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种田纳税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08      字数:2233
  杨若虚的构想也是有道理,趁着天灾收复陕西确是可行之法,只不过,目前来说,大明还是没有太多的余力。

  而且,百姓造反也不全部是因为天灾,官员对老百姓的苛政,也是一大部分。

  明朝对老百姓的赋税不高,但是地主阶级剥削严重,再加上各个官员层层加码,贪污受贿,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本来都能活下去的,结果却被这些官员又给活生生逼死了。

  如果当年建立明朝的朱元璋知道这件事之后,怕是要气的活过来。

  朱慈烺沉思良久最终也只能是一声轻叹。

  “幸运的是我大明有海瑞、于谦这等清廉的官员,但是不幸的是,只有海瑞和于谦这两个人。”

  诚然,这两个人的人品和工作能力确实是毋庸置疑,但是只有这两个人对于整个全局来说也是没有太大用处。

  于谦整顿军政就已经是焦头烂额了,不可能再插手地方官的赈灾。

  而海瑞则主要在南方稳定局势,他如果能够去北方的话,怕是早去赈灾了,哪里还用得着给朱慈烺写信?

  杨若虚将手搭在了朱慈烺的胸膛之上,随后柔声说道:“有些事情,你就算是操心,也无能为力,不如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关内就算出现大乱,最多也就是地方官再洗牌一次。”

  “而你,只要稳定住了辽东,陛下就能稳定住关内。”

  “怕是也只有如此了。”朱慈烺一声长叹,最终闭上了眼睛。

  ……

  河南。

  所谓春雨贵如油。

  然而,现如今的春雨确是要比黄金还要贵了。

  头顶上的青天如同被清洗过一般,万里无云,骄阳似火,照射在大地上,还不到四月份,便已经有了六月份一般的酷暑。

  不时有风吹过,划在人的脸上火辣辣的疼。

  一个老农从自己的破茅屋中走了出来,他的肤色黝黑,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沟壑。

  他抬头看了看日头,额头上深深地抬头纹如同江河一般,将汗水挤压在里面。

  “唉!”一声长叹,老农一屁股坐到了台阶上:“今年,怕是又要绝收了。”

  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从田间地头跑了过来,他指着身后说道:“爷爷,河里的水都干了,叔伯们都在河里抓鱼呢。”

  老农并没有说话,而是目视前方,只见远处的大地上,已经开始龟裂,太阳光炙烤着大地。

  大地的尽头,一群差役穿着红色的衣服,正大摇大摆向着这里走来。

  老农脸上古井无波,也不只是习惯了还是麻木了。

  带着差役的是穿着蓝色官服的一个中年人,中年人矮胖矮胖的,嘴角留着八字胡,他将双手负在背后吆喝道:“陈家村的人都过来,都过来。”

  那些抓鱼的村民全都跑了过来,这些人认得这个八字胡,他是县里的主簿,主管收税。

  老农也佝偻着腰走到了前方,准备听主簿训话。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主簿装模作样的拿出了一份告示说道:“奉知府大人的喻令,本官前来收取今年夏季的赋税,你们陈家村总共有人八十五口,田地五千九百七十二亩,一共所缴纳赋税为粮食五千六百担,折合银两,七千八百六十二两,限期一个月内缴纳清,不然的话大刑伺候!”

  听到这话,一个年轻人当即怒了,他呵斥道:“你眼睛瞎吗?这天气干旱,播下去的种子全都旱死了,我们拿什么缴纳赋税?”

  主簿眉毛一横冷声说道:“你是什么东西,敢和我这么说话?给我打!”

  几个差役上前,直接将年轻人按在了地上,随后水火棍开始朝着年轻人的屁股上猛砸,几下子过去皮开肉绽。

  年轻人虽说体格不错,但是这么多年饥饿,确是瘦骨嶙峋,根本经不住,几棍子下去直接晕了过去。

  旁边一个老妇人连忙上前。

  “大人,饶命,饶命啊!”

  那主簿也不想将他打死,毕竟一个人口一年还能多缴纳一些税负。

  他摆了摆手说道:“我已经通知你们了,尽快筹措粮食,不然的话,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说罢,主簿将账本夹在腰间随后又骑上了来时的小毛驴,带着那些差役远去了。

  老农脸上看不出喜怒,这时几个年轻人将老农围在了当中。

  “村长,这怎么办啊!就算是丰收年缴纳这些赋税,我们也很难活过,现如今粮食绝收,我们手中只有前两年免税时候存下的那些粮食,活过今年都是问题,真要是让这些人收缴了去,那咱们也就别活了。”

  “是啊村长,您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

  一群人叽叽喳喳一阵之后,老农一声长叹说道:“吃他娘,喝他娘。”

  听到这话,所有人目光中都流露出一丝惊恐。

  因为这话的后半句是: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些年轻人全都咽了口吐沫,随后一个个默不作声的开始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开始收拾东西。

  在徐尚真担任两省总督的时候,他奉行着乱世用重典的选择,将一些在地方上为虎作伥的混混恶霸,以及少部分掠夺民财的地主们,全都干掉了。

  如此一来,山西河南两地,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秩序。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个省份都是处于军政状态。

  由军队直接参与治理,这些粗人不读大明律,做事判刑全都看心情,以及自己的良心。

  张三偷鸡摸狗,直接剁手。

  李四偷看人家洗澡,直接挖去双眼。

  王二麻子欺负老实人,直接把脑袋砍下来。

  刘六纵容自己家的狗胡乱咬人,直接将他丢进狗窝实行犬决。

  刘七仗着自己未成年,坏事做绝,直接点天灯。

  ……

  在这种高压之下,所谓的乱世直接消失。

  只要有人犯罪被检举,基本上得落个残疾,后世根据统计,自徐尚真当政的这两年,这两省中因为犯罪被砍头的人高达两万之众,比之崇祯一朝好几年杀的都多。

  那些做坏事被砍手剁脚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人大多都在痛苦中死去。

  后世的一些法律血家曾经对这些案件批评过,表示这些案件都太不人性,违背了建立法律的初衷是错误的,后世应该避免。

  甚至应该为这些人平反昭雪,让他们得到公正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