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真正的理由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17      字数:2212
  朱慈烺明白,自己去京城凶多吉少,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牌,那就是同归于尽的底牌。

  现在张成功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陕西,并没有在京城,说起来京城也算是空虚。

  如果被人攻击,肯定防御不了多久,所以自己只要摆出玩命的架势,那朱慈炯就不一定真的敢动自己。

  因为,他明白于谦的能力,也知道自己麾下这些悍将的能力,如果将他们激怒,他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这也是朱慈烺最大的依仗。

  朱慈烺对面的于谦闻言也是咽了一口唾沫。

  见他如此,朱慈烺又接着说道:“其实,不止是为了李贤、侯询他们,我也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整个辽东。”

  “我父亲驾崩,我在朝鲜作战,甚至没有看父亲的最后一面,在那时我没有办法,相信父亲和列祖列宗也能够理解。”

  “后来回到金州,各方形势复杂多变,我没有办法也只能留在金州处理政事。”

  “而现在事情已经处理完毕,各方都已经安排下去了,我再也没有理由不去看望父皇了,如果真的贪生怕死,不去看父皇,那即是不忠也是不孝。”

  “而眼睁睁的看着李贤、侯询等人被杀,确是不仁不义。”

  “如此不仁不义之人,又怎能让天下人,让我的属下们服气?”

  听到这话,于谦站起身来开始在房间之中渡步,片刻之后,他对着朱慈烺说道:“现在,不是和他们讲仁义的时候啊,你活着,我们才有未来,你死了整个辽东都会化作一盘散沙。”

  朱慈烺摇头又说出了第三个理由:“现如今,各省的王爷,官员,天下的百姓,全都看着呢。”

  “大家都知道我辽东王有可能造反,如果我现在造反了,就是出师无名。”

  “而如果我现在去了京城,那从名声上我们和朱慈炯就磨平了,而如果他执意要将我杀了,那他又有什么理由呢?”

  “他要是真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杀了我,那天下人又会如何看他?”

  “到时候,只要有人顺手一推,他的江山必定就会不稳,所以他必定不会杀我,我想他最多只可能将我囚禁起来。”

  “而到了那时候,我们在大节上已经不亏了,到最后再想办法逃出来便是!”

  于谦看着朱慈烺心中十分想要笑出来,他轻声道:“殿下,您说的容易,如果他想要囚禁你,那必定是京城最严密的牢房,你又怎么可能说逃出来就逃出来呢?”

  “京城之中目前还有我的暗桩,我很有把握能够逃出来。”朱慈烺说道

  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家伙,于谦一时间有些不知再如何劝解。

  片刻之后,他开口道:“这个事情太大,我不能做主,我要将所有人都叫回来!”

  然而,朱慈烺确是将他拉住。“不必,我意已决,我之所以告诉你,只是因为你有能力,能够在我离开的这段期间掌控好整个辽东,而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

  ……

  阳光明媚,温暖的光芒撒在大地上,门前的那个躺椅上,杨若虚对于二人的争吵恍若未闻,他还在抚摸着自己的肚子,似乎二人争吵的事情,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眼见着双方的争吵越来越激烈,一旁一直在门口倾听二人争吵的杨若虚轻声开口道:“大人,听他的吧,你说的那些,我都已经说过无数次了,我说服不了他,我想你也说服不了他,随他去吧,我相信他能够全须全尾的去京城,也能够全须全尾的从京城回来。”

  此话一出,于谦不说话了,他看向杨若虚问道:“王妃,你知道你自己再说什么吗?”

  杨若虚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他去京城九死一生,不过他想要去,我就支持他。”

  说罢,他看向于谦说道:“于大人,辽东的事情拜托了!”

  于谦瞪大了眼睛,他看着这夫妻二人,满脸的不敢相信,片刻之后,他来到杨若虚面前道:“王妃,据我所知,你不是这种任性胡来的性子啊,你怎么也……”

  杨若虚看向朱慈烺,一脸的深情,随后他又微笑的看着于谦说道:“于大人,你和我夫君虽然是知己,虽然一个眼神就能够心领神会,但是却未必心意相通。”

  “刚才,我夫君说了三个要去的理由都没能说服你,那我就说出来第四个。”

  于谦闭上了嘴巴,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一旁的杨若虚淡然开口道:“这是我的家事。”

  此话一出,于谦心中一震,在开会刚开始的时候,朱慈烺就曾经说过这句话,并且还为此给诸位将领道歉。

  很多人都觉得这话是和他们客气客气,然而没想到,杨若虚却再次说出了这话。

  “于大人,您不想让大明再内斗,互相消耗,百姓们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了,我夫君同样也不想。”

  “他曾经和我说过,如果有一天天下大定,他还想着让我去海上和他一起周游列国,游山玩水。”

  “他的目标并不是想要这天下,与之相反,他恰恰觉得这天下对他来说是累赘。”

  “他这次进京,也算是单刀赴会,他会和朱慈炯交谈,如果他确实有能力,能够将整个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那朱慈烺会做出承诺,帮助他歼灭后金之后,便完全退出大明。”

  “而如果朱慈炯没有那个能力治理国家,他也会用最温和的方式,劝解朱慈炯,尽量避免发生战争,到时候劳民伤财,生灵涂炭,一发不可收拾。”

  “而如果朱慈炯执迷不悟,开战才是最后的选择。”

  “夫君,我这样说的,是不是你内心真正的想法?”

  于谦看向朱慈烺,后者也是全身一震。

  他的这些想法,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包括杨若虚。

  他是一个现代人,见惯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见惯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了全力,父子、兄弟、叔侄这些至亲们拔剑相向,最终你死我活。

  在明朝,就有四次这样的例子,每次都是生灵涂炭,一片狼藉,失败的人,身体死了。

  而成功的人,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他们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得到最为真切的质问。

  这些斗争,是朱慈烺最为不喜的,他也已经准备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