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作者:不语忍冬      更新:2022-06-06 07:59      字数:2861
  刘平安本来话就不多,千篇一律的山长讲话迅速完结。然后他清了清嗓子,孙旷几乎下意识就支楞起自己的耳朵。他知道这是戏肉要来了。

  “在座的诸位应当都已经选择好了自己将来的去处,或是考入府衙,或是进入匠科、医科下辖各类研究组”,刘平安顿了顿,继续道,“……或者回去继承家业”。

  底下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几乎有一半的学子都要伸长了脖子去看坐在前面的董经纬。

  董经纬面不红耳不赤,大概是在同窗们多年的调笑声里锻炼出了厚面皮,他居然还有功夫对着台上的刘平安遥遥行礼。

  于是全场的哄笑声更大了。

  董经纬是当年来琼州的董栋梁的儿子,那个初来琼州,在神应港闹出笑话的董栋梁。

  作为他的儿子,董经纬来了琼州之后立志要考琼州学院,将来再入府衙。可他父亲却要他等着闽地平定后继承董家的家业。

  于是在董经纬挨了一通父亲的毒打后愤而对同窗们说起“家业家业,家在琼州,业在闽地,路在何方?”

  意思是从琼州通往闽地的道路都不太平,我怎么去闽地继承家业?!

  结果自此以后“继承家业”这四个字成了董栋梁的标签,乃至于连刘平安这个老实人都有所听闻。

  此时山长在台上调侃起来,简直杀伤力加倍。底下的学子们在哄笑,唏嘘声此起彼伏。

  肃穆的结业礼瞬间就热闹起来。

  台上的刘平安看着这些年岁尚幼的学子,心绪格外复杂。

  他们当中最大的一人也不及弱冠。此刻处在沈游的庇护之下,尚且还能又笑又闹。

  可等到他们跨出了学院的大门,面对着外头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亲眼见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内心的痛苦与无力只怕能把人逼疯。

  也不知道这里最终有多少人位极人臣,有多少人魂断黄泉,又有多少人完成了他们稍显平庸的一生。

  刘平安活得像一个老父亲,恨不能在最后一课里将自己的全部的人生经验都告知他们。

  台下渐渐的安静下来。

  “……近期琼州日报上关于战争的报道你们应当也都看了”,刘平安神色平静,“我们拿到了一个完整的南越、以及晋安,然而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即将面临秦承章大军压境”。

  底下渐渐喧哗起来。沈游并没有掩盖秦承章大军即将兵临城下的消息。相反的,琼州日报以及新建立的雷州日报等等各地的报纸争相报道此事。

  秦承章十万大军压境,决定先克明州,再打晋安。而偏偏整个南越的兵力也不过一万余人,这还是一再扩军之后的。

  再扣除必须驻扎在各个城池的和周恪带走的兵,能抽调出来打仗的也不过六千人。

  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原该令人胆寒,可十万大军非但没有吓退南越军民,反倒是令众人皆战意蓬勃。

  因为他们退无可退了。

  辛辛苦苦建设的家就在这里,而晋安之外就是战乱、饥荒。过够了逃荒的日子,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谁想再过回从前如猪似狗,辛劳一年还吃不上饭的日子。

  “今日的结业礼不仅是作为结业,也是战前动员”。

  孙旷就很迷惑,要知道等到举办结业礼的时候,第六届学子们的去向早在两个月前基本已经定下来了。这时候搞战前动员,简直宛如马后炮。

  除非……孙旷的心剧烈的跳动起来。

  除非要扩招!

  并且扩招极有可能会面对接下来的第七届学子。

  孙旷早已听闻琼州学院有这个传统,据说最早的两届学子,都是半工半读的。一日去府衙上工,一日在学院读书。

  不过那时候学院和府衙都在琼州,离得也不远,她才能够搞这种模式。

  等到沈游地盘扩大、半工半

  读就不方便了,再加上人手不那么紧缺了之后,她就再也没这么搞过了。

  如今大战一起,各处都缺人手。届时势必要恢复这个半工半读的传统。

  也就是说,半工半读的学子可以提前接触自己想报考的部门,若是干活得力,有极大的可能性能够留下。

  孙旷眼神迅速亮起来,就是不知道轮不轮得到他们第十届学子。

  “这一次半工半读是面对第七、八届学子……”

  孙旷的眼神迅速暗淡下去。他苦笑,他们是新生,连基础知识都没学扎实呢,这种好事多半是轮不到他们的了。

  议论纷纷的除了孙旷和卓不群这两个新生之外,还有第六届学子。

  秦桧都还有个好友呢,别提闻名全琼州学院的董经纬了。

  其好友郑庭此刻总觉得怪怪的,“董兄,我们都快结业了,这种半工半读的事儿也轮不到我们。再者,今日礼堂之内只有第六届学子,对着我们宣布又有何用?”

  董经纬能够做到全学院闻名可不仅仅是依靠“继承家业”这四个字,而是因为他接连三年都是琼州学院甲一生。这意味着他的成绩是甲等中的第一名。

  要知道,琼州学院学制改革为五年后,扣除各类旁听生,学院一年只招正式生五百人,而甲等只有三人。

  这三人水平几乎相差无二,又都拼了命的学。一般情况下,甲一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才是常态。蝉联三年甲一的难度之高,简直不言而喻。

  然而用董经纬的话说,他只蝉联三年甲一,那是因为前三年是全院都要学的基础知识课,而后两年则是本专业的人才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些课程他不需要考,否则他一样能拿到五年甲一。

  董经纬就读情搜专业,素来心细如发,他直接说道:“估计是要我们带一带第七八届学子,否则没必要告诉我们”。

  果然,台上的刘平安开口了。

  “考虑到这一次参与半工半读的学子多数是要涌入雷州和晋安的,离开了琼州学院后读书不易,所以需要第六届学子与第七八两届学子结对子。”

  “一则七八两届学子尚未学完专业知识,需要旁人指点。而偏偏他们入了各大机构,有些默认要在学院里学习的知识,负责带你们的工匠或者官吏们是不会再重复教导一次的。所以需要你们这些前人帮助他们补充这一部分知识”。

  “二则出门在外,远离故土,两人结对之下或多或少也能有些帮助”。

  董经纬一乐,结对子这事儿多半是因为雷州学院刚刚建立,其师资力量还不够,而晋安又没有专业学府,干脆就拿他们这帮人先当老师用着。

  感情毕业之后在府衙上工还不够,还得给底下这帮小菜鸡们上课。

  一人多用啊!

  董经纬连学院大门都还没跨出去,就已经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真是太险恶了!

  他都快气笑了,就算他仗义,可也不能让他白白耗费心思啊!

  大概是知道董经纬在想什么,刘平安面对着底下议论纷纷的第七届学子,淡定道,“这些第七八届学子在战事结束后会有统一考评,按理,合格的就会被录用。”

  “若你带的那位学子被录用了,那你自己的考核分数就会增加一部分,极为有利你的年终考评”。

  董经纬一点也不意外,这就跟吊在驴子面前的萝卜一样,只等着他们这帮驴子探头去吃。

  不过这法子漏洞真是太大了。

  董经纬颇为不屑,带一个原本就基础知识扎实的学子和一个不学无术的废物,要付出的心血以及最后的结果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不过他转念一想,能考入琼州学院的,至少脑子和学习态度是没问题的。用先生的话说,区别就是谁是学霸谁是学神罢了。

  董经纬到底年少,心里便忍不住浮现一点点得意。

  像他这样的,就是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