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五十二章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5-23 20:52      字数:3359
  “康娘子!”

  慈姑一抬头,却见是李军汉和他的军汉朋友们,后头还跟着个身形魁梧的大哥,忙上前福礼。

  虽然有上司在,李军汉却仍不收敛,大着嗓门喊:“你这店倒齐整!”

  还是他伙伴机灵,指着他们身后那身形魁梧的汉子向慈姑介绍:“这是曹军曹,我们大哥。”

  曹军曹冲慈姑点点头,便与下属一起在院子里找了个角落坐下。李军汉犹在聒噪:“虽是夏日,店里倒不热。”

  店中竹帘低垂将外头的暑热拦住,店内的大青石板砖适才才擦过,地上湿漉漉,店内桌椅间距比外头店要远些,轻纱垂幔,叫人心里也多几份清凉,最绝的是院中居然引入了溪流,更绝的是有个小小水车,将溪流中的水车上来,流水潺潺,登时让温度降低了些,院中更是绿植遍布,满眼清凉,再看店外院里几株藤萝攀援而上,细细密密遮盖住墙面,也挡住了外头的暑气。

  曹军曹只点评:“这山墙比旁边的房子山墙高了一头,院里又有流水,是个防火的。”

  李军汉嘟哝:“头儿,今儿好容易休沐,您就别说公务上的事,咱好好儿吃上一顿。”说着要过菜单,点了羊肉、猪腰、五花肉等物,张罗着要自己烧烤。

  他们点完菜,隔壁桌阮鱼儿和牛三点的菜已经上了。

  鲜红色的羊肉被切成小块,上面还沾染着孜然颗粒。猪五花三肥两瘦,片得薄薄,而后卷成卷,里面夹着一块大蒜。羊脆骨泛白,肉里带骨,骨里有肉。鹌鹑翅则被涂了一层褐黄色的酱料,闻起来甜香应当是蜂蜜,春韭菜则洗得干干净净,想必是韭菜尖稍易熟的缘故只切了根部往上一段,上面还撒着一层大红色的粉末,闻着应当是茱萸末;最后是紫茄子,肥厚的茄子已经经过处理,被切块挂面油炸过,金灿灿。

  阮鱼儿在康娘子的指点下将肉串尽数置于烤架之上,身边早有个伙计拿着蒲扇过来煽火。

  扇子一扇,火星明灭,烤架上的肉串也渐渐滋滋冒油,散发出好闻的油脂香气。

  这香气飘到门外,路过的行人忍不住就驻足停留,在外头瞧瞧是什么好吃的。这一瞧,便拔不动腿了:

  炙肉虽然常见,可没见过这等叫顾客自己炙烤的店,寻常百姓都是去炙肉店里吃人家后厨炙烤好的,只有家境好些的人家才会自备烤架,自己去郊野踏青时带着烤架炙肉。是以行人见炙肉稀罕,纷纷走进店里。

  那边阮鱼儿和朱三的烤肉已经火候已好,朱三早就咽了许多口水,此时迫不及待就将羊肉串拿到嘴边。

  热乎乎的碳火气冒上来,他顾不上烫送进嘴里,舌尖先是触碰到一层亮晶晶融化了的羊油,脂香满口,再触及到大块的羊肉,尽数是瘦肉,复有嚼劲,每一丝纤维都渗透了炭火香气,风味独特,还有孜然和胡椒粒在齿间咯嘣咬碎,非但不突兀,反而佐助得羊肉越发鲜美。

  而后是蒜瓣五花肉,三肥两瘦的五花肉滋滋冒着肥油,吃一口先是触到五花肉独有的肉香,腌制过的五花肉有些胡椒香气,肥瘦相间很入味,里头的大蒜烤得发软,并没有往日辛辣刺激感,反而偏甜,淡淡的蒜香滋味留在了五花肉上,叫五花肉肥而不腻。肥美的油脂、纤维瘦肉,叫人回味无穷。

  阮鱼儿牙口好,瞄准了羊脆骨。羊脆骨吃进嘴里嘎嘣嘎嘣作响,又脆又过瘾,肉中有骨,骨又连肉,还夹杂着瘦肉满口,孜然味四溢,吃起来别提多过瘾了。

  被蜂蜜腌制过的鹌鹑翅膀经过炙烤,上面的蜂蜜已经焦糖化,变成一层浅褐色的焦糖将鹌鹑翅膀包裹得严严实实,咬一口,先尝到甜甜的蜂蜜滋味,而后是紧实的鹌鹑翅,这鹌鹑翅肉质紧致,用牙齿一丝丝扯下来,再搭配蜂蜜酱,吃得颇有些野趣。多吃几口就发现焦糖巧妙得将鹌鹑本身的汁水锁在了里头,明明是炙烤,却没有想象中的干柴,反而汁水四溅,更显鲜嫩。

  韭菜已经烤软,却又不是过分软烂,吃一口,上头红色的茱萸末辣了个满口,可后味又多了些熟韭菜的甜,有效冲淡了茱萸的辣。

  经过油炸后的紫茄吸收了大量的油脂,而后在炭火烤制下慢慢变软,油脂一点点滴进炭火,时不时激得炭火“刺啦”冒出一股白烟,那烟火气熏烤下茄子多了一丝平日里没有的炭火气,更加硬朗,烤过的炸茄子软软的,甜甜的,满口油香,等取出来后蘸取烤茄子特有的蒜泥蘸汁后更觉风味不同。吃一口进嘴里,在牙齿的压力下,

  蒜泥汁水和油脂大量的迸发进口腔,大蒜末被热油浇过后散发出浓烈的蒜香气息,与肥厚的茄子呼应,口感上满足不已。

  朱三一口气吃了五串羊肉串,发出满足的喟叹声,瞄见隔壁桌上有瓶酒,便又问慈姑:“店里可有什么酒?”

  慈姑笑道:“有青梅酒、有荔枝酒,还有蔷薇酒。”

  朱三满口肉香,便道:“来一份青梅酒。”

  青梅酒被温过,暖暖的,又有些偏酸,带着青梅特有的凌冽清新,正好解腻。大口大口吃着烤串,再搭配着酸酸的解腻梅子酒,当真人间乐事。

  这当口李军汉和曹军曹他们的肉也上了,曹军曹点了荔枝酒,酒味偏甜,却也能够解腻,军汉们七手八脚炙烤的肉串也好了,一人拿起一串,大口撸着肉串,大口喝酒,又兴高采烈高谈阔论起来,吃到兴起还有人拖了上衣,打着赤膊去外头比划拳脚。

  他们各个是精壮汉子,满身的猛兽刺青,在外头豪情万丈你来我往比划功夫,间或喊着:“输了的帮我烤串!”,惹得外头的人时不时过来凑凑热闹,一来二去,炙肉店生意爆满,满满当当坐满了食客。

  卜祚仁眼前一黑,恨不得喷出一口老血。他哪里想到这家店这般受欢迎?即便烈日炎炎,仍不减客似云来?

  慈姑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她脚下生风一般应付着满楼的生意,别的店过了夕食只怕就渐渐冷清下来,偏偏这家店到了夜里生意更好。想来也是,夏日炎炎,晚上吹着凉风,摇着蒲扇,这时候能自己动手炙肉,该是何等舒畅。何况今日白天里许多客人去吃了之后回家当作趣事讲,惹得家人、邻人都过来凑热闹,店中生意红红火火。

  这忙碌的当口,偏还来个不速之客:“康娘子,这里。”

  熟悉的身影,熟悉的声线。

  慈姑一见,托盘差点到地上去,来人正是濮九鸾。

  他此刻脱了官服,一身青色便服坐在窗前,声音略有些清冷:“你白天没来官衙。”是陈述,却听着有些控诉。

  “可是出了什么纰漏?不应当啊……”慈姑一愣,今天她新店开张,便叫徒弟们在大理寺堂厨做饭,反正如今第一批徒弟们已经学会了那些饭菜的做饭,“我尝过他们所做饭菜滋味,并无差错……”

  “和你做得不一样。”濮九鸾干脆抬起头来。

  委屈巴巴的神情,略有些幽怨的语调。

  慈姑还未说话,却被个小娘子轻轻晃了晃衣袖,扭头一看,却是几个红着脸的小娘子,她们小声问慈姑:“康娘子,白天那些刺青比试功夫的郎君们还来么?”

  濮九鸾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起来。

  慈姑哭笑不得,忙解释:“他们是背街里军巡铺的军爷,今儿是来店里吃饭,并不是店里伙计。”

  那些小娘子们脸蛋红彤彤发出雀跃的声音,却没有走,反而找了空位坐下来开始点菜。这个说要点个紫茄,那个说要点个烤饼,热热闹闹说个不停。

  慈姑见她们有伙计招呼,便又去询问濮九鸾:“侯爷吃些什么?”

  “无碍,你做得什么都好。”

  腻不搭搭的叫人直起鸡皮疙瘩,慈姑打了个哆嗦,抱起双臂:“侯爷可是来消遣民女的?”作势要走。

  濮九鸾忙道:“跟隔壁那桌一样。”

  慈姑这才收起一脸的不满,叫伙计做一桌的送过来。濮九鸾心里暗暗骂起了疾风,这个疾风,见自己为康娘子黯然神伤,便教了自己几招,什么“侯爷,你要没命夸那小娘子,说她做的什么都是好的。”什么“侯爷,烈女怕缠郎,你要厚着脸皮表明心意。”,如今看来怎的都不太对呢?

  他咳嗽一声,正待说什么,却见后头小丁过来:“师父,正好有人送来濮家公子的书信。”手里还捏着信笺,脸上却一脸促狭。

  濮九鸾眼睛几乎圆瞪,这个侄儿还真是死性不改,先前藏了他的书信,如今居然直接给慈姑写信?慈姑接过书信,只见上头写得都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焖鸡丁配鲍鱼。巴山楚水凄凉地,青梅冰糖炖雪梨。”之类的字句,不由得“噗嗤”一笑。

  这一笑,濮九鸾的心都凉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