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章 多功能卫星!
作者:鹿林好汉      更新:2022-06-07 19:58      字数:2275
  在偌大的卫星生产总装车间里面,许环山等人见到工作段位上大量使用了机械臂,工位上的技术人员数量很少,这跟国内之前这种一大堆人围绕着卫星打转的情况消失不见了。

  “领导,以前这个开合卫星舱板的工作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亲手来做,这个环节要花上两个多小时,现在我们自己在机械臂上开发出了这种力矩传感器,让机械臂具有了柔性力矩控制功能,让机械手臂工作的时候力度控制非常精准,开合卫星舱板的工作就变得易如反掌,三十分钟内就能完成,而且能够保证定位销和孔之间严丝合缝,也能保证上面的载荷万无一失。”

  宋永旭开口说道。

  “这种高难度的工作都能被机械臂给替代掉?”

  许环山此时看向周晓东问道:“那现阶段国内我们培养出来的高级技师怎么办?”

  “其实这套机械臂如何工作是国内这些高级技师教出来的,原来这个工作岗位的高级技师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设计开发新的装配工艺技术和编写软件,同时还要为公司培养更多这方面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周晓东笑着说道:“我们导入这种机械臂后不仅没有替代掉高级技师,反而对高级技师自身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更多,只是不需要这些工程技术人员从事这种重复机械的工作而已。”

  许环山点点头。

  不一阵,众人来到了这个卫星大型部件对接工位。

  在看到这个自动调姿设备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这个设备平台以一种复杂的角度精准进行了部件的对接,对接工作分毫不差!

  这套设备的光学设备对对接好的部件进行了测距定位成像,误差只有零点几个毫米。

  以前国内卫星在装配过程中的时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来来回*回地对进行姿态的精调,费时费力,而且还没办法做到现在这种精度。

  这种自动调姿设备只需要一个工艺人员工作,前后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精调,一次成功。

  像这种根据卫星不同部件不同工位设计开发的自动调姿设备随处可见,听到这些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再配合这些机械臂工作的声音,让这个车间里面充满了一种科幻感。

  看着这样的数字智能化生产线现在以脉动批量式将不同型号不同尺寸大小的卫星总装生产出来,许环山那是满脸笑容。

  “领导,目前我们这边的卫星生产线一年可以量产至少五十颗卫星,不过现在国内发射场地不够用了,能不能就近再建设一座火箭发射基地,最好能选择在琼州省那边,我们的卫星产品送过去也方便许多。”

  周晓东对许环山开口说道。

  “你写个报告交上来。”

  许环山点头道。

  在总装车间里面看着这一颗颗已经总装下线的卫星,许环山满脸欣喜之色地看着眼前这颗两吨重的大家伙。

  这颗卫星是玄思航天科技这几年新研发的多功能卫星,不仅搭载了高分辨率的光学相机,另外还搭载了这种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多光谱成像系统,这种多功能卫星实现了真正的全天候全天时遥感侦测。

  尤其是这种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采用了三种波段工作,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波段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个是玄思航天科技公司多年来不断研发投入的技术结晶,并且这套雷达系统在利用无人机产品在各种复杂天气环境下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测试,现在终于是搭载在了卫星产品上面。

  以前国内这些卫星上面的各种探测仪器研发出来缺少平台进行各种复杂天气情况下的各种试验测试,而且直接搭载在卫星上面进行试验测试的成本高且不说,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玄思航天科技这边为卫星设计开发的这些探测仪器这些年都是先放在无人机平台上面上面在国内天南地北地选择各种天气环境密集地进行高空飞行进行试验测试,并针对测试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进,现在这样的雷达系统搭载在卫星平台上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产品了。

  其实不光是周晓东对于自身的这种无人机平台用来试验测试各种产品技术是非常喜欢的,玄思科技集团旗下众多的子集团公司都爱用无人机平台来进行各种技术的验证测试。

  玄思科技集团自身用来进行各种试验测试的各种无人机平台就要数十架,并且在天南海北都有测试场地不断地进行各种技术研发测试验证,大幅缩短了这些产品技术研发周期。

  许环山指着这颗卫星对对周晓东说道:“这种新型的多功能卫星能不能将价格控制在七亿元左右?”

  “批量生产的话是可以做到的。”

  玄思航天科技公司之前的光学遥感卫星出口价格基本上都是在十多亿,国内的价格便宜了不少,但也不是白菜价,一颗签订的合同价格在五亿左右,现在这种吨位更大,功能更加强大的卫星产品还是一颗实验卫星,许环山还是不希望这样的卫星价格太高了。

  其实玄思科技集团设计研制生产的卫星产品在国内已经是很便宜了,别的不说,国内之前航天科技集团设计研制的几颗导航卫星一颗卫星就高达十五亿,现在玄思航天科技公司这边的技术团队将第二代导航卫星价格给干到了七亿一颗,这个已经是极为了不起了!

  第一代国内导航卫星之所以贵是因为刚开始研制,为了保证性能和可靠度,大部分单机和电子元器件都是进口外国的。

  周晓东接手后花了很大的力气将这些系统部件迅速地实现了百分之百地国产化,将卫星的造价大幅度降下来,许环山等人对此是非常满意的。

  当然,周晓东在卫星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导入数字化和智能化等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还能将卫星价格进一步进行降低,不过这种拥有极高技术含量的卫星产品造价下降空间已经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