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十二章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5-23 20:51      字数:3524
  “嗯?”汪老三强忍着泪水,茫然抬起头。

  “你既然也中过秀才,想必读过几本书,可知道南朝时余姚人虞宗写过一本《食珍录》?可看过本朝有位夫子所著《清异录》?”慈姑和颜悦色娓娓道来。

  “晓得的。”汪老三一头雾水,不知康娘子为何口出此言。却也听过这几本书,知道都是文人写饮食百态的。

  慈姑笑吟吟道:“这不正好?你今后便收录汴京美食,编录朝报,写多了便汇集成书。往小里说,既是自己兴致所在,还继承了祖业。往大了说,这许多撰饮秘方不至于失传,你也能青史留名,岂不快哉?”

  啊?

  汪老三惊愕得长大了嘴。

  李大头摸摸自己的大头:“原来这文人也会写咱们不入流的厨子行当?”厨子在这个朝代本就是手艺人,不入流,自然被文人轻视,却没想过自己日常做的菜能被文人写进书里?

  “那是当然。”慈姑笑道,“食饮虽微,不可一日或缺;鸢肩羔膝,必有振翅之时。咱靠手艺吃饭,又比哪个低贱?”

  钱百富虽然听不懂那句文绉绉的话,可后面那一句“又比哪个低贱?”着实说到了他心坎里,他走到汪老三身边,重重一拍他肩膀:“汪三,好好儿写!也叫那些人瞧瞧咱们厨子行当有的是讲究!”全然没有适才的轻慢。

  “这……”汪三被这巨大的冲击震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原来命运还能有这么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途径。

  慈姑笑眯眯道:“切坏了的鳝鱼做不成炝虎尾,那便做鳝鱼包子,一样美味不减。人生自然也是一样。莫非谁还划定了线:说这鳝鱼不成段便不能吃了不成?”

  “你自小浸染声色场中,自然不是个好厨子,也不算的上是个好当家人,可这并不代表你便人生无望了。也莫气馁。”慈姑拍拍他肩膀,“换个角度想,或许你生在御厨世家却只想吃喝玩乐,便是老天爷给你的启发,引着你往弘扬饮食的道上走呢!”

  汪老三知道自然不是这样的,全然是师公在开导自己。可是慈姑眼睛瞧着他,满满的诚恳,却似乎让他在那么一瞬间迷迷瞪瞪地想:或许这真是老天爷的意思呢?读书不成,厨艺不精,贪吃好玩,这些人生经历都自有其意义,于冥冥之中交织出一条清晰的方向——

  那个瘦削的小娘子身影骤然变得高大起来。

  汪老三吸吸鼻子,眼泪又要落下来,但被他生生咬牙忍回去:“多谢师公。”

  这一回这一声师公,叫得发自肺腑。

  “予少荒唐,学文不成,祖业难就,权做汴梁浪荡儿。幸得遇康娘子师公,谆谆告诫:‘食饮虽微,不可一日或缺;鸢肩羔膝,必有振翅之时。’恰如醍醐灌顶,予方觉虚度光阴,遂奋起立传,遍尝京师撰饮,广录百馐百酱,遍访方略,集而纪之。是为记。丁卯岁除日,居士汪三渔序。”

  ——《汴京美食录》

  灶间外面一片安静,外头两个人安安静静站在五月风光里。

  甜杏巷里,是牵着马的濮宝轩。

  他探查康娘子身世,开始时还算顺利,通过王家管事那里直查到了陈牙婆那边,可是再查便一无所获,眉州那边的线索被抹得一干二净。

  思来想去便想来寻寻这康娘子旁敲侧击询问一二。

  谁知这娘子脚店不让外男进去,他便只能在唯一通着外街的灶房处徘徊,希冀能打听到些消息,不成想听到了这一番话。

  登时惊愕失色,转念又佩服不已:没想到这位区区的厨娘,能有这般了不得的见识!

  娘子脚店里,是濮九鸾。

  他得知慈姑有个哥哥,便来寻慈姑,想问问想不想安插她哥哥进国子监。

  本想着等慈姑出来。谁知道店里那个唤作岚娘的小娘子见他来了,眼睛一亮。

  而后冲他鬼鬼祟祟招招手,示意他进店来:“店铺巳时才开门,你先进来。”又将他带到一处窗户处,小声讲:“这里通着灶间,慈姑一会便出来。”

  说完便自己蹑手蹑脚回了柜台,拿起块抹布不住擦拭柜台,眼睛却老是偷偷往这里瞄。

  濮九鸾不懂这小娘子想法,只老老实实待在外头,谁知听到这一番高谈。

  他忍不住要赞声好。

  世间人种种,虽然士大夫口上不说,却总是轻慢厨子、工匠这些手艺人,将他们所做之事视作“不入流”,便是他自己,在知道慈姑身世时心里又何尝不是升起过淡淡的惋惜?可叹一个诗书世家的女儿竟然沦落市井,成为了一介厨娘,烟熏火燎,受尽岁月磋磨。

  如今仔细想来,这想法当真是高高在上,充满了傲慢的审视与廉价的怜悯。

  并不算是从心底深处尊重慈姑。

  反而是慈姑自己,随遇而安,沧浪之水清澈,便笑眯眯濯我缨;沧浪之水浑浊,便坦荡荡濯我足。

  &n

  bsp;她丝毫不怨恨命运,总是坚韧不拔,如那随处可见的二月兰,风将她吹到哪里,她便挣扎着哪里探出头来,扎扎实实扎根,开出满枝繁花。

  先是脱身拿出身契,而后解救哥哥,开起了食铺,经营起了脚店,活得恣意,有声有色,还抽空改变了这家脚店里许多厨子的命运,更为堕入迷津的浪子指路。

  比起她,自己又有什么可值当抱怨命运不公的?

  自己除了年纪比慈姑大,运气比慈姑好些,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濮九鸾站在当地,竟然涌起了许多无地自容。

  “说得好!”濮宝轩冒冒失失推开虚掩的厨房门,探进个脑袋,“康娘子,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慈姑认出了他,这家伙不正是当初叫濮九鸾为十一叔的孩子吗?她歪着头上下审视对方:“你来这里作甚?”

  濮宝轩瞧一眼屋里许多双眼睛,却不怵,呲牙一笑:“我有事寻你商量。”

  慈姑想起那濮九鸾,这人总给自己一种可信赖的踏实感,他的侄儿,应当也不错罢?横竖店里这么多伙计,有事嚷嚷一声便罢,于是收起警觉,跟他往外走去。

  她刚掩上门,灶房里徒弟们便叽叽喳喳开来

  “是个年轻郎君!”

  “生得还不错。”

  “穿的衣裳都是好料子,想必是个富贵人家。”

  “去去去,你把师父想成什么人了,师父才不看重家财呢。”

  “那你说,师父会找个什么样的……”

  “说起来我有个问题,寻常师父的妻子唤做师母,可我们的师父寻的是个男人,该唤做什么?”

  ……

  一会子吕二姐来店里送离刀紫苏膏时,就遇到一个神色格外纠结的岚娘。

  “‘一两银’早上来店里了,可是在门外头站了一会却又自己走了,也不见慈姑了,也不捎句话,这是为何?”

  岚娘嘴里瓜子都不嗑了,立刻扔到丫鬟手里:“什么?!!!莫非是慈姑在灶房里打骂徒弟,打破他心里窈窕淑女之貌?”

  两人正猜着,恰巧此时果子过来送盘子,神秘兮兮冲岚娘眨眼:“岚姐姐,适才灶间来了个身着蓝衣的美男子,约了师父去汴河边谈事哩!”

  岚娘慌得眼睛圆瞪:“‘一两银’穿的是紫衣!”

  姐俩齐齐呜咽一声,恨不得抱头痛哭。

  果子一脸疑惑:“岚姐姐,你在说甚?听不懂哩。”

  却见岚娘与吕二姐齐齐变了脸,一脸正经挥挥手:“无事无事,小孩子去一边玩去。”

  王大娘子王月娥好容易熬到禁足结束。

  等出了闺房,便得知那被她瞧不起的康娘子如今生意红红火火,而那下九流的康娘子脚店如今是汴京城里备受追捧的娘子脚店,城里有许多娘子如今闺阁聚会都时兴选在康娘子脚店。

  还有些汴京城外的故交小娘子们,特意写信来请她代为购买康娘子脚店的一些点心呢。

  王月娥恨得咬牙切齿,将信件团团揉皱,厉声吩咐奴婢:“梳头,更衣,我要去甜杏巷。”

  偏那个侍女是新来的,不知根底加了句:“娘子这是要去康娘子脚店吧?”

  立刻被她甩了一耳光。

  侍女吓得跪在地上拼命磕头,周围的丫鬟帮她求情:“大娘子,这是新来的丫鬟,唤做小红,不懂规矩,还请娘子开恩。”这才罢了。

  待到马车粼粼驰到甜杏巷,王月娥瞧着门口冷落,冷笑一声:“说什么生意红火,原来不过是吹牛!”

  其实是因为店里还未开张的缘故。

  贴身丫鬟见她心绪不佳,便凑上来请功:“奴下去帮娘子瞧瞧动静?”

  王月娥鼻子里“嗯”了一声,一个区区的娘子脚店,犯不得自己亲自出马。

  谁知丫鬟下车后不久便惶恐跑了过来,低声道:“娘子,濮家的轩公子正在巷口哩。”

  真的?!王月娥当时见过濮宝轩后便惦记上了他,谁知今儿又在这里相见,难道这便是所谓的缘分么?王月娥猛地睁开眼睛,尽是欢喜:“快快快,驾马过去。”

  丫鬟忙拦住车夫,一脸为难,半响才吞吞吐吐道:“他与那位康娘子正站在河边说话哩。”

  作者有话要说:点题啦点题啦,文名的由来!

  点题的汤圆叉着腰站在晋江门口发出自豪的鸽子叫:咕咕咕咕咕!

  想对每一位看到这里的小天使说:不要放弃自己,每一条人生经历或许都在冥冥之中帮助你走向命中注定之路。相信自己一定是天选之子!拿的是主角剧本!加油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