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报复
作者:河虾油爆      更新:2022-06-23 11:55      字数:2136
  随着事情逐渐传开,茶馆里在谈;小酒馆也在谈;大酒楼的雅座里也在谈,满大街都在议论这件事!

  所有人都在痛骂魏国公府世子徐继宗无法无天,把人逼上梁山,这回遇上对手了吧,活该!

  晚上,还有南京的太学生组团到魏国公府大门口痛骂,骂徐继宗知法犯法牵连到满城百姓,建议他以死谢罪。

  吃瘪的魏国公府一点都不敢反驳,还派出仆役送来茶水点心招待。

  府内,魏国公徐弘基也在痛骂大儿子,“逆子,你这是在祸害整个徐家!”

  徐继宗也知道了,他吓的跪在老爹面前苦苦哀求:“爹我知错了,还请父亲搭救我不想死啊!”

  吵吵闹闹的闹腾了很久。

  冷静下来魏国公还找来师爷商议该如何妥善的处理这件事。商议了许久还是没找到好办法,魏国公只能写折子上报请罪。

  徐南浦听了暗暗高兴,他巴望这赵涛能。。。。。。

  南京锦衣卫千户更是吃惊不小,这是要早饭呐,又下令丁大强暂停私盐交易,连带棉布生意也暂停。决不能和反贼有任何交集!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哪知道第二天扬州府快马来报。

  说有个叫赵涛的带领六条大船轰击扬州城门,城毁楼塌,还拿了块牌子说明事由魏国公府而起。

  牌子最后还说赵涛怕南京官官相护,所以才在扬州也大闹一场,就是想要他们单独上奏,现在扬州知府和两淮盐运使的折子已经上路了。

  另外赵涛还在瓜州渡口抢劫了两个上京的运粮船队,抢了大概有100万斤粮食。

  现在扬州府请求南京镇守太监给与明确指示。

  镇守太监苦笑还指示个屁,就这样据实上奏!

  听到消息的魏国公府越发惊慌。

  自知死期将至,徐继宗天天在家里哭,他亲妈也拉着徐宏基痛哭,内外交困的徐弘基也被搞的焦头烂额。

  钱歉益在他自己精致的小院里背着手在踱步,通过此次事件钱歉益深深的赶到赵涛此子尽管年纪小,但他胆子却很大,可以说胆大包天!

  和这样的人只能借其力而不能盟其友,结盟的话自己早晚会被牵连拖累!

  像钱谦益阮大钺这样的高人普通人是不可能轻易见到的,而家住秦淮河的马香兰就方便多了,这几天她的家门都快被踏破了。

  为啥?

  因为她和赵涛见过面,赵涛还送他两首诗。

  天天都有人来拜访马香兰,和她打听赵涛的事情,还拜读赵涛的两首诗,尤其是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折服了所有来访者!

  有人说这句诗大气,也有人觉得这句诗是大气,但也体现赵涛枭雄气质!

  官方则找到钱谦益阮大钺,请他们详细谈谈赵涛的事情。

  反倒是身处漩涡之中魏国公什么事也没办,因为事情已经闹大了,找也没用!

  和赵涛不存在说和的地步!

  都是和朝廷还有点补救的余地,魏国公府的师爷早早就骑马踏上去京城的官道。

  再说赵涛,他的船队在长江口开始分为两队。

  赵涛自己的奇遇号再带上许云山的风云号北上天津,李小海则带着其余三条大舰返回大圆岛守备。

  分手时李小海还问赵涛:“刚刚在南京扬州大闹一场就去天津,你怕不怕?”

  “怕个卵,不买账继续闹!”

  几天后小船队到达天津的海河口。

  天津城古已有之,建文帝二年朱棣起兵造反从此地渡河,登基后改此地为天津,意为“天子的渡口”。

  增兵设立卫所,后来再次增兵还分为天津卫及左右卫共三个卫所。

  所以诺大的天津地区就等于是座军城,由朝廷派来的兵备道掌管。可以说天津兵备道就是此地的土皇帝,小一号的巡抚。

  赵涛鉴于自己的奇遇号太大炮窗又太多,且刚刚在南京扬州闹过事,他怕人认出奇遇号还将它停泊在海河口,自己换乘许云山的风云号上岸。

  现在的天津城位于运河和海河交汇之南,又加之是北方第一大城市,经过大明200多年的人口繁衍已经是北方仅次于京城的大都市!

  船靠上码头,同船的马万里这次要回老家招兵,他心急如焚火烧火燎的就想要去骡马市场,买一匹马赶回老家去阳高县去。

  “此事不急!”

  难得有几天空闲时间,赵涛还是带着马万里许云山在城里到处闲逛游玩。

  天津城的确繁华。地处南北交通,西边还有广阔的腹地,东西南北的货物都在此地汇集,所以城里多得是娱乐消费场所。

  而且这边的妈妈还很热情,看赵涛他们三个都是小伙子硬是拉着要进去消费,粗着嗓门:“玩会吧!”

  吓的赵涛赶紧开溜,“这是谁玩谁啊?”

  游玩了两天,马万里还是想要着急回家,许云山“都是自家兄弟我陪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谢谢!”马万里心里非常感激。

  随即俩人去骡马市场买了几匹马,一刻也不停的飞奔着去了老家。

  马万里回老家去了,赵涛剩下的时间不仅仅是等到,两条船上还有不少商品需要在天津卫试着销售。

  赵涛初来天津卫人生地不熟,销售商品需要找当地人脉熟悉的中人,不过此事不急,他还要再到处走走看看先了解下本地的风土人情。

  他首先去了最热闹也是人气最旺盛城西运河码头,那地方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旗招如云,人流如织。

  运河码头上小船比比皆是,还有人在卸货,将一个又一个的麻袋往岸上的仓库里背,赵涛估计这应该是南方运来的漕粮。

  再去城市东边看看,看到城东大片大片的荒地。许云山还纳闷了,怎么这么大的地方没人种田?

  找到个放羊老汉打听后得知,这些地皮都是盐碱地,收成还没有撒出去的种子多,没人愿意种。

  赵涛还抓起一把土看了下,是轻微的盐碱地。

  后世他老家也是类似的盐碱地,后来经过泡水改造后挺好的,他决定买下这块地皮改造后就在北方种红薯玉米,将来招揽流民也能减少运输上的麻烦。

  赵涛继续往深处看盐碱地,好大好大的一片,还有稀疏的杂草和芦苇塘,很远的地方还有大河,有河就好,可以泡水驱除盐碱,赵涛心里颇为满意。

  有观察了两天,确定了大约多多少地皮,赵涛开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