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西刹秋涛
作者:云物苍然      更新:2022-05-28 23:53      字数:2288
  待李贵袭人等人都收拾停当了,便起了风,天上的云也渐渐多了起来,天擦黑时,厨房那边刚起了灶,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众人见了皆欢喜的不行,袭人双手合十拜了拜天,说道:“阿弥陀佛!咱们二爷真是个有福的。都说搬家这日‘遇水则发,得水为财’,这天下雨本就是个好兆头,且又是在咱们生火做饭的时候,更是极好的兆头了。”一个婆子也跟着说道:“老天爷这是告诉咱们,二爷将来肯定是风调雨顺,一路考过去,最后得个状元回来。”众人笑道:“那就借你吉言,二爷将来得了状元,少不得要赏你几十两银子。”众人玩笑了一会子,吃了饭,因着搬家劳累,便都早早的歇息了。

  却说这雨越下越大,到半夜里竟跟瓢泼的一样,一直下到第二日卯时方才渐渐停了。这日正逢学里休沐,赵毅每天下学后,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学里虽然都是书生,但也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自打入了伏,赵毅天天都是汗津津地回来。因着天天洗,也就没有专意在休沐日里洗澡净身。赵毅起床后,净面更衣,简单地收拾了,便让小厮去请宝玉一起用早饭。

  赵毅讲究养生,每日早餐是几品粥,再加上四碟子清淡小菜。宝玉则是推崇前世的说法,早餐要高蛋白,还要营养均衡,每日里早上必要喝上一碗牛乳,还要有鸡蛋和蔬菜。

  不一时,几个丫鬟婆子便照着赵毅和宝玉的习惯将早饭摆好。赵毅看看宝玉那份,是一碗热牛乳,一碟糖蒸藕粉桂花糕,一碟鸡丝拌时蔬,还有一小碗虾仁蒸蛋。赵毅自己这边则是一品银耳莲子粥,一品红枣山药粥,一碟野鸡瓜子,一碟油盐炒椒芽,外加赵毅平常爱吃的酱菜。赵毅两下里看了看,还是觉得自己这边的比较好。

  赵毅刚落座,宝玉便过来了,进了屋,先给赵毅见了礼问了安,才在桌旁坐下。赵毅笑道:“吃完饭趁着刚下过雨天气凉爽,我带你出去逛逛。”宝玉笑着问道:“还是去庄子上?”平时赵毅休沐日皆是携了宝玉去庄子上过一日,宝玉以为今日亦是如此。赵毅笑着摇摇头,说道:“今日不去庄子上了。我带你去看‘西刹秋涛’,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想来那河水也暴涨了不少,今日应要开闸放水,其瀑声如雷,最是壮观好看。”宝玉听了,喜得眉开眼笑,这‘西刹秋涛’虽说早在刚来保定的那几日就听行馆里的小二说了,却一直无缘得见。

  二人用完早饭,宝玉带了茗烟,赵毅带了个名唤赵甲的小厮,坐上车出了门。说来赵毅的四个小厮,皆赐了赵姓,只是这取名字时,赵毅托了个懒,按着小厮的年纪大小,分别叫了赵甲、赵乙、赵丙和赵丁。今日跟着赵毅出门的这个,虽说是年纪最大,也不过十六七岁,为人甚是机灵过不。

  一行人出了西城门,又往前走了几里地,便远远听见波涛轰鸣,声如奔雷。赵毅与宝玉下了车,刚要往那处行去。忽听旁边也停下了一辆车,车上下来三两个衣饰精致,隽秀清雅的年轻公子。那几个公子下了车看到赵毅,急忙走过来行礼,口中皆称赵毅为赵先生。赵毅见是他几人,笑道:“你们也是来看开闸放水的?”那几人中一个穿石青衣衫的公子笑道:“回先生话,正是如此。今日一大早宋萱和文禹就来找我,说是昨夜下了大雨,今日这里定是好看,就一齐过来看看。”赵毅看了看一旁的宝玉,略思忖了一下,对着宝玉说道:“宝玉,这是我的几个学生,我给你引荐引荐。”说着指着刚才说话的那个公子说:“这是李同知的三公子李敏。”又指了另两个说:“这是清苑文县令的大公子文禹,这是保定中卫前所宋千户的大公子宋萱。”说完,又对着那几人说道:“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现在跟在我身边读书。姓贾名宝玉。”别的却没有多说。宝玉与那几人忙见了礼,李敏、文禹、宋萱等也忙着回礼,厮下里都团团拜了。

  几人说笑着闻声往大闸方向去了。只见一股洪流从闸口处直冲而下,激起的水花如飞珠溅玉般,颇有磅礴之势。文禹顿时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

  雨骤风急送早潮,泉流一带涨河桥。

  涛声相应人声近,水色齐连天色遥。

  宝玉见他出口成章,心中十分敬服,不由想起了家中的姊妹,宝钗、黛玉、还有探春,皆是能即景作诗之人,就连这身子的原主,也能诌上几句,可到了自己这里,却是一大憾事了。

  赵毅见他有些发呆,知他在这上面也没什么天赋,也就没管他,只与那几个学生高谈阔论起来。宝玉在一旁听着,渐渐发觉这几人不似那膏梁纨袴,皆是颇有才华的,起了结交之心。便也在他们交谈之时,偶尔插上一言,话虽不多,却也可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宝玉前世是做管理咨询工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分析和总结,他会迅速地将他听到的话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再进行总结,由此李敏、文禹、宋萱等每次见宝玉插话,总觉得是点睛之笔,心中对这个小小少年也是大为赞服,俱是引宝玉为知己,不一时皆已呼兄唤弟。

  转眼已近午时,赵毅便邀了他们几个一起去水闸旁的灵隐寺去吃素斋。这灵隐寺因各方僧人往来在此下榻,又称十方院。其素斋也是远近闻名,其中一道东坡素肉,做的最是惟妙惟肖。选用寺里自己磨的豆腐和制成的熏豆干,再加上新鲜的冬瓜,秘制而成。

  众人进了寺中所设专门用来吃素斋的院子,点了间上房坐了。候着上菜的功夫,众人无事,便喝茶闲话起来。李敏笑着问宝玉道:“听贾公子的口音,像是京都人士?”宝玉笑回道:“正是。”李敏笑道:“我们家还有一门子亲戚在京都呢,是我堂叔祖,现在国子监任职,将来我等去了国子监读书,有他老人家照应着,倒也便宜。”宝玉心中一跳,珠大嫂子李纨的父亲就是在国子监做祭酒,莫不是一家子?忙问道:“不知道现居何职?我回了京都也可以去前去拜访一二。”李敏见他如此,心中便有些瞧他不起,只把宝玉当成了那趋炎附势投机取巧之人,心中冷哼了一声,脸上收了笑,淡淡的说了句:“现任国子监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