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嫁妆问题
作者:月光蓝莲      更新:2022-12-10 21:55      字数:3332
  王熙凤在收到薛家年礼和薛姨妈的信后,心情十分好,连着怀孕到了后期的各种身子不适,也消除了不少。

  这一胎,她养得比元哥儿还好,因此到了到了预产期的时候,生的很是顺利,并未遭什么大罪。

  和她记忆里的上辈子一样,这一胎是一个哥儿。

  可把贾琏高兴坏了。

  不单单是贾琏高兴,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人都高兴。

  因为如今贾赦瘫痪在床,所以这次是贾琏自己取的名字,叫贾荷,小名叫:二哥儿。

  王熙凤对这个名字并不反对,因为她自己文化水平也不告,一个名字而已,不是那种难听的让人发笑的就行。

  等做完了月子,已经翻了年,要出正月了。

  然后就迎接来了贾家的大喜事——礼部和内务府已经商量好了秦国公主下嫁的流程,迎娶之日定在了十月初八。

  为此,宁国府这边上上下下的人,要先配合内务府和礼部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公主府的事情,不需要宁国府管,但宁国府内要给秦国公主准备一个下榻的院子,这事归内务府管。

  尤氏其实很能干的,这点从上辈子她一个人就能办好贾敬丧仪可以看得出来,没有王熙凤帮忙,尤氏照样办的妥妥当当。

  两人现在依然没有合好的意思。

  不过只要不耽误大事,不惹出什么事来,也没人会刻意要求她们必须合好。

  其实妯娌之间有些别扭,实属正常。

  相亲相爱,好得和一个人似的,反而不正常。

  另外王熙凤也有事情要做,翻了年后,贾元春的婚事就正式提上议程了。

  合了八字后,请张道士算了一个良辰吉日——四月十二日。

  这日子稍微有些赶,不过荣国府家大业大,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都是以前王夫人还在的时候,给贾元春从小到大存起来的嫁妆,现在还真用上了,倒也不会慌乱。

  王熙凤把事情都交代下去后,就去找贾母了,因为有一件事事情,王熙凤拿不定主意,必须要和贾母商量。

  按照贾家之前公中的规定,要看嫁的对象门第如何,如果是和荣国府门当户对。

  那嫡出姑娘陪嫁十万两银子左右东西作为嫁妆,庶出姑娘陪嫁一万两银子不到的东西作为嫁妆。

  但若是门第低了,相应的陪嫁也会减少一些。

  可这事贾家最鼎盛时期的规矩,按照世家一贯的习惯,这规矩会随着时间按照家里官职爵位的高低改变。

  毕竟若是后面子孙不孝,一路走下坡路,还按照这个标准陪嫁,到了那个时候怕是卖了贾家所有东西,贾家都拿不出那么多陪嫁。

  王熙凤虽然贪财,但也知道有些钱财必须要花,她虽然恨王夫人,可王夫人不是已经死了嘛,恨意少了不少。而且上辈子贾元春成为了贵妃后,王熙凤也没少沾她的光。

  因此王熙凤并没有克扣贾元春嫁妆的想法,只是贾元春的嫁妆现在到底按照什么标准,得由位分最高地位最高的贾母来定,而不是她说了算。

  王熙凤摆出一副有事和贾母商量的姿态来,贾母会意,很快就打发了屋子里伺候的丫鬟下去。

  然后王熙凤才开口道:“老太太,大姐姐的婚事各项事宜我已经吩咐下去派人去办了,但有两件事需要老太太拿个主意。”

  贾母闻言坐直了身子说道:“你且说来听听。”

  “这头一件事,就是大姐姐的嫁妆,依老太太之见,还是按照姑太太出嫁的时候的旧例来吗?”王熙凤说道。

  贾敏出嫁,可是荣国府最鼎盛的时候,她父亲贾代善任着荣国公,自然是顶配。不但是顶配,贾母私底下还从自己的私房里添妆了好些好东西给贾敏,真的能称得上是十里红妆。

  而贾元春现在最要命的就是自己的父亲贾政现在是白身,虽说荣国府没有分家,她依然可以盯着荣国府嫡长孙女的头衔,可谁都清楚这其中的猫腻,和贾敏当时的地位完全是天差地别。

  说句不好听的,贾敏当时真的是可以随便做皇子正妻,而贾元春这里,连皇子后院有正式名分的侧妃都困难。

  “你是怎么想的?”贾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大姐姐是为了整个荣国府才蹉跎至此,如今嫁的人也是门当户对,嫁妆少了怕是不成样。”

  王熙凤顿了顿又说道:“只是咱们家三年前才还了国库欠银,之前户部发卖东西,二爷又购买了一些回来,也不是没人知道。

  若是给大姐姐的陪嫁太厚了,难免会让人多嘴和眼红。我想着不如多陪嫁些古董陈设,少一些金银,这些东西值钱又不打眼,晒妆的时候也不会有多少人能一眼瞧出来价值几何。”

  贾母想了想后说道:“琏儿如今只是一等将军,政儿又是白身,元春的嫁妆就折半吧,其他的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办。”

  其实贾母心里也有些对不起贾元春的愧疚之情,但如今贾琏当家,荣国府也不如以往,贾元春也比不上贾敏,要是还按照贾敏的规矩来,贾母担心贾琏心里会有意见。

  贾元春嫁的不错,贾宝玉日后也有了一个依靠。

  公中给贾元春的嫁妆少了,那她私底下给贾元春的添妆多一些就好,反而能让贾元春念着自己的情。

  “是!”王熙凤应道,然后不等贾母询问,王熙凤就接着说道:“按理说姑娘出嫁,亲朋好友都会来添妆,一并合到嫁妆里去,而这其中最主要的添妆就来至于自己的母亲。

  但如今姑妈已经不在了,这一份的添妆,老太太您看……”要不要从王夫人已经封存的嫁妆里取,又取多少给贾元春了?

  嫁妆到时候可是要抬到男方家里晒妆的,到时候男方女方的亲朋好友都会去瞧,谁添了妆,添了多少,明面上不会说,可私底下亲朋好友之间心里都会有个数。

  贾母想了想说道:“老二媳妇就这一个女儿,若她在世,肯定是要给元春添妆的,如今她去世了,她的嫁妆也有元春的一份。

  你之前让人清点的老二媳妇的嫁妆,那些首饰,宝玉用不上,布料、药材、皮子不经放,就都拿出来给元春添妆。”

  王熙凤大致回想了一下王夫人嫁妆的情况,之前她清点王夫人嫁妆,明面上的估算的话大约有十一二万两银子左右。

  其中最值钱的就是古董字画了,其次就是首饰、没有用过的布料和皮子,余下的就是那些桌椅板凳等。

  王夫人的嫁妆里,没有用过的布料和皮子不多,值不了多少银子。倒是首饰,多是金银玉石宝石制作而成,王夫人积攒了几十年,能值个三万多两银子。

  也就是说差不多两、三成分给了贾元春。

  这比例,也倒是符合上层阶级的分家潜规则。

  王熙凤想到这里笑着说道:“老太太说的是,到底还是老太太考虑得周到。”

  贾母定下了基调后,王熙凤就按照贾母定下来的份例来办。

  为了不打眼,贾元春嫁妆里的首饰基本上都是王夫人的嫁妆,金银首饰也只是去炸了炸翻新了一下。

  房子田契减少了一些,布料、皮子、床上用品、家具等东西也少了一些,反而是陪嫁了不少古董字画,然后就是明面上五千两银子的压箱子银。

  贾母这边给贾元春的添妆着实不少,王家和史家也来添妆了,还有贾政、邢夫人和王熙凤的添妆。

  要是不减少一些东西,贾元春的嫁妆看上去依然让人吃惊。

  不过这余下的差额被王熙凤弄成了银票,放在妆匣里,这样就不打眼了,也没有亏待贾元春。

  这一点,王熙凤是提前和贾母和贾元春都说好了的,对此两人都没有什么意见。

  其实比起东西,银子更实在一些。

  就在王熙凤忙着贾元春大婚之事的时候。

  开春后,薛姨妈领着一双儿女,坐船来到了京城。

  因为王子胜和王子腾两个兄长都在京城住着,所以薛姨妈并没有舍近求远,没有来贾家,而是住进了王家。

  在王家休整了两天,才让人来荣国府递上了拜帖。

  王夫人虽然去了,但王熙凤、贾宝玉还在,也还是亲戚。

  王熙凤收到了薛家的拜帖,心里十分好。

  薛家提前了两年进京,算是避开了那一件祸事。

  至于香菱日后会是什么结果,关王熙凤什么事,好与坏都是对方的命。

  王熙凤对香菱的印象也就是:让薛蟠打死人的罪魁祸首,别的就没了。

  她可没有什么悲天悯人之心,去拯救谁,这年头被卖被拐卖的人太多了,根本就救不过来。

  王熙凤唯一在意的是,薛蟠没有因为这事惹事官司,不会拉王子腾下水,成为未来有人参奏王子腾的罪证之一,薛宝钗也不会因为薛蟠被连累。

  自从王熙凤动了将薛宝钗送进宫的念头后,因为之前在怀孕不管事,每天空闲时候多,所以一直在思索这事。

  她想起来了一件事,或许可以利用一下,让薛宝钗肯定能顺利入宫,并且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