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功德事者何 南向寻化龙
作者:杨花愁      更新:2022-07-16 07:28      字数:2139
  消瘦的身材,苍白的肤色,1米7零的身高平庸的身材,平庸的相貌,一如他平庸的作为底层小人物的前生。

  出生,读书,上大学,谈恋爱,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已婚,未育家中还有个小自己两岁的弟弟,叫“焦安”。

  父母给兄弟起名“平安”,正是希望两人一世平平安安,甘于平凡,不生波折。

  焦平站立在岸石边缘,静静地打量着水面上倒映着的、自己的的身躯。

  再世为人。

  自破壳来,不知历经几多寒暑春秋,今日终得再返人身!

  由于肉壳变化,是应阴神而变化,所以妖类化形后的样子,一般是与阴神凝形时的样子保持一致的。

  这通常不会有意外。

  但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

  焦平静静看着自己原本平庸到既说不出哪里好、也说不出哪里坏、总之就是不起眼的平庸五官之上。

  那对平凡的眼睛,眼下俨然已经被替换成了、一对晶蓝色的蛇眼。

  或者说,“蛟眼”——也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化形时竟把蛟眼的一部分生物特征,给保留到了人形之上来了。

  这对蓝睛的眼仁部分,就像是那种蛇眼的结构,有着晶蓝色虹膜。

  以及可调节进光大小,随着虹膜的涨扩收缩、而呈现针或点状的瞳孔。

  这对像是戴了蓝色美瞳的眼睛,更像一对兽睛、多过像一对人眼,自带着冷血动物特有的那种森冷和凶厉。

  端地慑人心魄!

  这个意外,这对意外得来的眼睛,就是焦平相貌中,唯一出彩的地方了。

  但却不是唯一出意外的地方。

  出了意外的地方,还有一处——

  焦平伸手捋起额前的长发,借着水面的倒映,可以看到头发的底下、在额角部位,正有两个小小的犄角冒出。

  两个犄角形若春笋、质若冷钢、色若水银,小小的、不到一厘米的长度,被头发一盖住,就会很难发现。

  这同样是个意料之外畸变,若不是自觉额角有点异样,于是掀开了来看,焦平自己都没能注意到。

  接连的、这两处化形时出现的畸变,焦平也不知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导致的?

  更不知道,这样的畸变意味着的,到底是好是坏、抑或只是无关紧要?

  他缺乏修行上的见识,暂时只能听天由命,转移视线,强迫自己不去想它。

  看过化形后身体的状况,接下来焦平就打算离开这个生他养他的无名河道了。

  他在这之前,就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短期的、相对详细的规划。

  故而对于自身的下一步行止,他没有任何迷茫懵懂的情绪和困惑产生。

  他的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去寻找自己所缺乏的修行上的见识。

  以及更为重要的接下来,该如何修行的法门。

  道人渡海而来,传法度人,为的并不是普渡生灵,而是为传道功德。

  何谓功德?道人所传,自是道法,弘扬和推广道法,于道门就有功德!

  推广道法,自然不会传高深的法门,只传入门的法门就够了。

  至于后续的,那就看各种的造化,各自的缘法,各自的自力更生了。

  蛮荒之地,自古人际罕至,自然也是少经开发的道法荒地。

  这样的地界,自然也更好拿功德。

  因此道人才来传法。

  而道人传下的法门,焦平已经全部都修完了,这让他有了上进的希望。

  但也仅此而已。

  甚至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力量,能够化形成人,也只是多上一个形态变化而已。

  接下来,他迫切需要的,是进一步的、该当如何修行下去的法门。

  而这得靠他自力更生。

  焦平迈步,离开了第二世的故乡。

  也又一次的背井离乡。

  他并无伤感,他有事要忙。

  在离开之前,焦平先一步进山沟里打了一头寻常的山豹,剥下了它的皮,又草草围在腰胯间,权做遮羞。

  虽然筑基九步修行的完成,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力量增长,但蛟身之上,原本就拥有着不俗的力量。

  化形成人,人身之上自然也继承了蛟身的体质和力量,只是由于形态所限,力量上只能施展出来一部分,不能尽情。

  但打下一头山豹,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接下来,他的目的地是龙宫。

  既然有蛟,自然就有龙,这在一个神话世界里,是相当理所当然的事。

  而有龙,自然就有龙宫。

  龙宫在哪?

  焦平并不知道。

  不过神话中的龙宫多在深海,因此他打算先往海边去寻,权且碰碰运气。

  之所以要寻龙宫,自然是想化龙,或者说想找到化龙的方法。

  下一步的修行该怎么走?往哪走?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焦平统统不知。

  唯一的线索,就是在传闻之中,蛟是可以化成龙的,因此只能权且先依着这个方向去找。

  蛟要怎么化成龙?

  焦平不知道,但想必龙知道。

  因此要去寻龙,因此要去寻龙宫,因此要去到海边。

  海怎么走?

  这个焦平是知道的,只顺着河流的下游方向走去就是了。

  百川汇海,河流的下游最末端,就是出海口、就是海河相接的地方。

  那处,就是海了。

  从日头的东升西落做出判断,眼前河流的方向,应该是自北往南流。

  因此河流的下游出海口在南面。

  因此,他自向南去了。

  一路傍水而下,且行且看。

  若是饿了,就下水打尾鱼吃;走得累了,就漂在水面顺流而下,漂一段水程。

  陆上遇到危机,尽量往水里头避;水里遭到了险情,也尽量往陆上躲。

  这一日,看水量应该是来到了河流的中游之处了,焦平顿步。

  他停下脚步来的原因,是因为河流在这里开了岔,被分成了两道,又各自往不同的方向流去了。

  两道叉流,正好与上游的河流,形成一个“丫”字形。

  一路过来,也算同时尝到了傍水而行的好处与坏处,总体而言,困扰虽有,但胜在稳妥、也安全。

  基于此,他依旧打算继续傍水而行,而不是另择陆路。

  但水分两条,人却只有一个。

  因此,他需要做出一个选择,看是向东南走?还是西南?

  尽人事、听天命,他是个竭尽人事、后听天命的性子,故而认为需要先做上一些情况了解后,再做选择。

  而想要做了解当地情况,在这样的蛮荒之地中,最为方便快速的手段——

  再莫过于抓一个本地的“舌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