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第 161 章
作者:恋竹小妖      更新:2022-03-07 08:30      字数:4551
  八阿哥同样收敛笑容,他静静地看着十四阿哥的背影,直到对方走出小院,他才轻嗤一声,“倒是个能忍的。”

  这话被刚赶来的郭络罗氏听见,她冷笑:“有意思么?”

  毕竟是喜欢了那么多年的人,感情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八阿哥刚刚被圈禁的时候,她也有过奢望,喜欢他能就此放手,她有嫁妆有银子,就算八阿哥一无所有两个人也不会吃苦。

  她也不会介意八阿哥用她的银子生活。

  可惜她没等来八阿哥的‘推心置腹’,等来了曹氏死亡的消息。

  为了给自己开罪,八阿哥并没有下令不许府中的人交谈此事。甚至他还引导了舆论,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子上。

  郭络罗氏又不知真的瞎,那晚那么大的动静她会不知道。

  看着曹氏的结局她忽然想到自己,曹氏再怎么不对,也帮了八阿哥不少,八阿哥说把人推出去就推出去了,实在让人齿冷。

  曹氏死后,她一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习惯,每日都要出来转转,尤其是到外书房。

  不是她还对八阿哥心存幻想,而是她想知道八阿哥还能无耻到什么地步。

  每次看到八阿哥坐在那算计别人,还要别人感恩戴德,她就觉得恶心。也为之前的自己感到不值。

  当初的她眼睛是瞎成什么样,才会看上他。

  十四阿哥刚来到府上,她就得了消息,自然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看着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八阿哥,她终究没忍住,讽刺了一句。

  郭络罗氏脸上鄙视的神情太过明显,八阿哥想忽略都难。

  他有些不高兴的说道:“你懂什么。现在我跟十四的地位不对等,若不把他打压下来,让他明白我能把他推上去也能把他拉下来,他能看得起我?说不定等他上位那一日,就是咱们的死期。”

  “现在他就不会杀你了?还是你就自信他被你三言两语迷惑,对你的话深信不疑,觉得是别人挑拨离间。”

  十六是个很简单的人,简单到一眼就能看明白。十四也不像个蠢货,若是个蠢货,也不会被八阿哥看中。他凭什么认为两个人会按照他安排的剧本走?

  八阿哥伸出一根手指在郭络罗氏眼前晃晃,“十四相信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我要让他知道我的重要性。”他伸开双臂,“你看,我现在的目的达到了。”

  就算十四怀疑又怎样?他还不是要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他走到郭络罗氏身边,伸手想要拥抱她却被她躲开。胤禩也不以为意,“我之前答应你的,一定要让你过上风光无限让人羡慕的日子。很快我就能做到了。”他知道自己之前伤了她的心,想要她再跟以前一样太难了。

  不过他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等。这一次他一定好好对她。

  “好日子?踩着无数冤魂铸就的好日子吗?”郭络罗氏满脸嘲讽,她转头,“这是你想要的,不是我。这种好日子,我怕自己做恶梦。”

  ≈ap;ap;≈ap;ap;

  时间如梭,转眼就到了康熙五十七年。

  先是被八阿哥气的晕厥,再就是被云柔上吊的事情打击,之后又发生了五阿哥血洗恒亲王府满门,八阿哥死不悔改等等事情。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哪怕他极力隐藏还是被最亲近的几个人发现了。

  最先发现他异常的是梁九功,他伺候康熙的时间最长,康熙最不防备的也是他。

  康熙批改奏折时间长了,手开始发抖、痉挛。

  一开始还隐瞒着,后来就被胤礽等揪了出来。到后来连云柔都知道了。

  五十七年,康熙六十五大寿。

  这个大寿办的极为热闹。

  十四阿哥也不知从哪儿寻来六十五名同年同月出生的百姓前来给康熙祝寿。他不止寻了百姓,还有一柄万民伞。

  不是夸张,是真正的万民伞,上面密密麻麻足足上万个签名。每个人的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

  这件礼物可以说是全场最耀眼的。

  十阿哥直接走过去给了十四一巴掌,“行啊十四弟,深藏不露。”

  这几年十四阿哥相当低调,让众人对他的印象好了不少,心思单纯如十阿哥不止一次受邀去十四府上做客。

  十四阿哥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哪里,以前是我不懂事,惹了汗阿玛不高兴,还弄得咱们兄弟差点操戈。我就想着做点什么弥补。”他抬头看向康熙,眼里都是孺慕之情,“其实这些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点子是八哥想的,人也是八哥跟我一起找的。汗阿玛,八哥他也知道错了,这些年八阿哥一直在抄写经文,他每个月还会去法华寺祈福,祈求汗阿玛万寿无疆。”

  这种好事十四内心并不想带上八阿哥,他又担心独揽功劳事后被皇上知道了,对他印象更不好。

  既然如此,他干脆把大部分功劳推到八阿哥身上,给自己树立一个‘不贪功、友爱兄弟’的好名声。

  康熙心情果真好了不少,他道:“你们有心了。魏珠啊,这两道菜不错,你让人送去他府上。”‘他’指的是谁,大家都清楚。

  他又叫了十四上前,与他同桌而食。

  去岁冬,太后过世,如今康熙的桌子上只坐着淑皇贵妃云柔、宸亲王胤礽、十六阿哥胤禝以及佟贵妃、宣妃五人。

  其他诸如颇为受宠的大阿哥都没份。

  胤礽是嫡子,他坐在那里理所当然,胤禝是皇贵妃的儿子,皇贵妃位同副后,他坐下也说的过去。唯独十四过去接受了大家的注目礼。

  撇开十四之前干的事儿不提,他额娘是罪妇,还是被康熙亲自处死的罪妇。

  这样的人受此等待遇,其他人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三阿哥与大阿哥坐在同一张桌子前面,他轻轻扯了扯大阿哥的衣裳,小声说道:“你说汗阿玛什么意思?莫非又要故技重施给十六找个磨刀石?”

  不是他背后说自家阿玛坏话,太医早就叮嘱过汗阿玛身体不好,要多注意休息,不然怕是对岁数有碍。二哥为此还逼问过太医汗阿玛的寿数,太医言短则年,长则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今年大家为何执意要大办万寿,他们怕的就是汗阿玛等不到下一个整寿。

  以前给宸亲王立靶子,那时候皇上年轻,能掌握时局。现在……

  三阿哥摇头,反正他不看好。

  大阿哥抬头看了激动地不能自已的十四,轻启嘴角冷哼,“他也配?你信不信,只要汗阿玛有这个苗头,不用你们出手,我一个人就能摁死他。”

  在他眼里,十四要军工没军工,要权利没权利,更没有做什么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别说跟十六比,就是他跟老三都比不上。

  大阿哥他们与十六岁数差的大,这些年他们更是手把手的在教导十六,十六之于他们是特别的。这种特别就好比亲手把自己的儿子捧上皇位一样,充满了成就感。

  十六取得的每一份成就,他们都与有荣焉,好似那就是自己做出来的功绩一样。

  所以,十四想要取而代之,大阿哥第一个不答应。

  三阿哥点头,“我也觉得汗阿玛不太像会做糊涂事的。十四这家伙跟老八一样,鬼的很,反正我是不会相信他能老实下来。”更大的可能是两个人背地后憋着坏,只等他们松懈就一网打尽。

  大寿过后不久,康熙就收到和硕特汗国国主拉藏汗的求救信,信中说准噶尔部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贡西藏,他抵挡不住,请求大清出兵增援。

  和硕特汗国是大清的附属国,其每年给大清缴纳不少贡税,而准噶尔部也是大清的属地,不过他一直野心勃勃。康熙在位的这五十多年,就不止一次对准噶尔部出兵。

  “对这次的事情,众位爱卿怎么看?”出兵增援不是小事,自然要满朝文武进行商讨。

  他问的是众位,实际上看的却是胤禝。他最想知道的还是这个儿子的想法。

  胤禝刚往前走了两步,十四就横插了过来,他躬身道:“汗阿玛,准噶尔部狼子野心,儿臣愿意带兵前往,扬我大清国威。”他说的掷地有声,一点也看不出是没上过战场的新手,反而像征战无数的沙场老将。

  康熙点头,他又对着准备收回脚的胤禝道:“胤禝,你也说说。”

  胤禝无奈只得重新站出来,“汗阿玛,儿臣觉得十四哥说的很对,若任由准噶尔灭了和硕特汗国,他真的会就此罢手?还是说会直接挥师对着我大清而来。这个答案,我想不用我多说吧?”

  “既然早晚都是要打的,早些出兵还能获得个美名,何乐而不为?”

  康熙脸上带着笑,显然十分满意胤禝的回答。

  “众卿可还有其他不同意见。”朝堂无人发言,显然是都认同了这一做法。

  康熙又道:“既然如此,那就认命,认命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阿其那为军师,即可前往青海。”

  “爱新觉罗胤祯,这次你虽是主帅,但一切行动要多听阿其那指挥,切记擅自行动。你可记下了?”

  十四僵了一下,很快就恢复如常,“儿臣领命。”

  康熙对这次出征相当重视,他不仅细细叮嘱了胤祯,还把八阿哥叫到跟前仔细说教。

  这是八阿哥自圈禁以来第一次见到康熙。多年不见,他们发现彼此都老了。

  十二月,胤祯带着西征大军出发,康熙亲自带人前往送行,他当众宣布封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并以天子出征的规格要求着。他甚至给在青海的蒙古王公下旨,言道:“大将军王是我的皇子不假,但他确实是个良将。阿其那亦有带兵之才能,故而让他掌管生杀大权。”

  他甚至要求蒙古王公,若有军务,事无巨细都要遵守大将军王和军师的指示,若是谁敢不尊,就是不尊敬他,大将军王和军师都有先暂后奏的权利。等等。

  这道圣旨看似是对两人的认可,仔细思索却能看出其中的诡异之处。

  皇上说让人听从军师和大将军王指挥,也就是八阿哥与十四阿哥的调遣。这话看似没问题,但若二人意见相悖呢?他们听谁的?

  听是谁的,皇阿哥们也在想这件事。

  不管是老八还是十四都不是吃素的,谁都想借着这份功劳成功上位。

  十二月出发,来年三月西征大军成功抵达西宁,胤祯开始指挥作战。若按照历史进程,九月这场战役就应该胜利结束。

  就像皇阿哥们猜测的那样,两个人都想让那些将领听自己的,难免有扯皮的事情发生。哪怕没有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却也延误了不少战机。

  时间进入十二月,双方依旧在焦灼着。

  “八哥,你就不能让我一回。若听我的,咱们这场仗早打完了。”十四阿哥有些冒火,西藏这地方地广人稀,冬日里冷得很。他早就收够这种吃不好喝不好的日子。

  可就是因为八阿哥,每次自己有个什么计策他都要反对,不是说他这个计策劳民伤财就是说他不成熟,反正不管他说什么,都要贬低一下。

  就像这次也一样。

  八阿哥裹着厚厚的大氅,他脸上带着不赞同,“十四弟,战争不是儿戏,不是让就能完事的。你急于立功八哥能理解,但既然有更好的方法,咱们为什么不去用呢?”

  八阿哥想这样吗?他自然是不想的,他也想早点打完仗回去分功劳。

  只是这个功劳怎么分?

  在他的预期里这功劳他自然要占大半的,不然他跟着跑过来做什么?吃冷空气?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出兵,一直到五十九年三月,这场仗才终于以策妄阿拉布坦的撤军分出胜负。

  仗是打胜了,但胤祯并没有多高兴,因为他发现军中将领信服他的远没有八阿哥多。

  十四心生不满的很。

  康熙六十年五月,他不顾八阿哥的反对,直接移师甘肃,企图乘胜追击,直捣对方的巢穴伊利。只是这里面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军饷不够,他不得不回京与康熙商量此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12-1218:58:37~2021-12-1221:24: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梦梦最可爱1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