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张献忠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47      字数:2195
  当然,现在张献忠还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他还在做着三分天下的美梦呢。

  这个构想,张献忠图谋已久,他的手下也没有真正的卧龙凤雏级别的人物,所以也看不出缺点,于是都不说话。

  见他们不语,张献忠随即拍板道:“如此,那就这般定下,只不过,临走之前,咱们还要抢夺一顿,听说大明的太子朱慈烺现在在南京驻守,如果有机会把他干掉的话,那咱们得名声可就更大了!”

  这时,一名二十来岁的白袍小将站了出来说道:“义父,孩儿认为不妥,现在军中粮草已经足够我军进入四川了,再行抢掠,万一那左良玉来袭,该当如何?”

  发言者,李定国,张献忠义子,南明抗清名将。

  张献忠麾下最能打的将军之一,十岁的时候便跟随张献忠,后来张献忠死后联合南明朝廷抗击清朝,收复大片失地,甚至差点把吴三桂干掉,可惜被叛徒出卖没能得手。

  对于这个义子张献忠还是挺满意的,但是这家伙太正直了些,和自己的一些政见有些不合,不过对于他的忠心,张献忠倒是从没有怀疑过。

  李定国说完,张献忠便皱起了眉头,显然他对李定国的话不太满意。

  还不等张献忠发话,一旁一名尖嘴猴腮的家伙便反驳道:“李定国,你怎么能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别说区区一个左良玉,就是后金军来了咱们也不怕,当年曹文昭厉害吧,不还是被咱们砍去了脑袋?”

  “再说了,咱们有粮食是不假,可是这些粮食也是刚好够进入四川的,如果到了四川得不到粮食怎么办?难不成这次你李定国亲自去抢粮食吗?”

  发言者,呸,孙可望,汉奸。

  孙可望的话,李定国没办法反驳,于是也只能退下。这时,张献忠打圆场道:“定国也是为了保险,不必过多斥责。”

  “这次出兵我和军师商量过了,共分四军。”

  “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你们四个都是我的义子,你们各领自己的手下抢掠。”

  “至于方位你们自己商量,不过要绕开江苏,朱慈烺把兵全都屯到了江苏,江苏必定难以攻克,所以你们去别的省份吧,最终谁抢的最多,谁就是头功!”

  张献忠安排完,李定国再次站了出来:“义父,我们四个将兵全部带走,你手下就只剩下不到十万人了,我听说朱慈烺手下已经有数万精骑了,如果他突然来攻义父岂不是陷入危险境地?”

  “我看不如这样,我们兄弟几人留下一人护卫义父,这样既可以抢到足够多的粮食,又不会让义父有危险。”

  这时孙可望又站了出来,他冷笑道:“李定国,我看你不是想要保护义父,你是觉得去抢掠地方有损你的名声吧!”

  “我告诉你,咱们是流贼,你就是什么都不干,让官军抓住了也是要杀头抄家的,你要是真的想要保持自己名声的话,不如直接投降明军算了,到那时说不定那崇祯老儿,也能封你个平贼大将军呢。”

  平贼大将军即左良玉,因为这家伙三番五次放走张献忠,所以一直被张献忠等人嘲笑,这次孙可望又将他拽了出来用来举例子。

  李定国闻言后没有保持沉默,他对着张献忠拱手说道:“孙可望,咱们之前是因为吃不饱肚子做了流贼,那是不假,可是现如今咱们已经拥有了几十万大军,义父也已经成为大西王了,你说咱们是贼,难不成你也是在说义父是贼吗?”

  大西王是张献忠自封的, 他读书不多,也想不出什么大哉乾元,万物资始,或者以南明之火克制北方之金的道道来。

  他曾经自号八大王,现在又在西边混,所以便取了个大西王的名号。

  有了名号之后,他便开始组建朝廷,左都督右将军之类的封了一大堆,反正都是明朝的名号,当然他也搞创新,比如把当年朱元璋灭掉的丞相又恢复了。

  而现在的丞相兼军师就是徐以显。

  对于李定国和孙可望的嫌隙,张献忠清楚,徐以显也清楚,见二人又掐了起来,张献忠随即看向后者。

  徐以显马上会意站出来说道:“二位将军不要争吵了,那朱慈烺七天前便放出话来要进攻咱们大西,可是呢,他只是招兵买马训练部队,并没有半分要动手的意思,所以我和大王推测,他只是在虚张声势,施展缓兵之计而已。”

  “就算他真的聚集重兵来到了这里,别忘了,这里可遍地都是山地,他的骑兵施展不开,还不如我们的步卒有用,所以李定国将军就不要担心了,至于孙可望将军,你说的话确实不妥,咱们都会义军,哪里来的贼军之说?以后要多多注意。”

  这便是标准的和稀泥,而且给足了那二位面子。

  既然军师给面子了,李定国和孙可望自然也不会不识时务,二人同时拱手道:“是,军师。”

  然而,这还没完,为了防止他们两个中途掐架,徐以显接着说道:“这样吧,孙可望你带兵从湖北去山东征粮,李定国你带兵去浙江征粮,刘文秀去安徽,艾能奇就去湖广,你们四人可有意见?”

  四人闻言躬身道:“谨遵军师号令。”

  徐以显的意思是让李定国和孙可望二人分开,这样就不会产生矛盾了,按理说,这也确实是个好主意,而就因为这个主意,张献忠的肠子差点没悔青了。

  基本路线都确定好了,接下来就是些兵力和粮草分配等一些扯皮的事情了,张献忠居中调和最终将四个义子全部打发走了。

  完事之后,张献忠对军师徐以显说道:“哎呀,我这四个儿子之中,数李定国和孙可望最有才能,可是这两个人似乎天生八字不合,见面就吵架,这两年我身体又不太好,我真怕有一天我一命呜呼了,咱们这大西后继无人啊!”

  军师徐以显连忙说道:“大王年轻气盛正在大展宏图的时候,怎可说此等丧气话?”

  “两位将军虽然有些争吵,但是目的都是为了咱们大西效力,大王应该高兴才是,至于太子,他虽然年幼但是属下从眉眼之中便看出其器宇不凡,日后必定是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