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姜桓论兵
作者:梅普露      更新:2022-07-01 04:54      字数:2126
  齿留香火锅店,雅间。

  姜桓十分无语的看着前言不搭后语的胖子“成王弟弟,瞅你那副假模假式的样子。”

  “好吃就直说呗,整那些没用的干啥,本王知道你在里边过得苦,来人,上菜。”

  见肉片和烤串又端了上来,胖子也顾不上什么面子,立时又是一顿猛吃。

  正当姜桓和姜无界一脸无奈的望着胖子时,孟采薇突然钻了进来“陛下,镇远侯来了。”

  姜桓慢慢放下手里的筷子,予霍在大山沟子里转了这么久,终于将陶国的使臣带回来了。

  予霍还是老样子,只是眉宇间带着浓重的疲惫。

  看样子这一路上的人猿泰山,可把一贯养尊处优的镇远侯折腾得够呛。

  看见自家主子姜远的时候,予霍明显很高兴,要知道他走的时候,姜远还在吃牢饭呢。

  予霍朝姜无界施了一礼“陛下,微臣已经按照逍遥王的指令,在深山里绕了好几天。”

  “这才将陶国使臣一行十人,从最不繁华的东城,带进了京都。”

  “这些陶国的蛮子一路上也算安分,除了抱怨山路难行,也没做出什么过格的事。”

  “眼下微臣已经将他们安置了极为平常的永安驿站,只等陛下宣召,就可入宫。”

  姜无界对予霍的表现很满意“做得好,镇远侯一路辛苦了,你……”

  他的话还没说完,旁边正忙着猛吃的姜远,突然秃噜一声,将一片蔬菜吸进了嘴里。

  姜无界的脸立时就黑了“没看朕在和镇远侯商量国家大事,你给朕安静点,成何体统?”

  筷子上还夹着一块肉的姜远,马上老实的像个鹌鹑,手上的肉吃也不是,放下也不是。

  姜无界狠狠白了他的一眼,这才接着说道“让陶国使臣好好休……”

  “嗝……”姜远发誓自己绝对不是故意的,连忙赶紧捂住了满是油腻的大嘴。

  姜无界的脸色更加难看,又狠狠瞪了身边的胖子一眼“让陶国使臣好好休……”

  “嗝……”姜远虽然拼命压制着打嗝的冲动,但他胃里的空气,明显都有自己的想法。

  姜无界瞬间就火了“就知道胡吃海喝的畜生,你给朕滚出去,看见你就心烦。”

  胖子赶紧缩了缩脖子,然后嘴里请姜无界息怒的话还没说出来,就打了个嗝“嗝……”

  姜无界忍无可忍“逆子,滚,给朕滚出去。”

  肉球一样的姜远,很听话的滚了出去,临出门之前,又不卑不亢的打了个饱嗝。

  姜无界的脸色难看的好像一块几年没洗过的抹布“不成器的畜生,丢死人了。”

  “行了,不说这个了,镇远侯,朕刚说到哪了?”

  予霍哪敢在这时候触姜无界的眉头,赶紧回禀道“陛下说到让他们永安馆驿好好休息。”

  姜无界嗯了一声“对,让他们先休息几日,活动范围就在东城附近。”

  “桓儿说得对,眼下还是不让他们看见我大宣的繁荣为好,不然以后可能会很麻烦。”

  大宣武备废弛已久,若此次真引来了陶国的红眼,兵戈一起,对大宣绝没有半点好处。

  姜无界接着说道“什么时候觐见,等候朕的诏书,好了,你去安排吧。”

  予霍走了,姜无界却没感觉到一点轻松“桓儿,你看在何处召见陶国使臣为好?”

  做戏就要做全套,皇宫太过奢华,逍遥王府还有暖气,明显都不太附和姜桓低调的策略。

  门外胖子强忍着的打嗝声,让姜桓淡淡笑了笑“就将成王的府邸,临时改成您的宫殿。”

  “为了大宣的安定,就请父皇过去委屈几天吧。”

  姜无界自然明白姜桓的苦心“如此也好,明日朕就搬到远儿的成王府中去。”

  “只是在你府中停留了这么多事日,还真有点舍不得你府中那温暖如春的暖气。”

  姜桓的笑容依旧很平淡“等陶国使臣走了,儿臣就命人将您所在的皇宫,也装上暖气。”

  “如此,您就算不出宫门,也能享受到这种温暖的感觉了。”

  姜无界高兴的像个孩子“如此,就说定了。”

  姜桓叹了口气“暖气什么都是小事,儿臣感觉眼下最紧要的,还是我朝的武备问题。”

  “这种掩人耳目的把戏,实属自欺欺人,只有我大宣军力真的上来了,才能一劳永逸。”

  姜无界也跟着叹了口气“你说这些朕何尝不明白,但事关重大,远非一日之功可成。”

  “我大宣武备废弛已久,想要从头抓起来,谈何容易?”

  姜桓沉默半晌,似在紧锣密鼓的思考,许久,他才谨慎的开口道“此事也并非不可能。”

  “所谓军队积弱,一个是除了前段时间的榆阳之战,大宣久无战事,民不知兵。”

  “最重要的,就是军队之中陋习深重,不管是指挥使,还是偏将裨将,花钱就能捐一个。”

  他双眉紧锁“而今大宣民间盛传‘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其陋习可见一斑。”

  “如此陋习搞得军队中,文书提不起笔,武将拉不开弓,长此以往必生祸患。”

  姜无界又叹了口气“你说的这些朕都明白,奈何根深蒂固,根本没方法连根拔起。”

  姜桓却摇了摇头“不然,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基本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只要父皇立志奋发图强,这些所谓的陋习,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姜无界落寞的眼神中,突然涌现出一丝光彩“桓儿可是有什么好主意?”

  姜桓成竹在胸,缓缓吐出了两个字“科举。”

  坐在他对面的姜无界一愣“科举,那不是读书士子跻身士大夫的门路吗,与武备何干?”

  姜桓循循善诱“既然读书人能通过科举做官,为何胸怀韬略的勇士不能也走这条路?”

  “父皇您想想,若是通过武举考试,选拔出一些真正有能力、有胆略的勇武之人。”

  “一旦这些人进入军中,就能给军队带来最新鲜的血液。”

  他愈发信誓旦旦“只要这些人在军中立稳脚跟,而后再找机会裁掉不作为的老兵油子。”

  “若是行动快一点,不出三年,我大宣的军官,就能完成一次彻底大换血。”

  “到时有了良将训练,何愁没有精兵,如此一来,我大宣的武备不就上来了?”

  见姜无界听得入神,姜桓嘴角突然勾起一丝笑容“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