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七
作者:打瞌睡的田园猫      更新:2022-03-02 17:21      字数:5267
  沈原猜测的十分正确,果然,到了饭点,胡公公亲自张罗了一桌的饭菜摆上来,沈原道了谢,问道“外头当值的兄弟们都吃到了?咱们县老爷也有了饭?”

  胡公公道“都有了,小姐放心用。”

  沈原道“辛苦公公,我有一事不明,这来接我们的就公公一个人?”

  胡公公心里又是一个咯噔,接太妃娘娘的哥哥,自然不会只他一个奴才,还有个何侯府的小公子,可是人家原本就不情愿,到了县城就说水土不服,躺下了,还大大咧咧道“一帮泥腿子,他们懂什么,胡公公跑一趟得了。”

  要是沈家确实是一帮啥都不懂的土包子,胡公公不会去得罪何少爷,含糊着也就罢了,如今不是啊,沈家鸡窝里躲着一只金凤凰,人家居然门清,那胡公公就得掂量自己端谁的碗。

  何少爷可以看不起沈家一门土包子外戚,胡公公是绝对不敢的。

  胡公公就低声道“还有何侯府的小公子,名叫何少堂,一同过来护送舅老爷全家,可是何公子刚进了城就说不舒服,他告诉老奴,说是水土不服,所以并未前来。”

  告诉胡公公身体不舒服?此次随行肯定有大夫,哪怕不是御医,也是好大夫,身体不适不是大夫说的,反倒是自己说的?

  沈原笑嘻嘻的,“人家大少爷身娇肉贵,这也难免。侯府?这侯府是因何封侯的啊,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当得什么官?”

  这就跟问人家里几亩地,地里几头牛一样。

  胡公公越发觉得沈原厉害,这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于是更加细细的说了,沈原笑道“多谢公公,如今家徒四壁,实在没什么好打赏的,记下了,进了京,一并补给公公。”

  胡公公笑的团团的“小姐说哪里话,您不嫌弃老奴粗陋就是极好的了。”

  说是人多忙乱,还真没什么好忙的,就是整理的时候李氏啥也不舍得扔,都想带走。

  沈原也知道她的心情,这些东西都是自家辛辛苦苦置办的,哪能说不要就不要了?看着这也有用,那也有用,舍不得扔的。

  于是沈原让胡公公弄了几口大箱子,给李氏尽情装东西,反正沈家真没多少东西,除了笨重家什不能带,连家里的存粮都算上,也没装满三个大箱子,李氏还偷偷把沈原说不要的锅碗瓢盆锄头等物都装了进去。

  沈原去问胡公公借一千两银子,胡公公弓着背,拿了银票出来告罪,“是老奴糊涂,临走太妃娘娘说了给舅老爷银子,老奴这脑子见了舅老爷高兴,一下子就给忘了,该死该死!”

  沈原抿着嘴微笑,姑奶奶肯定没想到要给哥哥一家预备银子,都派人来接了,自然一应花销由胡公公负责,进了京见了面就有赏赐,没想到给家里备银子是正常的,倒是胡公公,自己掏了钱还得给太妃娘娘脸上贴金。

  当然,这钱哪怕回去能报销,也是人家胡公公做人圆滑。

  沈原道了谢,拿了五百两给沈大寿“爹,你交给族长,就说是我们家给族里买的田地,请族长用这田地里的产出建一个私塾,请个先生,以后让村里的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也好,再有多余的就奉养族中的孤寡老人。”

  沈大寿连连点头,二话没说,拿了银票去了。

  李氏一个劲咽唾沫,偷偷问沈原“你哪来这么多银子?”

  沈原面不改色,“问胡公公借的。”

  李氏面孔一白“借了不得还?你这死丫头,咱们家哪里还得起……”全家都买了也不值一千两啊!

  沈原道“娘,说了听我的!横竖不要你还,爹都没说什么!”

  李氏不吭声了。沈原又拿了三百两银票“这个,你给姥姥姥爷送去,这是你当女儿的孝心。外头有车,你坐车去,旁的话不要说,给了银子就回来。”

  李氏咽口唾沫“真给啊?”有点心疼。

  一千两眨眼就没了八百两啊!

  沈原道“快去!”

  李氏赶紧踹上银票,沈原吩咐了一下,胡公公就派了一辆车,有车来回也就半个多小时,李氏还真没敢多说话,就告诉老娘“家里的姑奶奶是太妃娘娘,叫咱们家去京城呢!”

  李家听的一愣愣的,等李氏走了,李氏的哥哥嫂子还在眨巴眼,老太太把银票把银票翻箱倒柜的藏好,顿时觉得腰杆也直了,在堂屋坐的端端正正的,等着村人前来打听消息,自己好炫耀。

  沈原这一通吩咐,县太爷和胡公公都暗自点头,沈家就是一毛不拔转身就走,别人也不敢挑理,可是你看人家办的事,先给族里买下当束脩的田地,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把沈家的好名声宣扬了出去,是为仁义。

  然后让李氏拿银子去奉养父母,这是孝道。仁义孝道都尽了,将来就是京中有人想要拿沈家人做筏子,一时半刻也找不出可挑的理来,这个沈家二姑娘可不简单啊。

  如此吵嚷下来,天也要晚了,县太爷还有公事,要告辞,沈原拉着沈大寿的手恭送县太爷先走,“不敢耽误父母大人的事,能见大人一面就是草民全家的幸事。”

  这一句话是沈原一字字教沈大寿说的。

  县太爷还要客气,拱手道“沈兄太客气了,在下万不敢当。”

  这是太妃娘娘唯一的兄弟,可是没有官职,县太爷既不能称呼大人,又不能摆出父母官的谱,只能含糊叫一声兄弟。当然,要是县太爷是个阿谀的人,此刻拉着沈大寿拜把子也是有可能的,这位大人倒不是这种性子。

  见县太爷给自己拱手,沈大寿觉得心跳加快了。

  沈原赶紧道“大人,我们全家托赖出了个太妃娘娘,可我爹就是个农人,您是个好官,民见官,礼数还是要有的。”

  县太爷看了沈原一眼,暗自点头,沈家有这么个明白事理的孩子,想来进京也不会成为炮灰。

  送了县太爷,剩下的人怎么办?李氏除了回了一趟娘家,之外就没出过屋子。

  沈原带着沈大寿听胡公公如何安排那些护送的官兵,也没借住村民的屋子,就在外面搭了帐篷,反正明天一早就走了。

  晚饭仓促,也就烙饼和炖鸡,都不要胡公公吩咐,拿了沈大寿银子的里正亲自让人准备了送来,胡公公自然要给饭钱,里正还不敢收,胡公公笑道“莫不是让舅老爷亲自出来给银?”胡公公当然不在乎这一点半点,给了反倒能落个好。

  里正方才收下。

  沈家人都有些食不知味,不过有肉吃,肯定也不放过,纷纷饱餐了一顿。

  这天晚上,除了沈原和沈大郎,谁都没睡好。

  沈大寿夫妇就别说了,哪里睡得着,李氏还碰了碰丈夫,“当家的,我咋就觉得不像是真的呢,咱们家姑奶奶成了太后了?”

  沈大寿下意识的反驳,“不是太后,没听二妮说么,是太妃,别说错了!”

  李氏道“知道知道,可是二妮咋就这么能说呢?那一套套的,我见了那县太爷还有那胡公公,腿都是抖的。”

  沈大寿呢喃,“谁说不是呢,我也抖呢,哎,婆娘,我觉着咱们二妮肯定是个福气大的,对着县老爷都不憷,比咱们能耐多了!”

  李氏附和,“是呀,是呀,要不是她,今儿个还不

  知道怎么办呢,这孩子可真看不出来。”

  沈大寿忽然高兴了,“咱们闺女肯定是好的,香娘都当了太妃,那就是咱们家祖宗保佑,太妃都有了,有个伶俐的二妮那也是祖宗保佑!”

  李氏跟着点头,“对对对,都是祖宗保佑的!”

  夫妻俩一点不觉着沈原今天出来独当一面有什么不对,要不是这个二女儿,今儿个这对夫妻铁定麻爪。

  沈大郎兴奋过了,睡意上来就睡了,大妮翻了半天身,朦胧睡了过去,沈原很淡定,毕竟是曾经救过地球的人,这点能耐还是有的。

  胡公公睡的也不好,沈家这么个小院子,没让胡公公去住帐篷,就在堂屋给铺了被褥,可这是农家小屋,又不是皇宫大内,能舒服才怪了,当然,他才不会说什么。

  第二日,大家起来,出屋门一看,军队已经整肃好了,连早饭都差不多得了。

  胡公公更是笑眯眯道“舅老爷,舅太太,还有小姐们并公子,早上简单些可好,吃了好上路。”

  李氏一看,好家伙,厚稠的白米粥,切开流油的咸鸭蛋,还有一大碟子火腿肉,喷香的烙饼,这还叫简单?

  沈家众人的眼神都灼热了,不过都没动,人人看着沈原,经了昨天的事,沈原成了沈家人的主心骨。

  沈原笑道“真是劳烦公公了,公公可吃了?”

  胡公公微微弯腰“老奴等舅老爷一家吃过了再吃也是一样的。”从没奴才比主子吃的早的理。

  沈原就走到桌边,盛了一碗粥,拿了个盆子,把饼还有咸鸭蛋还有火腿分了点,“公公拿去用。”

  胡公公的腰弯的更低了,低头接过“谢谢……谢谢小姐。”

  沈原的语气是真诚的还是只虚客气,胡公公听得出来,虽然也不知道以后这家人如何待他,此刻,胡公公是感激的。

  然后胡公公避出去吃,一家五口也坐到饭桌边开始吃。

  沈家一向没什么大户人家的规矩,桌上都是好吃的那还等什么,吃啊!

  不过也别小看人家,他们可没乱七八糟的抢,还是李氏分的饭,把粥给一个个添了,把饼一个个分了,然后咸鸭蛋火腿肉也是如此。

  最后一大桌饭菜吃的精光,吃的大家纷纷摸肚子。

  胡公公吃完进来一看,吓了一大跳“可是不够?奴才再去添些!”

  沈原笑道“让公公见笑了,我们全家都没吃过这么好的,一时贪嘴,吃的多了,都饱了,再也吃不下了。”

  胡公公也笑了“那,休息一下,舅老爷也看看可还有没收拾的,等下就出发了。”

  好的。

  胡公公倒是觉得沈家人真诚不做作,也不骄不馁,想来太妃娘娘肯定高兴自己兄弟是这样的。

  要走了,东西都收拾好了,可是李氏看着鸡窝里的鸡和那头猪愁上了,这扔了肯定不行,带着?二闺女连锅碗瓢盆都不让拿,这臭烘烘的猪,动不动拉屎的鸡可怎么带?

  沈原溜达过去一看就知道了“带上!路上也要吃的,我和胡公公去说。”

  李氏就放心了,至于谁吃,她也不计较,胡公公都借了他们一家一千两银子,这鸡和猪就是胡公公吃了都没事。

  里正兼族长带着人过来相送,这回沈原没出面,是沈大寿出面的,面对这些人沈大寿和他们说话腿不颤。

  车队很快就开拔了,胡公公原本安排两辆箱式马车,让沈家男人一辆,女人一辆,沈原道“我们一家在一块儿。”

  还有很多事要交代呢。

  胡公公也没说什么,就让他们一家挤一辆马车了。

  可这马车真心大,五个人都能盘腿坐着,里面还有不少东西,就是恭桶都有一个。

  等大家都稀罕够了,沈原开口道“昨天我问了胡公公,来接我们的不止胡公公一个,还有一个侯爷家的小公子。”

  大妮道“侯爷很大吗?”

  沈原笑了“等咱们进了京,弄不好爹也能得个侯爷。”

  哇,大家都憧憬了。

  沈原继续道“我和你们说一句,那个小公子必定看不起我们,假如见面,肯定没好脸色,爹娘都不必放在心上,当他是个屁,也不用给他好脸。”

  李氏迟疑道“那行吗?”是个什么猴子爷呢,比县太爷都大,不搭理人家不怪罪吗?

  沈大寿道“听二妮说下去嘛!”

  沈原就道“爹,娘,咱们是靠着姑姑进的京,不要说那个小公子,就是以后京里的人,看不起我们的也多了,人家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使奴喝婢长大,我们家说到底就是泥腿子,你说他们能看得起我们么?”

  “不过我要说了,我们全家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种地,老老实实纳税交粮食,他们那些眼皮子浅的才会狗眼看人低,对于这种人,咱们干吗要好脸色给他们看,我们确实没见过世面,可没见过世面不代表我们傻,到时候我们过我们的日子,那些对咱们不好的,一个都别搭理,也别觉得我们低人一等,你们看,昨儿县太爷都和爹称兄道弟,那是看在姑姑和皇上的面子上,所以除了他们,咱们家谁都不用怕,咱们不欺负人,也不能让人欺负了!”

  沈大寿一个劲点头,李氏心里也松了,“二妮说的对!咱们清清白白老老实实,凭啥看不起咱们!哼,我们也不稀罕他们!”

  沈原从来没想把沈家人调/教成京城里那些优雅懂规矩的上层人,沈大寿和李氏都成年了,让他们洗脱骨子里农民的习气,那不是一天二天能行的。

  而且沈原觉得,农民怎么了,要不是这些勤勤恳恳的农民种地交税,京里的老爷全去吃屁去,沈大寿和李氏只要学些基本规矩,懂些道理就行,那束缚自己生活的世人眼光,沈原就不想让他们在意。

  大妮哪怕把规矩学的再好,在那些贵人眼里也是个泥腿子,何必委屈自己迎奉他们,加上只要皇帝位置坐的稳,他们家就立于不败之地,又不掺和政事,沈家还真不用看旁人的眼色。

  而沈大郎还小呢,进了京就开始念书,将来沈家的未来就看沈大郎的书念得如何,念得不好,沈家就是一个富家翁,念的好了,那才算有未来。

  怎么看,沈家人都不必在意旁人的眼光,无欲无求才是不败之地。

  不过说是不在意,到时候人家看到沈家那一副没见世面的模样,肯定会调笑,还要讥讽几句,沈原先给家人打了预防针。

  胡公公坐在车前,听了一句半句,忍不住点点头,这个态度就很正确,京里头确实有很多狗眼看人低的,不过沈家人是当今太妃娘娘唯一的家人,人们对待沈家的态度肯定会有所斟酌。

  只要自己心里清明,那就不怕牛鬼蛇神。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4-2519:51:31~2020-04-2615:55: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常常鱼60瓶;多多、陌么10瓶;已夏5瓶;星歆2瓶;5855357、醉紫竹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