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固安县见闻
作者:散常邑      更新:2022-06-05 12:47      字数:2608
  李睿一行一千五百人,就这样沉默的走着,看着两边躺倒在地的百姓,除了震惊还是震惊,领头是一队城防兵,六、七个人也都没什么士气。

  按理说李睿等人过来,他们应该高兴才对,毕竟他们是近日来的第一批援军。

  “兄弟,这是怎么回事,城内为何如此破败不堪,就算是县城也不至于这么的衰败吧!”

  孙庭义走在前头跟着前面的一名士兵套着近乎,打听城内的情况。

  “这几日为了抵抗北凉的攻势,县尉大人有令,家家户户拆掉门板和家里所有可以拆的木头,一是用来给士兵生火,而来可以制作弓箭,武器,如今也就县衙和赵家巷一带还算完整。”

  “这大街上成百上千的百姓,是什么情况?”

  郑维扬也觉得有些好奇,就算是敌军攻城,也不至于这么多人流落街头啊。

  “这些是城外的百姓,进城避难,无处可去,只好暂时先安顿在街道上,此时形势这么危急哪有功夫管他们!”

  士兵领着他们一直走了大概一柱香的功夫,来到了一条巷子里,为首的士兵指了指前面的巷子说道:“这里是绿水巷,大人有令,让你们先安顿在这里。”

  “你是不是在开玩笑,我们一千多人就住这里?”

  曹子陵看到这一条破败的巷子,几十户人家的大门都没了,往里一看,很多房间连窗户都拆了,到处是丢弃的杂物,整个巷子像是一个鬼城一样,一个人都没有。

  “子陵兄,既然安排我们住这里,我们就住下,你带着大家找地方先安顿下来,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

  李睿一路走来房屋破损的都不是一点半点,这里还算是不错的,既然这么安排了,他们就没必要争论,这固安县估计也是找不到什么好的地方了。

  李睿和胡勇、郑维扬、邓浩然、沈理、孙庭义等十多个人占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院子,除了没了门和窗户,家里的床和桌子竟然都在。

  “一共四间房子,大家十几个人挤一挤,我和胡大哥,邓兄,郑师兄住一个屋子。”

  每个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好歹还有一口水井在院子里,要不然他们连口水都喝不上。

  李睿没顾上休息,就带着邓浩然、孙庭义、郑维扬、林子枫一行五人跟着士兵前往县衙拜见城内的父母官。

  看到县衙的大门的时候,李睿发现县衙周围到还算正常,房屋也完好无损,不时还有人在门里面向外张望。

  “李兄,这固安县好生的奇怪,进城之后总觉得一切都不正常……”

  “邓兄也觉得奇怪,我还以为你无所不知呢!”

  对于李睿的调侃,邓浩然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虽然知道要跟你们上场杀敌,我也猜不到要去哪,所以关于固安县的情报,我也不太了解,只是大概知道一些。”

  “那晚上回去,你给我讲讲。”

  说着两人就到了县衙的正门,此时的县衙比较冷清,门外就两个衙役在当值,众人走进去之后,发现里面也没什么人,除了几个穿着甲胄的士兵在巡逻,堂堂的县衙跟绿水巷一样冷清。

  “大人,人带来了!”

  县衙的大堂上,固安县的县令程余贾坐在堂下,一听到外面士兵的话,立刻站了起来。

  “辛苦各位,欢迎!欢迎!”

  李睿看着面前五十多岁的老者,体型瘦弱,面色青灰,很难想像这是一名县令。

  “老夫,程余贾,这位可是李睿,李公子!”

  “见过程大人,在下保民救国军统领李睿!”

  “诸位快快请坐!”

  众人纷纷落座,一个老仆给每人都上了一杯茶。

  “早闻李公子大名,风流小郎君,诗词俱佳,文章华贵,值此国难之际,在白鹿书院聚义,北上杀敌,昨日听闻李公子要来,老夫早就翘首以盼,今日得见诸位,人生之幸,一介老朽,无憾矣!”

  “老大人过誉了,在下不过稚子之龄,全靠各位师兄的支持、提携,才敢有此作为,今日特受大元帅之军令,驰援固安县,还望老大人不嫌弃我等力量微薄啊!”

  李睿觉得面前这个县令,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说话之间确实颇暗官场之道,让人听来觉得舒畅。

  “程大人,不知这城内现在状况如何啊?”

  “老朽无能,想必各位来的时候也看到了,城内现在破败不堪,民心涣散,街上到处是难民,北凉攻城六天,已经死伤六万余人,俱是本官之过,万死难恕!”

  说着程余贾似乎眼角有泪,拿着宽大的袖子遮掩了自己的脸。

  众人看此情景都觉得这个县官虽然没有什么出众能力,总算是有点良心。

  “程大人,百姓死伤这么多,也不都是你的错,若非北凉残暴,也不至于此!”

  林子枫觉得这个县令还是有点人性的,并不是那种残暴昏庸的官吏。

  “这位公子是?”

  “这是林子枫,林太师之孙,吏部郎中林奇之子。”

  “失敬,原来是林公子,感谢公子的宽慰,老朽自知能力有限,拖累了这满城的几十万百姓,早该离开,只是现在固安县陷于水火,虽然平庸昏聩,也想尽一份力,再为百姓做一点事。”

  “老大人,高德,仁义!”

  郑维扬都真的开始有点为程余贾所感动,虽然没啥当官的本事,但是作为一个读书人还是知道仁义道德,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可是当官没能力,不就是害人害己,就算有这个为民的心,可是做的都是害人的事,哪来的仁义道德!”

  邓浩然的话一出,大家纷纷面露尴尬,程余贾面色一冷,一转而逝。

  大堂内的几人都觉得邓浩然的话,似乎有些过于刻薄了,面对这样一个老者,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对程余贾的行为知其罪,也赞其勇。

  “公子此言差矣!”

  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青衫的中年男子,头戴一顶瓜皮小帽,身形有些佝偻,高声的叫道。

  “全升,不得无礼!这位乃是邓太尉之子。”

  程余贾出声给来人介绍邓浩然,接着说道:“这位乃是师爷,董全升,全升跟随我二十岁年,他比我更适合做县令,他的一身才华浪费在这个县衙里了。”

  “大人,您为何不跟他们说实话啊?您一向爱民如子,这么些年来,在固安县为官已久,虽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现在的这一切根本不是您的错啊!”

  “全升,休的多言,大敌当前,若是你敢惑乱军心,别怪本官不念旧情!”

  程余贾表情似乎很纠结,表情明显的犹豫了一下,接着又态度坚决地阻止董全升继续说下去。

  “大人!”

  李睿看着这一幕不用说也知道,事情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看着这一幕,孙庭义都觉得似乎是误会了程余贾,或许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