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章 蹈虚
作者:神叨叨的婆婆      更新:2022-07-13 03:00      字数:2155
  “贼不走空,薛大人好计策啊。”申小菱揶揄着,凤眼说不出的亮。

  薛石隐怪怪地看向她:“什么话?贼不走空?谁是贼?”

  申小菱捂着嘴笑了一会子,又道:“只是,这火药虽是张家买的,但他未必能认。毕竟不是张家将火药装在船底的,这中间差着一环。”

  “老君山里有我们的人,张征的心腹确实去买过火药,能查到的便有三车之多。刑部连着审了几日,那人只承认他私自购买,与张家无关,还说火药早就被鹤喙楼给劫走了。”

  “真劫了?”

  薛石隐点点头:“老君山外,历来就不太平。我们不收,也会有别人收。”

  “只是这一次,他们说真话,皇帝也未必能信了。”狼来了的故事,申小菱从小就听过,“却不知买来做什么?”

  “老君山买火药是要有矿山文书的。”

  “开什么矿?”

  “文书上写的是石英矿。”

  “石英”申小菱抓着发尾思索了一番。

  石英是制作琉璃、玻璃的原料。张家用它做什么呢?琉璃虽值钱,但现在的工艺并不能很好的提纯。反倒是鹤喙楼的毒珠那层玻璃壳,并非寻常工坊可制。明王手中毒珠也不少,定然也要有出处。

  薛石隐站了起来,走到门前,看看圆月:“如今,明王的死讯还未传至京中。绣使抓人,刑部问案,银台司做笔录。案子缺了一个最关键的东西。”

  “张征贪墨的罪证?”申小菱一点就透,想起小年夜里,薛石隐说他去过户部尚书家中,“你不是去过张家?”

  “是,前些年,鹤喙楼接了委托,刺杀张家次子。我亲自去了一趟。家中摆设并不出格。这几日绣使将张家掘地三尺,也没找到多少银子。他们怀疑藏在矿山之中,今日已出发前往张家与其心腹名下的各处矿山。”

  “若是其他宝物,运得远一些倒也正常。但银钱常用常取,断不会有存在山中的道理。会不会在张家的庄子上,别墅里?”

  薛石隐摇摇头:“张征极好紫竹,城外别墅建在一片紫竹林中。萧伯鸾手下的人,都去过了。这些人都带着皇命去的,一块地砖都不曾放过。毫无所获。”

  “名下的铺子,尤其是当铺,银庄呢?”

  月光下申小菱冥思苦想的模样,让薛石隐忍不住笑着替她捋了捋头发:“不要想了。这都是衙门里的事。这几日反正也出不去,你养好身子,等皇帝回京,才能做我们的大事。”

  申小菱只觉得脸庞痒酥酥的,头微微一偏。

  薛石隐手一缩,总得掩饰一下尴尬,连忙握拳放在唇边咳嗽了一声,道:“对了,乌斯藏那边——听说已派了杨总督领兵入川。”

  “杨总督?”

  “对,”说着,又画蛇添足地道,“放心吧,端王很快就要入京了。”

  申小菱惊讶地问:“为何?不是说分封的藩王不得回京?”

  “杨总督是端王的亲舅舅。他领兵去了,端王还能留在那里?”

  莫非自己想错了?

  申小菱没留意身边人的脸色,只抓着发梢绕在指尖。

  之前猜测明王一倒,端王会趁着圣寿节回京。没想到,端王竟联合外敌入侵,让皇帝主动调他回京!

  亏得她之前还觉得端王行事沉稳,绝非阴谋之辈,仔细想想,他让薛石隐去拦截八百里加急那事,便露了端倪。

  果然皇家无良善之人……

  薛石隐忙了一整日,早已疲惫不堪,想到家里还有老四,急急切切地赶回来。

  到家没吃上饭也就罢了,也不知道自己多什么舌,好端端的,提什么端王?

  看老四那样,一说起端王,就如同神游太虚一般。早知如此,还不如在银台司用口晚膳再回来!

  “大人,晚饭好了,摆在哪儿?”六十七在院门外适时地出了声。

  薛石隐甩了甩袖子,大跨步走了出去:“摆我房里去!”

  。

  又过了十来日,京城的封禁逐步开了。

  小摊小贩还没怎么出摊。城中的大食肆都开了门。

  申小菱戴上幂笠从小门出去,坐着小轿,一直往北。

  算着默娘应该到胶州了。如有消息,默娘会让人在城北的“绯绮胭脂铺”留下口信。

  可铺子里还没有口信。

  又去城西柳怀舟置办的铺子,却也没开门。

  她让轿夫候着。压了压幂笠,凭着老四的记忆,拐进一条长长的巷道,穿出巷道,就清静了不少。

  只见有一处小院,用青竹做了篱笆,院门上挂着一揭布幡,其上书着:“蹈虚之处”。

  她推开院门,一笼斑竹斜倚在极不起眼的泥屋旁,屋门前摆着几把竹桌竹椅。

  竹桌上有一把经年的褐色竹制香托,香托里散着寸断的香灰。她伸手捻了一抹香灰,温热的。又闻了闻,有梦木的深沉,又带着梅蕊的清澈。

  门吱地一声开了一半。

  一个清秀的麻衣小生,对她行礼道:“这位女客,今日闭店,还请改日再来。”

  申小菱道:“这梦梅香刚点完,显然贵店是接待客人的,可是嫌我一介女流,故而将我拒之门外?”

  是旧客。

  小生闻言将门大开,深深作揖,顺手又点了一根香。转身带着歉意,又不紧不慢地说道:“怠慢了,女客请随学生来。”

  进了门,有一天井,天井四周挂着几卷草席,廊下又置着几盆幽兰。几个麻衣小生跪坐在天井一侧,读书习字,焚香品琴。

  和老四记忆中的蹈虚茶社完全不同了。

  申小菱皱皱眉头:“为何如此冷清?”

  小生转过头来,试图透过幂笠的白纱看穿她的陌生:“女客许久不曾来过了吧?”

  “正是。我在外乡多年,刚回来。”

  “难怪了。”麻衣小生领着她进了后院的茶室。想要放下卷帘,被她制止。

  他抬出软蒲团,又搬出小炉,和一套陶泥茶具,置于案上。烧炭煮水烹茶,手法十分熟稔。

  见她坐下,再低声说道:“女客有所不知,自从五年前我们便不再论道了。现如今,来这里的茶客,都只喝茶。”

  “只喝茶?”申小菱一愣。

  这可是蹈虚茶社!

  当年始帝为开言路,又担心有天家威名震慑,士子们不敢畅所欲言。便让太学的詹夫子以私人之名设此“蹈虚之处”。

  蹈虚,则不实也。

  始帝曾带她来过此处。彼时,饱学之士云集于此,只求站在天井说上一句“虚言”。

  如今竟成了“虚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