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新老官员的交替
作者:在下老褚      更新:2022-05-24 09:41      字数:2118
  “派人来干什么?我们这不是有人么?难道这整整十多船的人都不够用么?”

  程咬金很是奇怪,难道海军不好用么?还是李风云觉得他们不能用?

  “当然不是,我们是什么?是海军,是军队,只能管边境的安全,还有海域的安全,但是管理一方领土就不是我们能够做的了,自然是要跟陛下要人。”

  “在者,这属于是领土扩张,也是需要很多人手的,别的不说,就单单是开荒种植就需要很多人力,这么好的一个岛,不好好地利用岂不是浪费了?”

  李风云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王德祖依旧在边上,可他已经不想和李风云争论,刚刚那一炮可是把他吓傻了,现在去和李风云争论只是在缩短自己的寿命罢了。

  这一点他还是拎得清的,只是多少有些后悔,没事干嘛招惹这一群人?

  程咬金也觉得李风云的话很对,很有见识,于是便开始努力地写奏折,尽管字体不是很好看,书写的方式也很直白,甚至还有很多的脏话,骂老天爷的有,骂李德不知死活的也有。

  甚至有他的委屈的,而对于琉球他只是一笔带过,因为他也只是听了一个人的言语而已,但要人的关键他还是写出来了。

  他只写一封奏折,李风云却写了很多的信,都是给自己的老婆还有孩子的,每个老婆,每个孩子都有,全然不顾一旁催促的程咬金。

  这一写就写到大晚上,之后便将这些信和奏折让刘仁轨带着几百人开着几艘还算完好战船回航,除了送信,就是摇人。

  现在的大唐海军可是装备齐全,人员暴涨,只是李风云带出来的人只是一个小队而已,加上几百号的摇浆奴隶也只是两千来号人。

  凭着这些想要征服整整有三万民夫的海岛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都是大唐的百姓,都是汉人,李风云也不想把屠刀放在他们的身上。

  刘仁轨走后,李风云和程咬金就带着人下船,就连突厥人奴隶也都被带上岛,开始进行第一步的探索。

  而就在李风云他们出海,遇上风暴的时候,国师府炸锅了。

  所有的女人都很慌乱,即便是第一次在海边城市遭遇暴风雨,但她们也就能够想象得到大海之上的航行,究竟有多么的艰难。

  也能够想想到李风云他们现在所遭遇的危险究竟有多大。

  她们甚至不敢想象李风云在风雨之中摇摆的模样,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的,没有人干轻易入睡,也没有人独处,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祈祷。

  为李风云顺利度过危机而祈祷着。

  “银环姐,你说,相公他现在怎么样了?”

  刚刚当上母亲的程莲儿很是担忧,不仅担心自己的丈夫,还担心自己的爹爹,脸上满是憔悴。

  “放心吧!以夫君的聪明才智,一定会避过危险的,等风雨过后,我们就一起去海边等着,等他们回来。”

  “好!”

  所有的女人都齐声应答,李风云就是她们的全部,一天不见到他,她们的心中就很难受。

  约定好以后,所有的女人也没有散去,而是坐在一起聊天。

  房间之中是一张巨大的床,这些天她们让人做的。

  以前有李风云陪着的时候,她们都觉得害羞,即便是大被同眠,也都很拘谨。

  可是现在李风云不在家,她们也只能在姐妹身上找到彼此的慰藉。

  暴风云的来临,不仅仅是海边城市,就连关中也遭遇了多年未见的大暴雨,此时的大渠正好开凿完毕,李世民笔墨一挥,兴奋地赐名:贞观渠。

  所有人再一次见识到李风云的先见之明,当初在开凿运河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甚至对李风云语言大旱三年的言论很是不满,但没想到他的话,还真的是一语成截。

  今年的雨可以说是他们早就已经期盼依旧的了,只是这雨实在是有些大了,大到让人心惊,若是没有贞观渠,估计整个关中都要闹水灾了。

  “哼,这些人,就是一群墙头草,前几日还在弹劾流苏,现在又来拍他的马屁,一个个的都不知道礼义廉耻几个字怎么写。”

  李世民心中有气,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出来,被他大批地重用,但却总是受到排挤,无论是说话办事还是写奏折,都成了朝中大臣的攻击对象。

  就连李风云这个在千里之外的人也受到非议,大把的弹劾跟不要钱似的。

  “二哥,您就不要生气了,妾身见过那些学生,他们说话办事的口气,本来就和别人不一样,朝堂之中的官员不满也是正常的。”

  观音婢自然是站在李风云这一边的,但她也知道,那些学生的做事风格,确实是让人头疼,别的不说,就单单是些奏折这一途上,就跟他们的导师李风云很相似。

  通篇都是白话文,没有一丝一毫的文澡修饰,甚至只要是上司做错了,他们就直接开口怼人,已经有很多老官员被骂了。

  “朕自然是知道,但这样的奏折朕看着心理却很舒服,批阅奏折的时候都不知道要简单多少倍,以前的奏折,通篇都是屁话,没有一句讲到重点的。”

  李世民很生气,气的不是学生,不是李风云,也不是大臣,这气有些没有由头,但他就是气。

  他很清楚,再这样继续下去,新老官员就真的要成为彼此的对立面了,这对于现如今的大唐并不是很好。

  “二哥,奏折该怎么写,还不是您说了算?文章写得好,就让他们自己去报社发表去,现在皇家书局不是已经开到大唐的每一个州了么?”

  “他们想要表现自己的才气,就去书局,至于奏折,还是简单一些比较好,至少看上去舒服,二哥也不用那么劳累。”

  李世民也觉得很有道理,他真的生气的地方,其实就是在这里,奏折的书写方式还是得改改的好。

  最重要的是,学院的学生办事很让他放心,但老官员的面子他还是要照顾,所以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