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番外九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5-23 20:57      字数:3740
  这一声道歉来得突如其来, 郑老爷心里的愤懑消散了些,嘴上还不饶:“哼!这许多年怎的不见你来赔礼?”

  “我当时年纪小又被父母宠得没了边,以为父母都发话了自然都是我的。”郑二弟颇有些愧色 。这些年他也后悔想去寻找大哥, 可想起当初自己的所作所为,着实无颜面对。

  年少时被父母捧得不知天高地厚, 误以为一切都天经地义,等年纪大了见识过世间百态才知自己当初错了。

  这些年生意又不好做, 他那种被爹娘捧着宠着的性子又哪里是那些老油条商人们的对手?本来依仗着那些祖产安稳度日还可富足一生,偏偏想要四处经营证明自己,结果把家中的资产亏了个精光。

  郑夫人看着这落魄一家人百感交集, 她从前做儿媳妇时自然是怨过二老偏心, 自己白手起家着实困难,可如今看这家人如此落魄,怨恨倒不知去了何处。

  她瞧着丈夫亦是如此,知道对方也是个面冷心热的, 便出言道:“既是一家人, 便也不提那些委屈了,还是吃肉吃菜。”

  郑娘子也是个聪明的,见父母有意和解便先叫伙计给二叔一家上蘸料, 又给小孩儿涮五花趾, 几个来回下来,郑老爷便道:“来人呐, 上酒,今儿便不醉不归。”

  丰厚的里脊肉切成薄片,纹理清晰可见,涮进锅里又嫩又滑,叫人垂涎三尺。

  带着一圈肥油的肥柄宛若镶嵌着一层雪白的花边, 入锅后肥油尽散,非但不油腻,反而味道清香。

  更意外的是一种唤做胸口朥的部位,看着几乎是白花花一片,叫人以为定是又肥又腻,几乎没人敢吃,还是郑大郎胆大先尝了一口。

  原来这胸口朥非但没有肥油滋味,反而又脆又爽,蘸着蘸料更是富有嚼劲。

  其他人这才跟着尝起来,果然口感脆脆滑滑,是从未吃过的牛肉滋味。

  郑老爷不住赞叹:“这牛肉,果然与别家不同。”先前店家说不同部位有不同炖煮时间他还不信,如今看来确实有道理。

  别家店里的牛肉要么是用黄酱烹煮过,要么是卤过切块凉拌,从未注意过部位,谁知这家店居然分部位来烹饪,每一份肉质都细嫩鲜美,丝毫没有印象里牛肉塞牙难嚼的情形。

  在腾腾雪白雾气中,多年的隔阂烟消云散。

  隔壁的康娘子炙肉店里也正坐着一对多年未见的好友。

  倒不是洛阳城小,而是康娘子食肆一条街的名声传出去,许多洛阳城里的百姓都来凑热闹,如此一来许多多年不见的人也在店铺里寻到了对方。

  罗铁匠和黎官人便是其中之一。

  当初两人同在一个铁匠铺子里学艺,师父当年只有一女 ,便说要将独女淑娥招亲,还送一个铁匠铺。

  师父看中了小黎,淑娥却喜欢文静寡言的小罗。

  于是小罗留了下来,小黎则被师父介绍进了行伍,去给军爷们锻打铁器。

  一晃二十年过去,两人都不是少年郎,谁知今日居然在炙肉店又遇见。

  黎官人先招呼:“小罗?”迟迟疑疑不敢确认。

  罗铁匠一回头,立即认出了对方:“黎三拐?”

  小黎年轻时走路好蹦跳,小罗便给他起了个三拐的诨号。

  两人相见相认,激动得双手颤抖,于是并做一桌,说些这些年的经历。

  罗铁匠守着铁匠铺成为了洛阳这一坊里头最好的铁匠师父,小黎则则进了行伍机缘巧合入了行伍,在边疆打了许多年仗,得了个从九品的承节郎的小官,如今告老还乡在厢军里做个小把头。

  罗铁匠举着酒杯,听小黎讲北疆十月就下大雪、西夏马匪藏在路边壕沟里、大宋兵马没有粮食吃不得不从马槽里偷燕麦粒吃,听得一愣一愣,转而神往:“男儿当如此!”

  他一向偏安洛阳,最远去的地方也不过是汴京城,到处都是百姓安康,富贵承平,哪里见过那等惊心动魄的时光?

  听着听着心里就有些惭愧,又有些后悔,若自己当年不是偏安一隅,只怕今日会更好罢?

  再看对方身上穿着玄色锦缎暗纹的官服,眉眼间颇有魄力,早瞧不见当年毛头小子的模样,想起自己身上穿着便于做活的粗布衣裳,袖口还沾着铁水、土泥,登时自惭形秽,恨不得将身子缩起来。

  炙肉盘先上了来,平铺的铁盘,上面铺上了大块的鹿排、切得薄薄的五花肉、蜷曲身子的河虾。

  恰在此时淑娥也走了进来:“家里那几个浑小子将我褙子拿去扮戏文,倒叫我一通好找!”

  她一屁股坐在了罗铁匠旁边,坐定后才发现对面坐着个人:“您是 ……”

  淑娥迟迟疑疑半天,认出了对方却又不敢确定:“黎三拐?”

  黎官人见到淑娥激动得夹肉的手都不稳起来,差点将肉撒了出去。当年他们师兄弟两个可都喜欢师父这位性子泼辣的独女,他直到离开铁匠铺心里都惦念着淑娥呢。

  &n

  bsp; 淑娥丝毫不见外,还如当年般大咧咧:“好啊你小子,来了洛阳也不来寻我们!”

  “我是来寻来着,只不过你们搬了家,我没找到。”黎官人激动道。

  两人一唱一和问起互相别后情形,罗铁匠坐在一旁越发自惭形秽。

  对方可是个军官,而他不过是一介平民,淑娥嫁给他之后每日不过囿于锅碗瓢盆,有时候还要为衣食住行发愁。

  这样一个他,哪里有经历过千山万水的黎官人相提并论?

  他心里越发苦涩,由着两人聊天,只不过悉心将烤好的五花肉夹到妻子碗里。淑娥也熟稔拿起一块五花肉蘸了蘸料放回到他碗里才准备吃剩下的。

  “真羡慕你们夫妻这般年纪还能如此恩爱。”黎官人见着此情此景忽得有了感慨。

  “你说哪里话,我们互相扶持着过日子罢了。”罗铁匠感慨道,“你有军衔,俸禄又不低,想必与嫂夫人也是恩爱得很。”

  “唉!”黎官人长叹一口气,“我早些年居无定所哪里来的功夫说亲,如今回了洛阳认识得也只有行伍里的兄弟,又哪里来的媳妇?”

  “啊呀那可真是晚了!我孩子都有好几个了。”淑娥热心张罗起来,“我对门有家姑娘母亲早亡要照料家人这才迟嫁……”唧唧咕咕给黎官人做起媒来。

  罗铁匠心里忽得轻松起来,他将五花肉送入嘴中。

  红白相间的五花肉肥瘦得当,经过炙烤后滋滋冒着焦褐色的油脂。

  送入口中后立刻尝到油脂香气,瘦肉鲜嫩,肥肉油香,馥郁的香气直叫人内心悸动不已。

  而店家配置的蘸料有些许微微的辣,还有一丝丝胡椒的麻香,与酱油混合在一起将五花肉包裹起来,更显出肉质鲜美。

  罗铁匠敏锐感受到妻子给自己递过来五花肉之前巧妙撇开了蘸料碗里的芝麻粒。

  他平日里不喜吃芝麻妻子是知道的,却很少注意到原来在这么细微的地位淑娥都能仔细照料到他。

  再想起这些年风雨同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未见识过边关的景象,可与妻子和和美美,过日子有商有量,几个孩子虽然皮些却孝敬父母懂事守礼,这已经算是有滋有味的俗世生活。

  再想想自己那不善言辞的性子,最好的出路还是待在铁匠铺里专心做活,外头有淑娥张罗客户,他只要专心打铁就是。

  若是到了边关,只怕第一个死的就是他。

  看着别人闯荡外面的世界固然羡慕,可也要想想并不是当初两人同一个铁匠铺出来就意味着两人能够在日后有相同的成就。

  罗铁匠反省起自己适才的想法来,虽然他没有进过行伍,但他是本坊打铁最好的铁匠啊!

  淑娥嫁给自己以后这许多年衣食不愁,十指不沾阳春水,饭是他做针线是他缝,如今虽然四十多岁保养得还如三十出头年纪。洛阳城里新出什么稀罕花样,新开什么食肆,他都是第一个带着淑娥去吃去买,也算对得起她。

  这么想着,罗铁匠挺起了胸膛,顺顺当当融入了两人的话题中。

  第二个烤好的是鹿排,这鹿排选用了鹿腹部一块,最是匀称多肉。

  带着浓烈烟火气的气味直冲鼻子,吃上一口,先是触碰到微微带些甘甜的蘸料,而后是紧致焦香的鹿肉外皮。

  再往里头吃则是多汁的鹿肉,大块将鹿肉从鹿排上撕扯下来,痛快享受着吃肉的乐趣,肥瘦相间的肉质在蘸料里滚过之后更加美味,谁能逃过这诱惑!

  三人不多时便吃光了鹿排,第三道是河虾。

  这河虾挑了个大的,随着炙烤颜色也变成了诱人的粉红色,壳下还有一丝丝雪白,瞧着就诱人。

  咬进嘴里又软又滑,肉质弹牙,咀嚼之中河虾仁的鲜美在口腔里萦绕,嘴巴里鲜甜一片,太叫人上头。

  三人吃了一会,又点了几道菜,上来一道肥肠。

  这肥肠经过烧烤后逐渐收紧呈现出好看的焦褐色,肥肠放在盘中后内壁的油脂还不断流下褐色的透明油脂,泛着动人的光泽。

  罗铁匠给淑娥夹了两块后便不许她吃:“明儿又该嚷嚷着心上不舒服要看郎中。”

  又不好意思跟黎官人解释:“她有心口疼的毛病,郎中不叫她吃肥肉。”自己则夹了一块兔腿,将上头的嫩肉用筷子扒拉下来后才递给淑娥。

  两人恩恩爱爱吃完这顿炙肉,又与黎官人约好过两天来家里做客与相看之事,这才愉快地互相告别。

  淑娥搀着罗铁匠胳膊:“夫君,我想去看看头面。”

  “好,走!”罗铁匠大手一挥。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一更。

  今天为了消耗家里的馒头和鸡蛋还有油,做了油煎馒头片。

  馒头切片风干后蘸蛋液小火油煎,撒点胡椒粉和盐。嗯,早餐可以吃这个,胖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