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三十九 章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2-03-02 20:26      字数:3330
  姜红兵的工作, 本来就只做到年前,不巧还请了假。

  姜宁一怔,随即眼前一亮, “二哥, 你打算做啥呢?是跟大哥一起干的么?”

  纺织厂采购小组长,这工作油水大门路广,非常实惠的,停薪留职容易,再想回原位就难了。

  不过姜宁对家里心中有数,红联摊子攒了启动资金, 二哥这是另有打算了。

  她很高兴,创业赶早不赶晚。

  不过说起红联摊子,年根底下正是火爆的时候,“二哥,爸妈嫂子忙得过来吗?”

  这一下子少了两个壮劳力。

  “大嫂把小杰送回姥姥家带着,慢点就慢点的,也是没办法的事。”

  姜家人商量过后, 没有请亲戚来帮忙, 这摊子赚得不少且接地气, 最容易招人眼红,还是保持距离不要让人知道确切数目的好, 这样才利于保持和谐相处。

  姜红兵这次留下来, 看小妹过得好不好是第一个打算, 另外还打算领她去老吴家认识认识, 再然后,就是有关于自己事业的打算了。

  “我打算搞运输,倒腾各地货物。”

  他盘算自己该干啥很久了,刚好纺织厂新到了两辆大货车,这么一来运输力就过剩了,厂子随即淘汰下来两辆车龄最长的中型货车。

  姜红兵立即盯紧这两辆货车。

  他常年在外面跑,当然知道倒腾各地特产及紧俏货物利润有多大。单说林县的山货,本地便宜得不行,转到杨市身价能翻一番,再到省外平原地区,那就不是翻一番能解决的事儿了。

  销路不缺,只有供不应求的,利润非常可观,唯一的问题是,这年头没有私营货车,且这铁疙瘩,个人想买都没地儿买去。

  这当口有两辆货车淘汰下来,姜红兵欣喜若狂,他当即揣了厚厚的礼,在厂子走一圈,凭着过硬的人脉关系,将这两辆货车拿下。

  当然,货车是继续挂靠在纺织厂的,能避免很多麻烦,走出去也方便。

  “嗯,二哥选这行当挺不错的。”姜宁仔细听完,十分赞同。

  其实这说法还是委婉了,何止是不错,这也八十年代的黄金行业之一,尤其是初中期。

  合法的“倒爷”,捞金无数。

  等到行业式微的时候,还有其他朝阳行业可以投资,又或者能早早就涉猎其他,反正就是不愁的。

  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国家很快划出特区,改革进一步深入,很多限制放宽,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劫道的也多了起来。

  这几年机遇无数,同样也十分混乱,长途车司机受伤,甚至回不来的事情,时有发生。

  眼下还不乱,但马上就会乱起来,姜红兵抓住的机会非常好,占领先机,万事俱备了,姜宁也说不出考虑放弃的话,只不过,她难免忧心忡忡。

  “二哥,这改革了,人肯定得动起来的,有人赚钱多有人赚钱少,眼红胆大的肯定有,你得多带几个人出门,家伙什么的都得搁在身边。”

  “嗯,二哥知道的。”

  姜红兵目光暖暖,他是个胆大心细的聪明人,小妹说的他早就考虑到了。

  “我和大哥合伙干,还请了大伯家的堂哥们过来帮忙,还有六爷家的两个堂哥。”

  姜红兵随即解释,姜建设也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兄弟俩请的都是安分能打的壮小伙,本家人待遇都是从优的,一共七个大男人两辆车。

  “而且二哥还打算和人搭伙呢,五辆车一起走,大家照应着。”

  这就是姜红兵准备年后在杨市办的事。

  纺织总厂也淘汰下来三辆货车,有眼光的机灵人哪里都有,总厂接手货车的是姜红兵的哥们,两人关系好,想法相同,一拍即合决定一起走。

  出入路线并在一起,各干各的,十来二十个大男人也能互相照应。

  姜宁闻言心暂时放下来了,其实她刚才琢磨着,要不要让赵向东联系一下退役的昔日战友,看是否有意干这个的。

  据她上辈子所知,这年头退役军人的待遇一般都普通,特别是去年初对越自卫战结束,因伤退役的军官战士极多,绝大部分安排都不尽如人意的,不少人生活十分艰辛。

  国家不富,部队军费少,人数还多只能尽力了,毕竟牺牲的也十分多,抚恤金还得紧着那边来。

  现在看姜红兵确实准备充分,人手暂时是够的了,姜宁就先将这个提议搁下,等以后二哥觉得人手短缺,或者扩大规模再说。

  “嗯,这挺好的嘛。”

  姜宁点头,又半开玩笑道:“等以后觉得人手不够了,还可以问问东哥有老战友介绍不?咱待遇从优。”

  “这建议不错。”

  姜红兵笑,还别说,退役军人身手肯定比普通老百姓好,不过人家有工作分配的吧?能看得上咱这私人雇工吗?

  这年头崇尚铁饭碗,管吃管喝管住房管结婚生孩子,私人雇工哪怕就刚出现,也注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二等公民身份。

  赵向东也笑,“这可以呀,有需要我再问。”

  退役军人安排问题,其实比姜宁所知更严峻,赵向东从戎快十个年头,老战友一大把,不如意的肯定不少,若他开口给路子,来的肯定有。

  不过现在说这些早了点,姜红兵摊子没推开之前,人手框架是定了的。

  这个话题稍说就罢,三人转而聊起其他,热络说了个把小时,姜宁就催促姜红兵洗澡睡觉去了,这六七天冰天雪地找人肯定够呛。

  次日除夕,姜红兵兄妹先给家里挂了电话,报平安后被爸妈絮叨一番,就安心住下。

  接下来的年节,姜宁跟着赵向东,参加了部队的联欢活动,而姜红兵则一大早往市里跑,傍晚才回来。

  期间许卫国也上来吃过饭,兄弟的二舅哥,看着也是个进退有度的,双方观感颇佳,打过招呼聊得还不错。

  期间提及姜红兵没赶回家过年,他就含糊说一句帮忙找人,顺带谈些事。

  许卫国关切问:“人找到了吗?需要我打个招呼帮忙找找吗?”他家在杨市是有能量的。

  姜红兵婉拒了,实际上他寻过朋友拜托了地头蛇帮忙找过,没有结果,姜艳基本已不在杨市了。

  他不希望浪费一个这样的人情,赵向东下去喊许卫国上来时,姜宁随口普及过一下对方职位背景,他心里也有点底子。

  许卫国和赵向东是兄弟,跟他却不是,人脉关系很重要,人情却不能随便用,在姜红兵看来,姜艳虽自作自受,但他作为堂哥已经尽力了,白用功还欠人情不合适。

  姜红兵仔细解释他们的找寻方式,说人肯定出杨市了,就不浪费功夫了。

  不要小看地头蛇,找个把普通人他们能力是有了,既然找不到,那基本确实是离开了,许卫国了然,他也就想帮帮忙而已,既然这样就算了。

  下面的话题,自然而然就说到创业的事上,许卫国得知姜家兄妹都要创业,诧异之后十分赞同,“现在国家要改革,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反复了。”

  他笑道:“我好几个表哥堂哥都打算折腾些事,我没这心思,就不掺和了。”

  不过他和家里都投了点钱进去,他们这阶层,风声收得最快,人脉广做啥都方便,表哥堂哥们都是兼职,摊子却准备得不小。

  许卫国又笑道:“你们都爱折腾这个,有机会介绍你们认识,也好交流交流心得。”

  他这话是对姜家兄妹说的,不知道就算了,知道肯定适当拉一把,他们这圈子,别的不说,单是公家手续就方便很多。

  看姜家兄妹都是胸有丘壑的,创业计划稳打稳扎,前期准备充足,前景明朗,开头拉一把,以后共赢也不是啥难事。

  姜红兵姜宁兄妹俩都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都知道大院子弟的能量,没机会不强求,有机会当然好。

  “那好,有机会再说。”兄妹二人心里挺高兴的,不过面上也就接一句就揭过去了。

  态度不过分热情不冷淡,有机会认识上面的人固然好,但上赶着不是买卖。刚才那句话说得对,有合适机会才是好事。

  况且二人认为,自家把摊子做起来,有了些底子后再认识也更合适,毕竟说得再好,没开始做效果也差远了。

  随口几句话点到即止,接下来男人们话锋一转,就着改革后带来的方便聊开。

  吃过饭的次日开始,赵向东许卫国更忙碌了,值班连晚上也常不能回家,姜宁白天参加过两次联欢活动,剩下的时间就一个人,她与曹来喜几家互相拜年,联络一下军嫂之间的感情。

  姜红兵继续早出晚归,总厂接手货车的哥们叫孙鑫,正忙着创业前期准备工作的二人,也不管过不过年的,聚在一起研究年后的走货路线,那叫一个专心致志热火朝天。

  常年往外面跑,各地紧俏货物他们门儿清,进货渠道及销路,他俩都有,眼下第一炮走的路线与货物十分重要,头炮打响了,就成功了一半。

  姜红兵早出晚归忙碌着,不过到了初四,他还是腾出一天时间,专门领妹子去拜访老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