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 八十四 章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2-03-02 20:29      字数:3933
  赵家, 最终还是决定和卢家结亲。

  其实, 赵老头心里还是偏二儿子的意见的, 只是他耐不住闺女寻死觅活。

  赵玉燕扛过赵母第一波爆发后, 算是将事情过了明路,她也安全了。毕竟再不争气也是闺女,怀着孕呢,再打, 打出好歹咋办?

  安全了,怯意就少了,这时候得知父兄主张她打胎,然后找个老实的穷汉嫁了,她彻底不干了。

  当初得知怀孕之所以害怕, 一是年纪小没经历过这事儿不知所措,二来最关键的, 是害怕家长知道而已。

  但现在后面一桩去了以后, 有家人在身边底气又上来了, 她缓过气来,思想开始活泛。

  赵玉燕从没考虑过分开, 既然怀孕, 家人也知道了, 这不得结婚和男友双宿双栖吗?

  她之所以喜欢上卢修文, 除了对方卖相上佳以外, 还有很关键一点就是他家庭背景好, 父亲是镇委办公室主任, 母亲在妇联工作,下头就一个妹妹是她的好友卢芳芳。

  独子,什么都是他的,条件还好,结婚后就在镇上吃商品粮,不用在和田地打交道。

  这是赵玉燕做梦都想过上的好日子。

  谁知现在,她孩子都怀了,爸和二哥居然让她打了,打了还不算,还得找个不嫌弃她的穷汉嫁过去?!

  这咋回事?!

  有个现成不嫌弃她的,而且家庭条件也好,还彼此相爱的男人在眼前啊!

  要赵玉燕重新过上小时候吃没好吃,喝没好喝的穷日子,那是比杀了她还难受,更何况,她还是真喜欢卢修文呢。

  当然,她也知道自己二哥历来是主意正的,而且亲爹还爱听他的话。

  这下了不得了,她一听见这个建议,就疯了似的闹,要死要活,拎着菜刀就往腕子抹。

  赵玉燕情绪激动之下是真抹,要不是赵向东眼疾手快,她就得上医院抢救去了。

  这力道,这决心,表现得杠杠的。

  再加上赵母偏向结婚掩过去了,劝和一番,赵老头沉默了。

  再后来,次日卢家上门。

  哪怕官儿不大,卢父混久了也是个合格的官场人物,既然决定结亲,他表现得诚意十足,道歉赔礼,也不摆他平时的主任威风。

  然后,他恳切表示想尽快让两个小的结婚,把遮羞布盖上,不让赵玉燕挺着大肚子进门,母子都背上不好名声。

  卢修文对赵玉燕正热乎着,还是有真心实意的,他挨了赵母几扫帚,道了歉,表示真心想娶人进门。

  怎么说呢,卢家的表现还说得过去的,条件又好,本来已经很犹豫的赵母就彻底偏了过去。

  赵父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筒,思来想去,赵玉燕昨天抹腕子的狠劲犹在眼前,他最后妥协了。

  赵向东是坚决投反对票的,但妹子死活要嫁,父母也同意了,他还能说什么。

  他只是哥,妹妹的婚事是爸妈和她自己拿主意的,他最多就给建议。

  他憋了一口气,也十分厌恶凑上来的客套的卢父。

  家里忙着和媒人交涉等等,走结婚流程。毕竟得尽快把婚事办了,不然就算遮住了肚子,以后孩子出生月份也不好糊弄。

  乱哄哄的,也说不上团聚不团聚。

  他在家里呆了五天,比计划中提早两天回了杨市。

  通讯不便,赵向东提前回来也没能通知媳妇,姜宁看见高大的军绿色身影进门时,小小吃了一惊。

  不是打算回老家一周吗?

  这已经是因为惦记怀孕未满三月的她而缩减了的,赵向东本来预计要回去十天的。

  咋提前回来了呢?

  现在下午三点多,家里人大部分都不在,就刘慧芳带着姜明杰在,还有姜宁。

  其实姜宁本来也该出门的,不过今天下午她给自己安排的工作是算算账目和画点设计图,所以就干脆搬回家里干了。

  姜明杰蹦蹦跳跳来说姑父回来时,姜宁忙出门一看,正巧见丈夫提着行李进了后院的门。

  他脸色不大好看,哪怕见了媳妇露出笑意,也掩饰不了情绪不高。

  刘慧芳显然也发现了,招手道:“小杰,不是说摘杏子吃么?来,妈妈给你剥一个。”

  她笑笑牵着儿子走了,体贴不打搅两人说话。

  “宁宁,宝宝听话不听话?”

  媳妇爱唤孩子叫宝宝,赵向东也跟着喊了,他回到妻儿身边,冷峻的面色舒缓,眉宇间隐隐的阴霾也消了。

  他不等姜宁说话,先将行李就换到左手提着,腾出右手牵着她,温声问道:“这几天你有没有不舒服?”

  赵向东仔细打量媳妇儿,见她面色红润,精神奕奕,眸光重新染上暖意。

  “我好着呢,宝宝也很好,能吃能睡,我大概还长胖了点呢。”

  姜宁俏皮一笑,冲丈夫眨眨眼睛。

  两口子携手往自己屋里走去,赵向东闻言笑了笑,他看着她没胖啥,这才几天?

  进了房间,把房门掩上,姜宁先让风尘仆仆的丈夫去洗澡,她出门去厨房舀了碗红枣银耳糖水。

  银耳炖得糯糯的,加红枣枸杞,放冰糖十分清甜,她没敢多吃,不过给赵向东垫垫肚子挺好的,他中午肯定没吃好。

  洗了澡清清爽爽,喝了糖水暖了胃,媳妇陪着,赵向东才彻底舒缓下来。

  姜宁这时候才问:“东哥,你咋提早两天就回来了呢,不多陪陪爸妈吗?”

  赵向东揉了揉脸,“别提了,家里进进出出的人,爸妈一天到晚闲不下来。”

  自从决定和卢家结亲后,赵父赵母忙得连轴转,连县城的小店不得不关门一段时间。

  赵玉燕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婚期很急,农村很多礼要走,她还一点陪嫁都没备着,弹棉花做被子做衣服,统统赵向东都帮不上忙。

  二儿子回来很难得,但这回老两口真闲不下来团聚,加上卢家每次上门都凑上来和他说话,他厌烦极了,干脆提早回杨市了。

  赵向东将赵玉燕的破事简单说了一遍,姜宁听得目瞪口呆,这初三少女搞出人命,在后世也够让人侧目,更何况现在。

  不过她到底没太大惊诧,当初看见小姑子逃课恋爱时,她就知道对方肯定闹出幺蛾子,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大而已。

  姜宁消化掉这个消息后,提出疑问,“东哥,燕子还没到年龄领结婚证吧?”

  如果她没记错,赵玉燕今年也就刚满十七而已。

  婚姻法还没修改,眼下女性结婚的年龄还没从十八调整到二十,但赵玉燕还是差一岁。

  不要怪姜宁往阴暗里想,这样子结的婚,实在很不稳当啊,万一将来那男的反悔,不和生了孩子的赵玉燕领结婚证,那就够糟心的。

  赵向东极不喜卢家,所以并没有详细介绍,姜宁就听一嘴那家条件不错。

  也是,环境好的少年,才有心思搞对象,不然吃都吃不饱,哪有这个花花肠子?

  但这种少年人,更容易心思浮动吧?

  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姜宁希望赵玉燕能安稳点,不然小事折腾赵家,大事就得折腾她男人了。

  “我和爸说过了,让卢家那边走点关系,把燕子的年龄改大一岁,先领了结婚证,才能办婚礼。”

  至于婚礼,他恐怕不能回去了,这妹妹结婚并非十万火急的事,学习班刚开始,领导大概不能给批假。

  毕竟,军官们才刚刚休了大半个月探亲假。

  “嗯,结婚证是得先领的。”

  姜宁点头同意,农村有很多没够年龄就结婚的男女,一般是摆了酒席就算的,结婚证以后再补,但明显赵玉燕这种特殊情况不大适用。

  幸好这年头户口本都是手写的,管理也不如后世严谨,像这种情况走个后门改年龄结婚,也不难。

  媳妇思想向来和自己同步,既然提起这件事,赵向东不免说起他反对和卢家结亲的事来。

  姜宁深表赞同,但都没有用,谁知昏了头的赵玉燕,会不会再给自己腕子一刀。

  她和丈夫不同,有血缘相连,赵向东始终认为自己妹子只是年纪小,一时糊涂做错事,是有机会挽回,可以教育好的,所以见她非得跳进火坑,他才会难受。

  没了血缘羁绊的姜宁则客观很多,自从发现小姑子撒谎面不改色以后,她就知道这小姑子从根子就是歪的。

  要赵玉燕嫁个老实穷汉,那简直是灭了她人生的希望啊!尤其眼下,她距离自认的理想生活不过一步之遥,冲动起来会做啥说不准。

  姜宁不好评价,只温声安慰丈夫。

  好在赵向东也是心志坚定的人,既然不可挽回,他也尽快调整心态,最起码在晚上一家人围着吃饭时,已经面色如常。

  他还顺带给姜父姜母说了赵玉燕结婚的消息,婚期定了,很赶,定在下个月六号,距离现在也就十来天功夫。

  一家人面面相觑,这么突然!

  明显有内情,然而赵向东显然不打算多说,于是大伙儿也没问。

  “爸妈,我爸说了,这婚期太赶,你们时间要是腾不出来,就甭回去了,以免耽误正事。”

  姜家人是姻亲,赵家嫁女肯定要请的,但两家现在距离这么远,你急匆匆不给一点空隙人家调整时间,还硬要人家回去吃席,那肯定不合适。

  赵家办的是喜事,没必要平白落埋怨,于是赵父特地嘱咐二儿子给亲家解释清楚。

  还别说,姜家人是真没空,除了家里家外一大摊子时以外,最重要高考是七月七号开始的,怀孕的姜宁要参加,全家人正是提起十二万分精神的时候。

  姜父姜母哪里能分神回老家吃席。

  于是,姜母道:“宁宁要高考呢,我和她爸不放心,咱们就不回去了,把礼收拾一份给寄回去吧。”

  这点赵向东当然清楚,媳妇儿这么大的事,他不在身边陪着本就悬心,只能指望岳父岳母舅哥了,要是人手再分一分,大家都不放心。

  事有缓急轻重,老家那边先这样办吧。

  隔日,姜母就收拾了随礼,去邮局给寄回老家去了。

  回家后,她找了个空隙问了问闺女咋回事,这小姑子的事看着处处蹊跷。

  姜宁三言两语,极简单地说了一遍,并嘱咐亲妈最多和爸说一说,哥哥嫂子们就算了。

  媳妇将家丑宣扬,弄得娘家人尽皆知,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不大利于夫妻感情和谐发展。

  男人都要脸面的,在岳家也一样,在这一点上,姜宁必须和他站在同一阵线。

  姜宁又嘱咐姜母,她和爸心里知道就行了,以后不要提起来。

  这点不用她说,姜母都知道,连连点头,闺女很懂得经营维护夫妻关系,她心中更多的是欣慰。

  “对,就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