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章 萤火虫一号!
作者:鹿林好汉      更新:2022-06-07 19:59      字数:2204
  许环山见到欧阳杰对国内航天产业导入数字智能技术高度重视,点头道:“这方面的工作航天局方面要全力进行推动。”

  他又看向了周晓东,“你也要全力地让这方面的技术在国内的航天技术产业尽快落地,让我们国内的航天产业不断地迈上新台阶。”

  许环山对于玄思航天科技集团在人工智能宇航芯片搭载在卫星产品上面进行在轨人工智能采集与系统处理方面的产品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产品技术那是感触颇深的,随着这方面许多以前看似科幻的技术正在一一变成现实,军方总部方面对此是格外重视的。

  周晓东在以前向上面提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还遭到各种质疑,不过这几年随着玄思科技集团在人工智能技术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正在一一地得到应用,并且表现出极为强大的能力,产生了巨大的技术外溢效应,让国内众多企业都是开始在用这方面的产品技术,包括许环山在内的这些高层人员已经将人工智能的重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高层已经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当成了国内工业制造业升级的极为重要技术手段,而玄思科技集团则是国内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毫无疑问的龙头企业,这个不管是高层、科技界甚至企业界都是公认的。

  许环山这次过来见到周晓东跟航天局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已经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交流,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国内航天火箭和发动机领域方面有了具体的计划,对此是颇为满意的。

  原本许环山第二天还是别的行程安排,不过特意将行程改了,而是在航天中心这边亲自见证这颗高通量通信实验卫星进入到预定的静止轨道。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时间来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这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过自身的制导系统和地面测控设备都确定卫星进入了轨道!

  此时大厅里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负责这次发射的众多技术工作人员都是满脸兴奋地鼓着掌,更多地是为玄思航天科技设计研制的这套大推力碘离子源推进器系统表现出来的强大性能由衷地感到激动和高兴!

  “好呀,你们这次是搞出了不得了的产品技术!”

  许环山满脸笑容地在周晓东的肩膀上拍了几下。

  “是呀,有了如此先进的离子推进器,就算是今后我们国家的航天器去火星的话时间可以大幅缩短,这样就能节省巨大的成本。”

  欧阳杰开口说道:“我们正在设计研制的那颗萤火虫一号火星探测卫星也要用上这套离子推进器,这样能够在火星探测项目上就能长时间地进行工作,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

  许环山点点头,“这样的工作你们跟周晓东具体商量怎么做就行。”

  周晓东对于这萤火虫火星探测器项目是知道的,这个项目是两年前中华科学院在得知大毛方面重启了火星卫星探测计划,这个计划是准备在火星卫星上获得一些土壤带回来。

  现在大毛在重型火箭上有很大的技术优势,这次火星卫星探测计划中上面级发动机系统上面有还有一百多公斤的载荷余量,于是中华科学院方面便想买一张船票,设计一颗百公斤的小卫星产品跟着去探测火星。

  在此之前,国内在火星探测领域是完全空白的,既没有研究火星方面的技术团队,国内高校方面也没有一本这方面的教科书,连国外翻译版本都没有。

  不得不说中华科学院里面的这些科学家们那是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国外资源来进行深空探测项目。

  玄思科技集团跟金山市的科学分院合作非常紧密,金山分院这边负责这个萤火虫小卫星项目设计研制的工作周晓东是非常清楚的。

  玄思航天科技公司在离子推进器系统方面的技术是这几年之内开始成熟的,主要用在自身的卫星产品上,此时欧阳杰想将这样的产品系统用在这颗萤火虫小卫星上,周晓东自然不会不同意。

  这颗萤火虫小型火星探测器几个月前由金山航天分局负责承担研制任务,金山分院方面已经开始和玄思航天科技这边联合研发相关的探测仪器设备。

  毕竟这是国内第一次设计研制这种在距离地球数亿公里的深空探测航天器,光是这个航天器搭载的通信系统在信号收发器还是天线方面都需要重新设计开发,而且设计目标要比以前高得多。

  萤火虫项目相比于载人航天和登月项目能拿到的经费极为有限,时间又非常有限,其实玄思航天科技公司方面内部技术团队是不怎么想参与这个项目的,不过周晓东在接到李绵红的请求后他还是同意抽调出一部分的技术团队参与研发。

  这颗高通量卫星进入轨道后没多久,玄思航天科技公司在鹏城市那边的地面站就给周晓东汇报地面站接收到信号传输成功的消息。

  许环山见到传来的资料显示这颗高通量卫星跟地面站之间的通信传输容量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个G,顿时笑得合不拢嘴,连连说道:“好好好,实在是太好了!”

  欧阳杰等人在看到传输过来的数据后也是啧啧称奇,兴奋不已。

  “周部长,亚米利加国方面最先进的军用通信卫星通信容量也只有二十个G的样子,你们一下子能做到这么大,实在是太惊人了!”

  周晓东笑了笑说道:“这颗高通量通信卫星用上了玄思科技集团在无线通信技术上研发的许多新技术,当初设计目标是达到六十个G的通信容量,现在算是达到了设计指标,目前我还在让技术团队研发通信容量一百个G以上的高通量通信卫星,过几年后再发射几颗上去进行组网,就算是我们国家最遥远的驻岛官兵和渔民都能享受到卫星大带宽服务了。”

  听到周晓东的话,在场的这些人员都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