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赚钱了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2:01      字数:2265
  崇祯十九年,农历正月初八。

  经过十几天的航行,朱慈烺回到了南京。

  与此同时,马明金等人也回到了南京,并且带来了大量的白银。

  马明金挺直腰板对着朱慈烺汇报道:“禀殿下,本次议商,总共以二十一两的价格卖出丝绸三十五万匹,其中,英格兰十五万匹,葡萄牙二十万匹,目前荷兰已经派来时辰向我大明乞降,请求通商了。”

  “这荷兰动作还是蛮快的嘛。”朱慈烺摩擦着已经许久没有修剪的胡子说道。

  刘汉勇跟随钱谦益多时,书本上的东西学了不少,急于卖弄,于是他连忙说道:“他们这是在摇尾乞怜,我觉得只要他们肯俯首称臣,赔个三五千万白银,咱们应该……呃……宽宏大量一点给他们一条活路。”

  “哈哈哈。”

  这家伙一番乱七八糟的成语运用,着实让周围那些饱读圣贤书的进士们笑开了花。

  刘汉勇不明所以,他疑问道:“怎么,我说的有问题吗?”

  朱慈烺刚开始也想笑来着,不过感觉到刘汉勇的积极变化之后,朱慈烺摇头说道:“不管怎么说,刘汉勇将军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今后,你们这些进士们就多教教他,写出锦绣文章来不敢说,起码要把公文写通畅了。”

  “是殿下!”众人答应道。

  “嘿嘿,殿下不瞒您说,我现在写字也有进步了,钱老师都夸我来着。”

  见刘汉勇还想卖弄,朱慈烺连忙制止道:“好了好了,学海无涯,你还需要努力。”

  “是殿下,今后我一定书不离手。”刘汉勇郑重道。

  对于一个努力学习的人,谁也没有资格嘲笑。

  “马明金,这些丝绸瓷器刨去成本,能有多少运往京城?”

  马明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回禀殿下,刨去成本总共五百三十二万两,目前已经装船随时准备运往京城。”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一年的生意就能赚五百多万两,如果年年如此,那我大明,今后还愁什么军饷啊!”

  朱慈烺感慨万千,随后他摆摆手道:“留下两百三十二万两补充江南各省所欠下的奉银,剩下的送去京城。”

  之前议政的时候,政府拖欠的工资每次都是大头,要知道大明官员的工资是出了名的低,然而,尽管如此,却还是经常拖欠。

  很多贪官就是被这样逼出来的。

  朱慈烺不想逼出来这么多贪官,目前给这些官员们涨工资已经提进了他的日程,虽说不一定能够完全杜绝贪腐问题,但是多少能够让那些清廉的官员好过一些。

  所以朱慈烺这次特意先将这江南附近的官员工资留出来。

  听到这话,包括黄道周在内的理学家们连忙跪地。

  “谢殿下。”

  黄道周等人或许有些不识时务,但是他们为官确是清廉的,很多时候都要靠家中接济。

  朱慈烺抬手道:“何谢之有?这本就是朝廷欠你们的银子,是我应该代表朝廷想你们道歉才是。”

  “哪里哪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是我等应该做的。”说着黄道周竟然留下了几分泪水。

  看着这老家伙,朱慈烺心中也是一动。

  可怜的当年,也没有个退休年龄,这么大岁数了还在一线奋斗。

  想到这里,朱慈烺又猛然想起来自己之前的杂交水稻好像还没和这家伙算账呢。

  “对了黄尚书,我回来的匆忙刚刚想起来,我之前的那些稻种怎么样了,到底收货了没有?”

  听到这话,黄道周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回禀殿下,收货了,收货了!我正想和您报喜呢。”

  看黄道周的样子,朱慈烺便知道一定丰收了,于是他连忙问道:“哦?收货了多少?亩产多少斤?”

  “回禀殿下,平均亩产九百一十二斤,最高的亩产足有一千零三十二斤,我大明今后将再无饥荒了啊!”

  听到这话,朱慈烺心中松了一口气,虽说现在没有化学肥料,但是凭借着土地本身的肥力,能够平均亩产达到九百多斤,这对周围的所有国家来说,就都是降维打击了。

  “好本次将功补过,之前你忽悠我的事情就算了。”

  听到这话,黄道周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朱慈烺随即又问道:“对了,脱皮了没有,有没有制成米饭,等会让大家都尝一尝。”

  听到这话,周围的人全都来了兴趣。

  毕竟这亩产一千多斤的粮食,谁也想要尝一尝。

  然而,黄道周却连连摇头道:“殿下,这种神物还是等大面积推广之后再进行食用吧,目前我已经将那些粮食制作成为稻种,大面积种下了,足有万亩之多。”

  噗!

  朱慈烺刚喝进去的茶水直接喷了出来。

  “你说什么,全都种下去了?”

  听到这话,黄道周也有些发懵:“是啊殿下,这么好的种子,我就做主分发下去了,目前很多大户都争相讨要呢。”

  “由余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臣也没有收银子,只是让他们交出三倍的稻种出来,然后如此往复循环,最终这江南七省,都将会是这种稻子,到那时这天下将再无饥民。”

  听完黄道周的话,朱慈烺也不忍苛责什么了。

  “黄尚书,你的心日月可鉴,但是……啧啧啧。”

  一听这话黄道周更加懵逼了。

  “殿下您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臣做错了?”

  朱慈烺苦笑道:“这种稻子,每种一次,稻种都要重新培育,种出来的稻子只能当粮食,不能当稻种。”

  此话一出,黄道周瞬间就懵了,在他眼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怎么着稻子就不能种出新的来了。

  “殿下,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本是天道,怎么就种不出新的稻子呢?”

  朱慈烺思考片刻随后问道:“黄尚书,您知道骡子吗?”

  黄道周士族出身,饱读诗书的他对耕耘实在不精通,所以只是回答道:“骡子?略有耳闻,应该是农户干活用的牲口吧。”

  这时旁边的刘汉勇道:“殿下我知道,骡子性格比马温顺,比驴倔强,是这两种牲口配种的产物,能够帮人耕耘,拉东西,耐力强但是食量却少,小的家中曾经还有一头骡子,不过后来老死了。”

  “军中的运粮队中,还有很多骡子。”

  听到刘汉勇的介绍,黄道周连忙问道:“哎,既然这骡子这么好,为什么不用骡子打仗,还要花费重金买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