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章 星座系统?
作者:鹿林好汉      更新:2022-06-07 19:43      字数:2343
  “米国方面研制的磁流变抛光设备也就是这几年时间才成熟,他们之前用来抛光加工镜片的加工精度也不是特别高。”

  周晓东笑着说道:“现在我们自己研制的磁流变抛光设备进展相当大,目前已经能做到将镜面加工粗糙度控制在零点一纳米的精度,这个技术水平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有德意志那边的蔡思集团,我们双方的技术水平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研制的卫星光学系统里面的镜片用上了这种加工工艺技术,另外在多层镀膜厚度的控制上我们也做到了如此高的精度,所以尽管我们的相机系统尽管比米国之前那种侦察卫星要小得多,但是分辨率绝不会比他们的差。”

  周晓东开口说道:“另外我们在图形传感器的设计研制技术上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为这套卫星相机系统研制了大尺寸的图像传感器,用上了最新的制程工艺技术,像素分辨率超过了四千万,在结合这套光学镜头系统,跟踪观察人员和汽车这些移动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你们这套卫星系统能不能跟踪米国的隐身战斗机?”

  此时一名将军开口问道。

  周晓东沉默了几秒钟后开口说道:“这方面的技术可以做到,不过还需要等几年,我们还需要技术人员对卫星搭载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让它能识别出这种隐身飞机,并且能抓住这种高速飞行的飞机进行持续跟踪拍摄和定位的话我们还要进行技术攻关。”

  “另外这种功能我们研发出来后这种卫星可以做到实时跟踪,不过这些图像传输到地面接收站的时候会存在着一定的延时,如果要想将这种时延缩短到很短的时间,至少要同一轨道部署多颗卫星进行接力观察才能不会跟丢目标。”

  周晓东笑了笑,“技术层面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是看军方这边想建造多少颗这样的卫星星座,如果想对米国本土进行全面实时的侦察,差不多要发射三十多颗,如果实现全球的覆盖,差不多要建设上百颗这样的星座系统。”

  “这么一颗遥感侦察卫星你们报价要多少呀?”

  徐万青此时开口问道。

  “我们就收个成本价,不亏本就行,我们自己进行了内部成本预算,如果军方采购量在三十颗左右,我们可以将成本控制在一千万左右,如果采购量在一百颗,卫星的造价可以降低到五百万以下。”

  周晓东开口说道:“这两年我投入进去的研发经费就不包含在里面了,等到这样的星座建起来后我对这些卫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挖掘进行商业化把钱赚回来。”

  “如果能把遥感侦察卫星的价格控制在这个水平的话,我看不如一步到位,建设一座上百颗的遥感侦察卫星星座覆盖全球。”

  徐万青此时开口说道。

  周晓东笑着开口说道:“我们的卫星产品到时候会采用自动智能化的生产线进行流水生产,产能是可以跟得上的,问题是搭载这种卫星的运载火箭产能能不能跟得上。”

  “既然你们卫星生产都采用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方式来进行生产,运载火箭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生产嘛!”

  徐万青笑着说道。

  “周将军,到现在我还是不敢相信我们国内能研制出如此高分辨率的侦察卫星来,你怎么证明你们可以做到你所说的技术性能?”

  此时一名将军开口说道。

  “简单,我们设计研制卫星相机系统出来后当然是要进行分辨率进行检测的,这些检测设备的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周晓东笑着说道。

  不一阵,周晓东带着众人来到了一间平行光管试验台实验室。

  “这套卫星分辨率检测设备是我们自己研制的,一个是目前根本从国外买不到这种高端检测设备,另外一个我们需要的这种检测设备国内也没有,只能是自己设计制造。”

  周晓东此时站在这套大型的检测设备旁边笑着对徐万青等人说道。

  “像这套设备上的测量靶标上面的黑白细线是我们用特殊工艺拉制出来的,直径只有2微米,按照我们的计算,只要我们的相机系统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这些黑白细线,这就意味着我们研制的卫星在五百多公里太空轨道上可以分辨出一厘米的物体。”

  徐万青等人此时才注意到被被平行光源照亮的测量靶标上面有着肉眼难于察觉的黑白细线。

  徐万青还特意拿了高倍放大镜才看到了这些细线。

  “各位领导,我们去旁边的观察室来看看我们的卫星相机系统能不能分辨出这些细线吧。”

  周晓东笑着说道。

  徐万青等人跟着周晓东来到了旁边的观察室。

  随着这些技术人员对装置里面的卫星相机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没过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卫星相机系统对测试靶标的成像,屏幕上这些黑白线条拍出来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

  看到这个测试结果,刚才还保持怀疑的这名将军此时笑着对周晓东说道:“周将军,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是我了不起,我们能做到这个程度是参与了这个项目所有人员集体的贡献。”

  周晓东笑着说道。

  如果不是周晓东自身的公司集中了如此多最拔尖的技术人才,这边技术研发中心是搞不出来这些产品设备出来的。

  随后众人来到了另外一个技术研发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里面工作内容是为卫星大尺寸传感器研制测试设备。

  徐万青等人此时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技术实验室研制出来的大孔径积分球均匀光源测试设备。

  看到这套一人多高,整套设备体型巨大的光源校准测试设备,一名航天局方面的人员眼中露出了艳羡的神情。

  设计制造卫星平台上的探测器系统最重要的步骤是表征传感器的辐射性能,并且建立官员到达传感器的光与传感器数值输出之间的关系。

  而如何获得极高均匀性和不同光谱辐射的校正测试光源系统就需要用到这种积分球光源系统,不过他还是头一次在国内见到体积如此大的测试设备,并且还是玄思科技集团公司自己研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