享。

  结果仅有的几份报纸你传我,我传他,最后传遍了整趟火车。

  这下,周家人不止是在本地“扬名”,名声也被外地人传播了出去。

  这大概是周富贵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等到了南城,明庭一家几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下了车。

  这些热情淳朴的人们还真叫他有些招架不住。

  在南城火车站他们遇到了段朗的大哥段旭,他接到小弟的电报,特地等在这里。

  段旭和段朗一样热心,是个快言快语的人。

  他怕他们找不到财经大学,特地送到了目的地,还帮忙找了学校的招待所。

  “我对这边儿熟,住的地方后天给你消息。”

  段旭拍着胸保证。

  他也是下乡知青,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大学,年纪有些大,是个老大哥似的人物。

  修整了一晚上,明庭第二天陪着爷爷奶奶和姐姐逛了一下南城。

  二老一辈子都生活在村里,这是头一次来大城市,看到一些新奇玩意儿还会抓着明庭问这问那。

  第三天中午,段旭带来了消息,他找了一个院子。

  里面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造纸厂工人,一户是小学老师,剩下还有三间房出租。

  明庭跟着段旭去看了一下,房间朝南采光好,水电全通,有独立的厨房,上街走两百米十分方便。

  屋里家具床都是齐全的,只用自己添置一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

  明庭和房东签了一年,大家一起动手,花了一下午时间收拾屋子。

  跟新邻居打听了哪里买东西后,明庭把家伙什都置办齐全了,晚上特地请段旭吃了顿他亲手烧得大餐。

  这顿饭段旭吃得酣畅淋漓,连夸明庭能干,还问以后能不能交伙食费过来蹭饭。

  等一切安顿下来,他们一家在南城的小日子也开始走向正轨。

  别看夏爷爷和夏奶奶是老农民,可他们的适应能力还挺强。

  没两天二老就和邻居们熟络了,倒是叫明庭的担心有些多余。

  院子在财经大学的后门,夏明欣每天晚上都能回来。

  等夏明欣开学,明庭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发展。

  之前段旭十分好奇明庭的录音机为什么只有掌心大,这也是他从段朗那儿知道的。

  等拿到录音机,得知这是明庭自己改装的,段旭直夸他是天才,还说凭借这本事,他能去电子厂当技术人员。

  原本明庭有脑子有钱,想自己开厂。

  可随着事情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故事,还因此引发了大面积的讨论。

  许多人写信给城市日报关心夏家姐弟的生活近况,还有一些人投稿去省报甚至杂志,讨论人的两面性。

  作为大家都关心的新闻主角,明庭不想那么引人注目,所以决定先按部就班,低调发展。

  明庭拿着改装的录音机和设计图去南城专门生产录音机的第三电子厂投石问路。

  经他改装的录音机小巧轻便,更适合携带,厂长验证后当场特聘他为技术指导。

  见孙子有了安稳工作,夏爷爷和夏奶奶悄悄松了口气。

  在老一辈心里,手捧铁饭碗,月月吃公粮,这才是最好的工作。

  进电子厂后,明庭不但设计了更轻薄的录音机,还对双卡分体式录音机做了改造。

  如今国内出现的二喇叭双卡录音机多是外国货,品牌不同价格不同,最贵的能卖到八百块钱。

  随着开放的节奏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

  哪怕双卡录音机价格昂贵,也有家庭愿意购买。

  像这种老式录音机,笨拙沉重,设计原理并不难。

  明庭拆了四个不同款双卡分体式录音机研究了几天,画出了设计图。

  经他手设计的新款,重量更轻,外形更时髦,磁头更耐磨,音质也更好。

  现在厂长把明庭当成了宝。

  知道他脑子灵活,擅长技术,厂长特地托人从京城买了许多相关专业的书籍给明庭,希望他能开动脑筋,做出更好的产品。

  于是,别的厂家还在努力模仿国外产品,第三电子厂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两种收音机一问市便把同类型产品比了下去,得到大家的追捧。

  厂里订单飞涨,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录音机,厂长更是乐得合不拢嘴,直说明庭是个福星。

  等到第二年夏天,段朗也考到了南城的大学,念新闻系。

  过去的这一年里,段朗每个月都会给明庭写信。

  一是把那些寄到报社,关心鼓励明庭的信转寄给他,另一个也是跟他八卦周家事情的后续。

  比如,周大兰和周小山放出来了,两人变化很大。

  知道周家现在名声差,周大兰没回周家。

  她说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周家没关系。

  不过,周大兰作证的时候把吴青山牵扯出来,导致吴家老两口很不待见她。

  因为做伪证,她在汽水厂的工作也丢了,一直闲在家里。

  用段朗的话说,周大兰在吴家被嫌弃得不行,没工作没收入还没好娘家,常常被骂是吃白饭的人。

  周小山被关了一段时间,性情变得有些阴郁。

  周家现在是过街老鼠,周小山找不到工作,天天呆家里不出门,头发长得像野人。

  有天半夜他去厕所,差点儿被人当小偷抓着打。

  至于周富贵和范淑珍,一个扫厕所一个搞后勤,在单位受排斥,过得比以前落魄多了。

  “对了,有一件事情我觉得应该让你知道。”

  段朗夹了一块软糯的牛腩塞嘴里。

  他从大哥那儿知道明庭家的饭菜可口,这不,来大学报到后,第一件事情就直奔过来。

  “你是想说周大军?”

  “明庭,你可真聪明!”段朗伸出大拇指。

  “我要说的对你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听说周大军在牢里表现很好,大概不会被执行死刑。”

  “这我猜到了。”

  明庭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见段朗小心翼翼看着自己,忍不住笑了。

  “按照我国前年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周大军这种情况,判处死刑后会宣告缓期两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他确有悔改,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若立功,还能继续减刑。1”

  听明庭嘴里说出一大串刑法相关的事情,段朗对他佩服得不行。

  别看明庭没上大学,看到书可真不少!

  “你被他们这么欺负,还被逼着顶罪,你不恨他?知道这结果你会不会愤怒,觉得不公平?”

  段朗问道。

  换做是他,心里巴不得对方倒霉。

  “死了一了百了,活着才能赎罪啊——”明庭笑眯眯地说道。

  虽然是大热天,可不知道为何看到明庭脸上和气的笑容后,段朗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所以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段朗猜不透。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吴家,周大兰捂着红肿的脸坐在地上,不可思议地看着面前的男人。

  “你打我?吴睿,你怎么能打我?!”

  当初说自己会发愤图强,一定能考上大学的吴睿,在今年的高考中落榜,连中专都没考上。

  知道结果后,吴睿染上了酗酒的毛病,这两个月天天喝酒。

  今天晚上周大兰把饭煮糊了,被吴妈骂了两句,她忍不住顶嘴,结果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