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四十六章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5-23 20:52      字数:4849
  院中静得几乎能听见外头市井里参差起伏的叫卖声。

  恰在这万籁俱寂中慈姑迈步从灶间走出:“胡大人有何要事?”

  濮九鸾也随之抬了下头,黑眸里刀剑一般的目光射过来,胡少卿心里无端地一凉,他想起这位掌管着皇城司的侯爷可是实打实地手里攥着许多人命的,登时冷汗横流,结结巴巴道:“无事,无事,是下官叨扰了。”

  而后蹑手蹑脚退出去,临出去前还贴心将院门合上。

  勺儿从灶间探出脑袋来:“师父,这大理寺的人都透着些古怪。”

  慈姑拍拍手:“不管他们,炙焦金花饼好了,先去尝尝。”

  炙焦金花饼散着白气,慈姑拿筷子去夹,却不妨被烤炉边缘烫了一下,疼得她“哎呀”了一声。

  谁知那濮九鸾立刻走了过来,接过她手里的筷子:“我来。”

  慈姑没在堂厨备下特制的手套,便由着他来,自己立在旁边。

  这一看便出了神,人都说美男疑其傅粉,这濮九鸾的脸便是如此,丰神如玉,在日光下仍旧白润光洁,脸上五官更不用提,单是隆起的眉骨与飞扬入鬓的剑眉便立刻叫人觉得倜傥出尘。

  唉可惜啊可惜,居然是个当朝侯爷,若是个寻常富户该多好。

  “这金花饼放在何处?”

  “啊?”

  慈姑这才回过神来,濮九鸾看了她一眼,眸中颇有深意:“这金花饼放在何处?”

  原来他早就将金花饼尽数取出,如今正端着盘子发问。

  慈姑窘得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那副花痴样子被对方瞧了多少进去,她脸颊发烫,含糊应道:“放内灶间,等夕食时端过去便成。”

  又想了一下:“你要不尝尝?”

  话音刚落,濮九鸾便净了手捻起一块炙焦金花饼放进嘴里。

  先是酥。

  似乎有无数层饼皮依次在嘴里化开,越往里层渐渐变成了软,这小娘子似乎有神奇的魔力,将普通的白面变做了许多层薄如蝉翼的面纸,万千雪花,满口酥软。

  等触及到最里头时碰到了金花馅儿,花朵的芬芳与蜂蜜的香甜融合一起,甜滋滋的。

  直到吃完蓊郁香气犹在口中回荡,说一句吐气如兰也不为过。

  “好吃么?”

  濮九鸾看着她一脸期待,无端便生出几分笑意:“你做的饼怎会不好吃?”

  说得慈姑耳根子一红,却不接茬,扭身就进了灶房。

  濮九鸾看着在风里摆来摆去的门帘子,叹了口气,又走到石磨跟前,卖力得摇起了石磨,看来还任重道远呀!

  胡少卿转身走远后,犹自惊魂未定:“我没瞧错罢?”

  “没瞧错没瞧错,正是镇北侯。”洪主簿忙在旁凑趣。

  “你还说!”胡少卿一口恶气堵在心里,先将洪主簿狠狠瞪了一眼,“哪个叫你大呼小叫?白白惊扰了镇北侯。”

  洪主簿委屈万分:“属下也不知侯爷在里头啊。”

  他也惊魂未定,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娘子,谁知道背后站着的居然是堂堂镇北侯,这谁能想到哇?

  胡少卿回身后越琢磨越不对。

  前些日子,有一个歌女,死在了宰相府里,身契却是福王府里的,两家起了争执,都不认,福王是官家亲弟,宰相又是两朝老臣,开封府府尹两头不敢得罪,不敢接下这案子,索性闹到官家那里。

  官家便勒令濮九鸾来经办此事。

  这时候自己冒出来……

  胡少卿冒出了一身冷汗。

  他自己虽为大理寺一人之下,掌折狱、详刑,可大理寺少卿可是有两位啊,现任的大理寺卿可很快要告老还乡了,他能不能升为大理寺卿,这几年正是关键。

  在这节骨眼上万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当口洪主簿撺掇自己去激怒镇北侯,居心何在?

  再想起那天一早洪主簿就去汴河边接风不让自己接触任何同僚便撺掇自己去找麻烦。

  可不就是其心可诛?

  若不然自己多与同僚们聊几句,不就知道这小厨娘背后是镇北侯么?又怎会犯那般低下的错误?

  他越琢磨越肯定,自己这是被洪主簿利用了!

  至于这洪主簿背后之人,十有八九是另一位同自己一同竞争大理寺卿的吴少卿。

  胡少卿越想越后怕。恰好手头上有个柳州的偏远案子,正好派这洪主簿去罢。

  至于自己,从现在开始多巴着点这康厨娘还来得及。

  洪厨子被自己姑舅洪主簿唤去大骂一通,舅母边替丈夫整理行装便翻白眼:“没得替亲戚出头倒将自己填了进去!听闻柳州瘴气弥散,你若是死在了外头谁人还记得你的好!”

  洪大井受了排揎,没精打采往家里去。

  他兄弟洪二井是个精乖人,当下提议:“既然这信陵坊汪行老一心抬举那小娘子,我们何不去永平坊?”

  永平坊的食饭行行老名唤卜祚仁,素来与汪行老不对付,永平坊因着与信陵坊挨着,这些年两坊厨子们多有摩擦,更不用提这卜祚仁许多年都憋着一口气,想吞并信陵坊的生意。

  洪大井两兄弟便寻了卜祚仁,当下说了自己投靠之意,卜祚仁欣然应允,卜家与汪家同为御厨世家,这许多年来明争暗斗却总是被汪家略胜一筹,从前还好,这汪行老一天天衰弱后卜祚仁就越发按捺不住。

  他得了两员大将如虎添翼,当下便布置一二。

  于是信陵坊的厨子们便遇到各种麻烦:

  今日这个厨子出门被人蒙了袋暴揍一顿;

  明儿那个厨子的食铺旁开了一模一样的食铺;

  后天又有一群人出来闹事,非说在这家店吃出来异物。

  大大小小的求助汇聚到汪行老这里,他登时觉得有些蹊跷,便召集了信陵坊全食饭行的厨子们到汪府大堂集聚商议。

  整个信陵坊的厨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密密蓬蓬坐了站了近百个人,见着汪老便开始诉苦,你一言我

  一语将境况说个分明:

  原来团行还有个用处是协调同行竞争,譬如这一条街上有两家面食铺子已然足够,若要开第三家店那团行行老便要协调一二,定要说服第三家做不同的面食生意,以免生意相争一齐冷清。更要协调两家店避免恶意竞争,不能叫一家恶意压价扰乱市面秩序。

  按说信陵坊的大小店铺都归信陵坊,本因调度得当,谁知道这些天许多食铺旁边纷纷出现了许多同类食铺。

  店铺还好一时半会对方也开不起,可这推个木车便能跑的食铺着实太过容易,于是许多信陵坊的厨子们便纷纷倒起了苦水:“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生面孔,跟我卖一样的东西,比我贱几文,路人问过价便都去他那里采买,我这里便门可罗雀。”

  “别提了,我已经被人挤关门了,谁知听老街坊说那家店见我走了反而抬价高企,倒比从前我卖的还贵。”

  你一言我一句议论纷纷,会场也乱糟糟。

  “慢着,你说他先压价后抬价?”慈姑敏锐感觉到了不对。

  “可不是?”说话的厨子头发稀稀疏疏,一脸愁苦,“我头发都要愁得掉光了。”

  慈姑略一思忖,便往前头走到厅堂中央:“诸位,有人遇到对付食铺是先压价后抬价的,站到左边来。”

  她一介小娘子,站在一群男子之中颇有些瘦瘦小小,那些厨子们先是不听,可汪老将拐杖重重往地上一杵:“按她所说行事!”

  厨子们大眼对小眼,团行虽然没落,可行老余威犹在,于是立即——

  “哗——”一大片人都往左边过来。

  原来这许多人的境遇都一样?

  厨子们纷纷奇怪起来,他们今日来本想诉说自己的不幸,哪里想过会有这么多人都有所不幸?

  慈姑蹙眉沉思,而后道:“从前我在乡下时,见过一种货郎,便是走街串巷卖价极低,百姓们纷纷去寻他买卖东西,原来的货郎做不到生意便渐渐不来这个庄子。等这个村子只有这一位货郎经过时,他再肆意抬高价格,这时候百姓没得选择,便只能从他那里高价购买。如今这境况倒与那货郎有些相似……”

  她这一番话说得浅显易懂,在座之人一下便听了明白,纷纷细思极恐起来:“莫非有人要对付我们?”

  慈姑点点头:“一下冒出这许多,只怕是有人恶意组织,还请大家一来打听下别的坊里有无遇到这等境况,二来要麻烦汪行老将此事告知汴京食饭行的总行老,不管是同行倾轧还是外地厨子借机生事,自然要告知团行里早作准备。”

  小娘子虽然身影单薄,说话却有条有理,一下将诸人的恐慌压制住,汪行老赞赏地点点头。

  又有人问:“就算他们有所组织,等总行老们有所动作早就来不及了,我们可怎么办?”

  却没有人察觉到,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唯这小娘子马首是瞻。

  慈姑笑道:“这却不难,今儿遇着这怪事的先登记造册,每家出几个腿力强健能跑会走的少年编成队伍,先去遇到事的食铺,查验对方后再跑去唤来街道司。”

  汴京城里讲究,便是食摊也不能随便摆,总要问过街道司等各衙门允许才成,那些食铺仓促捣乱,想必没有公文,不过是仗着自己车小灵活遇上检查往小巷子里一钻便是,街道司追赶不及,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诸厨子们一听,纷纷点头:“这法子好!”

  平日里开工做饭,谁有心情管那些宵小?便是对方跑了,自己一家人又要守着摊子,又要去叫街道司举报,还要去堵宵小,分身乏术便也罢了。可是要是换上些年少力健的少年郎就不一样了,反正谁家都能寻些这半大小子出来。

  当下许多人便点头:“我这就叫我家小子来!”

  还有人结结巴巴询问汪行老:“这退了会的人还能进么?”

  他家连襟便因觉这团行无用,索性退了会,连会费都不缴纳了,谁晓得如今遇上事团行居然又发挥了作用,自然有些替连襟可惜。据他所知,连襟也遇上了此事呢。

  汪行老点点头:“交了会费,便可进入团行,之后保大家一方平安。”

  慈姑又提议:“这些少年郎们为大家奔走,不知诸人可同意由行会出面包他们午膳一顿餐食?”

  这是好事,诸人一时应允。便有那本犹豫的也转了主意想将自己家儿子送来。

  俗语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能叫家里游手好闲的儿子多经历些事,结识些厨子同行,又能免去家里一顿饭。这多好的事!

  一时之间群情激荡,有人自发来统计出事的店铺,有人来帮着算出有多少少年郎,有人列出辖内的街道司哪位小哥好说话,还有人兴致勃勃盘算着做些什么点心送与街道司小哥。

  你一言我一语,可这回却都充满组织,全都汇聚到慈姑处,由她来一一梳理。

  汪行老坐在正堂,心里颇多感慨:今日诸人齐心协力,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一层许久未见的激情与神采,这情形,怕有许多年未见了吧?

  康娘子拨霞供脚店里,岚娘没精打采扒拉着手里的算盘珠子,嘴里念叨着:“啊呀要胖了要胖了。”却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喝着眼前的冰雪荔枝凉饮。

  吕二姐从她身后伸过手来,将冰雪凉饮端走:“好好儿的不吃饭,倒喝上这凉饮了!”

  “还不是慈姑不在,吃过她做的饭其余饭食都不香了!”岚娘抱怨道,又托腮沉思,“不过自打知道了那谁谁是那谁谁之后,我便是一点胃口都没有了!”

  “可不是?”吕二姐也在她旁边托腮坐下,“唉,话本子里不都是将军配民女,秀才寻闺秀么?”

  “可见都是哄人的!到底还是龙配龙凤配凤,我们小门小户的就不配肖想!”岚娘恨恨道,“赶明儿我就把那堆书全烧了!”

  “岚姐姐要烧什么哩?”勺儿一脸好奇探进脚来,“师父去议事前做了鸡丝签,浸泡到此时滋味正好,便叫我与两位姐姐送来。”

  对这个乖巧的小徒弟吕二姐一向很是喜爱,忙冲她招招手,“快过来坐。”

  “啊呜!”刚才还说没胃口的岚娘一口便吞下一个鸡丝签,随口问道,“怎的就送了二十串来?”

  勺儿放下食盒:“今儿那鸡倒不小,可若不是那镇北侯多吃了些,还能有许多哩!”

  作者有话要说:岚娘的书:幸好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