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再回淳安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02      字数:2215
  淳安,这是个老地方了,去年朱慈烺曾经在这里修筑河堤,和这里的百姓也算是打成一片。

  在这里当试点县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且浙江最大的三个地主都已经被朱慈烺摆平,剩下的那些小鱼小虾,应该够不成太大的威胁。

  崇祯十九年七月十六日。

  鬼节刚过,朱慈烺便带人来到了淳安。

  因为刘汉勇归根结底还是个武将,朱慈烺又把已经重振江南制造局的王子昂拉了过来。

  这家伙算数是把好手,而且脑子灵光,用来搞这个正合适。

  当然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八百多士兵。

  淳安县衙。

  当县令马宁远收到外面的人通报的时候,火烧屁股似得跑了过来。

  还没见到朱慈烺,他便远远的高呼道:“小臣淳安县令马宁远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慈烺旁边只有王子昂,刘汉勇已经被他打发去扎营了。

  “免礼平身。”

  马宁远站起身来满脸笑容道:“太子殿下,您怎么有空回淳安来看看了?”

  之前修河堤的时候,朱慈烺和马宁远打过交道,这家伙很明显是个墙头草,在朱慈烺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之前,一直在两面讨好。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虽说也贪点但是也算是为了养家糊口,办事也算可以。

  “马宁远,本宫这次下江南顺带回来看看去年我修的河堤如何了。”

  朱慈烺自然不可能直接道明真是目的,所以便碎觉找了个借口。

  马宁远闻言立刻竖起了大拇指说道:“殿下,您负责检修的河堤那就四个字——固若金汤!”

  “去年河迅的时候,石子都没掉一个。”

  “不过小官还是在今年用了一些银两加固了一下,嘿嘿。”

  马宁远满脸堆笑,其中带着几分讨好的意味。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去吧。”朱慈烺随口说道。

  “好好好,快请。”说着,马宁远便开始头前带路。

  “殿下,您不知道,去年工部的人过来考察河堤,把您这段河堤都快夸出花来了,什么好词都用上了,固若金汤、万年不朽、鬼斧神工、您老人家简直就是鲁班再生。”

  “还有咱们淳安的百姓啊,也都念着您的好呢,有些家里甚至还供着您的画像呢,据说拜一拜,能长命百岁呢。”

  “还有咱们县衙的衙役们,他们……”

  马宁远这家伙,天生拍马屁的材料,自从看到朱慈烺后,嘴巴就没停过。

  从河堤的坚固程度,一直吹到了淳安百姓对朱慈烺的感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不过,对于这些恭维的话,朱慈烺也只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这种鬼话要是听听还行,要是真信了,就傻了。

  因为朱慈烺的叮嘱,所以三人都是穿的便服,并且没有带侍卫。

  来到河堤之上的时候,太阳还很毒辣,不过河堤周围树木环绕,新安江的水流也很湍急,不时还有微风吹过,总体来说还算是安然自在。

  凌辰随意的将双手插在袖口里面:“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马宁远闻言立刻又开口道:“太子殿下,您从去年开始,败李自成,赈灾冀鲁、检修河堤,斩杀张献忠,大破建奴,北联蒙古,南灭荷兰。”

  “如此文治武功,普天之下的太子,也只有您一个了,现在国家虽然没有大定,但是您为该休息休息了。”

  “这样,您就在这淳安住上一段时间如何?”

  朱慈烺瞥了他道:“我倒是想休息啊,但是现如今国库空虚,辽东军饷还欠着上千万,各地军饷更是欠了不知道多少,哪里闲的住嘛。”

  马宁远闻言立刻堆笑道:“听说,咱大明和那英格兰、葡萄牙之流,谈成了不少生意,只要再过两年,应该就能缓过来了吧。”

  旁边的王子昂上前一步道:“马大人此言差矣,虽说谈成了生意,但是那生意一年只做一次,而且成本也不低,杂七杂八算下来,也只能勉强维持朝廷开支,想要缓过来还得在想办法。”

  王子昂刚才一直没说话,所以那马宁远便将其当做普通侍卫或者书童的身份。

  然而,王子昂这一番话确是不俗,于是马宁远便开口问道:“不知这位大人是……”

  朱慈烺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介绍,于是他指向王子昂道:“王子昂,江南制造局总管,挂职户部山西司郎中。”

  听到这话,马宁远连忙拱手道:“见过王大人,找人有眼不识泰山,真是怠慢了。”

  王子昂也是老实人,见他如此客气连忙作揖还礼。

  “哪里哪里,都是为国家办事,为民众和陛下分忧,那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朱慈烺并没有理会二人,而是随手指向远方的一大片田地说道:“哪里之前是蒋石开的土地吧。”

  马宁远手搭凉棚向着远处眺望而去,随后点头道:“是的太子,蒋石开这厮勾结倭寇被抓之后,他的土地便被一个姓李的富商收购了,现在还是本地农民在耕种。”

  果然,没了蒋石开,还有李石开。

  朱慈烺微微点头,然后装作不经意的问道:“那这个李富商,一年为国家缴纳多少赋税呢?”

  听到这话,马宁远顿时露出了一副苦巴巴的表情说道:“殿下,咱们大明的规矩身上有功名的士人不用纳税,这姓李的富商名叫李九成,是杭州府的一个举人,所以不用纳税。”

  听到这话,朱慈烺点了点头道:“那淳安的税赋主要都是谁开出?”

  “呃,自然是那些非士人的农户了,还有商人,去年淳安一县上交了三万两千八百两银子,还有一些粮食布料之类的。”马宁远对税务之类的事情很熟悉,所以说的很清楚。

  朱慈烺微微点头,然后指着在土地中耕耘的农民说道:“那给这李九成耕种的这些农民,需要给这李九成缴纳多少佃租呢?”

  马宁远接着说道:“也是十抽一,不过要是将土地卖给这李九成,还能拿四十多两银子,就是地段差的也能拿三十两银子。”

  “有些农户为了银子,就把土地卖给了李九成,然后继续给李九成种地。”

  “不过,这李九成也算厚道,从来不多收,所以他手下的那些佃农们过得还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