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上朝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53      字数:2232
  反复权衡之下,李自成下令道:“撤兵,全军撤兵!”

  这个决定相当明智,也避免了他所部的巨大伤亡。

  就这样,李自成步兵开始后撤,骑兵负责断后。

  李定国孙可望二人差点挂掉惊魂未定自然不敢追击,而杨若虚带的也都是步兵,追骑兵?脑子瓦塔了。

  就这样,李自成退却,而杨若虚则带人将这支部队接引到了城下(勤王部队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北京城只能在城下休息)。

  等安顿好之后杨若虚问道:“你们是哪里的勤王军队,首领是谁?说清楚些,等我进了京城好给你们请赏。”

  小兵不敢回答,连忙跑去找孙可望,如果是张献忠说赏点东西,孙可望早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但是他们现在是要投降,劣迹斑斑的孙可望自然是不敢过来,于是他又连忙去找李定国。

  这可让杨若虚摸不着头脑了,她说了个赏赐,怎么半天都没人过来,问其他士兵,那些人也不敢说话,一个一个都跟个哑巴似得。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李定国带着孙可望以及几个亲信将领来到了杨若虚面前。

  “罪人李定国。”

  “罪人孙可望。”

  “拜见大明将军。”

  杨若虚:“靠!”

  ……

  次日,朝廷大殿之上,李定国和孙可望二人被五花大绑在了殿外。

  孙可望看着刀枪林立的皇宫侍卫,对旁边的李定国问道:“李定国,你不是说和那个杨若虚神交已久了吗?怎么你过来投奔,她不好酒好肉招待,还把你五花大绑的绑了起来?”

  李定国淡然道:“神交已久就是上次在浙江打了一仗,她想要招降我,我没同意,仅此而已。”

  孙可望眼睛一瞪,然后哭丧着脸开始埋怨起来。

  “李定国啊李定国,你可算是把我给害死了,早知道去投降李自成算了,至少还能混个官当当。”

  “你看现在,让人家五花大绑着,弄不好还得杀头,老子还不如死在重庆呢?哪里的妹子漂亮,转世投胎还能讨个漂亮媳妇!”

  “切,没出息。”李定国鄙视道。

  孙可望反怼道:“死到临头了,还要什么出息?算了,咱们兄弟俩斗了这么久,到最后还能在黄泉路上相伴,也算不错。”

  李定国闻言不耐烦道:“别废话了,咱俩死不了。”

  “为何?”孙可望惊讶道。

  李定国对着殿外广场上的文武官员努了努嘴说道:“看到了没,那些都是大明朝的大臣。”

  “文武大臣怎么了?明朝的王爷……”

  孙可望很想说明朝的王爷我都杀过,但是话到嘴边才意识到,这里不是他的反贼军营,而是朝堂,这句话说出口,估计不用审判直接拉出去咔嚓了,于是他连忙闭上了嘴巴。

  李定国也是给了他个白眼,然后继续解释道:“文武大臣在哪里等着,而这座宫殿,就肯定是皇帝开朝会的大殿,他们要是真想杀我俩,要么直接砍了,要么送刑部,干嘛把我们带到这里来?”

  “既然带到这里来,肯定是想要受降。”

  孙可望一听是这么个理,于是他咧嘴道:“好像还真是啊!咱们……”

  “闭嘴,不要再说话了。”孙可望的话还没说完,一名士兵便开口制止道。

  孙可望为人圆滑,被训斥也不生气,赔了个笑脸之后,对着士兵套近乎道:“军爷,皇帝老爷啥时候开会啊,咱都在这等了半个多时辰了。”

  士兵不语,而是目视前方。

  就在这时,大殿内传来一声尖锐的叫声:“上朝!”

  随后,大殿下方的文物官员纷纷走进大殿,跪在殿外的二人自然成了稀罕物,大家有事没事都看两眼。

  杨若虚路过的时候,还横了孙可望一眼,吓得后者连忙低下头。

  大殿内。

  崇祯坐在龙椅上,旁边是王承恩和几个侍卫,文臣武将分列左右。

  文臣以李贤侯询二人为首,武将排在首位的则是英国公张世泽,这位老兄打仗倒不是多厉害,但是祖宗很厉害,是当年朱棣手下第一名将张玉。

  之后,张玉战死被封英国公,世袭罔替,一直传到他这里,英国公是明代最高公爵,就算是魏忠贤刘瑾等人当政的时候,也不敢动这一家子。

  当然,张世泽平常上朝也不怎么积极,今天之所以来,纯属是被崇祯叫来的。

  而张世泽后面,就是杨若虚。

  在明朝,上朝排位置是很有讲究的,你要是资格不够硬往前面上,轻则被骂贬谪,重则杀头抄家。

  而杨若虚站在武将次位,是王承恩的安排,之所以这么安排,首先是杨若虚轻松的击退了,李自成的进攻,保卫了北京没有受到攻击。

  其次,就是这位巾帼将军又挨骂了。

  为了征兵,杨若虚得罪了不少大户,也得罪了不少官员,毕竟大户和官员都是连着的,虽然事,大部分都是侯询办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她才是主使,而且侯询太狠,骂起来估计自己要遭殃,所以这些人就只能对杨若虚开刀了。

  毕竟打仗的时候我们不敢骂,怕打扰你保护我们,现在李自成人走了,我们不用你保护,那不得骂骂你刷刷我们的存在感。

  罪行自然都是现成的,强闯民宅(征兵的时候都是闯进去的),破坏公物(兵部仓库),强征士兵(大部分家丁都是强行征集来的),种种种种,罄竹难书。

  仅仅一天,便将崇祯的御书房堆满了。

  于是,崇祯便想出来这招威慑一下这帮言官。

  第一,就是表明现在杨若虚的地位了。

  第二,就是告诉那些言官,你们骂吧,骂也没用,那天李自成再来北京旅游,杨若虚还是守城总指挥,到时候她让你们冲锋陷阵,你们也是活该。

  就这样,杨若虚鼻孔朝天的看着那些言官得意极了,而那些言官则一个个如同爽打的茄子蔫了。

  京营督战用的战刀还在家里放着,要是李自成再来一次,说不准督战战刀,就直接变成了长矛了。

  于是大家都不敢和杨若虚对视了。

  其实,大明后期言官大多都是这样欺软怕硬,真正为国为民的明白人,也不会如此黑白不分。

  崇祯十分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安排,随后他给了王承恩一个眼神。

  后者会意的尖声说道:“宣罪将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