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杨若虚进宫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58      字数:2502
  说罢,那百户带着人就去兵部报道去了,他虽然不知道崇祯要干什么,但是他知道现在能够阻止崇祯的也就那几个内阁的人了,他们的首选自然是于谦。

  虽然不知道于谦在不在京城但是也只能碰碰运气了。

  ……

  杨若虚提着湛卢剑来到了皇宫门前,两个侍卫当即将他拦住。

  “任何人不得带兵器入宫。”

  杨若虚看了一眼湛卢剑说道:“我有陛下的准许,可以带兵器入宫。”

  那两个侍卫的目光看向杨若虚背后的锦衣卫,后者目视前方一副装作没看到的样子。

  那侍卫随即会意说道:“除非拿圣旨来,不然的话,谁也不能带着兵器进宫。”

  杨若虚察觉到了四人的目光交换,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两个锦衣卫,然后冷笑一声说道:“这点小事还用陛下亲自下旨吗?知会一声,刀山火海我都去得。”

  说罢,杨若虚将湛卢剑丢给了那个侍卫:“小心点,这可是太子爷送我的,金贵着呢,要是有什么损坏,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说罢,杨若虚大踏步的走进了皇宫。

  此时皇宫之中已经多了许多的太监宫女,他们在这皇宫之中来来往往,有的粉刷墙壁,有的打扫屋子。

  王承恩在一旁监督,看到杨若虚来了之后,也装作没看见似得,扭过头去。

  杨若虚本来也懒得搭理他们,但是想到自己这次很有可能出不来,于是她索性起了玩心。

  “王太监,干嘛呢?您老人家怎么改行当了包工头了?”

  这下不说话也得说了,毕竟杨若虚现在还是一品将军,只要皇上不点头,没人敢不尊重她。

  王承恩回过头来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呦,我说谁呢,这不是杨将军嘛,怎么从草原回来了。”

  “是啊,回来了,本将军料事如神,出谋划策,摆平了李自成、林丹汗、阿脱里不花之后就回来了。”

  “倒是你,不好好伺候皇上怎么在这里砌砖头?”

  杨若虚颐气指使,威风八面。

  王承恩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太监在崇祯朝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到了他这个级别,也没人敢对他这么说话的,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说道。

  “呵呵,杨将军说笑了,这里宫墙有些缺失,我特地找人修补修补,可是又怕他们干活不利索,所以才亲自前来的。”

  “至于皇上哪里,现在他老人家正在睡午觉呢,而且也有其他太监伺候。”

  见找不到王承恩的茬,杨若虚翻了翻白眼说道:“哦!那您老就接着砌砖头,等我见完皇上还活着的话,我也跟您在这干活。”

  说罢,杨若虚大步朝天的向着宫城内走去。

  王承恩看着杨若虚的背影,眼神中莫名的闪现出一股阴毒之色。

  走到御书房,两个太监出来将杨若虚拦了下来。

  “几位,陛下正在睡午觉,还请不要打扰。”

  锦衣卫自然不会说些什么,他们默默的退到了一旁,然而杨若虚却有些不耐烦了。

  她这次既然来了,就是奔着死来的,爱咋咋地,老子还惯着你睡午觉?

  “陛下?臣杨若虚奉旨觐见!”杨若虚高声呼喊。

  此话一出,那两个太监和锦衣卫连都绿了。

  太监连忙想要捂住杨若虚的嘴,然而后者那是好惹的,她抬腿将其踹出了两米多远,随后目光一扫对着同样赶过来的锦衣卫呵斥道:“我是朝廷的一品武将,平辽大将军,竖子敢尔?”

  杨若虚在战场之上,也是杀敌许久,这股杀意迸发出来,就连那两个锦衣卫也是忍不住瑟瑟发抖起来。

  这时,睡梦中的崇祯也被外面的吵闹声惊醒,他隔着窗户说道:“杨爱卿进屋,其他人滚开!”

  杨若虚鄙夷的扫了那些人一眼,然后踏步来到了屋子里。

  此时崇祯已经坐了起来,一个和王承恩差不多岁数的老太监给二人沏了壶茶之后,也退了出去。

  杨若虚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连行礼也免了,一口茶饮下,她夸赞道:“不错。”

  对于杨若虚的无礼举动,崇祯毫不在意,他微笑的对杨若虚问道:“你懂茶?”

  后者摇头:“不懂,但是陛下喝的就一定是好茶。”

  崇祯闻言笑了,他一摆衣袍做到了杨若虚的对面说道:“皇上喝得也不一定是好茶,这茶是我从市井上买来的茶叶梗。”

  “真正的贡茶都已经被卖了充当军费了。”

  此话一出,已经有些忘形的杨若虚立马收敛了这种玩世不恭的心态。

  不管崇祯如何对自己,他都是皇帝,一个为国为民操劳半生的皇帝,自己不应该这么对他。

  想到这里,杨若虚离开了座位对着崇祯跪地磕头。

  “臣参见陛下,刚才失礼还请陛下恕罪。”

  “起来吧,这里也没别人,不必这么麻烦。”说着崇祯亲自给杨若虚加上了茶。

  “这茶水苦涩难当,不过和到肚子里却又一种柔软润肠的感觉。”

  “我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现在已经没事了。”

  茶水倒上八分满,崇祯坐了下来。

  “这次出去怎么样?我看战报上说,河南山西两省已经收复了,李自成兵力损失几十万,同时和阿脱里不花的通商政策也已经定下来了。”

  杨若虚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详细介绍起战况来。

  包括如何引诱敌人进攻大同,如何将敌军主力全都吸引出来作战。

  再谈论了一下收复大同、朔州,潼关、函谷关这些地方的战略意义。

  最后得出结论。

  “陛下,如今张献忠以除,李自成也已经元气大伤,后金虽然还有余力,但是以关外的情况,他们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大明在陛下的手中完成了中兴的壮举,实在是陛下仁德无双。”

  听到杨若虚的话,崇祯微微一笑,他当了十七年皇帝,大明王朝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如果不是朱慈烺在夜里把他从那颗歪脖子树上救了下来,现在的他已经埋在土里了。

  这一年之中,他总管后勤全力支持朱慈烺的所有决策。

  虽然也出了一些力气,但是真正实打实打拼的还是朱慈烺。

  如果没有他,就是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全死了,他也撑不起这个大明王朝来。

  想到这里,崇祯摇了摇头说道:“这些,都是太子和那些将士们的功劳,我岂敢称中兴之主?”

  “我想过了,等这次皇儿回来之后,我就将这皇位交给他,我想现在是时候了。”

  崇祯此话一出,杨若虚的心又提了起来,在她看来,崇祯是在试探自己和太子的忠心了。

  她开始思索怎么回答才能帮助朱慈烺表明忠心,然而思来想去,她最终只是摇了摇头说道:“陛下,今天我生死如何,全凭您一人裁断,但是太子您万万不能动。”

  “他对您的忠心不可怀疑,也不必怀疑,去年李自成攻击北京,只要他在辽东作壁上观,北京是绝对守不住的,等到辽东战事结束,他在挥师扫平李自成,成为皇帝名正言顺。”

  “可是,他确是星夜回援京城,您怀疑他不是让人寒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