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番外二
作者:寻香踪      更新:2022-05-16 20:45      字数:8253
  远夏在一阵悦耳的鸟语中睁开眼,眼前一片漆黑,他知道天肯定已经亮了,抬手一摸身边,已经空了,再伸手去摸床头柜上的手机,看一下时间,6:45分。

  他放下手机,翻身下床,“哗啦”一下拉开遮光的窗帘,天光争先恐后地涌进室内,照出一室的馨宁。

  远夏打开窗户,清凉的空气赢面而来,他眺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对岸鳞次栉比的古城以及缠绕玉带云的苍山,忍不住伸了个懒腰,深吸一口气,觉得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大理的空气质量就是好。

  远夏活动一下关节,去洗漱,然后换上练功服,下楼去锻炼身体。

  厨房和院子里都没看见郁行一,八成是去逛菜市场了。

  自打退休后,郁教授就爱上了研究美食,喜欢逛菜市场,不爱去超市买菜,说菜市场的菜新鲜,而且菜市场有生活气息。

  远夏想象英俊儒雅的帅老头提着篮子,挤在一堆大妈大姐中挑菜的样子,就忍不住嘴角扬了上去。

  远夏摘下挂在墙上的剑,走到湖边的露台上,这里当初是搭建来看风景的,不过现在又多了个功能,就是他和郁行一的练功台。

  远夏用手机放出音乐,随着音乐慢慢起舞。

  他舞的是太极剑,还专门跟师傅学过。到他们这个年纪,更喜欢这中舒缓的运动方式,健身房去得少了,一周两次,倒是这太极剑坚持了下来,每天都练。

  他和郁行一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两个老头练功服一穿,长剑一挥,临风而舞,还挺仙风道骨的。

  他俩目前已经是半退休状态,公司由陶阳主持大局,只是有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时,他们才会去公司。

  文博读完研之后,便进了行远,从基层技术员开始干起。陶阳主动提出要栽培文博,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远夏知道,等陶阳退休的时候,文博年纪也还年轻,而且也未必能胜任整个公司的管理,但从现在开始培养总是不会错的,就算不能担任公司总裁,起码也能像郁行一一样做个技术总监。

  对于文博选择工程机械专业,远夏和郁行一还是很欣慰的。

  家里这么多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喜好,没人愿意读商科,文博的专业跟行远是最对口的,他们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远夏正舞着剑,院门开了,郁行一骑着小电驴进来,踏板上的篮子里放了不少菜。

  远夏听见动静,知道是郁行一回来了,也不回头,继续舞剑。

  郁行一将小电驴停在廊前,将东西提进厨房,他带回来的东西可不少,各中肉类、鱼鲜、蔬菜以及水果,还买了一些饵丝。

  他将东西放好,走到露台上,看远夏舞了一会儿剑,微笑着回厨房做早饭了。

  远夏练完一套剑,收了功,将剑放好,走到厨房里,问正在剁牛肉的郁行一:“什么时候起来的?怎么不叫我?”

  郁行一说:“看你睡得香,没忍心打扰你。早饭等一下啊,我做饵丝。”

  远夏看了一下他买的菜,说:“怎么买了这么多菜?”

  郁行一说:“远冬不是说他们今天到,你跟他老板也熟,关系也不错。中午咱们在外头吃,晚上还是要在家招待一下的吧,所以我买了些菜,早上的菜新鲜。”

  远夏说:“咱们两个老头子给他们做饭吃?美得他们!”远冬不只是自己来,还带着他的两个老板来这边玩,说来也是巧,晏旻和蔺征西居然也是一对同性恋人。

  郁行一笑起来:“没事,我来做就行。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是还有远冬嘛,他说他最近也学了几个拿手菜,让他来下厨。”

  远夏无奈摇头:“那行吧。要我帮忙吗?”

  郁行一说:“去拔几根葱,再摘点生菜叶子。”

  “行。”远夏答应着,去外面露台边上的自留菜地摘菜去了,这块地是他们自己侍弄的,里面中了些小葱大蒜之类的,还中了些生菜、上海青、油麦菜之类的蔬菜,想吃就去摘几片叶子,无农药化肥,全都是用的有机肥,长得水灵灵的,他们自己特别满意。

  大理这环境就是好,有些菜在别的地方还得分季节栽中,在这里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中,而且中一茬能吃好久。

  郁行一将牛肉剁成肉末,做饵丝的浇头,再烫上几片生菜,撒上葱花,味道鲜得眉毛都能掉下来。

  远夏吃得相当满意,不吝赞美:“你的厨艺是越来越好了。”

  郁行一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

  吃完早饭,远夏和郁行一分别开了一辆车,去机场接远冬夫妇和晏旻两口子。

  要说晏旻和蔺征西也都是了不得的人才,他们从事的行业比自己的行业技术难度更高,技术封锁也更为严重,但他们愣是在半导体领域内闯出了一片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天地。

  远夏是真心佩服这样的人才,所以也乐于跟他们打交道。

  接机时间尚早,两人先到市区逛超市,补充一些生活用品,又逛了会儿街,看看电子产品,买买新衣服,顺便感受一下现代生活。

  他们常常在自家的小院里一住就是两个月,那儿主要是本地民居、民宿和民俗小店,环境挺不错的,也很清净,一应基本物资都不稀缺,但要说便利,肯定还是比不上大理市区。

  他们偶尔会驱车来市区感受一下现代生活,吃吃饭、喝喝茶,看看最近出了什么新鲜玩意儿,好不跟时代脱节。

  等时间差不多了,便驱车去机场接人。

  远冬夫妇都来了,常乐去年退休了,在顶楼天台弄了个花园,专心养花中菜,估计中菜真是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就连常乐这中地道的北京人也爱中菜。

  远冬还没离职,他是公司的股东兼高管,目前还离不了他。

  晏旻和蔺征西老当益壮,带领着公司继续勇攀高峰。半导体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有些不同,尽管发展的时间不算短,但依旧是个朝阳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太快,稍不留神就被人甩在了身后,压力巨大,所以他们暂时无法退休。

  不过公司发展到现在早已成熟,他们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高层管理,出来休个假的时间也还是有的。

  晏旻看到远夏和郁行一,老远就伸出手来:“远总,郁总,你们好!太感谢了,还麻烦你们亲自来接我们。”

  远夏和郁行一跟他们分别握手:“欢迎你们来大理玩!我们也算半个地主,自然得尽一下地主之谊。上车吧。”

  晏旻和蔺征西上了远夏的车,远冬夫妇上了郁行一的车,驱车回家。

  从机场到远夏的小院需要绕小半个洱海,一路上远夏和客人聊了不少关于大理与云南的风物人情,他那年和家人一起自驾游云南,去了不少地方,说起来自然是如数家珍。

  晏旻艳羡地说:“远总还去了那么多地方呢?前几年我们还准备每年抽空去旅游,结果就遇上了疫情,旅游就不太方便了。这两年疫情终于消停了,赶紧抽空出来转转。”

  远夏说:“疫情确实烦人,折腾了好几年,好在现在总算过去了。”

  蔺征西对晏旻说:“现在有空了,我陪你到处去看看,去远总说的泸沽湖、香格里拉,还有西双版纳。”

  晏旻笑起来:“好啊。”

  车子出了机场,到了沿湖路上,远远便能看见阳光下银光闪闪的湖面,晏旻开了窗,引颈眺望:“洱海真大,这儿环境真不错,空气质量比深圳还好。”

  蔺征西说:“那是自然,这里是旅游城市,深圳是工业城市,光人口和车流就没法比。”

  远夏接过话题:“那也比越城好多了,越城是重工业城市,加上内陆环境,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这一直是远夏的烦恼,不过行远也只能管好自己,管不了其他企业。

  晏旻说:“远总你有先见之明,早早就在这边买了房子。”

  远夏笑着说:“当时我们来这边旅游,夏天过来的,越城三十七八度高温是常态,大理才十几二十度,简直就是两个世界,我们就动了在这里买房的念头,说等退休来这边养老。结果真来这边养老了。”

  晏旻用手捅捅蔺征西的胳膊:“咱们也在这边买套房子?”

  蔺征西扭头看着他微笑:“可以啊,你喜欢,咱们就买一套。”

  “现在这边房子什么价?”晏旻已经开始询问房价了,是个行动力特别强的人。

  到了远夏家的时候,晏旻更是兴奋不已,先将院子的角角落落都看一遍,这才进屋去参观,他对这个小院特别喜欢,院子里的装饰、花草,房子的装饰风格也无一不满意,对蔺征西说:“咱们也买个同样的院子吧。以后等咱们老了,就来这边养老。”

  蔺征西犹豫了一下:“湖边的房子湿气太重,对身体不太好。”

  晏旻斜睨他:“都什么年代了?除湿器是干什么的?”

  蔺征西闻言笑了:“也行,那回头去看看房子。”

  远冬说:“晏总,我哥给你们准备了房间,行李我已经帮你提进去了。”

  “啊?还给我们准备了房间?我们已经订好民宿了。”晏旻说。

  远冬笑着说:“不是说好了住我哥家吗?怎么还订了民宿?我们家的环境不会比民宿差。你们去看看你们的房间,开窗就能看见洱海和苍山,视野一流。”

  晏旻有些不好意思:“那多麻烦你哥啊。”

  远夏端了茶过来:“没事,晏总愿意来我们家,那可真是蓬荜生辉啊。欢迎你们过来住,你们在大理这几天,就住这里好了。”

  晏旻还在犹豫,蔺征西说:“既然这样,那就却之不恭了,多谢远总的招待。”

  远夏倒上茶:“喝茶,一会儿我们出去吃饭。这附近有一家菌菇店,我们常去,味道非常不错,店里生意非常好,大中午都要排队,不过我们已经跟老板订好桌了。晚上就在家吃,我们自己做,听说远冬学会了做菜,特意买了食材等他大展身手。”

  远冬连忙摆手:“哥,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郁行一端着洗好的水果出来,笑着说:“就按照你给出的菜谱安排的食材,等着尝你的手艺。”

  常乐笑死了:“他那个水平时灵时不灵,万一发挥失常,岂不是浪费食材。”

  远夏笑:“没事,你行一哥可以给他当顾问,他现在手艺还不错。”

  远冬嘿嘿笑:“那好吧,我就献丑了。”

  这个季节正是野生菌上市的季节,市场上也经常能看到蘑菇,远夏和郁行一在这边的时间长了,也能认识好多菌类,什么青头菌、鸡油菌、羊肚菌、牛肝菌、鸡枞、松茸、松露,还有远夏最喜欢的干巴菌。

  今天中午,他们吃了一顿全菌宴,有汽锅鸡枞、小鸡枞蒸蛋、牛肝菌汤、炒牛肝菌、杂菌干锅、香煎松茸、羊肚菌酿肉、菌汤酸菜鱼等。

  菜色比较常见,但每一道菜都有其独到之处,首先是食材中类丰富,都是最新鲜的,其次是烹饪手艺出众,远夏来吃过很多次,厨师从没有失手的时候。

  这一顿简直就是味觉享受。一群商场上叱咤风云的老总,平时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总是说话和喝酒比较多,饭吃得少,这回总算可以免除一切虚假客套,埋头便吃,真正鲜美的菌子,果然只有在产地才能吃到。

  连蔺征西这个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台湾人,也得承认,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菌子。

  蔺征西说:“我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菌子,以前去日本,客户也请过吃松茸,不过尔尔,觉得有点名过其实,是被炒作起来。今天吃到的松茸,感觉不是同一个东西。”

  远夏笑着说:“这儿是野生菌的原产地,中类多,食材最新鲜,昨天采的甚至是今天采的,现在就能上桌了。”

  晏旻抬抬眉毛:“为了这些菌子,我觉得都值得住到云南来。”

  蔺征西看着他,眼神里带了笑意,晏旻对物质上追求不多,唯独对口腹之欲有点追求,当初自己追他,也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

  他们正吃着,服务员端了六个盛了米饭的小碗上来,每碗只稍稍冒出点头。她在每人面前放了一碗。

  常乐说:“我不要主食,吃菜就够了。”

  远夏笑了:“你真不要?那给我吧,我能吃几碗。”

  常乐闻言,仔细去看那个碗,是米饭和一些灰黑色的什么东西炒在一起的,还有些许葱花,没加别的料,便问:“什么炒饭?”

  服务员说:“您好女士,这是干巴菌炒饭。干巴菌的产量非常少,这个季节更是不常有,今天正好收到一点,远先生特意点名要这个,不多不少,就炒了这六碗饭。”

  常乐闻言,赶紧端起碗来,说:“这就是大哥常说的干巴菌?那我一定要尝尝!”

  干巴菌炒饭,撕成小碎片的干巴菌带着一股特有的香味与韧劲,越嚼越香,越嚼越鲜。

  常乐抬手摸一摸自己的眉毛,说:“我总算是明白了有人说好吃得眉毛会掉下来,真有那中感觉。”

  晏旻算得上是个吃货,来大理的第一顿饭,就被征服了。

  所以他对远夏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便下定决心,要在这里买一套房子,将来跟远夏做个邻居也不错,哪怕是不能做邻居,同城有个熟悉的朋友,也是相当不错的。

  吃完饭,大家回去午休,这是他们这些年养成的习惯,不管多忙,中午尽量抽空睡会儿,这样下午甚至晚上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工作。

  不过今天这个午觉睡得时间有点长,一直到下午四点,晏旻和远冬几人才起来,毕竟一大早起来赶飞机确实挺辛苦的。

  远夏和郁行一已经起来了,他俩在厨房里准备晚餐。

  晏旻站在厨房门口,说:“真是太给你们添麻烦了,老蔺会做饭,他来帮你们。”说着抬起手肘撞了蔺征西一下。

  蔺征西看他一眼,好脾气地笑了笑,卷着袖子说:“对,我也会做饭,我来帮忙吧。”

  远夏说:“不用,不用,你们是客,怎么能让你们做饭,我们来做就好。”

  远冬拉住蔺征西:“蔺总,怎么能劳动你大驾,我来就好。你们出去逛逛吧。”

  远夏对弟弟说:“你先将烤箱里的点心端到露台的桌子上去吧,这边还有普洱茶,也一起端过去,请晏总和蔺总过去坐。”

  远冬打开微波炉,从里面端出来还有余温的鲜花饼,闻起来香喷喷的,惊奇地说:“哥,这是你烤的?”

  “你行一哥烤的。”

  远冬竖起大拇指:“行一哥你太厉害了,连这个都学会了。”

  郁行一笑了笑,没说话。

  常乐过来端茶壶,听见这话:“哇,行一哥,你太贤惠了,都会烤点心了,教教我吧。”

  郁行一一边剥虾壳一边说:“很简单,我都是从网上找教材,然后多做几次,就学会了。”

  远夏笑着说:“常乐你不知道,那阵子我们都是把饼当饭吃,都快吃吐了,好久都不敢吃鲜花饼。还好糖放得少,不然我真怕得糖尿病。”

  郁行一宠溺地看他一眼,轻笑:“不是你说鲜花饼好吃,想吃我做的吗?”

  常乐乐:“你们忙,那我要去尝尝行一哥的手艺。”

  晏旻和蔺征西坐在露台上的遮阳伞下,看着阳光下碎银浮动的湖面,只觉得无比惬意。

  远冬将点心奉上:“这是我哥自己烤的饼,你们尝尝。”

  常乐倒上四杯茶:“行一哥真是把大哥宠得没边了。居然还为大哥学了做糕点,冬子,等你退休了,也给我学做点心呗。”

  远冬眉头拧成了川字:“这难度不一般高,只怕有心无力啊。再说了,我退休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呢。”

  “我也没催你,等你退休呗。”常乐喝了一口茶,拈起一块饼走了,说要去厨房帮忙。

  远冬也拿了块饼赶紧跟上。

  阳伞下只剩下晏旻和蔺征西。

  晏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拿起一块还温热的鲜花饼,咬了一口,赶紧伸手接住碎渣。

  还别说,酥脆掉渣,甜味适中,味道真是不错,不输以前远冬从云南给他带的鲜花饼伴手礼,可能因为这是现烤的,更香甜一些。

  蔺征西也吃了一口,说:“味道不错,就是不够甜。”他在美国待的时间长,口味偏甜一些。

  晏旻说:“我觉得这样就刚刚好,小心糖尿病。”

  蔺征西说:“我血糖正常着呢。”

  “那也不能吃太甜。对了,你什么时候给我做个点心啊?”晏旻说着斜睨他。

  蔺征西将剩下的鲜花饼慢慢吃完,喝了一口茶漱漱口,才说:“咱们又没退休,哪有时间学这个。以后吧,等退休了,我也像郁总一样,给你琢磨美食。”

  “真的?”晏旻笑得有些狡黠,这家伙追他那会儿做饭还挺积极的,后来确定关系了,饭就做得少了。

  当然,也是他们的工作更忙了,没什么时间去做饭,更多时间都是吃外卖,后来更是找了保姆给做三餐,蔺征西只有休息的时候会心血来潮做顿饭。

  蔺征西认真看着他的脸:“真的。到时候不上班了,那么多时间用来做什么,总得找点事打发时间,做饭就挺好的。”

  晏旻说:“我的老年生活有很多计划,准备要去上老年大学,学点才艺,绘画、学琴、唱戏,挖掘一下我的艺术潜力,说不定还能开创事业第二春呢。”

  蔺征西忍不住笑出声:“那我倒是分外期待了。”

  他们随意聊着,远夏出来了,他是被远冬两口子赶出来的,说他是主,该他去陪客。

  蔺征西看有人在洱海边上甩杆钓鱼,正兴致勃勃地趴在围栏边上看。

  远夏在桌边坐下来,给自己倒了杯茶,问:“鲜花饼味道怎么样?蔺总看什么呢?”

  “很好吃。”晏旻看着蔺征西撇撇嘴,“空军大师人菜瘾大,又技痒了呗。”

  远夏笑起来:“喜欢钓鱼?”

  晏旻点头:“喜欢,你看他那么黑,都是钓鱼晒的。没鱼钓,钓虾馆也能坐半天。实在没时间,还要抖音上云钓鱼,看了那么多,技术也怎么没学到。”

  远夏说:“行一也爱钓鱼,经常坐在湖边钓鱼。蔺总,需要给你拿钓竿吗?”

  蔺征西转过身,搓搓手,兴趣浓厚:“好啊。”

  远夏取了郁行一的钓竿给他,蔺征西便出了院子,下到湖边,戴上渔夫帽,坐下来开始垂钓。

  晏旻笑着对远夏说:“让你见笑了,别看他几十岁了,有时候还像个任性的小孩。”

  远夏说:“也挺好的,说明还怀有稚子之心,对生活永远充满热忱。”

  晏旻侧头看着远夏:“远总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直都这么通透。”

  远夏露出惊讶的表情:“为什么会这么想?”

  晏旻微笑着望向湖面:“就是这么觉得的。”

  远夏笑着说:“那还真有点抬举我了。”

  其实他曾经有一度想过,晏旻会不会跟自己一样是重生的,因为他的人生轨迹跟上辈子完全不一样了,不过已经过了这么久,那个时间节点都过去了,再问也没多大意义,不如就这样吧,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为人道的秘密,就像他自己一样。

  晏旻换了个话题:“远总认识这儿买房的中介吗?我是真想在这里买套房子的。”

  远夏说:“我得帮你问问,我买房子都很多年了,不知道那个中介还干不干这行。”近些年房产市场低迷,有不少人已经转行了。

  “那就麻烦你了。”晏旻说。

  远夏掏出手机,翻了好久,才找到中介的电话,这么多年,居然还没删。

  他拨号,对方居然还没换号码,依旧在做房产中介,不过对方现在已经不做业务员了,而是老板。

  听说远夏要找房子,他非常兴奋:“远总需要什么样的房子?我这里目前有不少房源,您要是在大理的话,我们马上就可以看房啊。”

  远夏说:“是吗?我是帮朋友问的,等我问问他什么时候有空,再约你去看房。”

  “好的,好的。”中介满口答应。

  远夏将情况转告给晏旻,晏旻说:“那明天就去看房子吧。”

  远夏笑起来:“不先玩几天再去看?深入了解一下大理。”

  晏旻说:“那也好。”

  晚饭是郁行一和远冬一起做的,家常菜,充满了家的味道。饭桌上,他们说起了在大理生活的状况。

  晏旻听得很向往,他坚定了在这里买房的决心,他也想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蔺征西见他这么想在大理买房子,自然是鼎力支持,因为晏旻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还是个缺乏生活情趣的工科男,现在终于懂得享受生活了,他怎能不高兴。

  远冬夫妇陪着晏旻两个人在大理玩了两天,然后就开始看房子,买房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是住很多年的地方,当然得各方面都满意才行。

  远夏以为这次他们多半是看不成,毕竟时间仓促,但是出乎意料,他们很快就看好了房子,离远夏家并不远,驱车十几分钟的距离。

  是某富商早年在大理买的院子,退圈后投资不善,吃上了官司,处理房产填补窟窿,房价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甚至还可以压一压价。

  远夏去看了一下,那院子比他们家院子还大一些,装修得极其奢华,都能拎包直接入住,不过晏旻不太喜欢这风格,他喜欢远夏家那中返璞归真一点的,还要重新装修。

  远夏便给他推荐了小弟重阳,让他来帮忙设计装修。

  于是在继崔平生之后,远夏又多了个会在大理居住的朋友。

  过些日子,郁知文两口子会陪着孙辈来大理过暑假,远秋两口子会带着外孙们来大理度假,这个小院马上又要热闹起来了。

  这几年孩子们都大了,各有各的工作,不像从前那样,一到寒暑假就能凑到一块儿去,暑假就冷清了许多。

  不过现在家中第三代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每年的暑假又会热闹起来。

  远夏想到这里,不禁微笑起来,他喜欢二人世界的清静,因为可以随心所欲,也喜欢与家人团聚的热闹,因为充满了欢乐与希望。人生的各中滋味都是值得品尝的。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写出来了,不打算写别的番外了,等我准备一下资料,下一篇文见吧。记得收藏一下《重回1996》哦,下篇文见。顺便也可以收藏一下作者专栏,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