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红楼17
作者:萧凌凌凌      更新:2022-02-28 01:49      字数:3663
  仔细思考几天之后,桑语做了决定,打算和瑞王合作。

  所谓富贵险中求,她不求大富大贵,但也要有不被人欺负的身份。

  不过这事不着急,也不能她上赶着。

  她得装作不知道账本上隐藏的秘密,另外,关于那些桑疾留给桑谨的消息,她也得抹除。

  也就是说,把那些故意写错的日期改正,除了‘耗’字后面的。

  不知道桑疾怎么想的,在同一个账本上留下线索,还用的同一种加密方式,只是密码本不同而已,难道他真不怕皇帝看出端倪?

  还是说,他觉得即便皇帝看出来了,也不会在乎这点小事?

  毕竟那几条消息,都是关于中低层官员的,一个翰林院学士的小问题,一个是普通吏部考核官员,几个品级不高的地方官。

  除此之外,一个朝廷大员都没有,也没有那些皇亲国戚的秘密。

  或许桑疾也是借此告诉皇帝,他虽然有私心,在收集消息的时候,给自己谋了一点点私利,但他所做的这些,也都是小事。

  对比他查到的太子谋反,暗中筹集武器和粮草的大事,这些自然是小事,估计皇帝并不会在意,毕竟都是底层官员,而且数量也不多,五六个而已。

  这些人的秘密和朝堂大事也扯不上关系,只是私德有亏而已,相比那些参与谋反和党争的官员,自然小巫见大巫。

  而且,桑疾这种做法,不失一种自污的方式,也是向皇帝表忠心。

  如果他没死,那就是告诉皇帝,他有私心有软肋,如果皇帝不满意他,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轻易换掉他。

  如果他死了,那么通过这种方式,隐晦地和皇帝陈情,桑谨并不知道他暗探的身份,他也没有让儿子接受消息渠道,所以才会留了几条微不足道的消息,帮助儿子在官场站稳脚跟。

  而且还不是在中央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只是在姑苏老家打转而已。

  这样一来,皇帝会派其他人接受消息渠道,也不会过多防备桑谨,桑家能安稳过度下去。

  不得不说,在某一方面看来,桑疾确实是个老狐狸,或者说,他善于揣摩上位者的想法。

  只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儿子桑谨还在的情况下。

  现在,桑谨不在了,那么他这种小心思就做无用功了,甚至还会让他自己的形象在皇帝面前变得不清白。

  毕竟一个死去的臣子,如果这人一心忠诚自己,并为此而死,皇帝多少还会有几分感动。

  可要这人一肚子小心思,那死了就死了,这样的臣子多的是,这个没了,还有下一个。

  所以桑语打算把那些错误的日期改回来,抹去这一节。

  另外,原本她以为幕后之人拿走了多少重要的东西,而桑疾为了抱住桑谨才自杀的。

  可现在桑谨都死了,她是不是可以运作一番,直接变成桑疾为了尽忠,放弃了自己的儿子?

  幕后之人没得到想要的东西,恼羞成怒杀害了桑谨?

  这于她非常有利,皇帝会因此更愿意嘉奖于她,而桑疾也获得了清白的名声。

  至于幕后之人拿走了前十年的账本,那些本来就在以前送过给皇帝,上面有什么信息,皇帝早就知道,说不定还能借此将计就计呢。

  而真正有用的,是她脑海里近三年的正本。

  这方法非常可行,唯一需要打动的就是瑞王了。

  如果瑞王在禀告的时候,倾向于桑疾尽忠自杀,而不是畏罪自杀,那事情就成了。

  那么,她可以用什么方法打动瑞王呢?

  在桑语思考的时候,桑疾和桑谨的三七到了,桑语按照规矩,把那些表皮是经书的账本,和两人的衣服一起,全都放入盆了烧了,不留一丝痕迹。

  又过了两日,瑞王现身了,带来一个好消息。

  “王爷说的可是真的?害死父亲和兄长的幕后之人找到了?”桑语激动地站起来。

  “是的,”瑞王一袭素色青衣,温雅和煦的微笑,“并且我们还审问出,他们拿到的东西并不要紧,只是无关紧要罢了。”

  桑语心里闪过狂喜,什么叫得来全不费工夫,她才想洗脱桑疾的罪名呢,就有现成的机会送上门了。

  “也就是说,我父亲不是畏罪自杀?”她语气哽咽,激动的道,“父亲,父亲您的清白洗清了。”

  瑞王眼底讥诮一闪而过,不过对上桑语激动的神情,什么都没说,而是语带敬佩的感叹,“桑大人,是个忠心的好官啊!”

  桑语擦眼泪的动作一顿,这话怎么这么讽刺呢?

  她悄悄瞄了瑞王一眼,发现他满脸真诚,不像在说反话。按捺下心里的嘀咕,她又念了几句佛,“这就好,这就好,佛祖在上,终于保佑我父洗清了名声。”

  瑞王含笑看她,随意附和几句。

  如果不是各自心里有数的话,仅看表面,两人好似都认为,桑疾真的是清清白白一忠臣。

  但实际上呢,瑞王心里有数。

  而桑语也知道他心里有数,只不明白的是,他为何要如此说?

  桑家和他可没什么交情!

  虽然想不明白,但这件事对自己极好,桑语也不会拆穿,而是大力配合。

  激动了好一会儿,她才佯装平复心情,“敢问王爷,不知这幕后之人如何处理?”

  桑语没有问是谁,怕对方不想她知道。

  “自然押解进京,等待皇上发落,逼死一个四品官和一位前途无量的举人,必须严惩。”瑞王正色道。

  “那太好了。”桑语立刻起身,对着瑞王深深一揖,“感谢王爷为我父亲和兄长查清凶手,恩同再造,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报答就不必了,这本是我该做的。”瑞王摇摇扇子,“不过有一件事,我还需要桑小姐的帮忙。”

  “您说,只要我能做的,必不敢推辞。”桑语郑重地道。

  “从假山下起出来的账本你还记得吧,我查阅之后发现还少了三年的记录。之后我也去了府衙,没有找到那三年的盐税账本,本王这次下江南,就是为了账本而来,少了三年的未免不美,所以还是想要问问桑小姐,不知道桑大人是否有带账本回府的习惯,说不定桑府就有。”瑞王轻声细语,和煦如暖阳。

  可桑语却渐渐面色惊异,嘴唇动了动,哑声道,“哪,三年的?”

  瑞王懂了,温雅一笑,“盛平三十六年到三十八年,桑小姐知道在哪?”

  桑语刚想点头,又立刻停下,往外看了看,见下人都在远处,听不见他们的声音,这才细声道,“知道。”

  “在哪?”瑞王眼神亮了亮,知道自己想得不错。

  这幕后之人从没想过桑疾会把这么大的事告诉女儿,所以无论他们怎么找都找不到。

  可他却觉得,相比桑家那个平庸的儿子,倒是眼前的姑娘更值得托付大事。

  显然,他猜到了。

  桑语迟疑了一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都在这里。”

  “你都记住了?”三年的盐税账本,那可不是一点点,装在箱子里,起码能装满整整两个大箱子,而且里面全都是数字,就这么记住了?

  “没想到桑小姐还有过目不忘之能。”瑞王赞叹摆手,“这大概是谁也不知道的吧。”

  “没到那种程度,”桑语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背了一个月,而且父亲说,让我不要告诉任何人,除了兄长。”

  “那你为什么愿意告诉我?”瑞王的笑意加深了一点,嘴角不自觉扬起。

  “您为我父亲洗清了污名,还抓到了害死他们的凶手,值得信任。”桑语斩钉截铁地道。

  瑞王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立马变得自然,快得桑语都无从觉察。

  “那么我或许得请桑小姐进京一趟了。”

  “进京?”桑语一愣,“去京城干什么?”

  “一是我着急要回去,从扬州到京城,需要坐船一个月,你正好在船上把账本默写下来,一入京就可以直接抬入宫墙,送皇上阅审。二来,桑小姐不想看到害死你父兄的人被行刑吗?”瑞王道。

  “可以吗?”桑语迟疑。

  “自然可以。”牵扯上谋反这么大的事,皇帝不会容忍,很快就会有动作了,最晚不过今年年底就可以看到他们的下场了。

  瑞王已经预感到了,众皇子的夺嫡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将在今年彻底有个结果。

  这与他关系不大,自然能好好看戏。

  至于桑语……瑞王眼神深了深,扬州可不是安全的地方,相比之下,京城有他在,能保障她的生命安全。

  桑语思考了一下,觉得没有拒绝的必要,于是答应了。

  两人商定三日后出发,在这之前,桑语要先安排好府里的事。

  桑宁年纪大了,自然不能随她进京,桑正是府里的大管事,还管着桑家产业,得留在扬州。

  另外李石夫妻管理桑李氏的嫁妆和李家的产业,这些也都在扬州和姑苏两地,不能跟她去京城。

  因此桑正派了他大儿子桑平夫妻随行,夫妻俩都是二十来岁,非常能干。

  另外还有四个丫鬟,十来个搬行李的小子。

  二十来人在瑞王的大船上一点也不显眼,毕竟这豪华三层的大船,至少能载上百人,而瑞王身边常年跟着七八个伺候的太监,以及五十几个侍卫。

  瑞王对桑语不错,直接把她的厢房安置在了自己旁边,很大的一间,比她在桑府里的闺房都要精致。

  透过天青色帐幔,能看到上好檀木制作的大床上细致地刻着不同的花纹,靠近窗边的梨木桌上摆放着一打宣旨,以及精巧的笔墨纸砚,桌子边角放着一个小巧的圆肚花瓶,插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

  这里处处透露着女子闺房的细腻婉约,就不知道瑞王原本是为谁准备的,现在反倒是便宜她了。

  不过……瑞王纸笔都准备好了,暗示得这么明显,难道是要她一上船就赶快干活的节奏?

  啧,黑心资本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