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调兵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43      字数:2286
  仅仅一刀,自己便被斩落马下,这个绿袍将军,似乎比那位卢象升更加生猛。

  李自成恐惧了,从他从军以来,没有这么恐惧过。

  所以,直到军资燃尽,他也没敢策马回营。

  现在,那名绿袍将军已经撤回城中,而刘宗敏二人也回来了。

  他终于提起勇气回到了军营之中。

  看到李自成,刘宗敏连忙上前问道。

  “将军?怎会至此啊?”

  李自成摇头不语,过了好一会他才从失败之中缓过神来。

  “暂时撤兵,刘宗敏去聚拢残余部队,李岩去征粮。”

  三日之后,再行攻城!

  现在兵荒马乱,士兵很好征集,至于粮食,抢就行了!

  所谓的“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实在是句废话。

  他闯王又不种地,不纳粮,几十万大军吃什么喝什么?

  不过,经过这一战,京城的形式总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再确定李自成暂时退却之后,朱慈烺下令犒赏三军!

  这次他没有再派人砸人家府邸,而是从皇帝的内库之中找出了上万两银子。

  买来酒菜,大摆宴席。

  当然,朱慈烺可没空参加,他还要忙着整备军队呢!

  李自成虽然退却了,但是却也没有完全退走。

  毕竟这种机会可是千载难逢的,一旦错失,大明便会缓过劲来。

  到那时,他李自成真的就是流民了!

  朱慈烺的对策也很简单,那就是调兵。

  他带着几封奏折来到了大殿上。

  此时的大殿上只有寥寥数名大臣,经过这一场大乱,京城中的大臣,逃走了一部分,还有一些大臣因为私通李自成,被锦衣卫抓进了诏狱!

  朱慈烺上殿之后,举起奏折,说道:“父皇贼军大败,但是余力尚在,儿臣启奏陛下。”

  “调山东备倭军入京!”

  “另外,再调平贼大将军左良玉调进京师。”

  “还有,南京备倭军,江苏浙江两地的军队!”

  调兵这种事情,崇祯自然没有意见。

  “太子所言,无有不准!”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朱慈烺扭头看向旁边的一位大臣,说道。

  “父皇,其他地方的军队都还好,只是平贼大将军左良玉需要请侯询大人亲自跑上一趟!”

  左良玉就是侯询一手提拔起来的,后来跟了孙承宗。

  作为一名合格的骄兵悍将,现在的左良玉拥兵自重。

  想要调他,除了这两位谁都不好使。

  可如今,孙承宗已经战死在高阳,就只剩下侯询了!

  作为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侯询自然不会推脱。

  侯询站了出来应声,说道:“臣侯询,一定将左良玉带来京城,打退敌军。”

  这时,一位大臣从人群中走出。

  “陛下,臣徐尚真以为太子所调兵丁中,尚缺少一支强军!”

  朱慈烺闻言一愣。

  徐尚真?怎么没听过这人?

  旁边的侯询适时的问道:“徐尚真?你官居几品?我怎么没见过你?”

  徐尚真躬身道。

  “回候大人的话,下官是崇祯十年的进士,现官居兵部武选司主事。”

  这时,侯询突然发现,兵部似乎就他一个人来。

  “你们兵部的尚书,侍郎呢?怎么就你一个主事上朝?”

  徐尚真颇为惭愧的说道。

  “尚书已经带着家人逃跑了,两位侍郎则因为通敌被抓进了诏狱,其他三位主事也都称病不出,所以只有我来了!”

  是个有担当的人。

  这是朱慈烺对他的第一印象。

  “徐主事,你说我调兵不妥,哪里不妥?”

  徐尚真更正道。

  “回殿下,不是不妥是少了一支强军。”

  朱慈烺笑了,他说的强军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关宁军。

  可是,朱慈烺并没有动山海关的意思,因为他知道,现在统领山海关的吴襄,吴三桂父子已经是那种听调不听宣的状态了!

  不然的话,自己率领的便不是战斗力中下的京营部队,而是天下第一强军关宁铁骑了!

  而李自成,估计也会被彻底干掉。

  “徐主事,您不会是想说关宁军吧!”

  徐尚真点头道。

  “确实是关宁军!如今大明战斗力最强的便是关宁军了!”

  这是个书呆子。

  这是朱慈烺对徐尚真的第二印象。

  朱慈烺淡然道:“徐主事,如果调山海关之军,清军兴兵来犯,该当何如?”

  这是个致命的问题,目前大明已经丢了锦州,宁远也岌岌可危。

  山海关全靠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撑着,如果调过来,整个辽东都将沦陷。

  到那时,清军占据山海关,北京真就成了清朝嘴边的一块肉了!

  和清朝的精锐骑兵想比,李自成的农民军简直就是盘菜。

  然而,徐尚真不急不缓,他抬起头目光灼灼的看着朱慈烺说道。

  “明亡,必亡于流贼之手,先解决李自成,再平定后金!”

  这人,似乎有点才学,不过出来的太晚了。

  这是朱慈烺对徐尚真的第三印象。

  和很多人的感觉不同,大明王朝其实是被李自成毁灭的。

  而如果没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单凭清朝,那点人口和粮食产量,大明王朝拖都能拖死他们。

  可是,里面打的乱七八糟,外面还有后金虎视眈眈,大明王朝两面作战,再加上天灾人祸,才无奈灭亡的。

  所以,明亡必亡于流贼这句话实在是真知灼言。

  战略方面也没错误,先平定内乱的李自成,再和清朝慢慢玩,这样才能令大明王朝缓过劲来。

  毕竟清朝已经经营辽东多年,想要短时间内平定,是不可能的。

  袁崇焕所谓的四年平辽,实在是忽悠崇祯皇帝年轻不懂形式,

  可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大明王朝最后的精锐,全都在松锦大战中让洪承畴葬送了!

  以至于李自成再兴兵进攻北京的时候,大明朝再无力抵抗。

  想要平定内乱,至少再需要二十万精锐大军。

  这大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大军所需要的马匹钱粮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些都需要从民间征集,弄不好又会逼起几十万流民叛乱!

  朱慈烺心中颇有些遗憾的开口道。

  “如今,国库空虚,犒赏三军的钱都是从父皇的内库中拿出来的。”

  “而想要平定所有流贼,怎么算也要用上千万两白银,至于想要平定后金……”

  朱慈烺没有再说下去,因为现在北京都快保不住了,平定后金,做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