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来回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19      字数:2212
  说实话,朱慈烺并不想看到如此,但是这却也由不得他。

  他虽然思想超前,并且有很大的实力但是,他的力量也不足以抵挡历史的滚滚车轮。

  就这样,女真消停了,倭奴还在经营朝鲜,关内一团乱麻,所有人都暂时忽略了辽东半岛这块地方。

  现如今可谓是外部问题暂时没有,内部一片欣欣向荣,接下来就是整理内政了。

  朱慈烺熟悉了一下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随后,便将所有的官员召集了起来开始开会。

  这次开会和以往不同,以前开会的时候,大家都堆在一起,朱慈烺坐着其他人大多都站着。

  这次开会,朱慈烺模仿现代的开会模式,再金州府衙摆了一个长长的会议桌,朱慈烺背后是黑板,对面是辽东的地形图和整个大明的地形图。

  会议桌周围,有着各自的名牌,大家按名牌落座。

  朱慈烺在辽东的那些手下基本上全都来了,左边一侧是武将,右边一侧是文官。

  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沓硬纸可以做笔记用,旁边还有砚台和毛笔。

  刘汉勇徐尚真等人看着这玩意,很是新奇,拍拍这摸摸那,一副没进过城的乡下人一般。

  等人来的差不多了,朱慈烺也出现在了会议室。

  众人起身施礼:“参见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来起来。”说话间朱慈烺将一沓文书放到了自己的桌子面前。

  “好了,这次除了关将军,基本上都来齐了啊!”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满脸兴奋。

  朱慈烺也不废话,开门见山道:“李贤,这段时间辽东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吧,说说吧,现在咱们有多少人口、粮草、银两。”

  这些事情本来都是徐胜年负责的,但是这段时间安排朝鲜流民,再加上筹备军粮、整备军需等问题,徐胜年忙的焦头烂额,正好李贤来到了辽东,所以这些事情朱慈烺就让徐胜年交给了李贤。

  李贤同志也是位相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将整个辽东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并且调度起来如臂挥使。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本是一国宰辅,区区辽东何足挂齿。

  毫无疑问,说这话很狂,但是他也有狂的资本。

  李贤起身说道:“回殿下,现在我们治下的百姓,总共有二百八十六万,其中安置的朝鲜民族,总共有六十八万,目前还在有不少朝鲜流民正在向着我们这边靠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年底应该能够达到三百万。”

  明末人口数量争议很大,但是大数在四千万以上但是超不过六千万(包括李自成张献忠等控制的区域)。

  明末,大明的面积在四百万平方公里左右,辽东半岛面积在三万平方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占地面积不足大明总面积百分之一的地方,居然囤积着大明将近百分之五的人口。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而缔造这个奇迹的正是朱慈烺。

  从最初的安民政策,到稳固的防线,再加上后来拼了命的从多尔衮手中赎回俘虏,以及召集朝鲜的难民。

  现如今,朱慈烺手中的这三百万人口,每年给缴纳的税赋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而人口对于政权而言,是最基础的东西,有了人口才能收税,才能募兵,才能打仗,才能开发土地,才能招募人才,修建城池等等等等,没有人口,一切都是白搭。

  当然,有了人口也只是开始,毕竟,人口虽然能够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但是同时如果处理不好也是麻烦,因为是个人就要吃饭,如果不能吃饭,不用三天这三百万人就会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你干掉。

  所以,李贤马上又汇报了另外一项数据。

  “目前,农户占据其中的八成,共计约二百二十九万,从大石桥、盘锦一支延伸到鸭绿江东岸所有能够开发的土地,基本上都播种上了粮食,其中番薯土豆等保障性粮食占据耕地的七成,去年产粮食约为七百万担粮食,基本上足够全体民众食用。”

  “剩下的三成,则种植大米、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产量约为一百八十万担粮食左右,易于储存的粮食基本都收购储存了起来。”

  “再加上之前各个城池的存粮还有从南洋以及关内购买的粮食,目前我们仓库之中,已经囤积了二十万担粮食,供应军队食用绰绰有余。”

  这个数字说起来也是让朱慈烺感觉到可笑,之前打仗的时候,国内粮价吃紧,粮食供应不足,现如今经过几个月的缓和,确是多出了二十万担粮食。

  这二十万担粮食要是早点出现,估计朱慈烺早就将加藤鹰正赶下海了。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一部分是从海城运送回来的。

  真要是算下来,存粮也没有多少。

  不过年产的粮食确是足够让朱慈烺放心了,这近千万的粮食产量(不是赋税),足够让辽东的人,吃饱肚子还能够有所剩余。

  其实,农民们很简单,只要填饱了肚子,他们就不会闹事,就是贪官污吏欺压,就是乡绅恶霸殴打,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造反,可是很多人却是自己家里的东西吃不完,确是也不给这些老百姓们吃口饭,最终吃不起饭的老百姓,没办法了,也只能造反。

  谈完了粮食,李贤继续谈银两。

  “目前,除了农户之外,咱们剩下的人口,便只有工匠户籍了。”

  “现在,已经开办工厂六百四十二家,其中铁器类工厂一百一十二家,肥皂类工厂三十六家,粮食储存加工的工厂七十二家,石灰水泥类工厂一百一十二家、木材类工厂六十七家,玻璃制作工厂四十三家,建筑工程类的工匠队伍一百一十三家,剩下的都会一些小型工厂。”

  “这些匠户全在这里面,这些工厂的营收去年一年是三千五百万两白银,其中工人工资约为两千三百八十二万两,军饷、基础建设支出五百万两,购买粮草军需和基础材料五百万两,其他修缮类支出一百一十万两,基础教育投入,五十八万两白银,目前外债还剩下四十余万两白银。”

  “另外目前还有军户补贴以及战争抚恤支出需要八十万两白银。”

  “总共欠债一百二十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