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章 高标准高要求!
作者:鹿林好汉      更新:2022-06-07 19:40      字数:3345
  陈逸飞和薛驰涛等技术专家都是看向了周晓东,“周先生,目前国内没有试飞方面的仿真测试验证系统……”

  “没有就自己研发嘛。”

  周晓东开口说道:“我们国内这些年来研制了相当多的各种机型,试飞院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试飞数据,这些数据足够支撑我们来研制出一套数字试飞仿真测试验证系统出来了,这样的系统不仅对我们自身接下来的机型研制还是军方其他机型的研制都能用得上。”

  他开口说道:“其实我旗下的公司早在几年前就一直在研发数字仿真引擎方面的技术,说句不谦虚的话,我们的数字引擎软件现在是世界上最好的,况且我们自身能研制出非常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是完全可以开发出最好的试飞仿真测试验证系统出来的。”

  “……”

  听到周晓东的话,陈逸飞和薛驰涛都是张大了嘴。

  “我已经向军方总部提交了申请报告,总部方面已经同意了我的这个申请,所以新公司方面会专门成立一个模拟仿真技术部门来研发风洞模拟系统和飞控软件模拟系统以及试飞模拟仿真系统,对国内现有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对国内的军工研发项目起到一个加速助推的作用。”

  周晓东说道:“我希望这么完整的一套模拟仿真系统可以帮助国内的航空器原型机在试飞之前就已经将设计开发制造和试飞当中存在的一些明显的缺陷都暴露出来,大幅提高效率。”

  周晓东旗下众多公司在用的数字仿真引擎系统就是周晓东自己之前开发出来的,现在旗下一众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根据公司不同的用途开发出了好多个版本的工具软件和功能插件。

  现在周晓东接手电子战飞机的研制项目,他自然要导入这套数字仿真引擎来根据自身的需求开发更多的模拟仿真系统出来。

  这样的数字工具手段他当然是要用到自身军机项目上来的。

  其实的眼光不仅仅只是放在电子战飞机这么一个项目上,既然军方现在向他打开了大门,以前很多积累起来的实验数据资料能够拿到,利用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利用来推动国内军事科技水平加速前进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陈逸飞和薛驰涛交换了一下眼神,眼前的这位周先生所图甚大,眼光格局显然没有局限在电子战飞机这么一个具体的项目上。

  当然,这位周先生又能将自己的眼光格局落实在具体的研发项目上,在技术研发上既能捅破天又能扎下根,这样的老板实在是太难得了。

  周晓东也是没想到军方这次将之前负责J*H7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以及多名老牌航空研究院的技术团队抽调给自己。

  这位陈逸飞总设计师是国产歼击轰炸机这一机种研制和技术的开拓者,二十多年前他带领航空研究院的研制团队在国内航空工业处于技术基础薄弱、从未接触过歼击轰炸机这一机种设计研发的情况下硬是克服困难,历经十年的艰苦研发,在十多年前将*H7这种炸弹卡车战机给放飞蓝天,填补了国产对地对海攻击飞机的空白。

  周晓东这次被军方高层纳入了编制之内,并且给他的权限是相当高,能够接触到以前根本就无法接触到的内容。

  H7这款军机项目是空军在七十年代初根据自身需要形成的产物。

  那时候空军希望能够研制一种能够对前线地面目标和海上舰艇目标进行轰炸的新一代喷气式战术轰炸机,并进行了长期的技术需求论证。

  国内向来米国方面的军事技术动向跟踪得很紧,国内空军和海军通过对米国在南安国战争的研究,空军的需求逐渐从纯粹的前线战术轰炸机转向了F-111、F-4这样既能够对面打击又具备一定空战自卫能力的新飞机类型,而海军也同样希望能够获得这么一种新飞机,这才有了歼击轰炸机技术项目的长期论证和预研。

  陈逸飞带领的技术团队上交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军方的认可,花了十年的时间进行研制。

  整体来说,这款歼击轰炸机的技术底子是毕竟是七十年代定下的技术方案,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受研发技术水平的限制,设计单位只能为*H7选择技术难度较低的方案,导致最终确定下来的设计方案中存在机翼对附着气流的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存在容易引发失速,甚至进入尾旋的风险,并且这种飞机是低空飞行的,一旦进入尾旋,很难抢救回来,这个也是这款飞机服役后中间陆续出现失事的主要原因。

  这款歼击轰炸机早期型号技术性能其实并不咋样,跟国内另外一个设计院的另外一款强击轰炸机一样要过顶水平轰炸,空军方面对此并不是很感冒,只是少量采购,反倒是海军方面采购得比较多,主要是因为这款飞机的发动机动力比较强,载荷比较大,能挂载大型的反舰导弹,是除了H6轰炸机以外海航部队最强的空中反舰平台。

  这款*H7中间又进行了陆续的小幅度修改,虽然气动布局中规中矩,不过验证了很多新概念,导入了战斗机总线系统以及西方国家的一些航电系统,之前那也是挑大梁的机型。

  周晓东向来是手中有什么牌就打什么牌,像陈逸飞和薛驰涛这样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当年那都是从设计员、设计组长、设计室副主任、试飞站技术站长、副总工程师一步步升上来的,中间负责了国外机型的仿制测绘设计和众多机型系列以及改进型的研制生产,技术经验都是极为丰富的,军方能将这些专家抽调过来给他,无疑是让他抓了一手好牌。

  前天一号设计院因为总部这边抽调了陈逸飞和薛驰涛等技术骨干给他的事情还跑过来堵他的门,闹到了总部。

  毕竟一号设计院方面此时正在预研新型*H7项目,总部方面将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专家此时抽调走,自然是影响到了这个项目。

  设计院方面的负责人当然是不干了,总部方面那是做了思想工作,周晓东也表态新公司这边和设计院共同研发新型歼击轰炸机,设计院的负责人这才不说话了。

  有这样的技术专家把关,周晓东对于公司接下来对Y8运输机平台进行深度改进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周先生,我们这边之前没干过综合航电火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数字飞控系统软件系统的开发,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块硬骨头,我们能啃下来吗?”

  此时设计院抽调过来的计算机专家吴一普对周晓东开口问道。

  吴一普此时年近花甲,他之前负责的是数字样机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设计制造方面,通过技术攻关后搞定了了从设计到虚拟装配以及三维转二维数字图纸到数控机床加工之间的种种技术难题。

  这个算是全国设计院率先进行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上第一个吃螃蟹的。

  这个过程中吴一普那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但是这边的设计院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搞过数字飞控系统和综合航电系统方面的研制工作。

  此时周晓东提出来要研制综合航电控制系统和飞控系统等一系列更高研发难度的项目,他的心中便有些打鼓。

  “这方面不用担心,我旗下的公司有自己设计开发的嵌入式实时系统,这套系统通过修改后是可以拿来用在军用飞机上面的。”

  周晓东开口说道:“这方面的研发工作我亲自来抓,这套系统公司会按照军用标准进行研制,另外也会按照国外民用飞机软件的国际适航标准来进行民用航电系统的研发,力争研发出安全等级定位为最高的A级软件系统,制定出A级软件研制流程和相应的验证测试改进方法。”

  “……”

  吴一普吃惊地张大了嘴。

  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一家科研单位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工作,眼前的周先生这次却是主动提出来要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目前国外民用航空飞机航电系统已经是相当成熟,国内从事这方面产品技术研发的系统产品是极少的,军用航电系统我们要研发,民用飞机的航电系统我们也要进行研发,为今后国产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提前打好基础。”

  周晓东开口说道:“我本人在数学算法和软件编程开发上还是有一点天赋的,机载航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方面的研发工作我来负责,公司方面接下来会从国内航空技术高校招募一大批的计算机编程人才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工作,另外我自己旗下的公司也会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源支持。”

  “周先生,我们同时要进行这么多项目的研发,人手显然是不够的……”

  陈逸飞此时有些发愁地说道。

  “新公司成立后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招募,迅速地把技术研发团队规模扩张起来。”

  周晓东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