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要打起来了
作者:只为了吃      更新:2022-05-28 01:49      字数:2552
  李小二李总最近很开心,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接着传来。

  先是陇右大捷,然后封德彝挂了,现在老程又告诉他,陛下,陇右军屯挣大发了。

  美滋滋呀美滋滋。

  不过,幸福也是有烦恼的。

  陇右开垦出来的那些土地怎么办,该怎么挣。

  为此,李小二把自己的智囊团召集起来。

  有人说让当地的府兵种,有人说卖了,还有人说送给百姓。

  这些都没通过,原因是户部尚书史万宝不满意。

  一万多亩地,开垦完的,土地质量也不错,凭啥送人。

  不开心。

  大佬不开心,其他人自然也就跟着不开心了。

  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李小二的首席谋士房-怕老婆-玄龄灵机一动,陛下,我们可以在哪里搞个农场。

  地广人稀,先期就先种地就可以了。

  这个结果一出,大家都满意了。

  不错不错,挺好。

  然后牛进达就惨了,李小二大手一挥,老牛你就在陇右待着吧,别回来了。

  陇右大营中,府兵被解散了,大家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过阵子当地的折冲府会给他们发奖励。

  “老牛,辛苦你了。”老程带着自家的亲卫和苏曦,准备离开了。

  他们这次回去还带了几大车的书籍。

  “哈哈哈,这有啥辛苦的,都是为了二郎们。”老牛相当豁达,对这些看的都很轻。

  “牛大人,这是我写的关于农场的一些建设管理经验,您可以看一下。”

  苏曦等两人聊完,从怀里拿出一本自己手写的书籍。

  老牛愣了一下,随后感动。

  这次回去苏曦就体会到了行军的痛苦。

  来的时候,他是被打晕,然后又被下了不少迷药,自己基本上就处于啥都不知道的情况来的。

  回去情况就不同了,精神清醒。

  最主要的是,行军是一件相当无聊的事情。

  坐马车也好,骑马也罢,对身体都太好。

  路程太过颠簸,而这还是走管道呢。

  偶尔还得爬爬山。

  骑马立在山峰之上,苏曦理会了什么叫做一览众山小。

  看着山脚下,零零散散的炊烟,苏曦很想来一首应景的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可惜,他不会。

  “郎君,怎么了吗?”

  张三和老伍跟了上来,看着苏曦驻马不前很是疑惑。

  苏曦扬起马鞭,指着那些有炊烟的地方。

  “这些小村庄,少的就几户,多的也就十几户,分布在大山之中。

  年景好他们可以过的好一点,年景不好,即使饿死了也没人知道。”

  “你们说,当地的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苏曦摇头,很是感慨。

  “小子,如果让你来处理,你会怎么做?”

  老程路过,哈哈大笑道。

  他觉得苏曦有点傻。

  “我会寻找技术,看看当地有什么特产,进行加工业,建设工厂。

  把这些人口都牵引出来,加强百姓对灾害的抗性。”

  苏曦直言道。

  “故土难离?”

  老程认为这个想法过于天真。

  “是吗?

  我不这么认为,世家难渡都可以,区区故土难离,只是扯淡而已。”

  “大将军,世家对这些很有经验的。”

  苏曦眨眨眼,笑道。

  “那建设工厂,这里有什么可建设的。”

  老程换了另一个话题。

  “这里有铁有煤炭。”

  老程走了,被打击到了,他觉得自己只适合领兵打仗,不适合谈论这些问题。

  苏曦等人走在回长安的路上,长安城此时炸锅了。

  因为陇右农场的建立,长安城内的十六卫大将军彻底疯了。

  而且,不光是十六卫大将军,就连那些文臣也都疯了。

  苏家湾农场的情况大家都见到了,那真是安排了伤兵,增加了府兵的认可度,然后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大家都疯了,最起码,六部就打了起来。

  “农场必须是户部的。”

  史万宝带着两个户部侍郎赤膊上阵。

  “放屁,安排伤残府兵建设的农场,肯定是兵部的。”杜如晦也不是好相与的。

  谁不知道,现在农场就是个香饽饽,只要管理好了,能大大增加本部门的权利不说,还能收拢人心,安排一大批官员。

  只要安排官员,就能收获人情,谁不愿意。

  终身制的情况下,一个萝卜一个坑。

  “咳咳,两位注意一下影响,这是朝堂之上。”

  史万宝和杜如晦脸都快对上了,甚至旁边的侍郎都开始撸袖子,上演一场全武行。

  “辅机,你说,农场应该归谁管。”史万宝盯着长孙无忌,其他人也都看着长孙无忌,想看看他怎么说。

  长孙无忌眼神开始飘忽:“我觉得应该归吏部管。”

  “滚。”

  史万宝和杜如晦直接把长孙无忌给扔边上去了。

  什么玩意。

  本以为你是战友,结果你竟然要当竞争对手,混蛋吧你。

  最后,还是上演了全武行,史万宝年轻时是个混混,还打过仗,杜如晦更不用说了,南征北战多年下来,在军中也是有名声的。

  两人都不是好相与的。

  两人身后的侍郎也是一样,五胡乱华后,所有世家基本功课之一就是有一副好身体。

  还是其他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六个人给拉开。

  坐在上面的李小二头疼。

  手底下都是能人怎么办?

  答案是太难办了。

  手底下人都太有眼光,太能干了。

  大家都知道农场这个东西,肯定是要开的哪里都是,太能解决问题了。

  一个折冲府配一个农场,基本可以养活当地的伤残退伍兵。

  而且农场还好管理,基本不会有贪污的情况。

  大唐和大汉你听过谁贪污过巨款。

  原因就一个,民风彪悍。

  汉朝全面十二个月,出现过一个月都在军训的情况。

  唐朝府兵都是按地方征召的,各个都是凶残之辈。

  你当地官员不好好干活,整天欺负人,府兵就敢宰了你。

  折冲府不换地,农场不换地,你把伤残府兵给欺负了,他们村的人就能宰了你。

  这么好搞的工作,谁不喜欢。

  当然是大家都喜欢。

  大家都喜欢,也得拿实力说话。

  就看谁更不要脸了。

  而事实证明,杜如晦等人还是要脸的,最起码劝劝就停手,继续打嘴炮了。

  ……………

  第二章,睡了个回笼觉,爽。

  求推荐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