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削藩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01      字数:2222
  想到这里,朱慈烺眼前一亮。

  去年他和浙江三大家族闹事的时候,曾经接住过张献忠的名头。

  结果吓得那三大家族乖乖交出了银子。

  现在,张献忠虽然起了,但是现在他的继任者张成功却是已经掌握了大全,他盘踞在四川一带休养生息。

  这里民风彪悍,人民作战勇猛,土地也较为肥沃,有着天府之国的美称。

  由余外围全都是山区,想要攻进去实在有些困难,所以朱慈烺也一只放着没有搭理,

  而这家伙自从去年干掉张献忠手下的四个大将之后,也是相当消停,甚至比李自成还要消停,一次出川的记录都没有,打着他的名号吓唬那些王爷们好像有点不靠谱。

  想到这里,朱慈烺托腮说道:“这江南附近,除了张成功,还有其他别的悍匪吗?”

  这就是兵部的事情了,张煌言上前道:“殿下,之前倭寇和蛮夷都挺多的,自从您在台湾歼灭了八万多倭奴之后,倭寇就几乎绝迹了。”

  “蛮夷最近也没有闹事的迹象。”

  听到这话,朱慈烺也是哭笑不得,他万没想到,自己一杆子把倭寇打翻船,还有这种效果。

  思来想去,朱慈烺还是将这个计谋放了下来,不管怎么说,假扮流贼都是最后的招数,非万不得已不得动用。

  “这样吧,马明金,你替我草拟一份邀请函,将江南七省的王爷们全部聚集过来,我朱慈烺请吃饭。”

  马明金听到这话后便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

  “是殿下,我这就去准备。”

  朱慈烺微微点头,随后他轻声道:“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今天我就要看看我这些叔叔爷爷们上不上道了。”

  皇室亲情本来就淡泊,尔虞我诈之类的更是常有的事,着急了动刀子的也不在少数。

  这些叔叔伯伯们朱慈烺大部分见都没见过,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交情,而且他本来就是穿越而来的,论交情也就和崇祯有,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收拾这些只知道吃喝享乐的叔叔王爷们,那是不会有任何负罪感的。

  朱慈烺就此定下宴席,时间在下个月,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

  毕竟江南七省地方太大,一时间请人也请不齐。

  当然,这段时间朱慈烺也没闲着,他在南京监工制造火炮火枪,以及炮弹之类的东西。

  并且,全力募兵,来了就给银子,随后就丢给刘汉勇、张煌言等人进行操练。

  因为,隐约之间他感觉到好像很快就会有仗要打了。

  天下间,总会有人天赋异禀,直觉通神,有些人将这种情况归中于运气,但是在真正的兵法大家中来看,这些是战争嗅觉的敏锐。

  时光飞逝,二月二很快便来到了,和朱慈烺想象的不同。

  按理说他身为大明的太子,除崇祯之外的二把手,他请客吃饭,这些叔伯们应该会给面子。

  然而,还不到二月二,各个藩王的文书便送了回来。

  理由千奇百怪。

  生病的、家中有事的、有负皇恩没脸来的,等等等等。

  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都挺忙的,您老人家请吃饭我们实在是没空去,您也就不要破费了,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朱慈烺很郁闷,他纠结了半天才决定的先礼后兵,谁知,这些人根本不给机会,不要说礼,就是来都不来。

  看着这一大堆文书,朱慈烺一拍桌子说道:“现如今已经是二月,这是拖不得了,直接贴出告示让那些王爷们清退土地。”

  听到这话,马明金劝解道:“殿下,那些王爷们手中全都有护卫,打正规军不行,但是打衙门里的差役还是不成问题的,想要完成,还要请殿下派出京营士兵协助才行。”

  听到这话,朱慈烺摇头道:“不现在还不是时候,告诉下面的官员,拿着喻令去清退土地,如果有人胆敢阻拦,直接上班兵部,派兵剿灭。”

  听到这话,马明金心中也有了底,朱慈烺的意思是不能先动手,要等到藩王动手之后,他才能派兵进行强制执行!

  “是,殿下,我这就去安排。”

  很快,马明金书写的喻令和告示便下达到了各个县官手中。

  告示内容为,清退各大王爷们的土地,只留下不超过一百亩自留地耕种奉养,剩下的产权全部收归国家所有,至于田地的种植,则是委托给了那些一直为这些王爷们耕耘的佃户们,佃租和正常的税收无异。

  这就是变着法的从这些王爷手中抢夺土地分给那些佃户,换个名头而已。

  告示的内容大致如此,但是给那些县官们的喻令就不同了,喻令的措辞极其强硬,要求各县府官员全体动员,最迟十日之内办成这件事,十日之内如果办不成,知县革职,十五之内办不成,知州革职,二十日之内办不成,自巡抚以下全部革职的字样。

  如此喻令和告示,如同一声晴天霹雳一般轰到了那些王爷和各地官员的头上。

  反应最大的首先是王爷们。

  他们世世代代接受皇帝的奉养,家中良田无数,还要不停的兼并土地。

  不止如此,这些王爷们还经常去找皇帝哭穷,要求增加年奉。

  朱元璋当年穷疯了,父母兄弟姐妹全都是饿死的,所以对下面的孩子相当好。

  只要有儿子就是铁饭碗,就封地,每年还给零花钱(一年一万担粮米),还让这些人圈养士兵,比如燕王朱棣手下几万人,当年镇守北方的时候,打的蒙古满地找牙。

  后来朱老四造反成功之后,虽然裁剪了王爷们的护卫,但是对每年的禄米和土地确是没有收回。

  这玩意相当要命,到了明朝后期,这已经变成了明朝的一大项开支。

  这些玩意当然不是皇帝出的,毕竟他老人家又不种地,归根结底,还是那些苦巴巴的农民们豢养着这些个自己非亲非故的饭桶们。

  后来国内闹灾,政府连军饷都拿不出来,自然也不会再给这些饭桶们粮食,而给不起粮食,家中的土地又被流贼抢去的王爷到最后饿死的大有人在。

  毕竟朱老四造反成功之后,曾经立下严令,不允许王爷们擅自离开自己的封地。

  对于那些王爷们,他们想法也很简单。

  “你不让我们闹事,那我们就当饭桶,每天吃吃喝喝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