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心思
作者:经年旧事      更新:2023-03-15 23:54      字数:4242
  四合院之许大茂的幸福生活第三百零七章心思

  蜀香轩现在的情况就是,万事俱备,只等开业那天的到来。

  包括小当在内的那些准服务员们,在娄母的要求下,已经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专业训练。

  现在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的,准备着在开业之后大显身手。

  说实话,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

  比如许母,她一向就觉得服务员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写写单子,端端盘子和擦擦桌子。

  这也就是被许大茂戏称为三子的三项技能。

  不过,饭店娄母是大股东,当然要以她的想法为主。

  娄母的眼界绝非许母所能匹及的,她现在遵循的是香江的那一套专业的服务理念。

  为了这些姑娘们能够成为她心目中合格的服务员,她还特地安排人花大价钱请来了一名专业的老师给她们上课。

  这个老师是从香江请来的,她教的东西可说得上是包罗万象的,不仅仅有服务这一门基本的课程,也有礼仪这种稍微搭点边的,甚至还有统筹学。

  那些年轻姑娘们,学的时候只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可她们并不知道,这是一次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这些知识对她们来说,将来用到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不过小当却不一样,在所有的服务员当中,她是学得最认真的一个。

  因为自打她那次跟娄母见过一面后,就为之独特的气质而倾倒。

  用她的话来说,以前只以为娄姨已经相当有气质了,可没想到娄家奶奶却更胜一畴。

  所以,当她听说,这位老师是娄母特地从香江请来的之后,她就上了心。

  对于那天娄母说的那些话,她可是牢牢的记在心中的。

  她一直暗暗告戒自己,她的目标不是服务员领班,而是饭店经理。

  不管是一年,两年,还是五年,十年,她将为此而努力。

  半个月下来,那位老师也对小当印象深刻,对其的好感也是满满的。

  两人甚至还互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以后常联系。

  不管这个老师是不是说的客套话,光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小当与其他服务员之间的差距了。

  当然,对此,娄母也是知之甚详。

  私底下,她也跟娄晓娥讨论了好几回小当这个姑娘。

  娄晓娥对母亲真的挺佩服的,这眼光,真是没话说了。

  就小当这个韧性,只要能坚持下去,何愁不能成功。

  她也不自觉地在许大茂的面前感叹了一两回。

  许大茂却一点都不觉得惊讶。

  他对这个姑娘还是挺看好的,现实中的小当跟电视剧里有点不一样。

  不知道是事实本来如此,还是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引起的。

  反正他眼中的小当,还是很脚踏实地的,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算很好,比不上她的妹妹槐花。

  在她上高中的时候高考还是处于停滞状态。

  然后等高考恢复后,她是边上班边复习,接连考了两回,可惜资质有限,每次都是名落孙山,最终不得不放弃。

  但这并不是说小当这人就不聪明。

  在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有些人就是读书读得很吃力,可学起其他东西来,却一学一个准儿。

  所以就有学习好并不能代表一切的这个说法。

  小当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对于娄母对小当的承诺,许大茂也是有所耳闻的。

  对于这种双赢的事情,他当然是乐见其成。

  在众人的期望中,国庆假期终于要来了。

  9月30号上午。

  许家前院的小饭馆里,大齐像往常一样,领着师弟们在厨房里忙碌着。

  不过,现在的他,是动嘴的时间多,动手的时间少。

  现在掌勺的人换成了小李。

  旁边帮忙的除了山子跟三柱子外,又多了一个小伙儿。

  小伙子姓肖,是傻柱新收的徒弟。

  不过他现在心思多半放到了新饭店那里,这个新徒弟他就交给了大齐跟小李两人。

  反正是在练基本功的阶段,有他俩看着,也出不了大问题。

  不过,从明天起,就只有小李教他了。

  因为大齐将会正式转移阵地,加入蜀香轩的后厨。

  这也是傻柱的一份私心。

  前些日子对小李的强力训练就是为了此。

  小李一边做着准备工作,一边以羡慕的语气对站在旁边的大齐说道,

  “师兄,明天这个时候,你就已经站在大饭店的后厨里啦!”

  他的两个小跟班,山子跟三柱子也都是星星眼,全都羡慕地看着大齐师兄。

  更不说刚刚才来没几天的肖师弟了。

  大齐都被他们几人的眼神逗乐了。

  不过,他却摇摇头,

  “你不懂,如果可以的话,我宁可待在这里,也不愿意去那边的。”

  山子虽然来的时间并不算太久,可他跟他爹一直给饭馆这边送菜,跟大齐也是早就混得很熟了,所以他也敢跟大齐开玩笑,

  “师兄,你是不是怕整天跟师父待在一起,会经常挨他训啊?”

  小李听了,却有不同意见了,

  “我觉得不是,师父疼师兄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训他,肯定是因为待在这里更自由,什么事情都能由自己做主。

  师兄,这样吧,我跟你换行不行?

  我不想要能自己做主的,我就喜欢被人安排做事,如果我也能到那个大饭店干活就好了。”

  大齐看着他笑了笑,

  “咱们是厨子,都是待在后厨干活儿的,待在这边的厨房,还是那边的厨房,有区别么?”

  小李一挑眉,激动的挥了挥大勺,

  “当然不一样啦!那可是大饭店哎,投资那么大,厨房肯定也很漂亮,里面的东西肯定也很先进。

  师兄,听说那边后厨都是咱师傅一手而布置的对吗?”

  大齐,赶紧按住了他的手,防止他激动起来,再把大勺给扔了,

  “那边后厨是不错,可咱这边也不差啊,这个厨房当初也是按我爸的要求来布置的。

  小李,你也不用太羡慕,只要你把山子他们几个带出来,能独挡一面,总有一天也能调过去的。

  山子还有三柱也是一样,如果你们想被调过去,就多加努力吧,一定有机会的。”

  几个小的听了他的话,全都是眼睛一亮,手下的动作顿时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见此,大齐微叹。

  像他们这样没心没肺的,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那就是一门心思想要调到蜀香轩去,这样可真好。

  不像他,他就是想得太多了,想要的也太难了。

  他的心思,只有他自己最明白。

  至于其他人,不要说别人了,就是他妈妈林鸿月,也是一点都没有察觉到。

  估计也只有他爸能稍稍猜出一点来,要不然这次他爸也不会这么坚持,让他到蜀香轩去上班,说是要锻炼他。

  想到此,他低下头暗暗苦笑。

  就算他能尽快接替他爸的位置,当上了蜀香轩的厨师长又能怎么样呢?

  两个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那可不是一个厨师长的位子就能解决的。

  ……

  不负众望,蜀香轩一炮而红。

  地段好,饭店上档次,最重的一点就是,菜好。

  自打开业后,饭店的上座率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比例。

  包括楼上的包厢也是,位置最好的几个包厢预约都已经排到了一个礼拜之后了。

  见到此情此景,娄母也终于松了口气。

  虽然她一直是稳如泰山的状态,那其实也只是个假象。

  这笔生意对她来说,投资并不大,也就是几十万而已,但意义却重大。

  这可是她的餐饮集团进京的第一站,至关重要。

  如果开门红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可若是第一炮是个哑炮的话,以后她就有可能没信心继续投资了。

  好在,事情发展得很顺利。

  至此,她在京城的任务也就告一段落了。

  饭店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又有她集团旗下派来的经理以及会计常驻在这里。

  再加上女儿娄晓娥也是学财务的,可以隔一段时间来查一下账,娄母决定再待几天就回香江了。

  这次在京城待得有些久了。

  只有在暑期时,她回去了一些天,因为孙女要去国外留学,她这个当奶奶的总不能在开学前一面都不露吧。

  更何况,她还有东西要交给孙女呢。

  这个东西非常的小,却价值巨大。

  那是一把钥匙,一处公寓大门的钥匙。

  而这所公寓的位置离她孙女娄嘉文申请的那所学校非常时都不用开车,走路都很方便。

  一看就是花了心思找的。

  许大茂听说以后,心说,这就是有钱人的世界啊,有钱任性。

  只是去上个学,竟然就买了一所公寓,而不是租。

  更不要说住学校宿舍了。

  而娄晓娥却两眼发光,

  “大茂,咱们什么也能跟我妈这样,想买什么就什么就好了!”

  许大茂叹息了一声,

  “咱现在就是钱够够的,也不是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

  他说的是房子。

  自打萌生了想要再买个院子的想法后,许父一直在四处留意,可到现在为止,一直还没有合适的院子出售呢。

  主要是他们的要求太高了,他们只想买家附近的院子。

  可这附近的院子都是有数的,大多都是好些人家合住的,现在也只有少数人家的家里有人单位分到了楼房,大部分人还是住在这里。

  即使有人想卖,也不能保证同院子的人想卖。

  他一说起这个,倒是提醒了娄晓娥,

  “对了,昨天陈大力跟我说起了,他家旁边的那套小院,就是那个两进的院子,跟咱家差不多大的那个,后院住的那户人家听说想要出手。”

  “是吗?”

  许大茂一听这个就来了精神,

  “是整个后院儿吗?”

  娄晓娥点头,

  “听说是,不过陈大力他也有点说不准,他是听他妈说起的,说得很含湖,要不有空,你让咱爸去打听一下吧!”

  许大茂当然是一口应下。

  转头他就跟许父说了这件事情。

  许父是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不过既然有人透出风来,看来总归是有点苗头。

  自打置办了这个院子,他觉得自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他自然而然就把这一样归功于置业上。

  所以,当儿子媳妇说想再买个院子时,他马上就来了精神。

  只可惜,找了这么久了,都没找到俣适的。

  现在听到了点风声,他就很积极地去打听了。

  有了明确的目标,打听消息就变得容易了。

  没过两天,他就打听到了。

  难怪陈大力说他也说不准。

  因为那户人家的内部意见并不统一。

  那户人家姓袁,不过现在应该算得上是两户。

  因为去年秋天的时候,他家的大家长,袁老爷子去世了。

  之后,他的两个儿子自然而然就分了户。

  就从之前的一户分成了两户。

  袁家之前也是大户人家。

  不仅仅他们现在住的那个后院,其实他们的前院,还有陈大力家住的那套院子,全都是属于袁家的。这些都是人家祖上流传下来的家产。

  只是后来政策有变,私人持有的房屋数量是有限制的,多出来的部分就需要由房管所托管。

  而原先的袁老爷子跟许大茂之前认识的那位钱爷是一样的。

  他很干脆地,就把多出来的房子全都给捐献出去了。

  然后换得了后几十年的太平日子。

  只是,他妻子却想不开,为了这件事闷闷不乐,郁郁而终。

  他的两个儿子对此也很是不满,可他们却不敢反抗自家的老爹。

  因为袁老爷子是个非常强势的人。

  袁老大跟袁老二也都是年近五十的人了。

  在他的压制下,两个儿子都没有分家,一直随着他住在这里。

  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这么大的院子也是足够住了。

  可是,这也架不住他们的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出生,然后孩子又长大了,要成家了。

  这样一来,房子就明显不够住了。

  袁家老大是个普通的工人,收入平平,单位分房轮不上他,他的两个孩子还算争气,一个考上了中专,一个考上了大学,都分配到了不错的工作。可毕竟工作年限太短,还没有到分房的时候。

  袁家老二在机关工作,还是个小领导,再加上年资足够了,所以年初在单位分房时,他分了到了一套比较大点的房子。

  而他的两个孩子,大儿子大学毕业,也是分配到了机关,小儿子还在读大学,学的医学,同样也是前途无量。

  在老爷子去世之后,袁家老二就动了卖房的心思,因为他急需要用钱,他的大儿子现在计划着要结婚,而小儿子获得了公派留学的宝贵名额,虽然费用大部分由国家承担,但个人还是要承担一部分的。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老二想卖房,而老大不想卖。

  于是,卖房子一事就这样僵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