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决断,犹豫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51      字数:2247
  这种消息肯定是迅速传播的,阿脱里不花动手后不到三天军报便递到了多尔衮的营帐之中。

  看完战报,多尔衮一脚将桌子踹翻在地,然后他一边撕毁信件一边骂道:“可恶,可恶,可恶!阿脱里不花,我多尔衮誓要将你碎尸万段!”

  很快,多铎等人听到消息也来了,一群人乌压压的来到了多尔衮的营帐内。

  豪格首先说道:“多尔衮,蒙古骑兵偷袭了我们的后院,烧杀抢掠不计其数,你打算怎么办?”

  多尔衮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然后他缓缓开口道:“你们说怎么办?”

  豪格开口道:“收兵吧,我们在这已经消耗了太多的粮食,现如今大海已经解冻,觉华岛和宁远海路通畅,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拿下宁远了。”

  豪格当然想撤兵,他进攻觉华岛损失本来就不小,后来又和李自成等人干了一仗,虽然不算惨败但是损失也不少。

  他麾下的士兵已经减员过半,如果再打下去,等自己的兵力打没了的话,再和多尔衮争夺皇位,就更加没有本钱了。

  另一边,阿济格也拱手道:“摄政王,本次明军准备充足,我军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攻克,我想还是撤兵吧。”

  阿济格的想法是普遍后金军将领的想法,现在已经拖了两个多月,能用的招都用上了,强攻,突袭,绕道跑路,但是人家就是岿然不动,自己一方则损兵折将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再打下去实在是没个准,之前他们就想撤兵了,但是碍于面子,谁也没有提出来,今天蒙古偷袭正好给了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光明正大的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阿济格说完,多铎也站出来说道:“王兄是啊,宁远城防坚固,觉华岛的炮火又如同雨点一般密集,我们就算强攻,也至少会损失数万后金勇士才能攻下来啊!”

  “况且,我军兵力全都在这里,阿脱里不花在我腹地如入无人之境,若再不回援,到时候就算攻下宁远也是弊大于利啊!”

  多铎这话就纯属给后金军考虑了,强攻损兵折将,如果不管后方,阿脱里不花将后方人口屠杀殆尽的话那就算攻下宁远又能如何?

  公元十六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而那些人口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且也是整个清朝的基石所在。

  没有人口,土地就没人种,也没人当兵,更加没人纳税。

  而且被屠杀的大多都是妇孺,这相当影响士气,毕竟大家出来搞抢劫的就是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因为搞抢劫,等回家之后老婆孩子都让人杀了,那估计后金人民是要和你多尔衮玩命的。

  好吧就算后金人民全都是畜生,不管老婆孩子,等大军回去之后,女人们全都被杀了,这些人估计都得打光棍,男女比例失调的程度肯定比现在搞计划生育要多的多。

  到时候这些人就成了社会不安定分子,再往长远的说,没了女人谁生孩子,等几十年过去,这些后金士兵都老死了,后金直接亡国灭种。

  种种考虑衡量之下,退兵似乎成了后金军现在唯一的道路。

  然而,在这种危机时刻,多尔衮却难得的保持着清醒。

  对于阿脱里不花的实力,多尔衮是清楚的,虽然他这次声势浩大,但是他充其量也就一万多人,自己只要派出阿济格或者任何一支后金军部队,就能够击败阿脱里不花。

  但是这样做所承受的压力确实相当大的。

  首先大家都说撤兵,你不撤,这就背离群众,毕竟你小子现在只是摄政王,并不是皇帝,如此行径很容易让他的权威受到影响。

  而且再这样在宁远耗下去似乎也不是个办法,锦州囤积的粮食最多还能再吃三个月,而到了夏天,宁远更加难以攻克。

  到时候再撤兵,就相当于白白背负了这么大的压力,而且也白白损失了三个月的粮草。

  而且,现在撤兵也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借口。

  毕竟把大家伙拉出来干仗,结果仗没打赢,拖在这了,如果毫无理由的撤兵,士兵们肯定不乐意,但是现在阿脱里不花偷袭后院。

  现在说撤兵士兵们肯定不说二话打包就撤。

  而且等回到朝廷给顺治这个小屁孩打报告的时候,自己也有些说辞。

  诸如,担心朝廷发生危险才被逼无奈撤回来的,不然老子就把宁远拿下来了,说不准山海关也被攻克了,再加把劲弄不好北京也就攻下来了。

  反正顺治才七岁,会和泥玩就不错了,至于孝庄,这家伙有点政治才能是不假,但是军事才能肯定和自己不是一个级别的,随便忽悠忽悠,吹吹牛皮也就过去了,等来年再准备充足些,再和明朝干仗也未尝不可。

  无论怎么算退兵都是最佳的选择,不退兵都是死路一条,亏本买卖。

  然而,多尔衮多年来的军事直觉告诉他,只要再等几天,再等几天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这种强烈的直觉是他从未拥有过的。

  很多时候,大家看历史战争剧都很爽,比如三英战吕布,比如官渡大战,比如火烧赤壁等等等等。

  大家都知道这些历史事件的结局,比如袁绍会被曹操烧了粮草,曹操又会被诸葛亮火烧连营。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之中,这些名将们是不知道未来的结果的,就像火烧连营,鬼知道什么时候刮东南风。

  而诸葛亮借东风的事件,也只存在于三国演义之中,当今科技如此发达尚不能改变天气,更何况是古代。

  所以,当年大家看孙权犹豫是否和曹老板死磕的时候,很是气愤,觉得这家伙实在是太过懦弱不够阳刚。

  当然,当时的刘备是不用考虑议和的,因为曹操就是奔着他去的,他就算称臣估计也捞不到什么好处,而且他当时手下也没多少地盘,更没多少兵力,就算被打败了,也不过是重头再来,反正之前已经重头再来N次了。

  可是孙权呢?他的家族经营江东多年,已然成为了一方霸主,江东子民对他的归属感很强,只要议和,自己还有可能在江东做个大地主,而他又和曹操没有私仇。

  如果穿越时空,将我们换到孙权的位置上,面对曹操的百万大军,你会俯首称臣换取一方平安,还是拔剑折案,走上一条完全未知,还充满荆棘的道路呢?

  这恐怕没人能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