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花生讲坛
作者:宇丹      更新:2022-05-25 11:56      字数:3573
  武佑二十一年正月。

  开年第一期《悦目》的名品赏识,名字叫“浴火凤头钗”,内容就是讲解那根惹事的凤头钗的做工价值还有什么样的人戴的起。“太后亲赐的凤头钗长公主为什么舍得送给魏国公世子夫人?一是对唯一的小姑子的看重,太后所赐之物,非常人可比,有这样一件嫁妆,何等体面,这是长公主作为濮阳侯府儿媳的恭谦之处;二是当时訾氏嫁过去就是世子夫人,身份上而言,戴的起凤头钗。”这句点题的卷首语,引起了多少人的好奇心。不过宫承琅很小心,通篇只讲凤头钗的样式,做工,还有什么样儿的凤头钗适合什么样身份的人。

  这中间也有个小缘故,当年太后在长公主下降濮阳侯府时赐下这枚凤头钗,并没有按规制,只是一般的凤头钗,压根儿就配不上长公主的尊贵,长公主也没在意过,顺手就给了訾丹珠添妆。曾太后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以为可以羞辱到长公主,谁知却是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本来大家因为过年而顾不上的八卦传播工作,再一次掀起了巨浪,大家伙到处拜年吃酒之余,不忘拿这件事来当下酒的佐料。太后与风尘莲花不得不说的故事又成了第一大热门。其中不乏胆子大的,甚至隐晦提出,娇滴滴的白莲花其实是太后娘娘的私生女,生不能相见,故退而求其次,窃取曾经属于太后的凤头钗以做念想。

  “啧啧啧,这是有多恨太后娘娘呢?编得甚合我意,呵呵。”关雎毫无形象地狂笑,继而又跟双胞胎感叹,“这太后娘娘的身体也太不争气了,我都准备好要去参加宫宴了,蜘蛛哥哥还特意给我准备了新头面,结果她老人家说不起床就不起床,皇上只能取消新年的一切活动,真是太无聊了。”

  今天是初二回娘家,卫国公府济济一堂。啸风堂的暖炕上摆了六个宝宝,三个已经五个月的大宝宝能坐的很稳,坐在炕上指点江山,一会儿要这个一会儿要那个,又不会说,只能指指嗯嗯,把自诩好哥哥能一手包办六个宝宝的关刀累得直喘。开始显怀的南阳郡主坐在一旁着迷地看着他们,坐她身旁的谢大少偷偷伸出手,摸了一下她的肚子,南阳郡主白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上翘。

  没脸没皮的璐郡王也跟着关雎回了卫国公府,“几天去濮阳侯府非被眼泪淹没不可,我昨儿去给祖母拜年,大衣衫都湿掉了。”璐郡王揉着额角痛苦地说。

  关雎寻摸半天,勉强捏起璐郡王手背上一小块肉,还掐紧拧了一圈,不管他疼得呲牙裂嘴的,嘟嘟喃喃地道,“是不是又让你娶你亲爱的莫表妹了。”

  璐郡王装出泫然欲泣的样子,大声喊冤,“你这醋吃的没道理,爷冤枉,你必须赔偿我的精神损失。”

  关雎还是不解气,“不行,必须把莫心心嫁出去,不然太各应人了。”

  璐郡王喟然长叹,“这个真的很难,真的。照我祖母说的,莫心心这辈子是嫁不出去了,父母都不像样,谁家愿意娶这么一个儿媳回来?”

  关雎语塞,细想想还真的,得多想不开才会把莫心心娶进门。“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把她嫁出去,留家里你姑母得有多闹心啊。还有这府里的二表姐三表姐,再不解决姥爷胡子要就光了。”关雎脑袋直往璐郡王胸前嗑。

  “哟,哟,小两口这是怎么啦?璐郡王,你武功好,我们表兄弟人很多哦。”谢二少看到他们两人耍花枪,开口取笑。

  璐郡王见大家都看过来,打个哈哈,“没什么,关关烦恼自己年纪太小,过了年也才刚十三,还有两年才能成亲,太久了。”话没说完,人已躲得老远。

  关雎气得小脸通红,“你别让我抓到,有你好受的。”

  谢三爷对关雎提议的印制科举习题集兴趣极浓,在翰林院熬资历的他,抓住这次机会,绝对是刷声望的捷径。从年前接到关雎的委托,谢三爷请教了她的顶头上司,翰林院掌院,他的岳父,国子监祭酒,然后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全用于编制题海了。

  关雎对于各府“圣女”的烦恼只是碰巧就说说而已,让她去干拉郎配当乔太守她还真狠不下那个心。何况,发科举才这一想法是她提出来的,只有她知道到什么程度才算可行,所以过年后她几乎就是一心摆弄那些个教材和题集。

  过了正月十五,“黄纲考典”打响第一炮,最先推出的就是由曹宁儿的未婚夫孔大少编写的《四书五经》基础讲义,适合考秀才的童生们研读,衍圣公嫡系是不出仕的,但他家的盛名以及在清流中的地位,足以让读书人追捧。三天后又上架了由翰林侍讲谢三爷编辑的基础试题范例,谢三爷官位不显,但武佑帝最喜召他讲书,这题集一处,又使人们记起了,这谢三爷可是探花郎出身。

  这个系列的第二第三辑,按关雎的设定分别适合府试的“金典版”,取“金举人”之意,和针对会试的“攀丹桂”。前面两级因为各地的考试不同,所以由梅鹤书院负责,最后一版却是翰林院掌院狄大人亲自操刀编写讲义,而习题集,一样是谢三爷编的历届题目范例。

  三辑考典发行时间相距不长,谢三爷忙得没个人样,谢二少被抓去帮忙,也是熬得两眼通红,事情告一段落后,立刻去求了卫国公,谋了御林军的差事。“只要别让我再翻书,干什么都行。”

  最后一辑上架,不像之前在各书院免费派送试读本,在城中各大书坊同时上架。最后这两册,先是在二月的《悦目》里做了广告,到了二月初八,在“黄纲考典”系列书的封面上注明,大家耳熟能详却不知在何方的“兴宸书局”在国子监所在的“成贤街”上开业。一溜儿五间的铺面,里面全部打通,分上下两层,暂时只开放第一层。进门中间转台就摆着“攀丹桂”系列书,墙上还有畅销榜,当然暂时也是空着。虽然新开张品种不多,但也吸引大批国子监学子蜂拥而至,国子监里举人很多,这也是关雎把针对会试的“攀丹桂”先放在新开的书坊,用于打出名气,汇聚人气。五天后,各大书坊才拿到新书上架。

  江南的书籍发行,谢二爷和梅鹤书院尹家各了一半,“兴宸书局”只负责提供书籍,并不参与后面在江南的运作。御宸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但是成本昂贵,起版耗时长,很多的书坊还是喜欢找人手抄。但是手抄也不快,而且容易有错字,也是势必会被淘汰的。关雎在鼓励宫承琅出《悦目》时,就交代了来鸿让工匠试用活字印刷术,如今关家的印书坊,技术已经很是娴熟,也只有这样才能应付最近这一波高频出版。只是关雎感觉窃用了毕升老先生的成果,很是内疚,所以关家的印书坊就给命名为“毕升印刷”。因为成本低廉,所以这些书的定价并不高,最贵的“攀丹桂”系列只要一两半一本,跟一般东西相比,算是奢侈品,但跟原来的书价相比,低廉得让人难以置信。江南的书,兴宸书局只要了书上定价的一半,以至于尹山长亲自过问,这看着就是亏本大甩卖啊。而后得知详情,激动地武佑帝上书,称这种印刷是“利在千秋的大功”。

  “兴宸书局”也秉承“流光墟”的休闲作风,在一楼靠街的角落里,沿街墙面采用落地玻璃,用半圆形书架围出独立的一个小空间的,卖些茶水点心,摆着几张桌子,还有舒适的椅子。这个歇脚的角落,取名为“林下”。兴宸书局优先雇佣穷困书生为店员,待遇优厚,一是让穷书生们不至于因家贫而放弃学业,二是提高店员的素质,能更好地引导顾客消费。员工采用三班轮流制,并不会占用他们太多的读书时间。既能贴补家用,又可免费看书,有些不拘泥于读书人清高的学生很高兴的做起了这份兼职。在这儿做工还有一个好处,兴宸书局会定期请一些名家大儒开主讲文会,不是随便人就能拿到入场帖子的,但书局的伙计却可以旁听。这个对于真正的读书人而言,吸引力远大于金钱。

  兴宸书局二楼,除了有个小厅准备摆放精品书籍,还有几处可用于聚会的场所,小厅“集思斋”,可容纳二三十人左右,大厅“争鸣堂”,可纳五六十人。三楼是阅览室“三余轩”,只需每季度缴纳小额费用,就可在里面随意读书,也是一个利民的措施。

  三月初三,在兴宸书局二楼的“集思斋”,由谢三爷举办了第一次“花生大讲堂”,特邀了衍圣公主讲中庸。

  关刀作为这大讲堂的命名人,特意给他师傅孔老爷子解释了这名字的由来,“不都说有大学问的人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吗?师父您的花早就生出来许多了,徒儿想了许久,只有“花生”才配得上您老人家的身份。”

  堂堂衍圣公就配两花生米?孔老爷子哭笑不得,认命跟着关刀去了兴宸书局,只是偷偷跟关定商议,把关刀的授课时间由每旬一天改为两天。

  一个是新奇,一个是对低调到很少在人前出现的衍圣公的好奇心,谢三爷刚一露出开办大讲堂的信息,许多同僚就明示暗示跟他要帖子,国子监祭酒是他岳父,很蛮横地跟他说,国子监要来很多人。谢三爷哭笑不得,因为暂时不想有太大规模,所以只限三十名额,最后是国子监十个,翰林院十个,剩下十个给有兴趣的重臣。人少点儿没关系,但要避免在一开始就得罪些莫须有的人来。

  会场布置的很简朴,正中一个大书案,背后一块大木板,上面铺好了宣纸,主讲人如果觉得有板书的需要,转身就可以写下来。讲台对面摆了几行椅子,前面都有摆了笔墨纸砚的小几,听讲人可以随时记录。

  仙风道骨的衍圣公讲中庸,君子而时中。“花生大讲堂”从此进入了学子们的眼界。结束的时候,谢三爷做了预告,每月初三,会开一次“花生大讲堂”,主讲人及内容不一。而每月十五,会发行当月的“花生大讲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