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六十九 章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2-03-02 20:28      字数:4124
  “真的吗?”

  姜宁惊喜,领导意见分占了总分一半, 那它的重要性不言自喻。赵向东既然能取得最高评分, 那他多年来的表现首长们肯定很满意的。

  好的开始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只要另外两项不出岔子,选上的几率很大。

  她忙追问道:“之一?那还有谁?人多吗?”

  “不多,就两个。”他是其中一个。

  赵向东看媳妇儿发梢还有点儿滴水,蹙了蹙眉说她两句,牵她到沙发上坐下,一边拿起刚扔下的毛巾给她擦头发, 才一边说道:“还有一个是二营营长王建国。”

  “王建国?”

  姜宁瞪大眼,指了指对门, 是他吗?

  看出她这副讳莫如深的模样,赵向东有些好笑,他嘴角微翘,点头道:“对,咱们团里叫王建国的就一个。”

  “王建国在对越自卫战上,也立了一个个人二等功, 他的军事素质也非常优秀。”

  两人都立了功,也是自卫战后被推荐去了短期学习班,一起升的营长。

  都是青年军官的佼佼者啊,所以首长们对二人十分重视, 给出了全团两个最高分。

  这么优秀的两个人, 想当然军事考核是没有问题的。那么, 在得分依旧不分上下的情况下, 恐怕决定胜负的会是最后一场文化素质考核。

  会考文化,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毕竟是去上大学的,哪怕军官班肯定会适当调整一下的,那也不能大字不识一箩筐吧?

  姜宁仰起头,方便丈夫给轻柔擦拭头发,忙追问道:“东哥,那王建国是啥文化程度呢?”

  现时部队军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毕竟革命足足闹了十年,这时期学习是最不受重视的,青年军官们初中学历很多,甚至初中没毕业也不少,反而高中的才是小众。

  赵向东十七岁参军,当时正上的高一,百里挑一被选上,当然是毫不犹豫投身部队。

  那王建国呢?

  虽然他老家在山沟沟里,挺偏僻,高中毕业可能性不大,但这不是怕万一吗?

  姜宁收了笑意盯着丈夫,挺紧张的。

  赵向东拍了拍她的背,安抚道:“,你不要太着急了,王建国是初中毕业。”

  他摸了摸手里的头发,觉得干得差不多了,于是接过媳妇儿手里的小发卡,给她把刘海别上,牵着她的手到饭桌前。

  两人挨着坐下,姜宁重新露出笑脸,“那太好了!”

  虽然大革命下,各地学校都饱遭摧残,但林县的教育资源怎么也得比山沟沟好点吧?

  赵向东不但多上了一年高中,而且他也没就此对学习彻底撂下手。

  以前没有合适机会就算了,姜宁年后不是在家里添了高中课本和学习资料吗?

  她晚上有空捡一捡知识的时候,赵向东不但没有打搅她,反而也抽出课本在旁边一起翻看自学,有不懂疑惑的地方,他还会和媳妇儿讨论一下。

  姜宁上辈子学习挺不错的,现在捡着也不难,于是就很愉快地给解答了。

  这么一来,赵向东的文化程度肯定能完胜王建国呀,只要正常发挥,那名额差不多能十拿九稳了吧?

  姜宁一想到这里,心就砰砰狂跳,她接过丈夫递过来的筷子,给他夹了一筷子嫩滑的鱼肚子,“你赶紧吃饭,吃了饭啥也别干,赶紧学习去。”

  刚才赵向东已经说了,两项考核都是整个军区统一进行的,军事考核会在这几天进行,至于文化考核则放在六月初。

  现在距离六月还有大半个月,大概首长们也是知道底下军官文化程度有所欠缺,所以给了一点临时抱佛脚的时间。

  就算看着占了一些上风,也不能松懈的,相较于军事方面,赵向东在文化方面的提升空间更大,当然得紧着这方面来。

  多吃点鱼吧,不是说吃鱼脑瓜子能更聪明吗?

  姜宁也临时抱佛脚,连连给丈夫夹了好几筷子鱼肉,“明天我再买鱼给你熬汤喝。”

  自己能做的就只有这个了。她已经决定,未来大半个月里,不着急的事搁一搁,先照顾好丈夫的衣食住行,让他不必分心,能专心学习。

  “嗯,我等会就去看书。”

  该抓紧的,赵向东肯定尽一切努力抓紧,不过嘛,他微笑将碗里的鱼肚子肉夹回媳妇儿碗里。

  姜宁最爱吃鱼肚子肉,小时候被鱼刺卡过喉咙有心理阴影,长大后虽然克服了,也不会只对鱼肚子伸筷子,她没说过,但对媳妇儿分外关注的赵向东早就发现了。

  他将碗里的鱼肚子肉都拨回去,自己夹了一筷子鱼尾巴肉,笑着瞅了她一眼,“宁宁,快吃饭。”

  姜宁眨巴眨巴眼睛,露出大大的笑脸,“嗯。”

  她的丈夫,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做出让她很暖心的举动,事儿都是小事,但点点滴滴,早汇成涓涓细流,滋润她的心。

  吃了饭以后,姜宁也不让赵向东帮忙收拾碗筷,连声催促他回屋学习。

  赵向东从善如流,嘱咐她两句就站起,手刚放在门把手上,他突然想起一事,转头和媳妇说:“宁宁,这些课本和参考书,你还能再买吗?”

  “能,咋啦?”

  这些书籍,姜宁都是在市里的新华书店买的,课本不用选,但参考书她大致翻了翻,给捡了一些最合适的回来。

  高考恢复以后,这两年学习资料也呈爆发式增长,一大堆的,艰涩不实用的也不少,不挑挑不行。

  “那你明天有空吗?刚子他们拜托我给买一套。”

  刚子,就是邵刚,一营副营长,赵向东的副手,曹来喜的丈夫。

  怎么说呢,虽然没啥把握,但作为一名军人就没有退缩的时候,面对人生重大机遇,该做出的努力还是不能少的,正大光明争取一把,不行也没有遗憾了。

  虽然大家是竞争对手,但良性竞争,事儿坦荡荡没啥不能说的,邵刚还打趣自己,万一走了狗屎运成功了呢?

  军事素质这方面,到了大家这份上,能提升的空间几乎没啥了,想争取一把的话,当然从文化这个薄弱点下手。

  年初姜宁买了一大堆书回来,看到的人不少,有人问了她也不隐瞒,直接说自己想高考,这不买了高中课本是资料书回来学习吗?

  家属区没啥秘密,邵刚这不就来问个书单,说明天让媳妇进城买去。

  赵向东不是心胸狭隘的男人,邵刚几个就算不来,他也会主动询问一下兄弟,要努力一起努力,学多学少看个人本事,藏着掖着有啥意思?

  他当即爽快答应,并说这书都是媳妇儿买的,今晚问问她,如果能一起买就让她买了,不行就抄个书单出来。

  姜宁点头,这事儿确实该这么做,她问:“几个人呢?”

  “七个。”都是赵向东的铁哥们。

  “行,我买吧。”

  七套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人手搬那么远倒挺吃力的,姜宁琢磨一下,“明天我买了后,就雇个板车推到后勤车这边,让田哥跟着给帮看一下得了。”

  这事儿就说定了,不过赵向东却没有进屋,沉吟半响道:“宁宁,如果今晚或明天还有人让你帮忙买,你……”

  说实话不是铁兄弟,一再折腾媳妇儿他真不咋乐意,但给邵刚他们买了,这动静不小肯定有人知道,区别对待也不咋合适。

  “算了,宁宁,要不咱们把书单子抄一抄,给刚子他们的了。”

  “不用,就我买吧,反正雇了板车,也不差多放点。”

  姜宁秒懂丈夫的意思,她有套书的事儿,整个家属区都知道,上门求帮忙的肯定有。

  捂着不说这举动,姜宁两口子不会做也不能做,不然以后还咋在家属区混啊?

  既然这样就好人做到底吧,反正就算给书单子,人家自己去买也就晚一天半天而已,这事儿谁不着急?

  姜宁连连点头,推着丈夫进门,“行了,这事儿我会处理好,你呀,今晚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赵向东一脸严肃,利索敬了个军礼。

  姜宁嗔了他一眼,将人推进去关上门。

  两口子猜得没错,今晚就有人来敲门了,寒暄几句,接着就说问课本参考书的事。

  姜宁把书单子抄了出来,谁都爽快给一份,遇上有拜托她买的,她也很干脆答应下来。

  当然,会直接拜托她买的人寥寥无几,谁也知道拿这么多书沉得很,接了书单子就千恩万谢回家了。

  今晚家里特别热闹,一小时就来了十几个人,不少还是前后脚凑在一起,赵向东干脆拿着课本出了卧室,随时准备待客。

  两口子坐在客厅,他问了一个不懂的地方,然后专心听媳妇儿讲解。

  姜宁刚说了几句,敲门声又响了起来,她差点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要不干脆自己挨家挨户去问一遍得了,这样子多影响赵向东学习呀。

  只是嘀咕归嘀咕,她还是得站起来开门的。

  “谁呀?”

  姜宁一边开锁,一边往前看去,门一拉开,她看见王建国和刘文娟。

  这两口子一个前一个后,站在她面前。

  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姜宁没多少惊诧,招呼人进屋后,直接将茶几上的书单子拿起一张,一递,“喏,这就是我买那套书的书单子。”

  都已经给了其他人了,自然不能落下一个。

  算了吧,大半个月其实很短,本来有底子的,复习功课或者再学些知识点可以,但一点没接触过高中内容的人,恐怕真耍不出花来。

  还是自学呢。

  “谢谢嫂子。”

  王建国双手接过,他知道自己是赵向东最大的竞争对手,姜宁两口子这动作,可谓相当之心胸广阔,他十分诚恳地道了谢。

  这种态度,总是让人舒坦些的,姜宁笑笑:“不客气,你和东哥都是战友,咱们当然得互相帮助了。”

  王建国连连称是。

  他又说了两句客套话,就告辞了,毕竟不能太打搅赵向东学习,“东子,嫂子,咱们回去了。”

  赵向东笑了笑,“行,那回吧。”

  本来到了这里,见面就该完满结束了,可惜姜宁视线一转,却见沉默的陈文娟突然抬起了一直微微垂着的头。

  她看了看丈夫手里的书单子,又看了看关上的主卧房门,嚅嗫半响,欲言又止。

  姜宁脑子一转,立即明白她的意思了。

  人家这是不信任她两口子,认为她和赵向东很可能藏私,将某些关键书籍掩下来,不列在书单子上。

  想进去瞅一瞅。

  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她登时就怒了,腾一声站起来,上前几步将主卧门猛地打开,冷笑道:“怎么,你是不是得进去对一对,看这书单子有没有漏写的?”

  要是平时,姜宁绝不会打开房门的,她大约会直接将人扫地出门。

  但今天这情况有点儿特殊。

  她丈夫稳占上风,她不希望到时候取得胜利后,家属区出现些不和谐的窃窃私语,影响两口子的好心情。

  怪恶心人的。

  且姜宁很明白,自己即使打开门,刘文娟也不敢进去,她要是真进去对了,王建国以后也不用做人了。

  她讥诮一笑,“去呀,怎么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