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民国之写文(28)
作者:少年梦话      更新:2022-02-27 02:05      字数:4657
  《最后一个不吸毒&30340;人》收获&30340;反馈比乐景想象中&30340;有些不一样。

  在前两天所有报纸一片风平浪静,偶有点评, 也都是不痛不痒, 冷清到乐景都开始怀疑自己&30340;文章是不是写&30340;太差了。

  杨经纶倒是对此松了口气。他对乐景说了实话, “作为编辑, 我当然是希望先生这篇文章能引起反响,但是作为读者, 我却希望先生这篇文章永远不要被人注意到,引来&30340;麻烦越少越好。”他抬眼深情&30340;注视着乐景, 认真地说:“先生还年轻, 属于先生&30340;未来才刚刚开始,我实在不愿先生过早夭折。”

  乐景知道杨经纶&30340;意思,他现在还是太年轻了,他还有未来几十年&30340;时间去做他想要做&30340;事,所以不必焦虑, 也不必气馁。但是, 真&30340;是这样吗?

  自从大病一场后, 乐景就有一种紧迫感。他&30340;穿越本来就是突如其来,不可控制&30340;, 他很担心哪天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这个时空。所以他才那么着急。他想要在最短&30340;时间里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

  就在乐景开始思考要不要再写一篇文章时,第三天后迟到&30340;反馈终于款款而来。

  另一家老牌纸媒《朝阳报》刊登了响应《最后一个不吸毒&30340;人》&30340;文章, 作者赫然便是周德璋校长。不过想想那日周校长对鸦片问题&30340;深恶痛绝,他会第一时间出来响应乐景主张禁烟&30340;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周德璋外, 还有一位大佬在《文学报》发表文章为乐景站台。这位大佬名叫黄芪轩, 笔名黄粱梦, 是一位统治了初中语文课本&30340;boss级人物,每年&30340;中考押题卷命题老师都会把这位大佬&30340;文章作为阅读理解&30340;重点突破对象,但是比他在考场上&30340;统治地位更让后世吃瓜群众津津乐道&30340;就是这位大佬和他发妻之间&30340;相爱相杀。

  黄大佬和发妻熊美蝶是包办婚姻,熊美蝶是将门虎女,拳脚功夫硬&30340;很,黄大佬嫌她没有文化,没法和他有思想&30340;共鸣,一直不待见她。所以他俩结婚没多久,黄大佬那点子心思就泛滥了,开始和自己&30340;女学生眉来眼去起来。

  这事很快就被熊美蝶知道了,当天晚上她直接踹开书房门,冲着读书&30340;黄大佬甩出了一柄菜刀,菜刀擦过黄大佬&30340;脸颊深深没入他身后&30340;墙壁,就在黄大佬满头大汗两股战战之际,发妻满脸杀气地放狠话道:“黄芪轩你这个狗东西下次要是再敢勾搭别&30340;小浪蹄子,老娘就阉了你!”于是从此夫妻二人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成为民国有口皆碑&30340;模范爱侣。

  黄芪轩虽然在情感生活里是个奇葩(贬义),经常因为招花惹草被妻子“家暴”却又死活不肯离婚,但是骨子里其实是个很正直,很有操守&30340;文人&30340;,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私德有暇,大节无亏。这点从他为乐景站台写&30340;书评就可以看出。黄大佬在书评里如此说道:

  【读《最后一个不吸毒&30340;人》——疯&30340;是我,还是社会?

  初读这篇文章是在一个阳光明媚&30340;早上,屋外我&30340;孩子们正在嬉戏打闹,爱妻在外面和仆人小声说话,我坐在向阳&30340;书房里,只觉得如坠冰窟,全身都在发抖。

  守夜人把鸦片称为毒品,把吸大烟称作吸毒,没有比这个称呼再精准不过&30340;形容了!初读时,读者应该会觉得这篇文章内容荒诞,怎么可能会存在因为不吸毒就要把国民抓起来&30340;国家和政府呢?文中吸毒者对于主角&30340;种种迫害看起来也格外像是疯子&30340;痴言呓语。然而事情真&30340;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吗?

  文章里&30340;一切虚构都是建立在现实&30340;高塔上进行&30340;!小说里那个逮捕不吸毒&30340;健康人,鼓励国民吸毒&30340;国家正是我们华夏!

  为了让农民多种鸦片换钱,某省军阀甚至用高额&30340;粮食税恐吓想要种粮食&30340;农民!为了让更多&30340;土地种上鸦片,各个产粮大省&30340;土地兼并加剧,土地都到了大地主大资本家&30340;手里!凭借这小小鸦片带来&30340;税收,轻而易举地养活了整个华夏&30340;‘上头人’。他们&30340;钱袋通过搜刮民脂民膏而鼓了起来。我忍不住想要问问那些‘上头人’,这染了人血&30340;馒头好吃吗?

  而我们&30340;国民呢?诸君请去大街小巷&30340;烟馆里瞧一瞧,这华夏到底有多少吞云吐雾不事生产醉生梦死&30340;大烟鬼?!

  我们华夏可还有可种之田?

  我们华夏可还有可用之兵?

  我们华夏可还有健康&30340;国民?

  待到天灾来临,我们&30340;政府除了鸦片外,又能给饥饿&30340;国民吃什么?!

  去他妈&30340;“□□上国”,不过是一群东亚病夫&30340;意淫罢了!

  这个由疯子统治&30340;疯狂世道究竟还要存在多久?

  若我们华夏还想有未来&30340;话,若政府还想让国民们生活在一个能吃饱肚子&30340;国度&30340;话,就请禁了这鸦片!还给子孙后代一个海晏河清&30340;太平盛世!】

  整篇文章读起来慷慨激昂,但是乐景却为黄大佬那句求生欲很强&30340;“爱妻”给逗笑了。笑过后,他真心实意&30340;开始感谢黄大佬了。虽然不知道他&30340;这篇文章是怎么进入黄大佬&30340;法眼&30340;,但是先后有了周校长和黄大佬这两位老前辈为他&30340;文章站台背书,他&30340;文章注定不可

  能再默默无闻下去了。

  而事情&30340;发展也正如乐景所料。

  接连两位大佬&30340;发话,就好像一颗巨石坠进湖面,掀起惊涛巨浪,产生了不亚于平地响惊雷&30340;震撼。就好像有无数人如梦初醒突然间发现了守夜人刊登在《文学报》上&30340;《最后一个不吸毒&30340;人》似&30340;,风平浪静&30340;表面终于被打破了,然后便是“轰”&30340;一声,火药桶彻底爆炸了。

  不过凭借几篇文章在民国文人圈展露头角&30340;守夜人并没有被很多人放在眼里,所以在《最后一个不吸毒&30340;人》初初刊登之际,文化圈对这篇文章&30340;整体态度就是漠视。

  但是在有了周德璋和黄芪轩这两位前辈大佬为守夜人站台就不同了。和之前默默无闻&30340;守夜人不同,这两位都是成名已久&30340;老前辈,在文化圈都各有拥垒,是众所周知&30340;硬茬子。反对派们也不笨啊,柿子当然要冲软&30340;捏啊,更何况守夜人才是一切事情&30340;罪魁祸首。

  于是报纸上针对守夜人&30340;一场史无前例&30340;骂战开始了。

  对方辩手为:吸毒爱好者,各路军阀&30340;狗腿子,政府&30340;御用文人,毒贩子&30340;打手,大地主大资本家阶级出身&30340;文人墨客……

  吸毒者爱好者骂守夜人是信口雌黄,颠倒黑白,鸦片明明是他们灵感&30340;缪斯,根本不会对健康有害。

  军阀&30340;狗腿子们说鸦片税有利于国计民生,正是因为有了鸦片税充作军费,华夏如此贫弱才能有钱买飞机大炮,才能发动军队抵抗外国军队。而且民众栽种鸦片完全是出于自愿,此举有利于他们以种养吸,让国民吸上低价鸦片,减轻国民负担。国内一旦禁烟国民就只能去买外国鸦片贩子&30340;高价烟了!守夜人一定是收了外国鸦片贩子&30340;钱才写文鼓吹国内禁烟!此举和卖国贼何异?

  政府&30340;御用文人说鸦片税已经成为了政府财政收入&30340;重要组成部分,建桥铺路,兴办教育,采买洋货,国防安全……方方面面都少不了鸦片税&30340;资助!鸦片交税,不过是为了让穷者戒吸富者少吸,从而达成不禁而禁&30340;目&30340;。而且国产土药和洋药不同,国产土药会有地里&30340;土气中和毒性,对国人身体无害。守夜人&30340;主张浅薄可笑,若有人真&30340;按照他&30340;主张行事,将来定会被钉在历史&30340;耻辱柱上,成为中华民族&30340;罪人!

  ……

  虽然有很多利益集团派人拼命往乐景头上扣帽子泼污水,但是华夏从来不缺少清醒明白&30340;人,也从来不缺少一些啃不动&30340;硬骨头。

  正如那位文豪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30340;人,有拼命硬干&30340;人,有为民请命&30340;人,有舍身求法&30340;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30340;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30340;光耀,这就是中国&30340;脊梁。”

  于是乐景就见那一个个或青史留名或殒后无名&30340;大人物小人物相继站了起来,在报纸发文为他声援,在市井发声为他争辩。

  这场有关禁烟&30340;辩论耗日持久,逐渐从最开始对乐景&30340;小规模“围殴”发展成了整个华夏禁烟派和吸烟派交锋&30340;战场,无数人被牵连其中。无数人为所属&30340;利益集团游说奔走,也有无数人为了心中&30340;公平正义摇旗呐喊。

  乐景不过是点燃火药桶&30340;一枚火星,这场大爆炸会持续多久,会以什么样&30340;结果收场,对于所有牵涉其中&30340;人都是一个迷。

  也许这场盛大辩论会在后世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30340;一笔,作为辩论&30340;导火索和发起人,乐景也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姓。乐景不知道后世人会对他做出什么样&30340;评价,但是他所做一切皆无愧于心。

  然后便是一天中午,杨经纶拼命地敲响了乐景&30340;院门,声音划破了深秋&30340;静美,“先生,先生,快、快开门!”

  乐景坐在书桌前,合上笔盖,把钢笔放进了笔筒里。

  院子里很快响起了杨经纶跌跌撞撞&30340;跑步声,和他破音&30340;嘶吼声:“先生,快、快随我离开这里,警察很快就到了!”

  “什么?!警察为什么要来抓哥哥?”

  “没时间解释了!先生在哪里?”

  “在书房!我领你去!”

  乐景站了起来,轻轻抚平白色长衫上&30340;些许褶皱,他整理&30340;相当专心,待到书房被破门而入后,他才转过身,对气喘吁吁&30340;杨经纶和李淑然灿然一笑。

  该怎么形容这个笑容呢?

  明亮如煌煌阳日升空,舒朗如清风明月入怀,坚定如百折不回&30340;求道人。

  杨经纶愣了一下,才找回自己&30340;语言,忽略心中&30340;异样急急开口:“先生,警察马上就到,我已经准备好了汽车和去日本&30340;船票,我们赶快出发!”

  乐景微笑着摇了摇头:“我哪里都不会去。”

  杨经纶惊愕地睁大眼睛,“先生?”

  乐景笑道:“还有比这次禁烟运动&30340;发起人被警察逮捕更轰动&30340;消息吗?所以我才不能走。”

  就让他&30340;入狱,给这场愈演愈烈&30340;运动再加上一把火,让火烧&30340;更旺起来。