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横扫朝鲜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08      字数:2262
  在壬辰倭乱中期,朝鲜人组成的游击队(义军),也让日本的那些名将吃了不少苦头。

  朱慈烺沉思良久之后,开口道:“那就先不要管了,就当不知道,如果现在写信给清朝,最后再让朝鲜知道了,到时候不好交代。”

  无论如何,朝鲜还是认明朝这个大哥的,如果这件事穿出去,那便会成为大哥唆使流氓去打劫小弟,这话好说不好听。

  就这样, 清朝陷入了疯狂,而明朝则陷入了沉默(短时间),而朝鲜则陷入了哭泣。

  从李成贵光荣革命以后,这波人就不太能打仗。

  原因很简单,地理位置特殊。

  上过地理课的都知道,朝鲜半岛唯一的邻国就是华夏这片土地。

  毕竟当时俄罗斯还排不上号,而西伯利亚也没人开发,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

  而海上邻国也只有日本。

  之前说过,李成贵向朱元璋称臣以后,两家关系便一直不错。

  朝鲜称呼明朝人为天朝,称呼明军为天军。

  而且,时不时还送个公主过来,给明朝皇帝当老婆。

  这么听话的小弟,明朝自然是找不到理由收拾。

  而朝鲜海上邻国日本则比较特殊,从公元1467年开始,日本开启战国时代,一直打了一百多年,内斗打的不亦乐乎,自然也没空和朝鲜干仗。

  所以,从朱元璋和收了朝鲜这个小弟之后,朝鲜几乎二百多年没打过仗。

  这种爱好和平的国家,当兵纯属就是混饭吃的职业,训练之类的根本没人管,将领更是全都是酒囊饭袋。

  当然,不打仗也得找活干,具体来说就是政治斗争,什么东人党、西人党、南人派、北人派,斗的是乱七八糟,比之明朝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至于在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的时候,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将朝鲜国王赶到了鸭绿江边,比后来麦克阿瑟干的还要快。

  而朝鲜国王也不愧是国王,知道自己手下几斤几两,他也不组织人抵抗,只是拼了命的找明朝大哥要渡江内附。

  还放出话来,宁可死在明朝,也不回去了。

  虽说干出来个李舜臣,但是也难逃败局,而李舜臣后来也差点被政治斗争弄死。

  之后,朝鲜自然也没有吸取教训,一直到后金崛起。

  济尔哈朗打这种国家,基本上就是奥运会拳击冠军去殴打一个残疾人。

  虽说因为行军路线问题,济尔哈朗并没有带过来太多的骑兵部队,但是就步兵来说,强壮的女真人,也能碾压朝鲜人。

  从入朝开始,朝鲜军队便只有一个动作,既不是奋起反击死战到底,也不是挖坑打埋伏,而是十分默契的望风而逃。

  整个过程实在是不值一提,有多快跑多快,不到半个月,平壤陷落,朝鲜国王傻眼了。

  日本进攻朝鲜他还能往鸭绿江边逃跑,来个渡江内附,但是清朝进攻他能往哪里跑?

  朝鲜海峡找日本渡江内附?

  于是,朝鲜国王一边给清朝写降书,一边给明朝写求援信。

  清朝收到降书之后,反应很特别,或者说没啥反应,只是说了一句:“知道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还打?都他娘把汉城打掉了。

  京城这边收到朝鲜求援信之后,则比较激动。

  一场朝堂混战再次开始,以侯询为首的文官集团自然是不想打。

  原因很简单,没钱。

  当年抗倭援朝明朝花费了上千万两白银,捞到的好处,也就朝鲜的几封感谢信。

  现如今国内还欠着一屁股窟窿,李自成、张成功也还没有搞定,要是再这么打一场,那国内经济怕是要崩盘。

  而另一边的于谦则力主出兵,原因自然也是横竖都得打,不然好不容易遏制住的清朝,肯定又会恢复过来。

  双方你来我往,在朝堂之上辩论数天数夜,最终传来消息。

  济尔哈朗退兵了,朝鲜损失惨重。

  这下消停了。

  最后,于谦找崇祯下了一道圣旨,将支援朝鲜的差使给了朱慈烺。

  至于军费,则让朱慈烺自己想办法。

  这正是朱慈烺想要的结果。

  有了这个圣旨,他就能合理合法的搞钱了。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金州的一间巨大的房屋之中,伴随着一连串机械轴转动的声音,一个庞大的机器开始旋转。

  一旁的锅炉用煤炭烧着,旁边连接着巨大的管道,而锅炉上方则有着一个汽笛。

  这是宋应星发明的机关,能够在蒸汽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主动开闸放气,而等到内部气压正常的时候,这汽笛又会主动回收,堵住出气口。

  管道的尽头,则是一连串的齿轮。

  这些齿轮带动着一个巨大的铁磨盘在哪里旋转,而铁磨盘下方也是刚刚开采出来的石灰岩。

  磨盘周围是高高的台子,上面用铁架搭建成了细密的网络,可以让铁渣等物品投放进去,同时可以避免人掉进去。

  轰隆!轰隆!

  因为没有轴承这种高精密的部件,再加上制造出来的齿轮较为粗糙,所以这机器发动的时候,总会发出巨大的声响。

  就在这机器安然运转了二十多分钟之后,伴随着一声爆鸣,一个齿轮因为经受不起巨大的力量直接爆碎。

  幸亏在朱慈烺的建议下,在齿轮周围全部安装了防护板,不然的话,这齿轮崩碎飞溅的力气,足矣将人的脑瓜子砸穿。

  看了看时间,宋应星开口道:“大概不到两刻,这已经是极限了。”

  “盖州的铁矿质量太差,纵然是经过再多的煅烧,也经受不起这种力量,现在我们要么减轻负重,要么我们就要去寻找新的铁矿。”

  一旁的朱慈烺闻言是一阵沉默。

  新的铁矿这种事情,绝对不是说句话就行了,古代没有勘探设备,想要挖矿,要么就是外面露出矿床,要么就是自古以来的矿山。

  朱慈烺能在盖州发现鞍矿的边边角角已经是运气爆棚了。

  想要挖优等矿,怕是要等到几十年之后,他占领澳大利亚了。

  而减轻负重这种事,也不好说。

  朱慈烺制造蒸汽机主要就是想要将火车、轮船、坦克以及制造车间这类的东西弄出来。

  这其中火车所需要的动力,绝对是最大的,还有螺旋桨的轮船等。

  想要让这些东西大放异彩,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

  然而,看着现在这情况,想要短时间内提升蒸汽机的力量是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