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 八十六 章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2-03-02 20:29      字数:4641
  赵向东报到后领了崭新的学员服, 样式和他身上的军官服大同小异,一样的橄榄绿。

  等了等, 然后一小群人跟着去了宿舍区, 办理了手续以后, 各领了一套洗漱用品,按照宿舍号找了过去。

  学员的住宿条件并不怎么样, 十六人一间, 不过空间挺大的, 通风也好。

  赵向东认为还不错, 因为这比部队营房好多了,部队里普通战士是二三十人一个大间的。

  现在他是指挥学院的一名普通学员了,当然和以前营长待遇是不同的。

  “东子,恭喜你呀。”说话的, 是正随手放下了行李的许卫国。

  军官进修是整个军队系统的事,覆盖范围是全国, 但眼下军校数量却很少,所以杨市陆军指挥学院, 军官学员来自各大军区。

  宿舍班级都是根据军区分配的, 赵向东许卫国是一个团出来的, 当然分在一起,而且还是上下铺的关系, 许卫国是上铺, 赵向东是下铺。

  挺不错, 两人是好兄弟, 凑一起更自在。

  大半个月探亲假,两人各忙各的,通讯也不方便,许卫国这不刚听说赵向东要当爹了。

  他搭着兄弟的肩膀,笑道:“成呀东子,咱也就半月没见,你都要当爹了。”

  赵向东眉眼带笑,一点不见平时严肃模样,他笑着说:“我这不是已经落后你一步了吗?还不得奋起直追。”

  许卫国比他小一岁,不过儿子也快一岁大了,确实落后一步啊。

  提起这个,赵向东不免又关切问:“卫国,你之前不是说你家里张罗给你相亲吗?咋样?看上没?”

  其实先前许卫国是抱怨,他离婚才多久?亲妈嫂子姨妈姑妈一干娘子军就怕他没人照顾,念叨着给他说亲。

  他结婚也就两年吧,以前一个人在部队不也好好的吗?

  咋现在就没人照顾不行了呢?!

  许卫国真心不着急二婚,他觉得自己这样挺好的,据理力争,可惜娘子军人多势众,他颇有些招架不住。

  万幸军校考核及时出现,长达两年多的封闭学习,让他干脆利落说服了娘子军,暂时以少胜多,捍卫了自己的单身汉自由生活。

  许卫国抹了把汗,“东子你不知道,幸好这指挥学院够封闭的,不然我这假期都不得安宁。”

  他这副心有余悸的模样,让赵向东嘲笑了几句。

  不过兄弟到底是兄弟,终身幸福还是很让人关心的,赵向东嘲笑完毕,又说:“卫国,你这回还真不能着急,得找个好的,和你合得来,把日子过好。”

  “嗯,我知道。”许卫国笑道:“所以我不着急嘛。”

  “行了,那咱俩先拾掇拾掇吧。”

  两人来得比较早,宿舍里没有其他人,撸起袖子打了水,刚拧了毛巾要擦洗床铺桌椅,就听见外面又有脚步声传来。

  纷乱的脚步走到他们宿舍门前顿了顿,有个大嗓门的汉子道:“找到了,就是这间。”

  说着门就被推开了,赵向东许卫国回头一看,三个汉子大步进门,嗯,还别说,有一个他们认识的。

  两人认识那汉子就是刚才那大嗓门,叫陈国柱,也是他们军区的,合作过一次,彼此观感不错。

  “哎哟喂,东子卫国,你们咋那么早?”

  陈国柱看着大咧咧,实则胆大心细,军事素质强,不然也上不了军校,他见了熟人很高兴,打过招呼后,又介绍身后两人。

  “喏,他俩也是咱军区的。”

  其实赵向东也觉得这两人眼熟,大概是军区开大会时照过面,不过就没打过招呼不认识而已。

  杨市军区很大,哪怕在里头混十年了,也不可能把人都认全乎。

  一个军区出来的,就是情谊,双方高兴地打过招呼,另外两人自我介绍,一个叫李金虎,另一个叫曹胜。

  五人寒暄几句,接着就一起打扫卫生,后面还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同学,加入洒扫大军,人多手脚利落,宿舍也就积点灰,一个多小时就全部打扫了一遍。

  宿舍中间有被褥等寝具,刚好一个床位一套,搬过去以后,就个人收拾自己的。

  等完事以后,差不多十一点,食堂还没开饭,大伙儿干脆聚在一起相互介绍认识一下,顺道把包裹里好吃的都那点出来,一块分享,好联络联络感情。

  大伙儿都刚放完探亲假,基本人人都从家里带了好吃的过来,凑在一起吃了一顿,气氛热络,等到饭点上食堂吃午饭时,已经初步熟悉了起来。

  赵向东在指挥学院适应良好,姜宁也不差,她好好休息了几天,精神抖擞准备高考了。

  她的考场在市一小,一家人已经提前一天去看过了,摸清楚路线,不怕到时候手忙脚乱。

  到了七月七日,就是正日子。

  姜宁早早就睁了眼,听了半年起床号,不得不说,还给她调整了一个生物钟出来,她基本踩点醒,最多也就赖会床。

  不过床今天肯定不能赖的。

  姜宁刚掀开纱帐站起,就听见姜母敲门,“宁宁,宁宁,起了吗?”

  一院子人除了三岁的姜明杰,大伙儿都起来了。

  “妈我起了。”

  姜宁想去开门,姜母却先一步说:“那行,那你赶紧洗脸换衣服,妈去给你做早饭。”

  说着她就匆匆走了。

  姜母给闺女做的这个早饭,有点儿特别,一个瓷白的碟子上,放了一条香肠,两个白煮蛋。

  哦,也对,这年头还是一百分制的。

  姜宁啼笑皆非,没想到呀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她还能再享受一把考试餐的待遇。这一百分只有她一个人有而已,亲爸哥哥嫂子统统没有。

  当然,她也很感动是了。

  姜母给闺女舀了稠稠的粥,又夹了个肉馅包子,“宁宁快吃,吃了歇一歇咱们再出门。”

  “嗯嗯。”

  一家人都关切看她,作为焦点的姜宁,什么也别说了,赶紧吃吧。

  吃了一百分以后,除了刘慧芳留在家里照顾儿子以外,五口人统统上了车,姜父姜母连同姜建设兄弟,一起送姜宁去考场兼陪考。

  姜宁感动高兴当然少不得的,但她还是劝爸妈留在家里得了,这天气热得很,她有哥哥们陪着就行了。

  实际上不是因为怀孕,姜宁真心觉得自己一个人上也没啥问题,她上辈子就是自己去的。

  姜父姜母不答应,姜母说:“我和你爸才四十多,咋你哥能等咱就不能等了呢?”

  得,不说了,四十来岁确实不老。

  姜宁投降,坐在她身边,笑眯眯看着小妹吃瘪的姜红兵笑道:“咱爸妈爱去就让他俩去,不然家里也坐不住。”

  兄弟俩照顾着,没事。

  姜红兵接着又叮嘱道:“宁宁,咱报了名就认真考,会写就写,不会也没啥,你甭往心里去。”

  这年头录取率挺低的,姜宁虽说找到了合适的自学办法,以及好的学习资料,学习成果不错,但家里人还是担心她没考上会失望。

  一家人丝毫不认为她笨,从前成绩不拔尖,肯定是闹革命换上的老师不行,但这不是自学的时间不长嘛?

  正开车的姜建设接了一句,“不行咱们明年再来,我外甥也出生了正好合适。”

  “呸呸,你俩胡咧咧个啥啊?咱宁宁肯定能行!”

  姜母怒了,唾沫星子差点喷姜红兵一脸,咋能未进考场就先说不行呢?

  哪怕她和老头子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但也不兴一大早说呀,这不还马上要进考场了吗?

  “呸呸,对,咱俩说错话了,当没说当没说。”

  亲妈发威,果然非同小可,兄弟俩立即竖白旗投降,连连讨饶。

  姜母又教训了几句,这才勉强饶了两个嘴上没把门的臭小子。

  一家人笑笑说说,很快就到了市一小,人还挺多的,送考的占大部分,把大门挤了个水泄不通。

  四个人护着,姜宁走得很轻松,再一次检查了准考证钢笔等等随身物品,“爸妈,大哥二哥,我进去了。”

  “行,进去吧,咱们在这等你哈,别着急。”

  姜宁真不急,反倒是爸妈哥哥看着更紧张,她笑了笑,挥挥手,经过检查进了考场。

  市一小虽然是杨市最好的小学,但除了大点,真没啥特别的地方,一水儿刷黄灰的两层瓦盖房子,一排长长的。

  姜宁在第五考场,一楼的最边一个教室,座位恰好的第一排第一桌。

  这位置不错,毕竟没有风扇,门边窗边是最透气最凉快的。

  两名监考老师进来了,一个抱试卷,一个提闹钟,并提醒大伙儿把时间对一对,以及确认这个闹钟没有问题。

  姜宁虽然和肯定自己的腕表准得很,但也仔细看了看。

  考试正式开始,第一门是语文。

  试卷发下来后,姜宁先浏览了一遍,填空拼音,翻译文言文等题目难度中等,她都挺有信心的。

  唯一没啥把握的,就是那些政治色彩十分浓郁的题目,什么粉碎“xx帮”之类的,这些姜宁不敢乱写,按照套路中规中矩做了就算,宁愿平稳,要抓分就往其他地方使劲吧。

  作文也是这款题目,拔尖发挥不要想了,赶紧按照革命的套路写下去吧,什么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再挑灯苦苦奋斗,然后献出自己的青春呀热血呀,乃至生命之类的。

  之前半年,这种革命套路是姜宁关照重点,不然她现在肯定一脸懵逼。

  饶是如此,她也就能中规中矩而已,太肉麻太热血她死活扯不出来。

  就这样吧,其它政治色彩无法多掺和的科目,她再多加把劲吧。

  就是这题答得挺让人身心疲惫的,上午还有一门政治,完事后姜宁长长吐了一口气。

  她刚出现,姜红兵眼尖就瞅见了,忙高声喊道:“爸妈,咱宁宁出来了!”

  一家人赶紧迎上去,这年头请假陪考分并不盛行,大门前并不拥挤,姜宁他们很轻松就出来了。

  上了车回家去,家里的饭更让人放心,反正开车耗时也不长,吃了饭还能午休一下。

  姜宁抓紧时间在院子里转了几圈,活动活动手脚,光坐不动其实也挺累人。

  一家人从上到下都没问她考得咋样,怕给她压力,饮食都是清淡有营养的,姜宁照常吃个七八分饱。

  高考一直持续了三天,直到九号才结束,姜父姜母不说了,连忙得不可开交的姜家兄弟也没缺席过,全程陪着。

  姜红兵笑道:“做买卖赚钱,哪有我小妹重要。”

  小妹怀着孕考试,爸妈一整天在外头等着,他不跟着哪能放心,钱是好物,但和他的家人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姜建设深表赞同。

  姜宁十分感动的肯定的,多大的福运才能让她拥有这样家人。但感谢不用说,说出来就外道的,她搁在心里,并付出同等情感。

  高考结束以后,马上就得填写志愿,这年头的考生自我选择性十分低,只能填两个志愿,姜宁填的专业都是服装设计。

  除了带了革命色彩多的科目,其他姜宁都很有把握,因此她给自己估了不错的分数,志愿重点关照的是华东纺织大学。

  这所大学可以说是纺织界的清北了,历史悠久,姜宁上辈子听闺蜜说过,它的服装学院相关专业甚至能排到国内第一。

  姜宁觉得自己挺幸运的,能和纺织大学一个城市,没错,纺织大学位于杨市。

  不然她只能选择其他了,毕竟她的父母家人,丈夫事业,都扎根在这个城市,她还怀孕了,以后孩子出生还得让父母照应,走不开的。

  好在两全其美,如果她估分没差错,应该能被纺织大学录取。

  姜宁该努力的已经争取完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录取通知书,这个得等一月出头,她心态挺稳的,养胎工作两不误,每逢周末还给自己放假一天,和丈夫团聚。

  她怀孕已经满了三个月,彻底坐稳了胎,小腹虽没有鼓起,但抚摸的时候已有瓷实的感觉。

  赵向东爱不释手,周日一个白天的假期,他起码得抽出一个小时,专门和宝宝沟通说话。

  姜宁一切如常,反倒是家里人有点儿上火,进了八月,她都无意中见过两次姜母询问大嫂,有没有邮递员到家里来。

  就连赵向东,都偷偷询问过两舅哥。

  他并不在意媳妇儿上没上过大学,他只知道她期待挺大的,怕她失望,自己还不能马上在陪伴身边安慰着。

  家人都是为自己好,姜宁也只好装作没发现,该干啥干啥,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这大概是最能宽慰他们的法子。

  不过吧,该来的始终还是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