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雪刀      更新:2022-11-01 22:42      字数:11220
  老王婶愣了一下,“啥?”

  袁如珠重复道:“我说我们店里还缺人,老王婶儿,您愿不愿意来店里帮忙?”

  宛若听到天籁一般,老王婶抖着嘴唇,“如珠,你、你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您要是愿意来的话,工资待遇什么的都好说。”

  “愿意!我愿意!”老王婶几乎没有犹豫,生怕袁如珠反悔似的,急急道。

  袁如珠微微莞尔,“那好,我们来谈谈具体的待遇……”

  袁如珠给的工资是市场平均水平,包吃,有奖金,这样的待遇对老王婶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工作了。她恨不得立马就和袁如珠把合同签了。

  “那您看您什么时候能来上班?”

  “啥时候都能!”老王婶刚说完,声音一顿,“……鸿光养伤还得养几天,等他伤好了,我再来上班行不行?”

  “可以,等他伤养好了您再来。”

  老王婶高兴得脸涨得通红,像是煮过的大虾一般,她激动到有些语无伦次,“太好了,如珠,太好了,谢谢你,婶儿谢谢你了。”

  “没什么的。”

  吃完炒面,商量好工作事宜,老王婶眼里的神采变得逼人,宛若大瓦灯泡似的。她的眼角和嘴角的皱纹里蓄满了笑意,脚步轻快地走出饭馆。

  手里拿着的电筒发出来的光随着她往前走的动作一晃一晃,光笼罩着她有些干瘪单薄的身体,照亮着她回家的路。

  她的身影消失在光里。

  袁如珠嘴角扬了扬。收回视线,她伸展了一下有些泛酸的腰,拎包回家。

  入睡前,袁如珠做了一套瘦身运动。她捏捏身上的肉,呼出一口气。再坚持坚持,很快就能瘦到正常体重。

  热烘烘的暖意烘烤着指尖,袁如珠被烤醒。窗帘被风吹开,热烈的阳光爬进来,烘烤着她,她揉眼睛,立即把窗帘拉上。

  今天是休息日,饭馆不营业,她可以好好休息休息。

  拉上窗帘后,她继续睡。

  接近九点时,她才悠悠转醒。

  吴桂芳给她煮了粥,蒸了包子,两碗粥,三个肉包子下肚子,她放下碗筷,远望外面晴朗的天空。

  “幺姨,我们去镇上逛逛街吧?”

  她穿到这里后还没好好逛过街。

  吴桂芳:“你要买东西?”

  “嗯,买点东西吧,我们一起去吧?”

  “行,那我收拾收拾。”

  “幺姨爹也去吧,我们都去。”

  “他地里的活还没忙完呢。”

  这几天李长贵在饭馆里帮忙,地里的活荒废了几天,趁着饭馆今天没营业,他打算多做一些活。

  “这么大的太阳……”袁如珠将手遮到眼前,“让幺姨爹回来吧,这么大的太阳,地里晒得很。”

  “这有啥,都晒习惯了。”

  “干嘛要去受那罪。”袁如珠忖了忖,“这样吧,地里的活我们请人帮我们做。”

  吴桂芳一愣,“请人?”

  “对,地里的活太辛苦了,我们请人帮忙做,幺姨幺姨爹,你们俩以后就在饭馆里帮忙,农活什么的,暂时请人做就是。”

  “这不是浪费钱……”

  “什么浪费钱呀,我不想你们太辛苦了。而且,你们专心在饭馆里帮忙,帮饭馆赚钱,不比种地强?不比种地划得来?”

  这么一换算,吴桂芳想过来了。珠珠说的有理。她和长专心在饭馆里帮忙,能帮着饭馆赚钱,如果把时间花在种地上,就很划不来了。

  “那……那我跟长贵商量商量。”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李长贵从地里赶到家。

  “行,那以后我和桂芳就专心在店里帮忙。”李长贵没有任何异议。

  吴桂芳催他:“你快去换一身干净衣服,换好了我们去镇上。”

  一家五口收拾好,去村边的公路上赶车。

  等了好半天也不见来一辆车,袁如珠擦擦汗,心想还是要快点赚钱,自己有车才方便。

  一两破旧的面包车行驶过来,停到他们面前。车子里的司机探出脑袋,“你们这是要搭车?”

  司机是村子里的村民,但他家离李家挺远的,所以两家并不熟络。但他挺喜欢去如珠饭馆吃饭,所以对袁如珠比较熟识。

  “袁老板,你们这是要搭车去哪儿?”

  “去镇上。”

  村民没有犹豫,“上来吧,我送你们过去,正好我也要去镇上,顺路。”

  袁如珠摆摆手,“不用了,谢谢。”

  “嗐,客气啥,这不是顺路吗,上来吧,别客气。”

  想着也不知道多久才能等到车,袁如珠便不再拒绝,“那就多谢了。”

  车子颠颠簸簸,一路开往清河镇。离清河镇越近,道路越平坦,四周越繁华。

  车子抵达清河镇后,袁如珠掏钱递给村民。

  村民硬是不收,“乡里乡亲的,这么客气干啥。”他笑呵呵地对袁如珠说:“袁老板,以后你们要是还去镇里,就跟我说一声,只要我有空,保证送你们。”

  村民开着车子离开后,吴桂芳和李长贵对视一眼,他们心里明白,刚才这是借了珠珠的光,才坐了一回免费的车。还是因为珠珠能干,手艺好,人家喜欢吃她的手艺,所以人才愿意免费送他们。

  袁如珠抬首望向街道。繁华的街道上人群密集,嘈杂喧哗。清河镇人口接近二十万,算是一个大镇,同其它小镇相比较为繁华。

  “走吧,我们去商业街。”袁如珠牵起小秋的手。小秋小夏很高兴,因为他们难得来一回镇上。

  在商业街上逛了一会儿,袁如珠闻到一股特殊的甜甜的米香。她寻着香味走过去。

  右前方有一个摊子,摊子上放着许多小铁碗,小铁碗里,一个个金黄的糕点散发着甜甜的米香。

  “美女,吃熨斗糕吗,我家熨斗糕可好吃了。”摊主起身,对袁如珠说。

  袁如珠掏钱,“来两份吧。”

  热乎乎的熨斗糕圆圆的,外皮微酥脆,里面十分绵软,q弹香嫩,一口下去,浓浓的米香带着原汁原味的清甜在口腔里缭绕。

  整个熨斗糕烫、香、脆、嫩,尤其美味,不愧是曾经在六十年代风靡整个清河的小吃。

  熨斗糕,用像熨斗一样的烙碗烙出来的糕点,由米浆、鸡蛋、白糖和蜜桂花烙制而成,曾经在六十年代很受欢迎,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熨斗糕逐渐被淘汰,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做熨斗糕了。

  小夏小秋挺喜欢吃熨斗糕。大抵不只是因为熨斗糕好吃,还因为熨斗糕很便宜,是他们从前吃得起的小吃。

  袁如珠咀嚼着熨斗糕,牵着小秋继续往前走。

  前方有一个游乐园。

  袁如珠睫毛微动,“小夏小秋,想不想去游乐园玩?”

  从未去游乐园玩过的小夏小秋眼神亮晶晶的,“想!”

  吴桂芳急忙出声,“这多费钱……”

  袁如珠无奈,“幺姨,我都说了,咱现在在赚钱了,以后还能赚很多很多钱,没必要像以前那么省,小夏小秋没去过游乐园,让他们好好玩玩吧。”

  吴桂芳只是下意识地还没转换过来思想,如今饭馆很赚钱,他们的日子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过得紧紧巴巴了。随即她脸热起来,都是她和长贵不中用,小夏小秋才从来没去过游乐园玩。她臊着脸,说:“那就让他们好好玩玩吧。”

  小夏小秋高兴地跳起来。

  游乐园里人很多,排队买了票,小夏小秋坐上碰碰车。

  “噢!”小夏转着方向盘,眼角眉梢都是兴奋,小秋也嗷呜嗷呜叫着,似乎从未如此开心过。

  见俩孩子这么开心,吴桂芳和李长贵脸上的皱纹里也溢满了笑意。

  另一边,袁如珠坐在旋转木马上,脑袋轻轻靠着木马,微微失神。

  原主的养父母家庭条件一般,没怎么带原主去过游乐园玩。而自己在穿到古代之前,是一个孤儿,也没去过游乐园。

  这她是第一次来游乐园玩。

  旋转木马上上下下,轻柔的音乐在耳边萦绕回荡,她微微闭目。

  两个多小时后,一家人走出游乐园。小夏小秋颊边红红的,一脸意犹未尽,似乎还没玩尽兴。

  袁如珠擦擦小秋额头上的汗,“下次再来玩,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还得买东西呢。”

  走出游乐园,路经电器商店时,袁如珠径直走进去。

  吴桂芳问:“珠珠,你要买啥电器?”

  “烤炉,买了烤炉,我们回去烤肉吃。”

  之前吃拌紫苏的时候,袁如珠就想买烤炉烤肉,做紫苏包烤肉吃。只是那时没什么钱,现在赚了钱,可以买烤炉了。

  小秋听到袁如珠说要买烤炉做烤肉,瞳仁顿时一亮,“烤肉烤肉!”

  小夏舔嘴,“姐姐,回去就做紫苏烤肉吃吗?”

  “烤肉买了回去我们就做烤肉吃。”

  买完烤炉,他们去买做烤肉要用的食材。下午三点,他们回了家。回家的途中,小夏小秋很亢奋,一路上都在念叨着烤肉。

  他们急不可待要吃到烤肉的样子,令吴桂芳失笑:“看把你们给馋的。”

  回到家后,稍微歇息了片刻,袁如珠进入灶屋,取出五花肉切成片。料酒和生抽抓进五花肉里,再勾芡粉,撒入自制烧烤粉,腌制十分钟。猪皮,里脊,培根,香肠,鸡翅以同样的方法腌制好后放到一旁。

  腌制肉类的空档,袁如珠拿刀切黄瓜片,土豆片,茄子片,香菇片,再准备了一些蒜苗和生菜。

  准备好辣椒粉,孜然粉,椒盐,辣椒酱,蒜蓉酱,五香酱等蘸料,袁如珠拿起锅,说:“可以开始烤肉吃了。”

  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烤炉周围,锅里刷油,待油热,袁如珠夹起五花肉,平铺到锅里。

  腌制过的五花肉入锅后,渐渐的,滋滋声里,油脂从肉身里烤了出来。

  热油顺着饱满的肉的纹路缓缓下滑,油花流到锅里,呲啦呲啦地冒着浓香。慢慢的,五花肉逐渐变色,微微焦黄起来,而瘦肉里夹着的肥肉逐渐变得透明。肉的边沿卷起的同时,肉焦香味伴随着腌料的香味在空气里发酵出来。

  小夏小秋小冬眼珠子动也不动,馋得直咽口水。

  五花肉已经变得焦黄,袁如珠给五花肉翻面。

  半分钟过去,锅里的香气越发引人垂涎欲滴,袁如珠夹起烤好的五花肉,“可以吃了。”

  五花肉烤得油滋滋香喷喷的,色泽焦黄,入口咸香,带着韧劲的肉皮覆盖着软弹的肉,肥肉吃起来十分有筋道,非常弹牙,一点也不油腻,似乎把多余的油脂分给了瘦肉。

  肥肉榨出来的油流进瘦肉里,润润的油包裹着瘦肉,使得瘦肉吃起来不柴,很软嫩润口。

  整个五花肉吃起来咸香可口,浓而不腻,肉油饱满,一口下去,甚美哉!

  吃过原味烤五花肉后,袁如珠又夹起烤得油滋滋的五花肉,蘸过辣酱,将蘸过辣酱的五花肉送入口中。

  蘸过辣酱的五花肉在齿间破开的时候,有微微的弹性,需要牙齿轻轻地去把它分离开。分离开的时候,焦脆的外皮透出微微的鲜辣,一瞬间占领整个味觉系统。

  下一瞬,外皮里面的嫩肉滑舌而过,肉质软而弹,瘦筋道,肥软糯,口感十分饱满。

  一口辣酱五花肉吃下去,鲜,辣,软,弹,嫩,滑,肉所释放出来的口感丰富而层次分明,澎湃而有节奏。

  澎湃而有节奏的口感让味觉和神经达到了极致的享受。蘸过辣酱的烤五花肉,味道更浓烈更霸道,袁如珠吃得直呼气。

  再夹起一片五花肉,蘸椒盐和辣椒粉,拿起一片紫苏叶,蘸过料的烤五花肉放到紫苏叶中间,再放进去一片黄瓜。

  卷起紫苏叶,将五花肉和黄瓜包起来,一口全部塞进嘴里。香香的五花肉与脆脆的黄瓜在口腔里交织,紫苏的清凉在唇齿间涤荡,整个紫苏包五花肉清新爽口,食之不腻。

  小秋腮帮鼓得满满的,开心地晃着小短腿儿,“好吃好吃好吃!”

  小夏卷起一个紫苏包烤肉,喂给小秋,然后迅速又给自己卷了一个紫苏包烤肉,满满当当地塞进嘴里,吃得满嘴都是油。

  袁如珠递给他一张纸,而后突然转向李长贵,“幺姨爹,西瓜和李子,快把井水里的西瓜和李子捞出来,差点忘了。”

  吃烤肉,就得配上冰冰凉凉的水果。

  “哎呀,我也搞忘了!”李长贵放下筷子,赶紧去院子里捞李子和西瓜。

  此时院子外面,忙完农活准备回家老刘站在篱笆前,嗅了嗅从院子里飘出来的肉香。

  也不知长贵家在做啥好吃的,咋这么香?他摸摸鼻子,肚子咕咕叫起来。

  李长贵走到院子里,正要捞西瓜和李子,忽而瞥见篱笆外站着的老刘,他喊了一声,“老刘?”

  正在闻香味的老刘回神,“哎,长贵儿,你们吃啥呢这么香。”

  “烤肉,珠珠做了烤肉,”李长贵接着道,“老刘你吃了吗?没吃的话进来吃点吧。”

  老刘下意识要点头,但又及时止住了点头的动作,“不了不了。”

  “客气啥,进来吃吧。”李长贵打开篱笆门,热情地去拉他,“珠珠做的烤肉可好吃哩,你快来尝尝。”

  被拉进院子里,离院子越近,香味越发勾人,老刘吞咽口水,有些动摇,“这……这……”

  “进来吧。”李长贵拉着他走进屋。

  “老刘?”吴桂芳见老刘进来了,向他打招呼。

  袁如珠和小夏小秋喊了声刘叔。

  来蹭饭的老刘有些不好意思地红着脸,“哎。”

  “快坐快坐,我去给你拿碗筷。”李长贵把老刘按到座位上,转身去灶屋拿碗筷。很快碗筷拿来,李长贵说:“吃,别客气。”

  吴桂芳也笑着说:“别客气。”她筷子上夹着焦黄的烤五花肉,油亮亮的,似乎肉汁极其饱满。老刘看了看她筷子上的烤五花肉,然后目光转向烤炉。

  烤炉子里,片片薄肉烤得卷曲起来,油花呲呲啦啦,勾人垂涎三尺的奇香仿若千军万马,毫不费力破开城门。

  老刘嗓子发干,“烤的真香。”他夹起一片烤得油亮的五花肉,急切地送入口中。

  五花肉咸咸的,带着烧烤料的香,十分入味,软中带韧,越吃越有味道,感受着浓浓的肉汁在口腔里泛滥,老刘连连竖起大拇指。

  他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烤五花肉,一口烤五花肉下去,那滋味,仿若升了天堂一般。

  袁如珠指向桌上的紫苏叶,“刘叔,用紫苏叶包肉吃更好吃。”

  老刘从善如流,拿起紫苏叶,包起一块烤肉吃进嘴里。吃完他目光一亮,“紫苏叶包着烤肉,得劲儿!”

  “嗯嗯。”袁如珠啃了一口李子。舌尖上烤肉的油辣还在涤荡时,吃一口西瓜或者一口李子,西瓜李子的凉爽将舌尖上的油辣消融掉,口腔里面只剩下清清凉凉的甜爽。

  电风扇嗡嗡转着,将香滋滋的肉香吹到房间每一处角落,李长贵拿起紫苏包起一块肉,正要吃,忽然想起什么,他说:“老刘,有件事我想跟你说一下。”

  老刘擦擦嘴边的油花儿,“啥事儿,你说。”

  “店子里忙起来了,我没时间去忙地里的活,所以打算雇人帮帮忙,你要是有空的话,我想请你来帮忙,工钱什么的都好说。”

  “你交给我就是,不要啥工钱,”老刘黑黑的脸上溢出憨厚的笑,“咱俩谁跟谁,我还要你的钱?”

  李长贵摇头,“地里的活又多又累,我咋能让你白干?”

  “没啥,你就交给我吧。”

  “你要是不同意,那我就雇别人去。”

  “哎呀你这……真不用给啥钱。”

  “那算了,我找别人去。我原想着,我雇别人也要花钱,还不如找你帮忙,把钱给你,你能赚点钱,比给别人好。”

  晓得李长贵这是在帮衬自己,老刘心下一阵感动,见李长贵仍然坚持,他摸摸有些发酸的鼻子,“那行,长贵,多谢你们了。”

  “谢啥,还要添饭不?”李长贵注意到老刘碗里的饭吃完了。

  “不用了,吃饱了。”

  袁如珠吐出李子核,说:“刘叔,你家白菜青菜什么的还有不?”

  “有,多着呢,咋?”

  “我们家里的蔬菜什么的都快吃完了,店里不够用,我想在你们家买一些。”

  最近生意好,家里的蔬瓜果蔬菜全部供应给饭馆,都快吃的差不多了。

  “行。”

  吃完饭,老刘扛着锄头回家。

  老刘的妻子在屋旁边的菜畦里浇水,见老刘一边哼歌一边走进院子,她问:“啥事这么高兴?捡到钱了?”

  老刘笑呵呵地放下锄头,说:“刚才在长贵家吃了烤肉,如珠做的烤肉老香哩,哦,对了,长贵家饭馆生意忙起来了,地里的活没人干,他请我帮他干,还给我工钱。”

  妻子有些高兴,“真的?”

  “真的,还有,饭馆里缺蔬菜,如珠要买我们家的蔬菜。”

  妻子更加高兴,“要多少?咱家蔬菜长得可好了。”

  “饭馆现在生意好,兴许要很多……”

  妻子嘴角咧开,她舀起水,洒向菜畦里绿油油的青菜。

  青菜绿油油的,宛若新春里生长出来的,带着春日的生机与朝气。

  翌日,袁如珠戴着毛巾在小道上跑步,她甩甩脸上的汗珠,途经饭馆,发现饭馆门前站了一些人。

  饭馆九点钟才开始营业,现在才七点多,就已经来了一些人。

  有人发现她的身影,向她招手,“老板!”

  袁如珠快步跑过去,喘着气说:“这么早就来了?”

  “这不是天热吗,早点来路上凉快。”

  “老板,能不能现在就开门哪,我现在就想吃炸茄卷……”食客声音里带着期许,问袁如珠。

  “九点钟才能开门。”袁如珠有些抱歉地笑了笑,“你们再等等吧,我先回去了啊。”

  她转身就要跑回去,一转身就看到李爷爷和小虎推着小推车朝饭馆走来。

  小推车上放着三个大白桶,桶上写着冰凉糕凉虾冰粉。

  “李爷爷,你们准备卖凉糕凉虾冰粉?”

  “天儿热,所以准备就卖些凉快的东西。”先前李子卖完了,就想卖点凉快的东西,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卖凉糕凉虾冰粉。凉糕凉虾冰粉做法很简单,他会做,所以就准备卖凉糕凉虾冰粉。

  “如珠,要不要吃一碗凉快凉快。”见袁如珠脸上都是汗,李爷爷立即拿出小碗。

  “行,我要五碗冰粉吧,多少钱?”

  李爷爷装了五碗冰粉,但却没要她的钱。袁如珠放下钱,拎着冰粉快步跑远。

  “哎你这孩子,都说了不要钱!”李爷爷在后面高声喊。袁如珠已经跑得不见身影了。

  “幺姨幺姨爹,小夏小秋,吃冰粉了!”

  果冻一样剔透明亮的冰粉冰冰甜甜的,极其消暑。袁如珠吸溜完小半碗,说:“现在天热,李爷爷卖冰粉什么的,生意肯定会很不错。”

  李长贵说:“是啊,就是吃个凉快。”

  九点钟,如珠饭馆开门营业。门前已经站了好一些人。有人手里捧着凉糕凉虾冰粉。

  “老板,你可算来了,再不来,我就得吃饱了。”一位女食客吃着凉糕,摸摸肚子。

  袁如珠的视线扫过在给客人装凉虾的李爷爷,她噙着笑打开大门,“进来吧。”

  饭馆开门营业,食客陆陆续续前来,渐渐的,外面排起了一小截队伍。

  排队的食客扇着风,说:“饭馆还是太小了,再大一点,我们就不用排队了。”

  “是啊,这么热的天,排队真是遭罪,热死了……那个,老人家,给我来一碗冰粉吧,多加一点葡萄干。”

  李爷爷赶紧给他装冰粉。

  王小二坐在西瓜摊后面,边吃西瓜边扇风,他说:“李爷爷,卖的不错呀。”

  “托了如珠的福,来吃饭的人多,给我带了些生意。”李爷爷花白的头发泛着银光,似乎连头发丝都在彰显着他的好心情。

  王小二正要说什么,这时有人来买西瓜,他连忙放下没啃完的西瓜,“要多大的?我家西瓜甜了,保证好吃!”

  忙碌的一天过去,袁如珠转转泛酸的手腕。腹中有些肌,却因天热而没什么食欲。

  略一思忖,她取出黄瓜,做了一个凉拌黄瓜,和汤面一起吃了当夜宵。

  嚼着酸酸脆脆的黄瓜,袁如珠说:“天热食欲不振,应该卖一些消暑开胃的菜。”

  “啥菜?凉拌黄瓜?”吴桂芳咔嚓咔嚓地吃着黄瓜。

  “嗯,可以卖一个凉拌黄瓜,”袁如珠捏下巴,脑中忽然亮起灯泡,“幺姨你们吃过烧干丝吗?”

  “烧干丝?没吃过。”

  “就是千张切成丝烧成的菜,很开胃下饭。”

  ……

  袁如珠系上围裙,取出买来的千张,切成细丝后,用清水洗了几遍。

  然后给千张丝焯水。烧干丝要做得滑软,焯水这一步骤极其重要。为了让千张更加滑软,她在水锅里放了一小撮食用碱,烧开后把千张丝倒进去煮。

  千张丝焯好,为了不使最后的成菜汤汁浑浊,她把捞出来的千张丝放进凉水里过了几遍。

  随之另起锅烧锅,油热爆香蒜末和干辣椒。蒜末的新鲜和干辣椒呛人的辣味完全被炒出来之后,袁如珠往锅里倒清水。

  水烧开,她只用盐和味精调味。烧干丝要做得鲜,就不能放多余的调料,以免口感过于杂,破坏鲜味。

  味道调好,千张丝和切好的火腿丝下入锅里。她用勺子轻轻推着千张丝和火腿丝。

  千张丝和火腿丝被汤汁慢慢浸泡,火烧着汤,汤里冒出沸腾的泡泡,烧了几开,袁如珠用勺子舀水淀粉勾芡。

  浅浅的一层薄芡覆盖在红白细丝之间,整个菜看起来透亮粘稠了一些。

  烧干丝出锅,袁如珠在里面撒入胡椒粉,香油和葱花。

  胡椒粉是烧干丝的点睛之笔,当胡椒粉撒到刚出锅的烧干丝上后,烧干丝的余热会很快激发出胡椒粉的香味,胡椒粉的香渗透香油和葱花,渗透烧干丝,最后会和所有食材融合出奇特而勾人的香。

  袁如珠端起烧干丝就去往堂屋,“快快快,烧干丝就是要趁热吃才好。”

  碗里的烧干丝冒着以人口舌生涎的浓香,筷子下去挑起一柱,快速吸入进嘴里。

  烫、软、鲜、滑,四个字简单而精准地描绘出了烧干丝的味道。

  又烫又软又鲜又滑的烧干丝在舌尖跳跃,有一种让人胃口大开的鲜活感。一口下去,让人欲罢不能,吃了还想吃,吃了还想吃。

  小夏被烫的吐舌,“嘶……”

  袁如珠也被烫得直吐气,喝下一口凉水,她夹起热烫的烧干丝,和凉拌黄瓜一同吃进嘴里。

  热烫鲜滑的烧干丝和冰凉酸脆的黄瓜一同咀嚼时,竟有一种奇妙的和谐感,吃起特别爽口。袁如珠微微挑眉,又夹起烧干丝,将烧干丝缠绕到黄瓜上一起吃。

  这一顿饭又凉爽又开胃,一家人的肚子都撑得饱饱的。

  袁如珠摊在椅子上,她按着肚子,说:“吃太撑了,等会儿都不想去饭馆了。”

  小夏也学她摊在椅子上,“我也不想去学校了。”

  吴桂芳捏住他耳朵,“你敢。”

  小夏捂住耳朵,“开玩笑的!”说完他快速远离吴桂芳,拎着书包跑去学校上课。

  九点一到,饭馆开门。

  “嚯,今天有新菜!凉拌黄瓜和烧干丝!”

  “太好了,天这么热就想吃点凉菜。”

  “烧干丝?烧干丝是什么?”

  吴桂芳给客人倒着茶,说:“就是千张丝烧的菜,很开胃,要不要来一份尝尝?”

  “行,老板做的烧干丝肯定好吃,来一份尝尝。”

  “好嘞。”

  点了烧干丝的食客,吃过烧干丝后,纷纷赞不绝口。

  “好吃!”

  “老板烧的千张怎么那么香?”

  “呼~再来一份,再来一份!”

  太阳渐渐往西边移动,下午两点,老王婶走进饭馆。

  “桂芳,我来上班了。”

  “鸿光伤养好了吗?”吴桂芳折叠着抹布,问道。

  “好了。”

  “那就好。”吴桂芳找出一条围裙,递给老王婶,“我带你去后厨。”

  后厨里,袁如珠正在用勺子推汤锅里的千张丝和火腿丝。见老王婶进来了,她转过头,“老王婶。”

  “如珠,鸿伤养好了,我来上班了。”

  “嗯嗯。”

  老王婶系好围裙,戴上手套开始洗碗。她动作利索,碗洗得很干净,袁如珠点点头,没再观察她。

  晚饭有烧干丝。

  老王婶拿着碗,看着不停冒香的烧干丝,咽咽嗓子。员工还能吃烧干丝?店里烧干丝可得卖好几十块呢。

  她夹起烧干丝尝了尝,柔软滑嫩的千张丝滑过舌尖,留下热烫的鲜味,吞下肚腹后,口腔里回荡着胡椒粉香油和葱花的混合出来的奇香,香的只让人回味无穷。

  饶是知道袁如珠手艺很好,做的烧干丝会很好吃,但面前的烧干丝的美味程度还是超乎了她的意料。

  也不知如珠咋把千张做得这么鲜这么滑这么香的。老王婶咋舌。她继续吃,吃着吃着,她想起了鸿光,想让鸿光也尝尝这么好吃的烧干丝。她没把烧干丝吃完,留了一些在饭盒里,准备拿回去给鸿光吃。

  彼时,清河镇,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里,公司老板王峻说:“老费,你说那饭馆在清河村?”

  费金颔首,“对,在清河村。”

  王峻沉吟,“那地方开的饭馆……”

  “地方是有些偏,但饭馆很不错,饭馆老板的厨艺比那些大饭店的主厨厨艺还要好。应该说,这家饭馆比我吃的任何一家饭馆都要好吃。”

  “真的?”

  “我还能骗你?”

  “既然厨艺这么好,为什么开在一个小乡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清河村现在还是贫困村吧。”

  费金耸肩。

  王峻捏捏下巴,“好吧,那我就去见识见识这家小饭馆。”

  下午四点,费金和王峻开车去往清河村。抵达清河村,破破烂烂的小饭馆闯入视野后,王峻有些疑惑地看向费金。

  费金立刻会意,他说:“是破烂了点,但外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

  王峻嗯了一声,走进饭馆。

  这样一家开在贫困村的破烂饭馆,实在是很难让人相信它比那些大饭店还要好吃。

  然而好友信誓旦旦地告诉他,这家饭馆非常好吃,所以……可能真的很好吃吧。人不可貌相,饭馆也不可貌相,说不定这家饭馆只是貌不惊人而已。

  费金进入饭馆后,发现菜单上多了两样新菜,他没有犹豫,点了新菜凉拌黄瓜和烧干丝。

  香喷喷的凉拌黄瓜和烧干丝上桌,费金说:“尝尝吧,这是饭馆新出的菜,虽然我也没尝过味道,但我肯定会很好吃。”

  王峻手执筷子,先夹的凉拌黄瓜。黄瓜切的是花刀,每一块大小都很均匀,翠绿的色泽上点缀了一些剁椒的红艳。红绿相间,酸辣香浓。

  咔嚓。

  脆脆的黄瓜裂开,酸辣味涌入口中,并不刺口,通通带着水嫩的清凉。

  黄瓜腌的十分入味,酸辣咸等等味道极其适度,口感极佳。王峻讶异,“这黄瓜腌的不错。”

  “尝尝烧干丝。”费金指了指烧干丝。

  王峻夹起烧干丝,热腾腾的烧干丝将热气送到鼻腔里,诱人的鲜香瞬间化作钩子钩住嗅觉。

  王峻鼻翼微动,深吸香气,随即将烧干丝吃进嘴里。

  滑软的烧干丝滑溜溜的,轻轻一抿便化开,化开的同时,里面包含着的热烫鲜味哗啦啦地涌了出来,仿若开闸洪水一般。

  王峻微顿,“柔柔滑滑天姿美,丝丝缕缕韵味长。”没开公司前,王俊是一位语文老师,因而诗词信手拈来,“妙极,妙极。”

  见好友盛赞烧干丝,费金展颜,他夹起烧干丝,拌进白饭里,和白米饭一起吃进去,“我说过这家饭馆比我吃过的任何饭馆都要好吃。”

  王峻收起讶异,叹道:“我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馆。”

  和这家饭馆比起来,从前吃过的那些大饭店实在是不值一提。

  王峻嚼着酸脆的黄瓜,说:“这小山村……卧虎藏龙也。”

  费金颔首,“尝尝炸茄卷吧,味道不输烧干丝。”

  吃过炸茄卷,王峻拿起菜单,“服务员。”

  吴桂芳快步走过来,王峻和费金穿着不菲,一看就很有钱,她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着,“您好。”

  “把菜单上每一个菜都上一份。”

  “全部?”

  “嗯。”

  吴桂芳把单子递到后厨,对袁如珠说:“来了俩有钱人,菜单上的菜都要一份。”

  菜单上的菜都上的话,得大几百,他们这一顿饭,就够她家生活一个月了。

  临近六点,此时是饭点,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外面排起了队。

  “什么?今天有新菜?”

  “凉拌黄瓜和烧干丝?多少钱?”

  “淦,本来想吃蛋炒饭的,但又好想吃老板做的烧干丝,可是我的钱包不允许我两个都吃……”

  “要是再便宜点就好了。”

  “老板手艺这么好,便宜点划不来吧。”

  “唉……”

  公路边上,一个光头看了看饭馆门前排着的队伍。他含着一根草,思索片刻后离开。

  光头往村头走,走到村头的杂货铺后,他从冰柜里拿出一个雪糕。

  吃了口雪糕,他对妻子说:“去如珠饭馆吃饭的人挺多的,外面还排起了队。”

  妻子正在摆放货架上的货物,“那小姑娘手艺好,吃饭的人自然多。”

  “村里有人在那摆摊,生意还不错,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去那里摆摊,卖点雪糕零食什么的。”

  妻子抬首,“你想去摆摊?”

  光头啃了口雪糕,说:“咱们杂货店都快做不下去了,就几个村里人照顾咱的生意,所以我想去那摆摊,从村外来吃饭的人多,说不定能带带生意。”

  妻子点头,“能行,咱试试。”

  如珠饭馆,袁如珠正在炒饭,吴桂芳突然进来,说:“珠珠,有人找你。”

  “谁?”

  “就是之前把所有菜都点了的那两个有钱人。”

  “找我干什么?”

  “没说。”

  “是……饭菜有问题?”

  “不知道。”

  袁如珠颠锅,“我现在没空,你让他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