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帝崩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16      字数:2231
  朱慈炯看着崇祯苍白的脸色,心中一痛,他沉声说道:“就这样吧,反正他也活不了几天了,明天你就让你的人上书,让我进行监国,他就如此吧。”

  听到这话,陈矩沉声说道:“他不死,你监国无名!”

  朱慈炯抬头看向陈矩说道:“没有什么有名无名,只要张成功将兵带到京城,那些官员们,就算是不承认也得承认。”

  说到这里,朱慈炯眼神之中满是狠辣。

  然而,就在这时,崇祯似乎是听到了什么,他轻声说道:“慈烺,是你回来了吗?诏书我已经写好了,就在枕头下面,登基,登基!”

  此话一出,朱慈炯和陈矩二人瞬间瞪大了眼睛。

  朱慈炯连忙伸手将崇祯的枕头掀翻,只见下面确实有着一封诏书。

  上面写着很短的一句话。

  “皇位传于嫡长子朱慈烺!”

  看到这诏书,朱慈炯瞬间爆发出澎湃的杀意,他看着崇祯质问道:“父皇,我究竟哪里比不过他?嗯?我究竟哪里比不过他?”

  然而,此时的崇祯早就已经意识不清,面对朱慈炯的质问,他只能摇了摇头说道:“你不是他,你不是他,快让他来,继位登基!”

  到了这一步,朱慈炯再也忍不住了,他掰开崇祯的嘴巴直接将那一碗水灌了进去。

  崇祯获得水,自然是大口痛饮,然而片刻之后,崇祯便没了生息。

  看着崇祯的遗体,朱慈炯哀嚎一声说道:“父皇驾崩了!”

  ……

  后世历史课本之中是如此记载崇祯的。

  帝承神、熹之后,即位之初,机敏果断,扫除阉党,政治清明,愿天下太平,励精图治。

  惜天下大势非一人之力可挽回,天下灾情不断,兵祸连接,流民四起,糜烂万里。

  朝中,党争不断,贪污腐化,一片狼藉。

  外部强敌环伺,女真大兴,数次扣关,天下为之荼毒。

  至十七年,殚精竭虑,惩恶扬善,心力交瘁,勤恳节俭,然天下依旧,流民四起,国内空虚,边疆几欲破碎。

  情急之下,病重身退,由时任太子朱慈烺监国。

  后太子主外,帝君主内。

  内外协同,斩张献忠,退李自成,于辽东大破二十万女真精锐。

  北结蒙古,南开海洋,赈济灾民,事必躬亲,税收盈余,天下终得中兴之像。

  然,天命无常,二十一年,帝崩!

  崇祯驾崩的那天,天降大雨,惊雷不断,算算时间,正是朱慈烺率领骑兵血战济尔哈朗,以血肉之躯战胜了战无不胜的女真骑兵。

  崇祯帝驾崩之后,内阁当即做出反应,通达全国,号召所有王宫贵胄前来吊丧。

  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远在朝鲜的朱慈烺前来奔丧。

  很明显,内阁明白,现在崇祯驾崩意味着什么,李贤、梁储等朱慈烺的嫡系自然不必说,而身为候华年的爷爷,侯询更是以最快的速度以内阁次辅的权利下达了这些命令。

  这些命令根本不用商议,这是历来的惯例,只不过一般情况下,皇帝驾崩并不会将所有的王宫贵胄全部召集过来。

  然而,这次李贤和梁储等人,确是严令所有的王爷必须全部到场。

  之所以如此,一来是为了给朱慈烺争取时间,毕竟远在朝鲜的他听到消息之后,肯定要几天,更何况现在的他还身陷囹圄,真正赶回来需要半个月。

  同时,也是在造势,如果全部的王爷都来到这里,正在京城的朱慈炯肯定也不敢乱来。

  然而,这些命令刚刚散发出去,便被截了。

  截他们的人,便是张成功。

  ……

  朱慈炯看着正在向着崇祯遗体跪拜的群臣,一身孝衣的他,拿出了一张遗诏悲痛道:“先皇驾崩之时,曾经将遗诏交给我,等到诸位大臣到来之后再宣读,现如今大臣都已经来到了,这遗诏,还请户部尚书侯大人宣读一下。”

  听到这话,侯询心中就是一沉。

  之前他便料想到朱慈炯会在这时候打时间差抢夺皇位,所以他才特意下令让各省王爷进京。

  因为按照惯例,宣读遗诏的时候,应该要有哪些王爷们,尤其是几个血统比较近的。

  用今天的的术语来说,应该就是,宣读遗书,所有有继承权的人,都应该到场。

  然而,现在的朱慈炯似乎是等不及了,现在就要继位。

  这遗诏的内容不必说,侯询也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这种情况下,如果宣读遗诏,基本上就是承认了朱慈炯当皇帝的合法性。

  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宣读这份遗诏。

  于是侯询躬身说道:“现在各省的王爷都还没有到,现在宣读遗诏于法理不符,还请王爷将遗诏交给我保管,等到各省王爷都来到之后,再进行宣读。”

  听到这话,朱慈炯一声冷笑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朝廷正在多事之秋,朝鲜的战局也已经陷入绝境。”

  “江南各省又有天灾不断,还是早早看清楚父皇想要册立谁为新君的好。”

  “这样一来,天下才能安定。”

  这也是个理由,而且也十分充足,然而侯询却也是老狐狸,他闻言思索片刻说道:“现如今有内阁在,又王爷在国事可以运转,一切还是等各省的王爷来到之后再说吧。”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大明朝的皇帝其实不太重要。

  前期朱元璋搞中央集权,将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这种情况有好处也有坏处。

  中央集权可以让办事效率提高很多倍,但是同时责任也更多,皇帝往往需要二十小时办公。

  朱元璋本人是劳模,再加上有太子朱标帮忙,所以干的相当不错。

  可是后来者没有他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权利和责任也就一点点分出去了。

  给了内阁票拟的权利,给了司礼监批红的权利。

  皇帝只需要掌控这两个部门,就能掌控天下。

  同时,只要这两个部门存在,也能保证天下的运转。

  内阁之中侯询等人都在,而司礼监中,除了王承恩暴毙身亡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被渗透了。

  这一点双方势均力敌。

  所以,双方的博弈点便是谁能够成为新的皇帝,谁就能够获得真正的胜利。

  在侯询眼中,这圣旨无论如何也不能宣读,只要宣读了,就代表着这场政治斗争的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