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5章
作者:弓青瀚      更新:2022-07-13 06:56      字数:3305
  栖山村因为栖山而得名。

  在青州县内,栖山是个挺适合登高望远、抒发情怀的地方。

  虽达不到奇峰峻岭、壁立千仞的地步,可山上却也芳草青碧、翠林如海,可谓苍黛凝重。

  尤其有时恰逢适当的天气,山峰云雾缭绕、雾气缓缓游动,似是泼墨丹青一般有独特的韵味。

  而栖山里曾经有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寺庙。

  不知传承了多久,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如今早已僧去寺空,徒留残败破落的古寺仍然坐落在栖山幽深的林间处,成了乌鸦归巢的居所。

  登栖山,就是有那种“此情此景抒情怀、解烦闷,应吟诗一首”的感觉。

  ——较如“深山藏古寺,云里听梵音”,或“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诗句场景。

  青州县的学子们也的确最爱来栖山上游玩。

  因为青州县学子作的“栖山诗”,外地人有时也会过来登山一观。

  登栖山有两条线路,一条平缓热闹、可马车替行一段距离的大众路线,一条崎岖冷清,可体验登山难的小众路线。

  栖山村和庄子就在小众路线之上再偏一点的位置。

  前段时日,有个身穿灰色布衣、发须皆白的老者来到栖山村,年纪虽大,可身体却健朗得很。

  他花钱借住在了栖山村里的一户人家内,每天一大清早就去爬栖山,临近太阳高升就下来。

  这位老者随身携带一份在布上面画好的棋盘,两盒棋子,不爬山就随便找处地方席地而坐,要与人下棋。

  言明下一次棋,他若是输了就给对方棋手钱。

  可对方要是输了,就要管他一顿午饭和晚饭,且必须两菜一汤。

  这种比较新鲜奇怪的要求在初时吸引来了不少栖山村的村民。

  有人围观、有人想赢钱。

  毕竟输了的话也就是两顿饭而已,不然他们每天也是要吃饭的,不过多加一人。

  但是,这老者最先摆的是围棋。

  围棋下法高雅复杂,在大盛朝,多是权贵富人之间的娱乐,平民百姓根本不太容易接触到。

  就是身边有围棋,可围棋不好学、难理解,在平民百姓之间无法推广、百姓也更加没有时间去下一盘复杂风雅的围棋。

  他们多是玩什么呢。

  ——象棋、双陆、六博、樗蒲之类,还有击壤,也就是投掷类型的游戏,距离稍远,打中就算赢。

  栖山村里没一个会下围棋的人。

  但不会没关系,以上普通玩法老者也都懂得、玩过,当即收了围棋的棋盘,说比其他,输赢条件一样。

  老者定下规则,一天只比试两回,一回赢了管午饭,一回则管晚饭。

  有人听完就笑了,说他自信得很,赢了好说,可如果输了,岂不是一天午饭和晚饭都没得吃。

  这倒是在与老者开玩笑,毕竟全都输了的话还可以去买饭吃。

  “钱”与“饭”,做老者的对手占便宜,于是,想要赢钱的人跃跃欲试。

  不过,想法是好的,结果却事与愿违。

  一连五天下来,栖山村里与老者比试的人竟然都没有赢过一次,不管何种玩法,都是如此。

  有人直接放弃不玩了,有人却不信邪。

  但又过去三天,老者依旧没输。

  这回,栖山村的人起先被老者吊起的兴趣逐渐消失。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老者就是一个游乐高手,玩不过啊玩不过。

  兴趣一没,人就散开了。

  老者无人与之比试,倒也没怎么失落,拿出最开始随身携带的围棋棋盘,找了个地方坐下歇息,自己与自己下棋。

  这地方恰巧就是那棵榕树下面。

  栖山村因为老者的赌注比试着实“热闹”了一段时日,就连慕书玉在庄子里待着都有所耳闻。

  冬蕙拿这当趣事儿给她讲过。

  而大榕树靠近庄子,老者没事时每天都会抽空过来榕树下自娱自乐,冬蕙又给姚芷娴说了两嘴。

  慕书玉就在身边听着,对老者的行为未免升起好奇。

  有了好奇,就忍不住想去瞅瞅。

  姚芷娴不拘束着她,更何况距离不远,慕书玉一说,就让魏嬷嬷和冬蕙带她出了庄子。

  三岁小孩儿从庄子门口走到榕树下面,一点一点的靠近,最初只是好奇观望、保持适当的间隔。

  后来见老者丝毫不介意,慕书玉就直接不怕生的蹲在老者旁边,凑近看他如何摆弄棋子。

  这孩子多少有点社交牛逼症在身,并且说话礼貌、聪明伶俐,长得又特别玉雪可爱。

  老者本来就对小孩子宽容,与慕书玉相处一会儿后更是对其多出两三分喜爱。

  在慕书玉忍不住开口询问围棋为什么要这样摆时,老者完全没有因为她是一三岁小孩儿就话语敷衍,而是很认真的讲解起来。

  令老者惊讶的是,这小孩儿居然听得懂。

  小小的一团子蹲着,神色却充满认真,不太明白的地方还会举一反三的提问。

  对此,老者也不免升起了更多兴趣,一来二去,竟教起了慕书玉围棋的下法。

  原本只是以为带玉哥儿单纯出来看看的魏嬷嬷和冬蕙:“……”

  一通教学下来,眼看天色不早,慕书玉却还意犹未尽。

  围棋对三岁小孩儿略显乏味的生活来说挺有意思,她在现代从未接触过围棋,这会儿新学倒也不晚。

  她舍不得离开的小模样显而易见。

  魏嬷嬷和冬蕙两人都已经柔声的进行三催了,她才仅仅是刚站起来,脚步仍然没有舍得挪动半分,小眼神瞥了瞥棋盘,又瞅向老者。

  老者忍不住被她逗笑,望着慕书玉希冀的目光,言明第二天还来。

  慕书玉这才礼貌的告别老者,被魏嬷嬷牵着回庄子去了。

  她却是不知,那天晚上熟睡以后,魏嬷嬷和冬蕙向姚芷娴说起白天的情况。

  魏嬷嬷提议,她看玉哥儿喜欢围棋,不若干脆由姚芷娴来教导。

  毕竟姚芷娴也是懂得围棋的,只不过此前在庄子里没有人做另外的棋手,慕正言懂棋,姚芷娴却不想和他下棋,是以,棋盘就一直没有摆出来。

  现在,玉哥儿想学下围棋,一副感兴趣的样子,完全可以由姚芷娴来教。

  魏嬷嬷只是想母女两人有更多的时间来相处。

  姚芷娴却否定了这个提议。

  一是,慕书玉已经与老者先约定好了,不可食言而肥。

  即便姚芷娴要教导,那也是以后的事。

  二是,单看这老者一连几日的赌注比试都没有输掉过,围棋似是也精通,谈吐不俗。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孤身一人来到栖山村借住下,但不像是寻常老人,很有些本事在身的模样。

  玉儿跟着这位老者学习一下,长长见识也是不错的。

  姚芷娴的话不无道理,魏嬷嬷也就不再说了。

  之后,慕书玉每天都会出庄子,到大榕树下面和老者学习围棋。

  认识久了、交流深了,慕书玉与老者便逐渐的相熟起来,一老一少竟有很多话说,彼此相谈愉快。

  慢慢的,魏嬷嬷和冬蕙就在慕书玉的示意下不再回回跟着来,又到两人只需将慕书玉给送去庄子门口,然后就回,门边有护院看着点就行。

  熟悉以后,慕书玉知晓了老者的很多事情。

  比如他没什么亲人朋友了,索性将全部的家产卖掉,离开家乡,趁着身体硬朗、腿脚还利索能走时游遍大盛朝的名山大川、锦绣山河。

  或进入乡野之间,悠闲度日,等在一个地方待够了,随时可以离开。

  说起这个时,老者告诉慕书玉,倘若她没有好奇过来观望,进一步同他学习围棋的话,恐怕老者没几天就会离开栖山村了。

  天高地远,他还有太多的地方想去。

  可能某一天太老了,老到走不动路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顺势就在那个地方停留住下,安享晚年,等待寿命终止。

  老者对死亡的态度很是看得开。

  慕书玉问他,一个人到处走,难道不怕不安全么,万一有危险……

  就比如钱财外露。

  老者与人赌注比试的事情,万一有人输掉、却起了坏心眼子怎么办?

  面对慕书玉的稚语,老者笑了,问她有没有听过一个词语,叫做人老成精。

  他吃过的盐比一些人走过的路还多。

  青州县这地界民风不错,栖山村的村民们也多是朴实友好之人,老者也是观察过才拿了棋盘出来,比试只是玩趣而已。

  再者,到他这种岁数以后,对生死早已看淡了,也就是说无所畏忌。

  慕书玉对老者开阔的思想不禁有些感叹和佩服。

  老者真心喜爱慕书玉,教了她快半个月围棋才说要离开。

  他已经在栖山村里停留了很长时间,超出计划外,是该走了。

  况且,这三岁小孩儿实在聪慧,围棋教到这里其实差不多了,基础理解,但黑白棋子的博弈得靠悟。

  所以,老者临辞别前,赠予了慕书玉一本棋谱。

  慕书玉怀里抱着泛黄老旧的棋谱对老者摇手再见。

  直至分离的这一刻,他们也没有互通名字,一老一少默契的“相逢休问姓名谁”。

  再后来,慕书玉有时会经常与姚芷娴下下围棋。

  但到底闲不住,又在姚芷娴的叮嘱下出庄子去榕树下面待会儿、玩一玩,再耐不住寂寞发展成练习画画,讲故事。

  兴致来了,西游记的故事就不小心说秃噜嘴了。

  这故事可不像是幼稚的童话,编一编就行。

  所以,在姚芷娴问起后,慕书玉心底对老者道一声抱歉,与娘说是和老者学习围棋时,老者讲给她听的。

  她觉得很有意思,就都记在了心里。

  慕书玉也的确记性很好。

  不知是不是带着记忆投胎的福利,她只要看过听过的信息很轻易就会被印在脑海里,而且不会忘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只讲一遍就都记下了,学围棋也快、下棋思路清楚,有独到见解。

  姚芷娴想,她的女儿才三岁稚龄便说话条理分明,对事可过耳不忘,这何止是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