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一百四十四 章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2-03-02 20:32      字数:3926
  这是姜宁这辈子第二次坐的火车, 比上回好过多了,小小的车厢虽然简陋, 但最起码不会人挤人,气味也没有太混杂难闻。

  不过也仅此而已, 绿皮火车噪声大,也不甚平稳, 要说多舒坦是没有的。

  安安一开始很兴奋,在铺位上蹦跶, 又要他爸抱着去窗边瞅风景。

  等旅途过了小半,新鲜感消褪, 小胖墩就焉巴了,爸妈说不能出门,他只能恹恹趴在母亲怀里。

  “安安睡吧,妈妈抱你睡。”

  只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姜宁也没躺下, 只竖着枕头靠坐在窄小的铺位上。她伸直腿, 让儿子坐在自己的大腿趴在自己怀里睡觉。

  “你睡一觉咱们就到了,到时候妈妈叫你好不好?”

  “好。”

  安安揉揉眼睛,打了个小哈欠闭上眼睛。

  铺位挺窄的, 赵向东身材高大健硕,要是挨过去坐恐怕挤得姜宁的腿难受,他就坐在对面下铺。

  等安安睡着后, 他就把儿子接过来自己抱着, 对媳妇儿说:“你眯会儿吧, 今儿起得早。”

  赵向东说着,就解开自己的军大衣,将儿子裹进怀里。这车厢冷得跟冰罐子似的,孩子穿得厚实醒的时候没啥,但睡着了总需要更暖和一些。

  这个恋人之间的经典动作,现在一对父子做出来,看着却格外暖心,姜宁不禁微笑:“我不困,不睡了。”

  火车上也睡不好,她懒得折腾了,车厢里有其他旅客也不好说太亲密的话,她冲丈夫一笑,翻出课本扬扬,“我学习。”

  她开学就考试了,还是翻翻书吧。

  “况嗤况嗤”的声音十分有节奏,到了下午两点,火车终于到站了。赵向东一手提一个大箱子,身后背着背包,护着妻儿挤下车。

  姜宁本来提出由她来背背包的,但赵向东没同意,只让她抱着孩子。

  这背包对于他来说不沉,但媳妇儿背着肯定吃力,姜宁生了小闺女那虚弱状态犹在眼前,他哪里乐意让她劳动。

  姜宁没法子,好在两个箱子是拉杆式的,下了车后就能拉着走了,她也就不争了。

  顺着人潮出了火车站,赵向东先买了几个热腾腾的鲜肉大包子,递到媳妇和刚睡醒的儿子手里。在车上他不放心娘俩单独待在,想着旅途不长,于是就没有挤去前头餐厅买午饭,一家三口就保温壶里的温水吃了些饼干巧克力。

  他自己没所谓,就惦记着媳妇孩子没吃好。

  和姜红兵老同事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停下来去路边小店吃东西也不合适,他们买了包子就上了公交车,往市纺织厂赶去。

  这货车上颠簸了快两个小时,终于到了林县,不要说安安,就连姜宁也露出疲态。

  赵向东很心疼,但没办法,谁让回家就得走这些路程呢?

  好在现在林县客车站外头有不少拉客的,挑夫,人力车,畜力车都有。他询问过姜红兵的老同事,一家三口就在客车站附近下了车。

  赵向东挑了辆看着最干净的驴车,让媳妇和孩子先坐上去,然后把行礼也给扔了上去。他就不上了,他不累,驴车也并不比他走路快。

  “坐稳咯!”

  车主是个五旬出头的庄户人家老翁,虽有些年纪,但精神头和身体都很好,吆喝一声后一挥鞭子,大公驴“咴咴”两声,撒开四蹄。

  县城外的黄土路坑坑洼洼,驴车其实挺颠簸的,好在那车主是个细心,车上铺了厚厚的稻草和一层旧棉被,姜宁虽然感觉不大舒坦,但还能接受。

  果然欲想富,还是得先修路啊!

  不然说啥都白搭。

  姜宁一边感慨,一边细心给怀里的儿子调整个更舒适的姿势。

  安安自打出生以来,就没这么折腾过,小胖墩恹恹地趴在他妈怀里,没啥精神,但好在也未见不适。

  “安安告诉爸爸,有没有不舒服?”

  儿子遭罪,当爹妈的肯定心疼得很,赵向东俯身给儿子压压帽檐,掖了掖围巾。

  安安仰脸瞅了瞅他爸,摇了摇头。

  “那你要是有不舒服,一定告诉要爸爸妈妈,知道不?”

  安安“嗯”地应了一声,赵向东抚了抚他的小脑袋,又给姜宁掖了掖身上的军大衣。

  早在上驴车的时候,他就把军大衣解下来,密密罩在娘俩身上。

  “小伙子,领你媳妇孩子回家过年吧?”

  老人家是个爽朗健谈的,赵向东一身绿军装,本地话熟练地道,年前带着媳妇孩子回来,不用说都是过年的。

  赵向东今天的笑容多了很多,“是啊,有两年多没能回来了,我这小子还没见过爷奶。”

  “哎哟,那是得好好见见!”

  是啊,是得好好见见的,赵向东举目眺望家的方向,目露期盼。

  大岗村并不偏僻,驴车走了大半个小时,姜宁就能看见记忆中那个小村庄。

  冬天日短夜长,没到六点天就开始暗了下来,冷风中,小村庄炊烟袅袅。

  饶是内敛如赵向东,此刻也难掩激动之色。

  老翁挥了两下鞭子,大公驴加快脚步。

  村口老槐树底下,一个少年已经在冷风中等了很久,他远远见了驴车面露喜色,冲出去几步,又犹豫了一下,先掉转头往村子里奔去。

  “爸!妈! 二哥二嫂回来了!快到村口了!”

  这个少年是老赵家的小儿子赵向阳,随着他一声响亮的吆喝,老赵家沸腾了起来。

  赵老头赵母本就坐不住,这下子直接站起来往外面走去。

  “你小侄子呢?瞅见你小侄子没?” 赵母没听见小孙子,忙不迭追问了句。

  赵向东打电话说过,他领媳妇儿子回来,小闺女太小了先不回。

  赵老头也一脸关切,赵向阳离得远其实只看见一抹醒目的橄榄绿,他努力想了想,“好像是二嫂抱着坐在驴车里,我没看清楚,不过他们快到村口了。”

  “好好!”

  赵母笑得合不拢嘴,和赵老头两个往大门外迎去。

  他们两个都去了,家里其他人不管是否主动,也起身跟在后面。

  没等多久,驴车拐过弯,赵向东一眼就看见正在院门引颈张望的老父亲老母亲,“爸!妈!”

  他大步上前,跨上台阶,一把攥住爹妈的手,爹妈看着老了些,他心一酸眼眶红了。

  赵老头赵母非常激动,使劲回握儿子的手,“好,好!回来就好!”

  这父母和儿子久别重逢,总是格外激动的,赵向东抹了抹眼睛,赵老头赵母也是。

  姜宁暂时被忽略了,她也不在意,掏出钱付了车资,抱着儿子下了地,那赶车的老翁跳下车,帮她卸下行礼。

  赵向阳瞥见上前帮忙,赵向前也是。

  姜宁朝大伯哥小叔子笑了笑,又对赵向阳说:“小弟高了很多。”

  赵家就没有矮个子的,赵向阳今年十五,往上窜了一大截,现在已经比姜宁高了,看来以后185以上没问题。

  他考上了高中正上着高一,去了县城见识广了,年龄也有增长,眉目添了自信,存在感比以前强上不少。

  姜宁笑道:“二嫂给你带了一套学习资料,等会给你。”

  “谢谢二嫂。”

  姜宁又对怀里的儿子说道:“安安,这是小叔。”她又指指赵向前,“这是大伯,快叫人。”

  下了汽车有一段时间了,安安精神头好了些,他瞅了瞅赵向前哥俩,才唤道:“大伯,叔叔。”

  “好好!”

  赵向前兄弟俩挺高兴的,但小侄子伏在弟妹(嫂子)怀里,他们也不好做出揉脑袋之类的动作,只连连说好。

  没等哥俩在和安安多说两句话,那边赵母已经欢喜道:“哎哟,这就是我的小孙子?”

  二儿媳妇靓丽远胜从前,但她的焦点却在对方怀里那个唇红齿白的小男孩身上。

  哎哟,多好的小娃娃啊!

  姜宁笑着上前,先唤了公婆,“是啊,安安,快唤阿爷阿奶。”

  她直接将儿子交给丈夫抱着。

  阿爷阿奶,回家前赵向东和姜宁教过很多遍,安安会喊的。他歪着小脑袋打量两激动的老头老太,又回头看了看他爸,赵向东点头,他才唤道:“阿爷,阿奶。”

  “乖,好孩子!”

  赵老头赵母都想抱小孙子,赵向东就把安安递给赵母。安安挣动了一下,赵向东低头哄了哄,他才待在奶奶怀里没动。

  “快进屋吧,外头冷。”

  向来沉默的赵老头乐呵呵,赶紧招呼大伙儿进屋再慢慢说话,天色渐黑,外头愈发寒冷了。

  姜宁和赵向东肩并肩,跟着两老身后往里走,堵得严严实实的大门一松,他俩就看见了站在后头的赵玉燕。

  她怎么在这?!

  赵玉燕抱着个一岁大的小男孩,小男孩穿得很厚实,映衬着那张脸更小了,脸颊消瘦,眉眼羸弱。

  这孩子是她的儿子。当初她生下闺女后虽与婆家和解,但紧迫感却一点不减,婚前婚后丈夫态度天差地别,她迫不及待要生下儿子稳固地位。

  三个月一过,大夫宣布可以同房,她就把卢修文往床上拽。

  那时候的赵玉燕身材样貌只恢复了三四成,实在不符合卢修文的审美,但年轻人容易冲动,把灯一拉,权当泄火也不是不行的。

  赵玉燕这体质还挺容易受孕的,三个月过后,她就发现自己怀上了,一个多月。

  赵母知道后气得要死,刚生了孩子没半年,又怀一胎,这身体还要不要了?!

  卢父卢母知情后也皱眉,卢父呵斥儿子,卢修文却摊手,是赵玉燕想要的孩子,拼命把他往床上拉。

  他还真没说假话,哪怕他半推半就。

  当时赵老头赵母气不过上卢家讨说法,也在场,老脸火辣辣的。

  当着亲家的面,闺女被女婿说得像个荡妇似的,赵老头一辈子的脸都丢尽了,他气得当场把赵母拉回家,说不管了,管不了!

  说不管,其实还是管的,赵玉燕怀相很不好,两家人为她这胎操碎了心,鸡飞狗跳大半年后,她挣扎了一个昼夜,最后还是得剖腹把孩子取出来。

  这是一个孱弱的小男婴,磕磕绊绊现在养到快一岁了。

  赵玉燕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大夫说,她身体得长期调养才能恢复,而且就算恢复了,她以后也怕是很难再怀孕了。

  这个中详细情形姜宁虽不清楚,但大致发展方向她却是知道的,毕竟赵母被折腾得心力交瘁,每回电话都得絮叨絮叨。

  但知道归知道,她却没预料一回家就看见这个小姑子。

  赵玉燕到底是卢家人了,她应该明天携了丈夫孩子,四口人一起回娘家才是。

  这难道是又折腾出啥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